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轰动学术界,可最初却是一味中药,发现者还是个剃头匠

“甲骨文”轰动学术界,可最初却是一味中药,发现者还是个剃头匠

([!--gaiyao--])
中文名:
“甲骨文”轰动学术界,可最初却是一味中药,发现者还是个剃头匠
别名:
国籍:
[!--guoji--]
人物简介:

说这话还要回到清末光绪年间,当时中西方正在进行激烈碰撞,无论是军事还是文化都处于白热化的状态,结果搞的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时有北京一位手艺人,祖传以理发剃头为生,可光景不济,剃发扎辫的人越来越少,无奈只能一边耕种,一边街头摆摊。也不知怎的

商朝名人推荐
[!--ziliao--]

说这话还要回到清末光绪年间,当时中西方正在进行激烈碰撞,无论是军事还是文化都处于白热化的状态,结果搞的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时有北京一位手艺人,祖传以理发剃头为生,可光景不济,剃发扎辫的人越来越少,无奈只能一边耕种,一边街头摆摊。也不知怎的,剃头匠生了疥疮,浑身疼痒难耐,却又无钱医治;这天他正在田里耕种,偶然在地里刨出不少“骨头”,或许也是凑巧,身上疼痒又起。也是无处使力,剃头匠竟拿着土里刨出来的“骨头”往身上蹭,没想到这么一来竟真的缓解了疼痒之症;不仅如此,后经“研究”发现,这种骨头居然还有止血的功效,于是剃头匠就将这些骨头磨成粉常伴身边,每当给人剃头时,操作不慎划破了客人头皮,敷上一点这种药末就能立即止血。

古有“兵灾伴瘟年”之说,或是古代医疗不发达,一旦打仗死人就会发生瘟疫之类的疾病,因此清末百业萧条,“药铺”却是少有的兴旺行业;剃头匠发现“骨头能治病”后也引起了药材商人的注意,于是通过各种手段打听来历,并开始大量收购这种“骨头”。后来这种“骨头”就成了药铺中的紧俏货,时人还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龙骨”,而且掀起了一股“刨龙骨”的热潮;熟悉中医药的朋友或许知道,所谓“龙骨”指的是远古时期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据说有“安神消炎,生肌止血”的功效,不过目前医药界对此仍有争议。

这里插上一句,当时除了药铺相对兴旺外,还有一个职业同样盛行,那就是名声不怎么好的“土夫子”;据史料记载“谓某年某姓犁田,忽有数骨片随地翻起。视之上有刻画,且有作殷色,每耕耘或见稍奇之物,随即其处掘之,常得铜器、古泉、古镜等”。这段文字相对容易理解,大抵是说,挖到“龙骨”时地下多会出现古墓,再向下挖掘就会有青铜器等意外收获;就当时来说,百业萧条,民困病饥,无论是“刨龙骨”还是盗墓都是维持生计的一条出路,因此土夫子在当时颇为流行也就不奇怪。但是,真正的“龙骨”数量很少,而古墓中出土的也不具备药效,因此药铺收购“龙骨”就有一个规矩:带有刻画得不要。

说明一下,药材中的“龙骨”指的是远古时期脊椎动物的遗骨化石,至少也有数万年之久;但古墓中出土的却是龟壳或其他动物的骨头,出土时和“龙骨”颇为相似,较为明显的区别就是古墓中出土的骨头,上面多带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符号”。当时人们并不知道骨头上的“符号”就是甲骨文,仅是单纯的当成是一味中药;因此就有投机者用刀将“骨头”上的符号剃掉后仍旧卖给药铺,这就是“人吞殷商”的典故,今天看来这也是考古史上的重大损失。直到清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身染疥疾,抓药时才发现这种带有“符号”的龙骨;今天来看,这或许能证明当时药铺中充斥着大量假龙骨,同时也能想象有多少“甲骨文”被人吞进了肚子里。

王懿荣不仅是当时的“朝廷命官”,而且是一位著名的金石专家,他对龙骨上的“符号”颇感兴趣,初步判断应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文字,但形状非籀(大篆)非篆(小篆);为进一步研究,王懿荣以每块“符号龙骨”二两银子的高价收购,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共得1508片,同时他也带动了当时一大批人研究和收购,由此民间再次掀起“刨龙骨”热潮。几乎与此同时,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王懿荣自杀殉国,关于“甲骨文”的研究也由此停滞,但今天的专家依然尊称其为“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殉难,他所藏“符号甲骨”由好友,同样是著名专家的刘鹗继承,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对“甲骨文”进行研究。

刘鹗为获得更多“符号甲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带有文字的甲骨五千余片,并拓印了《铁云藏龟》一书,这也是甲骨文相关资料第一次公诸于世;甲骨文被发现后引起学术界轰动,同时也引起了龙骨供应者的注意,他们为垄断财源,对甲骨来源秘而不宣,以后又谎称出自河南汤阴、卫辉等地。直到1908年,学者罗振玉才首先访知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1910年罗振玉释读出10位殷王的名谥,证明这些有字甲骨确为殷王室之遗物,并进一步推断安阳小屯村就是古文殷墟遗址,并于1913年编成《殷墟书契》,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简单的说,继罗振玉之后,如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都进行了考释和研究,并形成了系统的“甲骨学”;同时形成了“甲骨四堂”,即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郭沫若(号鼎堂),由于罗振玉年龄最长,接触甲骨文也最早,因此后世又称其为“四堂”之首。以今天的研究成果来看,“甲骨文”是华夏民族的一种古老文字,也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殷商时期一种成熟文字;由于文字形状,它又被称为“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等,内容主要为盘庚迁殷至纣王二百七十年之卜辞,这也是现存时间最早的先秦书迹。

以今天的考古统计来看,目前共出土甲骨154600多片,上刻单字约4500个,迄今释读约2000个;当然,这里对甲骨文的内容介绍过于简单了,由于殷商历史和卜卦的复杂性,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通过更多文献深入了解一下。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