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荒年间,范仲淹为什么还要拼命吃喝玩乐?上善不善

灾荒年间,范仲淹为什么还要拼命吃喝玩乐?上善不善

()
中文名:
灾荒年间,范仲淹为什么还要拼命吃喝玩乐?上善不善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明白范仲淹背后的用意后,才明白上善不善! 当时在赈灾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北宋年间,江淮一带发生了一场很严重的饥荒,朝廷派出范仲淹前去赈灾,不过接下来的情况让朝臣们都惊掉了下巴。 范仲淹到了灾区后,发现情况远比他想象得更为严重。 他先是

宋朝名人推荐

明白范仲淹背后的用意后,才明白上善不善!

当时在赈灾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北宋年间,江淮一带发生了一场很严重的饥荒,朝廷派出范仲淹前去赈灾,不过接下来的情况让朝臣们都惊掉了下巴。

范仲淹到了灾区后,发现情况远比他想象得更为严重。

他先是给各州县下令开仓放粮,这也是常规赈灾的第一步,原本他以为百姓吃不上粮食是因为有贪官污吏从中克扣。

然而当看到真实情况后才发现,事情的走向根本不是人为能控制的,就在开仓放粮的中心点,周边的灾民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

粮食开始大量减少,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很快就会供不起灾民了,到时候灾区必定会大乱,往严重了说,有人趁机掀起叛乱也不是蹊跷事。

范仲淹意识到,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不能长久,必须要尽快找到一个办法根治源头问题。

灾区的情况让范仲淹彻夜难眠,他开始分析农民颗粒无收的根本原因以及后果,随后意识到一个问题:

如果只想着怎么赈灾就会陷入牛角尖,想要解决问题必须要另辟蹊径。

随后范仲淹开始刻意去观察富豪官员们的生活,发现他们每天都是山珍海味,当地的饥荒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影响。

于是他灵机一动,不如“劫富济贫”。

如果让富人们直接拿钱出来赈济百姓肯定是不可能的,他需要换一种方式,于是当天晚上,范仲淹就给当地的富豪与官员们发了一封请帖。

上面写着“西湖一聚,观赏美景”,由于他在朝中的职位也很有分量,所以收到请帖的人家都不得不给他这个面子。

范仲淹陪着这些人四处观赏美景、歌舞升平,而且还饮酒作乐,生活好不快活。

光是这样还不够,他还设法让富商们今天大摆宴席,明天赛龙舟,总之就是肆意挥霍。

原本荒凉的街道快速热闹了起来,如果不是街边还有一些灾民,人们大概以为这是一个了不得的盛世。

随着当地消费的增长,一些没了收入的小商贩们开始看到了财路,他们在街道上摆摊做生意,很多灾民的生活有了一些起色。

富豪们玩得开心,百姓们干得开心,不过朝中一些大臣看到范仲淹不务正业的样子,他们立即将这件事当做把柄,上奏给了皇帝宋仁宗。

宋仁宗知道后非常生气,当即就将范仲淹召回朝廷质问,而他只用了一句话,就让朝中的大臣们心服口服。

嘴上说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却在闹饥荒时四处寻欢作乐,然而百姓却还对他交口称赞,只因为在这背后有着大智慧。

这一次范仲淹弄出的动静太大了,直接惊动了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他上书大肆弹劾范仲淹,而面对皇帝的质问,范仲淹只说了一句话:

“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这句话瞬间让宋仁宗动容了,随后他暗中派人去灾区调查,半个月后就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复:“范大人反其道而行之,有礼有节”。

不光是朝中的很多官员,就连百姓都对范仲淹大为称赞,宋仁宗这才默认了范仲淹放开手脚去继续干。

如果光是拉动经济增长,对于灾民们来说也只是暂时的,这个方法短期内很有效果,但是一个灾区不可能短短几个月就能恢复。

于是范仲淹又找到当地的几个寺庙,说服住持对寺庙开始大兴土木、扩建翻修,选用的工人就用灾民,高薪聘请。

当地的寺庙知道这是积德的大好事,于是纷纷响应,一时之间让当地的风气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很多当地的富豪竟然也开始自发修建房屋。

短短一年的时间,投入的劳动力竟然超过一万,灾民们不再流落街头,因为天灾而发生的饥荒也缓解了。

百姓们有了生路,不禁认定范仲淹是真正的父母官,对他无比地感恩戴德。

不过百姓们有了出路之后,中间引起了一些不小的弊端,因为当地的各项劳动力是在短期内膨胀起来的,所以物价受到了影响。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通货膨胀。

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除了饥荒引起的变化,更有一部分商人趁机恶意哄抬物价,其中最受影响的就是粮食。

原来正常价格的粮食是80文一斗,仅仅过去了几个月,价格竟然涨到了120文一斗。

粮食越涨百姓越慌,很多人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钱,竟然全都掏空去买了粮食,有些人积蓄都花光了,只能开始变卖各种财产。

眼看事情已经不受控制了,范仲淹立即想出了应对的方法,他依旧是反其道而行之,命人四处散发消息,说粮食马上就要翻番了,要卖到160文一斗。

一些哄抬物价的商贩看到了商机,开始从各地大量收购粮食,计算着运回当地狠狠赚一笔。

范仲淹看着商贩们大肆折腾,而粮价也开始上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商贩收来的粮食已经屯不下了。

眼看着时机到了,范仲淹突然下令开仓放粮,灾民们一片欢呼,纷纷排队去领粮食,商贩们看到这个场景脸都绿了,算是明白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几个回合下来商贩们彻底没有了脾气,当地的灾情已经有所缓解,粮价有了下降的趋势,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如果硬要抬着价,粮食就会卖不出去,到时候烂掉了就全都砸自己手里了,如果现在低价甩卖,至少能少赔一些。

没用多久,粮食竟然慢慢落到了原来的水平,灾情也算是有了实打实的缓解,百姓们一片叫好!

范仲淹的这招赈灾方法真高明!

别人都为百姓开仓放粮,他却带着富豪吃喝玩乐,背后的道理你看懂了吗?

其实范仲淹的这个方法并不是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这招叫做“以工代赈”,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这个方法了。

当时齐国发生灾荒,晏子上书齐景公,想让他开仓放粮赈济灾民,齐景公并不愿意这么做,因为当时他正计划修建一座宫殿,如果开仓放粮了,势必会对国库有所影响。

晏子没有办法,就只能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

他先让齐景公扩大修建规模,然后再雇佣当地的灾民来干活,宫殿要建立的气势恢宏、富丽堂皇。

灾民们不愿意干活怎么办呢?很简单,加钱就是了。

这座宫殿一建就是三年的时间,等到宫殿建好了,饥荒也差不多过去了,百姓得以存活下来,辉煌的宫殿也让齐景公非常满意。

范仲淹就是参透了其中的道理,于是也在这次饥荒时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法,与其没有尽头地去赈济灾民,不如给他们寻一个能养活自己的长久之计。

灾民不用苦不堪言,朝廷也不绞尽脑汁去开仓放粮,简直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饥荒过去后,范仲淹离开灾区回到朝廷复命,当地的百姓感念他的功绩,自发在西湖边上修建了一座“范公亭”,灵隐寺中也曾珍藏着他休息时的卧榻。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国很多地方大饥荒,只有范仲淹去过的杭州一带,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并且很快就恢复了秩序。

他口中说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他文武兼备、谋略过人,心中装着家国百姓,并不只是空喊口号。

皇佑四年,范仲淹调任职位,此时他已然病重,尽管他已经拖着病体,但是却还是为了百姓不肯歇息。

也就是这一年,他因病与世长辞,在他逝世后,很多百姓听说后都纷纷痛哭流涕,就连宋仁宗也是哀悼良久。

范仲淹亲自诠释了什么叫作“上善不善”,他做这些事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行善,他从没有为了完成任务去治理灾荒,而是遵从因果,直接解决了百姓苦难的根源。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