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为何叫“黄帝”?甲骨文给出一种解读,或许更接近真相

黄帝为何叫“黄帝”?甲骨文给出一种解读,或许更接近真相

([!--gaiyao--])
中文名:
黄帝为何叫“黄帝”?甲骨文给出一种解读,或许更接近真相
别名:
国籍:
[!--guoji--]
人物简介:

然而,司马迁的解释显然苍白无力:首先,除了黄帝以颜色命名之外,五帝之中其他四帝都与颜色无关,又何来五德相胜;其次,五德相胜学是战国晚期邹衍创立的,而早在邹衍之前的春秋晚期,文献上就已经提到“黄帝”;第三,秦汉时皇帝衣服不崇尚黄色,民间也没有

商朝名人推荐
[!--ziliao--]

然而,司马迁的解释显然苍白无力:首先,除了黄帝以颜色命名之外,五帝之中其他四帝都与颜色无关,又何来五德相胜;其次,五德相胜学是战国晚期邹衍创立的,而早在邹衍之前的春秋晚期,文献上就已经提到“黄帝”;第三,秦汉时皇帝衣服不崇尚黄色,民间也没有尚黄的习俗,考古显示新石器至秦汉时,中国崇尚的是黑色或红色。

可见,所谓因“土德之瑞”而称“黄帝”,只是在五德相胜学出现之后,古人以此附会在了黄帝名字上,无疑是曲解了“黄帝”本义!

既然如此,那么“黄帝”本义到底是什么呢?甲骨文给出了一种解读,或许更接近真相。

甲骨文中的帝字

甲骨文中的帝字,古字形模拟架木作为祭台的样子,目的是为了祭祀祖先,或祭祀上天。

根据卜辞记载,商朝统治者属于“生前称王,死后称帝”,生前统治者称“王”或“我”,死后成了先王称“帝”。

周朝之后,统治者弃用了“帝”,一般称“王”或“天子”。后来,“帝”就逐渐演变为表示大功德之人,所以春秋战国时才会出现“黄帝”、“尧帝”等说法。始皇帝之后,“帝”演变为“王天下之号”,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因此,“黄帝”中的“帝”字,应当是周朝文人添加的,之前大概只称“黄”,大致意思为上古有一个杰出人物或部落叫“黄”。

甲骨文中的黄字

甲骨文中的黄字,由“大”与“口”(或“田”)组成,其中“大”代表站立的人,“口”或“田”指代不明,或被解读为玉佩,或被解读为“腹部膨大”(孕妇或寄生虫等)等。

不过,《诗经》、《礼记》等古书中的“黄”字,普遍表示“玉佩”。而表示“玉佩”的还有一个字叫“璜”,其本意是指半壁形的玉。因此,如今表示颜色的“黄”字,本义可能借用了代表玉佩的“黄”,只是后来久借不还,于是古人又造了“璜”字表示本义。

从造字逻辑上说,颜色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难以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来表达,因此古汉语中的颜色词语,都是由具有这种颜色的物体的名称转化而来。考证也证实了这一点,即古汉语的颜色词均为借音词。

因此,无论从字形上、文献上,还是从颜色词的出现逻辑来说,“黄”字本义大致是佩玉之人,或人所佩戴的玉器。

文献中黄帝与玉

黄字字形显示,黄帝应与玉器有关,而巧合的是,文献中黄帝与玉器密不可分。

根据古史记载,“神农以石为兵,黄帝以玉为兵,蚩尤以金为兵,禹以铜铁为兵”,玉器能被作为兵器吗?其实,玉石材质坚硬,完全可以用作兵器,石峁遗址考古证实了这一点。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一文:“从所征集到的石峁玉器看,其器类有牙璋、刀、钺、戈、斧、铲、璜、璧、牙璧、鹰首笄、虎头、人首、蚕形器等,但以牙璋、刀、钺等兵器的数量居多,也最具有特色。”

陕西石峁遗址中,数量众多、款式多样的玉制兵器,或许并非用于战争的真正兵器,而实际用于祭祀的礼器,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文献所载。以下图玉兵来看,上古时期的玉制兵器,起初绝不仅仅只是王权的象征和礼仪用具,极有可能是真正的兵器!

可见,早期玉器的功能可能是兵器、礼器等,那么为何后来发展为“君子佩玉”呢?

《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威仪之制,三代同之。五霸迭兴,战兵不息。佩非战器,韨非兵旗。于是解去韨佩,留其系璲,以为章表。”换言之,古人认为上古战争不断,起初腰间别着石制武器,后来发展为圭璋,最后演变为衣服带子上悬挂玉器表明身份。这一点也非常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就是从野蛮走向文明。

从兵器功能转变为身份标志,可能就是始于黄帝。相传,黄帝“始作带以束紧衣服”,但《礼记·玉藻》中说“凡带必有佩玉”。也就是说,黄帝开始在衣服上“作带”,而古代传统是衣服带子上悬挂玉佩,因此黄帝创立的衣服“作带”制度,极有可能就是用于悬挂璜佩,来表示不同的身份地位,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统治方式。

黄帝起初“以玉为兵”,战胜了炎帝、蚩尤(以金为兵)之后,获取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于是果断地吸取先进技术,而将成本高、不利于普及的玉兵淘汰,然后将玉兵变为佩戴的璜玉,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当然,这里的“黄帝”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经过数代部落首领的努力,最终由兵器转变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通过甲骨文黄字与史料记载可见,“黄帝”本义由来大概是:黄帝部落特别擅长使用玉器,起初以玉为兵,后来独创佩戴玉器的治理方式,于是其他部落之人,就将黄帝部落中推出佩玉制度的某个人被称之为“黄”(玉器),或就将黄帝部落称之为“黄”(玉器)。

古老流传下来的“黄”,在春秋战国时代,又被赋予了“帝”之尊号,于是就成了“黄帝”!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