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叛乱起义,乱世奋起 “抗元复宋”的口号虽然没有“反清复明”这么响亮,但反元汉人从来没有屈服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蒙古贵族。灭亡南宋后,元朝内部的起义不断,直到横跨十八年之久的元末农民战争,以朱元璋为首的义军终于夺回汉人魂牵梦绕的故土,维护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曾巩
《永乐大典》里的兰州印记
岳飞怒斩40名逃兵,心软放过其中一人,后来此人竟成世界名将
宋朝第一次大规模起义是茶商干的,规模比梁山大多了
宋代科技辉煌,农业生产和农学、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高度发展
明朝大将常遇春,长女交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为何40岁突然离世?
宋朝最凄惨的皇帝,掘坟晾尸头颅被做成酒器,元朝皇帝用了九十年
刘伯温:注意南昌!朱元璋:啥意思?刘:注意朱文正!恍然大悟
大明皇帝万历陵墓挖开全过程:图5郭沫若在现场,图9龙袍发黑变脆
朱元璋有个癖好,让妃子苦不堪言,太监只能偷偷流泪!
汝窑和汝瓷,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同唐朝和五代时期相比,北宋前中期监察使职,具有哪些特点?
有人说明朝领土超过4800多万平方公里,有这么夸张吗?
#逍遥荐书##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的明朝# 转评赞抽一本马伯庸、杜君
"辽以释废,金以儒亡",忽必烈为什么这么说?
一、叛乱起义,乱世奋起
“抗元复宋”的口号虽然没有“反清复明”这么响亮,但反元汉人从来没有屈服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蒙古贵族。灭亡南宋后,元朝内部的起义不断,直到横跨十八年之久的元末农民战争,以朱元璋为首的义军终于夺回汉人魂牵梦绕的故土,维护民族大义。
扩廓帖木儿,蒙古语意为“青铁”,汉名王保保,父赛因赤答忽曾组织“义兵”参与镇压红巾军起义,并一度入元廷任职太尉。作为元朝的高层之一,王保保虽然饱受汉文化熏陶,但还是和父亲一般投身镇压起义中,“历戎马间,事必属之,所向皆如志”。
王保保少时便跟从既是妻舅又是养父的察罕帖木儿镇压红巾军,察罕帖木儿也是一员猛将,在河北、河南、关中地区屡败红巾军,王保保每战冲锋在前,战争的洗礼让他迅速成长,察罕帖木儿死后,未及而立之年的王保保接手舅舅的军队和地位,成为元廷的中流砥柱。
红巾军起义声势浩大,曾一度“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这让元朝统治者焦躁不安,决心动用一切力量将之镇压,察罕帖木儿和答失八都鲁率领的两支元军打倒了这个新生的政权,暂时保住了元朝的半壁江山。
二、仇怨难解,内部倾轧
然而外患刚平,内忧又起,元朝统治者将外族分了三六九等,其内部也有以“根脚”用人的传统,察罕帖木儿的战绩和才能都比答失八都鲁要高,但因为家世拼不过就必须低其一等,日积月累下,两人势同水火,他们的儿子们也继承了这份仇怨。
未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江南苦苦挣扎时,王保保也和答失八都鲁的儿子孛罗帖木儿掐了起来,“各拥强兵于外,以权势相轧,衅隙遂成”。两位年轻人的才能比父辈更胜一筹,但因为互相结怨太深导致元朝没能将威胁扼杀于摇篮之间。
如果王保保能预知朱元璋能够登基践祚,或许会在这时候选择退让一步与孛罗帖木儿握手言和的话,未来也不会沦落到孤掌难鸣的悲惨境地。王保保与孛罗帖木儿的争斗还牵扯到了元朝的党争之中,元顺帝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父子成仇,孛罗帖木儿是帝党一派,而王保保则与太子缔约结盟。
有了王保保的支持,爱猷识理达腊直接对父亲叫板,不过两人都小看了孛罗帖木儿,爱猷识理达腊直接被其打得丢盔弃甲,就连王保保都暂时避其锋芒。不过孛罗帖木儿虽然打退了政敌,但因为狂妄专权而被元顺帝厌恶杀死,爱猷识理达腊因此选择与父亲和解,不过元朝的内忧依然没有解除。
三、虎头蛇尾,为时已晚
爱猷识理达腊子承父业板上钉钉,然而他与王保保的关系却出现了裂痕。这位皇太子对皇位的渴望不加掩饰,在被孛罗帖木儿追杀时还在想着如唐肃宗一般直接即位的故事,遭到王保保的阻拦;孛罗帖木儿被杀后,爱猷识理达腊与其母亲想要借王保保的兵峰逼迫元顺帝禅位,王保保得知后迅速遣散军队,这对盟友的情谊暂告一段落。
回朝担任左丞相的王保保遇到了和父亲一样的窘境,“居朝怏怏不乐,朝士往往轻之,谓其非根脚官人”。王保保空有能力,却无强横的家世背景撑腰,交恶太子,因此遭受排挤。至正二十五年(1365),眼见朱元璋在吴地崛起,王保保请命南下讨朱,受封河南王,统帅天下兵马“肃清江淮”。
朱元璋与张士诚与决战,王保保没有趁机南下一战定功,而是决定先扫清内部,想要将盘踞在关中的私人武装纳入麾下。“相持一年,前后百战,胜负未决”,王保保与关中军阀们相持不下,也没有南下与朱元璋展开大战,元顺帝怀疑王保保心生异志,在督促、劝和无果后,元顺帝剥夺了王保保的统帅权、官职、爵位。
王保保没有服软,他杀尽元廷命官,和元顺帝对着干。同一时间,朱元璋平定南方,挥师北伐,“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王保保与原厂军阀们的内战一直持续到了元大都失守前夕,极大损耗了元朝的有生力量,被朱元璋抓住时机光复中原,建立大明。虽然元顺帝最终与王保保和解,但大都告破,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
四、孤掌扶元,几于中兴
明军北伐期间,朱元璋多次招降王保保,但都没有成功。国将亡,为之奈何?王保保毅然扛起复元大旗,以一己之力屡次与明朝开国名将们交手,一度成为他们的“阴影”,就连徐达在内的名将都不太情愿直接与王保保交锋。
明元沈儿峪之战,徐达技高一筹,王保保大败,手下力量折损殆尽。洪武五年(1372),为了彻底肃清蒙元,明军分三路再次北伐。另一边,北元内部也空前团结,继位的爱猷识理答腊痛定思痛,决意恢复元朝在中原的统治,他最重要的决定便是重新信任并重用王保保。
明元岭北之战,王保保成功扳回一城,保住了北元国祚,使元朝“几于中兴”。这一战是王保保最后的荣光,他看似不敌明军中路先锋蓝玉,实则引诱其孤军深入,而蓝玉的贪功冒进给了王保保机会,脱节的明中路军主力中伏,死伤万余人,徐达敛兵守塞,才免遭大败。
王保保虽然保住了北元政权,但难以更进一步,明朝也进入守势,不给王保保可乘之机。最终,王保保难以支撑,先一步去世。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宿命吧,是蓝玉贪功冒进被王保保抓住机会为元朝续命了十余年,也是蓝玉直捣蒙古高原,最终灭亡了北元。
“抗命称兵似逆伦,谁知板荡识忠臣”,人生前半段,王保保是自负的,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坚信自己是元朝的救世主,以至于与名义上的同僚互相攻伐,甚至不屑先拿朱元璋开刀;元朝覆灭后,王保保面对朱元璋的多次劝降无动于衷,甚至主动扛起反明复元的旗帜,为将亡的北元又博了一线生机,“支残元之国脉,折初明之军威”,为国尽忠,这份精神值得认同。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