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去世才8年,商朝就被伊尹“颠覆”?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

商汤去世才8年,商朝就被伊尹“颠覆”?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

([!--gaiyao--])
中文名:
商汤去世才8年,商朝就被伊尹“颠覆”?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
别名:
国籍:
[!--guoji--]
人物简介:

成汤把父祖们留给他的商地治理的井然有序,并以他的仁德在诸侯中树立了崇高地位。夏朝的末代帝王桀看出了汤的野心,于是诏汤到都城中,软禁起来,后来汤用计骗取了桀的信任,逃回了自己的商地。 此后,汤决心与桀对抗,推翻腐朽的夏王朝,于是他到处搜罗人

商朝名人推荐
[!--ziliao--]

成汤把父祖们留给他的商地治理的井然有序,并以他的仁德在诸侯中树立了崇高地位。夏朝的末代帝王桀看出了汤的野心,于是诏汤到都城中,软禁起来,后来汤用计骗取了桀的信任,逃回了自己的商地。

此后,汤决心与桀对抗,推翻腐朽的夏王朝,于是他到处搜罗人才,这时,有人把姒挚(sì zhì)推荐给了汤。

汤派人去请姒挚,但遭到了拒绝,汤既不恼火也不放弃,前后请了姒挚五次,终于把他请出山辅佐自己。由于姒挚生长于伊水河畔,以尹为氏,所以后人都称他为伊尹。

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从汤……汤举任以国政。

伊尹出山后,即被汤任以举国之政事,号称阿衡,实际上就是帝王师。在伊尹的辅佐下,汤很快取得了与夏桀作战的胜利,流放了夏桀,灭亡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汤即是商朝开国之君,被后世成为商汤。

关于伊尹的功劳,《孟子》里面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可见伊尹果然有大才。

商朝建国后,汤更加信任伊尹,伊尹几乎代理汤行使所有国家大权。

汤做了十二年的天下共主后驾崩,他的嫡长子太丁比汤去世的还早,所以按照商代兄终弟及的制度,太丁的弟弟外丙成了商朝的第二代君主。

外丙在位仅三年就匆匆辞世,他的弟弟仲壬继位,为商代第三位君主,也是仅仅三年,仲壬也亡故。此时汤已无嫡子,所以他的长子太丁的儿子太甲成了新君,是为商代第四任君主。

在外丙、仲妊做君主时,伊尹都是摄政辅臣,太甲登基后,伊尹更是掌控了全部朝政。太甲还没坐热乎龙椅,伊尹就接连写了《肆命》、《祖后》等几篇文章,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

虽然伊尹用心良苦,但也能看出来,新君太甲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伊尹的控制。

两年后,即商汤去世后的第8年,伊尹以太甲慌悖无道为由,把他流放到了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让他反省自己的过失。伊尹自己则摄政当国,史称"伊尹放太甲"。

如果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伊尹已经颠覆了商朝的政权,自己坐上了帝王的宝座。可是,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简单。

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听着看守商汤墓地的官员与百姓们讲述祖父商汤当年的仁政义行,深受感动,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这期间,伊尹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这太甲,在确认太甲真的悔悟后,亲自带着大臣们到桐宫接回了太甲,把大权都交回给了太甲,自己则又站在臣子的位置上,兢兢业业的为大商工作。

太甲在位二十三年后驾崩,他的儿子沃丁继位,沃丁八年(公元前1550年),一百岁的伊尹逝世,沃丁以天子之礼葬其于亳都。

如果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是伊尹强占太甲之位,那么

1、伊尹怎么会把太甲放在汤的墓地边呢,那里守墓者都是忠于汤的人,这不是给自己种下潜在麻烦么?

2、太甲以武力夺回政权,为何不杀了伊尹?

3、如果太甲杀了伊尹,为和许多相关典籍会记录沃丁时期伊尹才去世?

4、如果伊尹真是商朝的罪人,为什么如今出土的甲骨文上,他都被商朝历代君主祭祀着?

通过以上这些疑问,我们大概可以认为:伊尹放太甲,并非是颠覆商朝政权,实在是出于一颗忠心,就如同后世的周公一样,是以大局为重所作出的抉择。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