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侯苏护,有女名妲己,贤淑,自幼与西伯侯世子伯邑考定有婚约……纣王好色,强命妲己为妃,夺人所爱……妲己被九尾狐夺魂附身,入宫为纣王妃子,独霸宠爱……纣王为其妖惑,变本加厉、昏聩残暴,终身死失国…… 以上大是明代娱乐小说《封神演义》中关于“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追踪夏朝.夏代考古的文献解析7:石峁古城(二次重建)是冀都平阳的卫城和夏启首封之城,夏启龙兴于此城
这个女人微笑有毒,一笑国破家亡,昏君还乐此不疲,褒姒是不是妖孽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乐羊儿子堪比伯邑考第二,但乐羊注定无法成就周文王那样的霸业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刘邦打败项羽称帝后,本想学周朝定都洛阳,为何最终选了长安?
原创商朝令人谈虎色变的“滴水刑”,并没那么可怕,前提是别胡思乱想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周王实行分封制,自己只统治一小块地方,这样的目的是什么?
走800步王朝延续800年?文王:背你多走一程,姜子牙:天数不可改
霍英东逝世16周年!霍启刚带着大儿子去朝拜,霍中熙手捧鲜花看着
牧野之战后,纣王及其宠妃自尽,周武王是如何处理他们尸体的?
冀州侯苏护,有女名妲己,贤淑,自幼与西伯侯世子伯邑考定有婚约……纣王好色,强命妲己为妃,夺人所爱……妲己被九尾狐夺魂附身,入宫为纣王妃子,独霸宠爱……纣王为其妖惑,变本加厉、昏聩残暴,终身死失国……
以上大是明代娱乐小说《封神演义》中关于“妲己”的说法。
这个说法,无论怎样,只要还是站在“娱乐小说”的角度去看,都说不上有多大毛病。
毛病在于,今人,甚至“后浪”的“后浪”们,都近乎把这纯娱乐的说法当成了“历史”。还一口一个“苏妲己”、“苏妲己”叫着、写着、字幕着,就实在可笑到笑不出来了。
之前,关于妲己这个人,写过文章发表在平台,小有反响。本来就此了。可日前,高三冲刺中的女儿茶余饭后不知动了哪根筋,建议我再写写妲己不姓苏的事儿。想来是跟同学朋友聊到了,觉得“苏妲己”的说法实在盛得受不了。具体没问。有什么可问的呢。写写就写写,就当跟一口一个“苏妲己”的大小新老朋友抬抬杠。
(一)千万别把古代娱乐垃圾当历史
笔者从来以为,《封神演义》只是一部娱乐小说;严格讲,连“文学”都算不上。
好比今天,有人写关于盗墓的探险小说,虽也多有传奇、附会,但好歹也大多还是研习了些相关知识:风水命数、谶语符命、野史掌故,等等;而且大多数(不敢说“绝大多数”)读者,都很明白,那是小说、是虚构。
真较真儿比起来的话,《封神演义》,可以说是完全的胡说八道。简直可以算“垃圾”。甭管写的多热闹,多能自圆其说,都是彻头彻尾的“娱乐垃圾”。茶余饭后当闲话聊都能把人呛咳嗽的那种。
可为什么,竟那么多人那么顽强地将里面的胡话当作“历史”呢?
难道仅仅因为是“古书”?
诚然,我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并不等于说,古代传下来的一切都是宝,都是“真”的。关于《封神演义》及其叫做“封神榜”的故事基底,之前也写过文章,试图讲讲为什么垃圾如彼却仍能流传,这里就不再多赘,只再就着上述关于妲己的“概要”,简单阐释其“垃圾”、“娱乐垃圾”的“属性”——
首先明确,《封神演义》也好,“封神榜”也罢,其所讲的故事,发生在商末周初,时间轴上,铁定是公元前12世纪晚期到公元前11世纪中叶,距今超过3500年。
建立在这个年代认定基础上,上述关于妲己的说法,几乎就没有成立的地方。
先说出身——
“冀州侯苏护”之说,完全不靠谱。
“苏”,繁体写作“蘇”;是个组合字,即便在以独体字为绝对主体的故事当时已经有了这个字,也不大可能用做“姓”,更可能是地名。
另外,“冀州”也好,什么“州”也好,来自“天下九州”的概念。而这个概念,其实是“妲己”之后的“周”王朝才正式“法定化”确立的。
再就是“侯”——商朝时候,有可能会“封侯”。那时候,封侯,就意味着“封邑”,即被封者享有领地。冀州,如果指的是今河北省为主的地区的话,是根本不可能封邑的。原因很简单,那是商朝部族的发祥地、老窝儿。
这样的话,很容易就能得出判断——所谓“冀州侯苏护”,绝对不靠谱。
“跟西伯侯世子伯邑考定有婚约”这说法,也纯粹胡吣。
西伯侯,指的是姬昌,就是周文王。可是——人家是“西歧伯”好吗,“西歧”这个地方(今陕西省宝鸡一带)的“伯”,也就是被封邑了西歧地方的伯爵。
伯爵是“伯”,“侯”是“侯爵”,比“伯”高一级。“伯侯”是什么鬼?
“世子”的说法,那时候也没有。
至于“九尾狐附体”什么的,就更不靠谱了。
九尾狐是“图腾崇拜”幻化出的神兽,象征“繁衍茂盛”——尾巴象征生殖器,尾巴多到最大单数“九”,寄托“无限繁衍”之愿。人家是“吉祥物”,不是“妖孽”哒。
所以说,娱乐小说,不是历史。具体到《封神演义》,连“具有传奇神话色彩的历史故事”都不能算。
也许,因为年代过于久远,那时候的“历史”,并不怎么太值得关心、较真。但只要涉及,就还是要奋力一呼:《封神演义》绝对不是历史。一丝一毫都代表不了。
(二)姓、氏及其与女性的关系
关于“妲己”到底姓不姓“苏”的疑问,很早时候,也就是现在高三的女儿还是学龄前儿童、看《哪吒传奇》动画片的时候,我就这样告诉她:妲己不姓苏。就算她爸姓苏,她也不姓苏。不等孩子追问,我就直截了当接着告诉她:妲己没有姓。
是的。没有姓。
别说莫须有的女子妲己,那时候,就连男子,也有好多好多人都没有姓。
《史记·五帝本纪》里明确提到: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连伟大的“黄帝”的儿子,都还有十一个没有得到父亲的姓。
今天,小孩子,拿出生证和父母身份证户口本就能上户口、登记身份证号码,自自然然得起个名字,自自然然就在那名字前面带上了父亲或者其他直系亲属的姓氏,毫无疑义地,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了“姓氏”。
注意,今天说的,是“姓氏”。而“姓氏”,是从古代的“姓”和“氏”演变、发展、融合而来的。三千多年前,姓、氏,可是两码事。那时,姓、得姓,是贵族男子的“专利”,没女性什么事儿哒。说重男轻女也行,说什么也行,但实是历史的真实。
在今天我们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几万个“姓氏”里,真正是源自古老的“姓”,只占很少一部分,而其余绝大多数,都是“氏”。
姓,是古老的部族传承,源自由“母系”向“父系”变迁过程中的界定,带有明显的“向母系社会形态致敬”的痕迹,今天“姓氏”中带“女字偏旁”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古老的“姓”——姬(周王朝姓)、嬴(秦朝姓)、姜(齐国国姓),等等。另外,有些简单的独体字,也是古老的“姓”。比如“子”,是商朝“帝姓”,还有“兒”,在古代属于独体字,读作“倪”,而不是今天简化字的“儿”。
氏,部分由“姓”演变而来,部分是“失姓”者的“自我再认定”使然;演变、再认定的思路、方式,五花八门,比较多的是“因地而氏”,即以地名作为“氏”。这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赵”——周初因“获罪”被“夺姓”的“嬴”部族的一个旁支,被封邑在叫做“赵”的地方(今河北省赵县一带),便“因地而氏”,后世皆以“赵”为氏。
还有很多“氏”,是由“职业”或“职位”、“封号”而来,司马(官职)、司徒(官职)、郭(职业)、韩(封号)、卫(封号)、毕(封号)、毛(封号)……
“苏”这个字,旧文中有两个对应的字——、甦。前者是“地名组合字”,后者是“会意组合字”。出现较早、更可能用做“氏”的,前者可能性更大,属于上述“因地而氏”。
姓也好,氏也好,在三千多年前的上古时期,都跟女子没大关系。
那时,大多数女子,都是在出嫁后附属式地冠以夫家姓氏;最典型一例,当属春秋美女夏姬——她是郑国公主,嫁去陈国,丈夫名叫“夏御叔”,她于是就被称作了“夏姬”——老夏家的“姬”的意思。而如果要按今天“户籍制度”,她应该姓“姬”的。
有些地位高的女子,会在名字中带有父亲的姓氏,但不能就当成她自己的姓氏,而是放在名字后面。比如,姜尚(姜太公)的女儿,名叫“邑姜”;她父亲的“姓”,放在她的名字里;但她是没有姓的,不能叫“姜邑”或“姜邑姜”。
按这个道道,如果真有妲己这么个人,而她父亲竟真的是以“苏”为“氏”,她也不能叫“苏妲己”,最多只能叫“妲己苏”,或者再重新起个名字,把“苏”放在后面,比如“妲苏”、“己苏”,以标榜她是“老苏家的闺女”。
(三)妲己其人的真伪虚实
到底有没有“妲己”这么个人呢?
从《史记》的只言片语看,应该是有——“帝纣”也就是商朝末代“帝”子辛最为宠爱(甚至可能是唯一宠爱)的姬妾。不过,也只是在《殷本纪》篇章里提了几笔,没具体讲她有没有“姓”或“氏”,也没提她出身如何。甚至,仅从语言角度掰扯,都不能完全确认“妲己”究竟是一个女人的名字还是一类人、一群人的代称。
后世大概还是偏重相信那是一个人、女人、“帝纣”身边的女人,并有了她来自“有苏氏”的说法。或许,就是因为“有苏氏”的“出身”,娱乐小说就附会地说她姓苏。
“有苏氏”,又称“有苏”,是个“部落”名。如同说“黄帝”来自“有熊氏”,“有熊”也是部落名。
“有”这个“有”那个,这个“有”字,应该后人加上去的;在笔者看来,并无很确切含义,有点儿类似“助词”,更是为了说起来“上口”、显得丰富;附带也是弱弱地、含混地,表达一下其“部落”的属性。
部落、部落联盟,在上古时期,是比较普遍的存在。概指具有部分(肯定不完备)“政权”特征而尚不足以称“邦”、“国”的社会集群。简单、武断地说,就是还没有或者根本不能完成“国家化”的“氏族公社”。
不能完成国家化,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三点:
其一是生产落后。
其二是人口少或人口结构(性别比例、年龄段比例)不合理且缺乏自我调整、改善的潜力。
其三是长期受到强大部族、国家的制约,无法自我振兴、完善。
有苏氏,或说“有苏”,今天我们可以称其为“古国”,但其实,它就是一个在“帝国化”的商朝末期还没有完成国家化的部落。
关于“有苏”到底在哪儿,有两种说法。
其中比较权威或说比较为今人更加认同的,是说它地处在今河北省中部。
据考,商朝最早的部族发祥地,在太行山东麓、临滹沱河的地方。
如果上述都大差不差,那么就可以合理推定,有苏,是商朝“老部族”的“邻居”。如是,那么这个部落,有可能长期处在商朝的提防、压迫之下,或者长期被赋予了某种为商朝服务的使命,并因而处于强大的国的庇护之下;又或者,既被信用、庇护,又被压迫、制约。反正,不管究竟关系怎样,都八成千丝万缕、世代相传。那样的话,从他们那儿找个女子“伺候”商帝,似乎很是顺理成章。
对“有苏”地理位置的另一说法,非主流,是说它位于今天江苏省内陆地区。
持这种说法的人,有两条理据。
第一条很简单,就是这个“苏”字——迄今为止,古往今来,似乎始终都跟“苏”字沾边儿的地方,还就是江苏、姑苏(苏州)。
第二条,是从“历史事件”的角度——商朝中后期,直至其灭亡前夕,历代商帝,都在大力清剿“东夷”。“东夷”,“东方之夷”的意思,概指商朝国家权力控制边缘及以外的东部的部族、邦国,其所指代的范围,北起辽东半岛,南至浙闽交界。从商朝的以今河南省为核心的“地缘”看,并参照有关现代研究资料,“征伐东夷”,大抵是由北向南的策略。在“帝纣”的时代,战略重心可能更倾向“东南”。据近现代权威大家考据,这个战略意图,在商朝末期,是基本完成了的。就是说,被妖魔化了的“帝纣”,很可能建树了“平定东南”的历史功绩。真是的话,那么,跟地处商朝中心地带和战略目标区域之间(比如今江苏省内陆地区)的部落、邦国,很可能会成为商朝“平定东南”的“战略合作伙伴”。对这样的伙伴,意图低成本地长期控制、合作,无疑,联姻,会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有效措施。
“有苏”这个“古国”,应该是有的。无论在哪儿。
妲己这个人,十有八九,也是有的。无论美丑善恶。
但妲己是不是来自“有苏”,就不好说了。
能肯定的是,即便她来自“有苏”,也肯定不姓苏。
后世为妲己立庙,奉其为“碧霞元君”。
因为在史书上没留下好名声,真正供奉“碧霞元君”的地方,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今河北、山东两省。由此不妨猜测,妲己其人,出身在河北、山东或毗邻山东的江苏内陆地区,都有可能。
有说北京也有过碧霞元君的庙。有过。后来荒废掉了。
荒废掉了的北京碧霞元君庙,据传,不吝承认所供奉的“元神”就是商末帝妃妲己。
好像还有个挺温情挺浪漫的传说——妲己爱美,帝纣专宠,为其在“故地”以北的“燕山”寻到可以研磨后敷在肌肤上的“脂”,是为“燕脂”,就是“胭脂”的由来。
作为北京人和多多少少懂得敬畏历史的后来者,不管肯定不姓苏的妲己到底是否有、善恶美丑如何,都真心希望,这个传说,是真的。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