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日本人自称周朝泰伯的后人?

为什么有些日本人自称周朝泰伯的后人?

([!--gaiyao--])
中文名:
为什么有些日本人自称周朝泰伯的后人?
别名:
国籍:
[!--guoji--]
人物简介:

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国和日本是平等的主权国家,而在历史上,中国和日本却有着长期的宗主和藩属关系。 历史上日本是中国的藩属国家,有一个重要的例证,那就是日本人长期自称为周朝泰伯的子孙。泰伯此人很多人不熟悉,他有一个弟弟名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

商朝名人推荐
[!--ziliao--]

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国和日本是平等的主权国家,而在历史上,中国和日本却有着长期的宗主和藩属关系。

历史上日本是中国的藩属国家,有一个重要的例证,那就是日本人长期自称为周朝泰伯的子孙。泰伯此人很多人不熟悉,他有一个弟弟名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周文王昌。

史书记载,周族领袖太王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周族原本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下一代君主自然应该是长子泰伯,但是季历有一子昌也就是未来的周文王生而有圣瑞,太王于是有意把位子传给季历,但碍于制度,并未实现。

泰伯洞悉了父亲的心思,毅然带着二弟仲雍出走“荆蛮”,断发文身,建立吴国,把位子让给弟弟季历;父亲死后泰伯回去奔丧,众人要求他即位,他又一次断然拒绝,让季历即位;而当季历去世后他再一次回去奔丧,第三次让出王位,让季历之子昌即位。

泰伯如此“三让天下”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后世的共同赞誉,孔子也评价道“泰伯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意思就是泰伯的行为体现了最高的道德,百姓们都想不出怎么称颂他了。

史书记载泰伯带着二弟仲雍前往荆蛮,建立吴国,泰伯传位给仲雍,仲雍传季简、季简传叔达,叔达传周章,周武王灭商后就封周章于吴国,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国的开国之君。

而在三国时期魏国人鱼豢所撰写的《魏略》中,则记载“倭人自谓泰伯之后”。这个时期正是日本和魏国开始互动的时期,这条记载反映当时的日本使者在魏国人面前自称为泰伯之后。

而在唐朝人房玄龄和李延寿所撰写的《晋书》中也记载称,倭人在魏朝时和中国通好,共有七万户人,男子不分大小都捏面纹身,自称是周朝泰伯后人。

而在日本文献中的类似记载,最早出现于日本历应元年(公元1338年)。有僧人中岩圆月在修《日本记》的时候就以吴国泰伯为国祖,称日本历代均为泰伯子孙。

在历史学家看来,泰伯奔至“荆蛮”建立吴国本身就不是很可信,应该是周朝人在灭商建国后为了展现自己势力范围早就到达了吴国而编造出来的传说,泰伯本人可能只是在山西的平陆建立虞国而已。

日本使者在中国朝廷面前自称泰伯之后,主要因为传说中泰伯适应当地风俗习惯“文身断发”,和日本当时的本土习俗颇为相似。而自称泰伯的后人,应该也是当时较为弱小的日本人为了寻求中国朝廷的认可而做出的攀附。

日本人自称为泰伯之后,可能有攀附之嫌,但日本文化受到吴越文化的重要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吴人东渡日本可能有两个时间点,一是春秋战国时吴越国亡后,二是三国时期。

除了人口东渡外,日本稻作文化、日语中的吴音和日本的和服都明确证明了日本古文化受到吴越文化影响极大,故而日本人自称为吴太伯之后,也颇有历史根据。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