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史公眼中:妺喜、妲己、褒姒,哪个最受宠爱?

在太史公眼中:妺喜、妲己、褒姒,哪个最受宠爱?

([!--gaiyao--])
中文名:
在太史公眼中:妺喜、妲己、褒姒,哪个最受宠爱?
别名:
国籍:
[!--guoji--]
人物简介:

幸运的是,她们三人都得到了当朝最高统治者的喜爱,不幸的是,她们都是亡国之君的女人,最终也随着王朝的灭亡而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 这三人都是出了名的大美女,当然,后世也都给她们冠名为“红颜祸水”。这么相似的三个女人,大家有没有想过,她们哪一个是

商朝名人推荐
[!--ziliao--]

幸运的是,她们三人都得到了当朝最高统治者的喜爱,不幸的是,她们都是亡国之君的女人,最终也随着王朝的灭亡而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

这三人都是出了名的大美女,当然,后世也都给她们冠名为“红颜祸水”。这么相似的三个女人,大家有没有想过,她们哪一个是最受其夫君喜爱的呢?

妺喜是有施氏之女,夏桀在位时,发动大军攻打有施氏,有施兵败求和,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其中包括妺喜。夏桀得到妺喜后,对她非常宠爱。

据说妺喜有三个癖好:一是笑看人们在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里饮酒;二是笑听撕裂绢帛的声音;三是喜欢穿戴男人的官帽。

夏桀全部满足了她的要求,这也使本来就风雨飘摇的夏王朝雪上加霜,不久即被商汤灭亡。

最终妺喜与丈夫桀一起被流放而死。

妲己通过《封神榜》的描写,成了家喻户晓的“狐狸精”,是商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商朝亡后,纣王自焚,妲己也被姜子牙的打神鞭所处决。

褒姒是“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主角,据说周幽王为了博得佳人一笑,天下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周幽王被杀害后,褒姒被掳走,从此下落不明。

关于妺喜,《史记》中没有对她一个字的记载,那么不论桀是多么宠爱她,还是很有限度的,否则妺喜不至于被司马公晾在一边,因为司马公乃是性情中人,断然不会错过这样性情中事不写。

关于妲己,《史记·殷本纪》中有对她的描写:

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后来武王伐纣,也多次提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这样类似的话,可见妲己对纣王确实有一定影响。

不过纣王并非独宠妲己一人,纣王是好色的,在有了妲己后,又惦记上了九侯的女儿,

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

苏妲己也并未被封后,并未说明是否有子。由此看来,纣王宠爱妲己,是比桀宠爱妺喜多,但与幽王相比,恐怕要“自惭形秽”咯。

《史记·周本纪》对于褒姒的描写很多,而且从描写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幽王对褒姒的真爱。

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宠爱有加,在褒姒给他生下儿子伯服后,幽王就想废掉太子,改立伯服为太子。

然而幽王的王后娘家是很有势力的申国,所以事情并不那么容易,可是幽王铁了心要这么做,遂不顾大臣反对,废了王后和太子,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随后太史公就记载了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由于周幽王的无道与对褒姒的宠爱,彻底惹怒了他原岳父申侯,申侯联合犬戎对周发动了突然袭击,幽王招兵不来,只好带着褒姒与儿子伯服逃跑,结果路上犬戎杀了幽王和伯服,可能他们也要杀褒姒,不过被其美貌所吸引,遂把褒姒掳走。

桀与纣亡国是否真是由于妺喜和妲己,《史记》中并未明言,然而周幽王为了褒姒亡了天下,丧了性命,确是太史公一笔一画记录下来的,也许有一天更多周朝文物出土,西周末年历史再现人间,幽王与褒姒的爱情故事会像唐明皇与杨贵妃一样被人赞叹呢。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