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去世后,朱允炆为何将祖父匆忙下葬?给朱棣留了造反的理由

明太祖去世后,朱允炆为何将祖父匆忙下葬?给朱棣留了造反的理由

()
中文名:
明太祖去世后,朱允炆为何将祖父匆忙下葬?给朱棣留了造反的理由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这是《明史》中关于建文帝削藩的记载。 靖难之役中,朱棣起兵造反就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各地藩王还未入京,就将先帝下葬。”朱棣打出这个旗号,就是说朱元璋死的不正常,是被朱允炆给谋害的。当然这是朱棣胡乱编造的,根本没有这个事情,只是为了给夺位找

宋朝名人推荐

这是《明史》中关于建文帝削藩的记载。

靖难之役中,朱棣起兵造反就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各地藩王还未入京,就将先帝下葬。”朱棣打出这个旗号,就是说朱元璋死的不正常,是被朱允炆给谋害的。当然这是朱棣胡乱编造的,根本没有这个事情,只是为了给夺位找个理由。

那么建文帝为何没有停尸七天,就将祖父给下葬了呢?其实有三点原因,第一点原因是天气原因,在记载中:

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时,朱元璋已经病入膏肓,御医们诊断后束手无策。到了五月二十二日,朱元璋病逝于西宫中,享年七十一岁。朱元璋病逝的时候,天气已经开始变得炎热,遗体的保存是个巨大的考验。

古代没有保存遗体的技术,加上五月已经进入夏季,尸体的保存更加困难。建文帝登基后,可能是从天气方面考虑,同众臣商议后,决定将朱元璋安葬。可是这也让朱棣,有了造反的理由,就是各地藩王,都没能见到明太祖的遗体。

第二个原因,建文帝自己的考虑,建文帝是以皇太孙的身份登基。这个身份确实尴尬,他的父亲朱标是太子,在群臣中德高望重。朱标当皇帝,不仅文臣武将尊奉,外地的藩王也会老老实实。

朱标跟随朱元璋打过仗,对于明朝的建立,是立过大功的。朱标在明朝开国功勋中,影响力很大,他当皇帝已经是群臣心中认定的事情。可惜朱标先于朱元璋六年去世,没有当过皇帝,造成了朱允炆的尴尬。

朱允炆没有父亲的威望,只是朱元璋立嫡的观念深刻,才把孙子朱允炆扶上了皇太孙的宝座。对此,群臣表面没有意见,但是内心对朱允炆并不认可。在大家的心中,朱允炆无功无德,是不堪储君之位的。

群臣中都有如此想法,那么各地藩王同样不满,心想为何不是自己当皇帝?朱允炆为了达成既定事实,快速将祖父安葬,然后登上了皇位。朱允炆急着登基无可厚非,毕竟只有他的爷爷支持他登基,满朝文武对他的储君之位并不认可,在记载中:

“辛卯,葬孝陵。”

朱元璋去世后六天,建文帝将祖父下葬,就是比停尸七天早了一天。这就是给朱棣留下了把柄,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靖难之役。

第三点原因,是朱元璋临终的嘱托。朱元璋作为一代雄主,对于自己的儿子们,再了解不过了。他知道朱允炆威望不高,而他的儿子们手握兵权,镇守一方。在临终前,朱元璋很可能,嘱咐孙子早早登基。

朱元璋可以说,心心念念为大明王朝考虑,生怕帝国再次陷入混乱。建文帝遵从了爷爷的遗命,在第六天将爷爷下葬,然后在当天登基为帝,在记载中: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明太祖朱元璋下葬,当天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为帝。等到各地藩王入京后,朱元璋已经被下葬,他们只得拜见了新帝。可以说,这时他们心不甘情不愿,但是无奈认了建文帝这位皇帝。

此后,建文帝朱允炆听从部下谋士的建议,开始大力削藩。周王朱橚的王位被废除,封地被收回,削去爵位。建文帝接着把目标,投向了北方的燕王朱棣,准备削去朱棣的封地。

朱棣马上征战几十年,哪里肯束手就擒?选择起兵造反。建文三年,朱棣率领燕军,攻入应天府,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进入应天后,当即宣布登基为帝,明朝正式进入了永乐盛世。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