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秀才题14字,秀才珍藏多年,苏辙将诗补全感动后世900多年

苏轼为秀才题14字,秀才珍藏多年,苏辙将诗补全感动后世900多年

()
中文名:
苏轼为秀才题14字,秀才珍藏多年,苏辙将诗补全感动后世900多年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除了吃生蚝,吃牡蛎,在琼州苏轼也没忘兴教育人。他初去琼州时,当地一个进士都没有,这让苏轼颇为不快。听闻本地有一位叫姜唐佐的秀才,便招了他前来,派人教其读书。后来离开琼州时,为了鼓励他用功学习争取考上功名,便在他的纸扇上写了两句残诗:“沧海

宋朝名人推荐

除了吃生蚝,吃牡蛎,在琼州苏轼也没忘兴教育人。他初去琼州时,当地一个进士都没有,这让苏轼颇为不快。听闻本地有一位叫姜唐佐的秀才,便招了他前来,派人教其读书。后来离开琼州时,为了鼓励他用功学习争取考上功名,便在他的纸扇上写了两句残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当时苏轼表示,等到姜唐佐中了举人时再给他补完全诗。

姜唐佐心中感激,将扇子珍藏多年,把这14个字牢记于心。没多久他果然高中举人,成为了琼州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可惜当时东坡已离世,而在当时也没有人能对出这14字的下句。姜唐佐找到苏轼的弟弟苏辙,请他为自己补全这首诗。苏辙于是挥笔而就,轻松地写成了一首妙作。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

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

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目长。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苏辙将兄长的残诗嵌入在第三联。诗的首联是评价姜唐佐,苏辙认为:贫地茅间也能生长出身怀异香的芳草,而眼前这位举人就是来自民间的社稷栋梁。与京城等地的才子比,生长的琼州的姜唐佐无异于茅间的野花,但他的存在证明了野花也能散发出芳香。第二联则是写姜唐佐来自鱼龙之地琼州,却成为了文坛新秀。“翰墨场”也叫“翰墨”,在这里借喻为文坛。

而第三联则是苏轼的原句,写得是颇具豪情。琼州面临大海,但就算是海浪滔天,也冲不断这地脉;只要这里的书生们够有志气,齐心协力也可力破天荒。苏轼用这14个字,将自己的豪情和才气在琼州这片土地上传承了下去,令人肃然起敬。最后一联苏辙追忆起兄长。如今姜唐佐锦衣加身,曾经看不起他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众人这才意识到东坡的远见。

与苏辙的其它经典作品相比,这首七律确实算不得什么惊艳之作,却感动了后世900多年。它的存在却让人更了解苏轼,也似乎更能理解海南人们对东坡的喜爱。因为姜唐佐的中举,历代海南学子都以他为榜样,继续抒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海南的东坡井如今仍在,东坡当时发明的斗笠如今海南也仍有人在传承,就像当地人吃生蚝的习惯一样,会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流传下去。而在苏轼身上发生的这类传奇往事,在黄州、杭州、密州等地,也都一一上演过。陆游曾评价苏轼:“千载之下,生气凛然”,并非虚言。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