朱棣攻打南京,姚广孝提醒他:请千万留下此人!结果如何?

朱棣攻打南京,姚广孝提醒他:请千万留下此人!结果如何?

()
中文名:
朱棣攻打南京,姚广孝提醒他:请千万留下此人!结果如何?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朱棣离开北平之前,他的重要谋士姚广孝十分郑重地提醒说道: “您攻下南京城的时候,那里有一个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您千万不要杀他!如果杀掉此人,那就灭绝了天下读书种子!” 朱棣一向重视姚广孝的意见,此时见他态度如此郑重,当即就点头答应了这件事。

宋朝名人推荐

朱棣离开北平之前,他的重要谋士姚广孝十分郑重地提醒说道: “您攻下南京城的时候,那里有一个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您千万不要杀他!如果杀掉此人,那就灭绝了天下读书种子!”

朱棣一向重视姚广孝的意见,此时见他态度如此郑重,当即就点头答应了这件事。

姚广孝是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究竟是什么人值得他如此郑重地托付给朱棣?此人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朱棣攻下南京城后又将如何对待他呢?

1、 “读书种子”方孝孺

受到姚广孝如此看重的这位“天下读书种子”就是方孝孺,深得朱元璋赏识、朱允炆十分倚重的侍讲学士。

方孝孺祖上四代从儒,他的祖父曾经担任鄞县教谕,父亲方克勤曾经担任济宁知府。

方克勤天资聪明,幼时有“神童”之誉,后来他担任郡县的县学训导,在乡村从事教学工作。因为有丰富的底层生活经验,所以方克勤深知百姓疾苦,步入仕途后处处以百姓利益为重。

1371年,方克勤参加吏部考试名列第二,被任命为济宁知府。在任期间,他所治理的济宁府户户富饶,人口得到成倍增长,税赋也提高了十几倍。明太祖朱元璋特别下旨嘉奖他。

1375年,方克勤受人诬陷入狱,他懒于争辩,接受了贬谪的处理决定。结果,贬谪还没有结束,方克勤又因为“空印案”而受到牵连,次年十月被害于京师。

父亲去世的时候,方孝孺还不到20岁,他从京城扶持父亲的灵柩回故乡浙江宁海安葬,沿路之上,很多人都因为他的悲哀而深受感动。

2、朱元璋父子的看重

像他的父亲一样,方孝孺从小就聪颖过人,有“小韩愈”之誉。他十分喜欢读书,成年后跟随大儒宋濂学习。当时,宋濂还有个学生,那就是朱元璋的长子,太子朱标。

宋濂门下文才辈出,但是在这些学生中,方孝孺仍然是出类拔萃的一位。当时的知名学者,如胡翰、苏伯衡等人都十分推崇这位年轻学子。

朱元璋十分重视文治教育,宋濂、刘三吾等著名儒士都受到了他的重用,方孝孺因为德才出众,也被推荐到了朱元璋面前。

受到朱元璋召见的时候,方孝孺不过25岁。朱元璋看到方孝孺举止端庄,答对合宜,十分高兴,对太子朱标说道: “此人品行端庄,才能出众,将来你一定要任用他到老!”

考虑到方孝孺的年纪和资历,朱元璋当时并没有任用他为官,而是召见结束后就按照礼节把他送了回去。

朱元璋用人显然有着独到的衡量标准,虽然他十分欣赏方孝孺,可是却一直没有重用他。1392年,35岁的方孝孺再次被推荐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仍然秉持之前的态度,答复说道: “现在还不是重用孝孺的时候!”然后把他派到蜀地,让他担任汉中教授。

方孝孺在蜀地从事教学工作,每天给那里的儒生授课讲学,他终日勤勤恳恳,始终诲人不倦。

蜀王朱椿一向喜欢读书做学问,他听说了方孝孺的大名之后,就把方孝孺请到王府,聘请他担任世子的老师,给予他特殊的礼遇,还把他读书的庐舍命名为“正学”。

3、建文帝时

1398年,朱允炆即位以后,马上下旨把方孝孺请回京城,任命他为“翰林侍讲”,第二年提升为“侍讲学士”,但凡有重大政事都会向他咨询请教。

这显然正合方孝孺的心意,因为方孝孺虽然文名在外,但是他一向并不大重视文辞写作方面的学问,反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1401年,朱棣率领的燕军攻下了大名府,被朱棣指为“奸臣”的齐泰和黄子澄逃窜而走,朱棣于是向建文帝朱允炆上疏,请求双方休战。

方孝孺看出朱棣此举暗藏的阴谋,于是他马上向建文帝提出建议:我们先答复朱棣,以使其军士懈怠;然后火速调配辽东、真定的将士进攻永平、北平,以迫使燕军回军救援;之后派遣大军跟随燕军之后,即有机会擒获燕王朱棣。这样大事可成矣!

建文帝认为方孝孺说得不错,就让他拟定诏书,然后派大理寺卿薛岩为使者,前去给燕王送诏书。

按照方孝孺的计策,薛岩同时还带有建文帝发给燕军将士的谕旨,薛岩需要将这些谕旨散发出去,以使燕军将士军心涣散,不再跟随燕王作乱。

可惜,君臣二人设想的计策十分完美,却在执行过程中出了问题:薛岩到达燕军军营之后,根本没有胆量把给将士的谕旨散发下去,方孝孺的“攻心计”落了个空。

燕王的反应也完全不像他所承诺的要休兵,收到建文帝的答复诏书之后,他根本没当回事,压根儿就没有休兵的任何表现。

在有多年用兵经验的燕王面前,建文帝和方孝孺的计策就好像隔靴搔痒,始终没起到任何作用。

一计不成,方孝孺又生一计:他知道朱棣不大喜欢长子朱高炽,反倒十分宠爱次子朱高煦,于是他修书一封给北平的朱高炽,希望以此离间对方的父子兄弟之情。

结果,朱高炽根本没打开那封书信,而是直接派人将书信送到了燕军军营,递交到父亲朱棣的手里。

方孝孺的计策再次落空。

方孝孺的这些计策不能说不巧妙,可惜的是,他遇到了朱棣父子。

4、直面正刚

在方孝孺的计策一次又一次落空的同时,朱棣所率燕军兵临南京城下。

正如姚广孝预估的那样,朱棣顺利攻下了南京城,建文帝下落不明,方孝孺被朱棣擒获。

早在朱棣率领人马离开北平的时候,姚广孝就十分郑重地嘱咐朱棣说: “您攻下南京城的时候,那里有一个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您千万不要杀他!如果杀掉此人,那就灭绝了天下读书种子!”

当时朱棣的确亲口答应了姚广孝,但是让朱棣没想到的是,方孝孺居然以他自己的方式,成功地挑动了自己的杀心。

对于方孝孺的大名,即使姚广孝没有对朱棣提起,朱棣也印象深刻,因为他知道,从北平出发以后,他一路之上看到的檄文都是出自方孝孺之手。文人手中虽然没有刀枪,但是用笔猛如刀枪,虽然那一道道檄文没有伤到自己的筋骨皮肉,却字字诛心,让朱棣不能不重视。

有了姚广孝的嘱托,还有那些檄文奠基,朱棣见到被俘虏的方孝孺时,还真想把他留在身边,让他为自己所用。

没想到的是,方孝孺来到朱棣跟前,双方还没开始交谈,这位大儒就放声大哭,声音之大,朱棣觉得脚下的台阶都跟着嗡嗡作响。

朱棣看着方孝孺那伤心欲绝的样子,不由从御座上走下来,和颜悦色地劝说道: “先生不要悲伤,我只不过是想效法周公,辅佐周成王而已!”

周公旦是西周时周武王的弟弟,武王去世之后,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年幼,于是周公旦辅政,直到周成王长大成人,周公旦才还政于成王。

听朱棣说到周公的典故,方孝孺马上反问道: “那现在周成王在哪儿呢?”

朱棣也不知道建文帝的下落,只好硬着头皮回答道: “他已焚死!”

“那为什么不立他的儿子?”方孝孺咄咄逼人。

“国家需要年长的君主!”朱棣回答道。他已经明显感觉到,在和方孝孺的语言交锋中,自己根本不能占据主动地位。

“那为什么不立他的弟弟?”方孝孺继续问道,把朱棣为自己做的粉饰击得粉碎。

朱棣感觉到自己的面具被击碎,于是索性耍起了无赖: “这是朕的家事!”

朱棣终于收起了他温和的面容,转而命令左右: “拿纸笔来!诏告天下,必须要让先生拟旨才行!”

尾声

纸笔送到面前,却被方孝孺一把扔到了地上,他继续哭骂不止: “死就死吧,我绝不会拟诏!”

颜面被方孝孺彻底击碎的朱棣恼羞成怒,他当即下令,将这顽固的“天下读书种子”磔诸市。

磔,古代酷刑,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解释此字字义时说:刳其胸腹而张之,令其千枯不收为“磔”,其过程残酷至极。

方孝孺慷慨赴死,时年46岁。

临终之时,方孝孺作绝命词一首: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本文参考:《明史·列传29》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