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朱棣在迁都之后也给自己的子孙留了一条路,危急时刻可以保住大明,为何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却没有选择这条路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帝国的黎明 公元1644年农历3月18日,在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终于认清了现实,明朝大势已去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曾巩
《永乐大典》里的兰州印记
岳飞怒斩40名逃兵,心软放过其中一人,后来此人竟成世界名将
宋朝第一次大规模起义是茶商干的,规模比梁山大多了
宋代科技辉煌,农业生产和农学、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高度发展
明朝大将常遇春,长女交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为何40岁突然离世?
刘伯温:注意南昌!朱元璋:啥意思?刘:注意朱文正!恍然大悟
朱元璋有个癖好,让妃子苦不堪言,太监只能偷偷流泪!
汝窑和汝瓷,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同唐朝和五代时期相比,北宋前中期监察使职,具有哪些特点?
有人说明朝领土超过4800多万平方公里,有这么夸张吗?
#逍遥荐书##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的明朝# 转评赞抽一本马伯庸、杜君
朱元璋收养八岁的小乞丐,后来小乞丐为他守护大明二百多年!
暴风雨来临之前,宋徽宗的朝廷早已经风雨飘摇
赵构为何开始重用岳飞,后来却将其杀害呢?
然而,朱棣在迁都之后也给自己的子孙留了一条路,危急时刻可以保住大明,为何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却没有选择这条路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帝国的黎明
公元1644年农历3月18日,在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终于认清了现实,明朝大势已去。
当天晚上崇祯将自己的三位皇子叫到面前,看到三位皇子仍然衣着光鲜不知愁滋味,他命人给这三位皇子换上老百姓的衣服。
这时崇祯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向天下所有的普通父亲一样叮嘱三个孩子“在这种乱世里,一定要低调,不要告诉别人你们真实的姓名”。
就在同一时间,崇祯皇帝的妻子周皇后在紫禁城各处劝告宫人如果有门路赶紧离开。
处理完这些事之后周皇后以身殉国,崇祯含泪亲手将两个女儿杀掉,一夜之间崇祯皇帝家破人亡。
第二天晨曦微露,大明帝国迎来的最后一个黎明。
崇祯皇帝仍然出现在皇宫前殿,他命令内官敲响钟声召集文武百官上朝,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当天没有一个大臣出现。
紫禁城外,闯王李自成带着兵马受到了明朝臣子和百姓的欢迎。最终崇祯皇帝在煤山寿皇亭的一棵树上自缢,陪在他身边的太监王承恩也自杀了,明朝灭亡。
其实明朝迁都北京之后朱棣给子孙后代留了一条退路,但是崇祯皇帝却没有选择走这条路。
两京制度
朱棣给子孙留的后路可谓是煞费苦心。朱棣当上皇帝之后就已经隐隐约约有了迁都的想法,普通人搬个家都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更何况这是国家都城的搬迁。
为了迁都顺利朱棣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其中有一条就是在南京和北京都设立了两个朝廷、建立两套班底,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两京制度”。
“两京制度”又称做“陪都制度”,指的是一个王朝拥有两个都城,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两京制度”。
当时周朝国都在西安周边,为了更好的控制中原地区统治者又将洛阳设为都城,后来中国封建时代的不少大一统王朝也都实施“两京制度”。
朱元璋起兵的时候基本盘是在南方,长江流域是他主要的势力范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宣布将应天府,也就是南京作为都城。
明朝初年,将南京作为都城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长江流域以南对于明朝的威胁势力基本上已经肃清,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于北边的草原部落。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多次透露出想要迁都的想法,但他并没有考虑北京,而是考虑河南开封以及陕西长安。
朱棣通过靖难之变从侄子手中抢过皇位之后,明朝迁都的事情又提上了日程,永乐19年朱棣下诏书宣布正式迁都。
此时北京仍被称为“行在”,后来明英宗下令将设立在北京机构之前的“行在”二字去掉,北京作为明朝都城的地位才被正式确定下来。
此后南京就改成了“留都”,南京的行政机构几乎是与北京一模一样,也可以说南京就是北京的备份。
南京作为留都,其行政人员的数量和权利都不如北京,但是南京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明朝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南京的经济远远比北京发达。
如果崇祯皇帝放弃北京转而去南京,很可能会避免明朝灭亡的命运。那崇祯皇帝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逃跑无望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崇祯皇帝只要能逃到南京还有翻盘的机会。清军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对于水战并不熟悉,南京以长江为天堑,易守难攻。
此外李自成已经到了北京,迟早会与清军对上,届时两败俱伤又让明朝多了几分翻盘的机会。
崇祯皇帝之所以没有选择跑到南京的原因也很简单,他已经跑不掉了,崇祯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皇帝,
每次提起明朝人们的脑海中总会浮现这样一句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其实“君王死社稷”就是后人对于崇祯皇帝的哀叹。
一般来说,末代皇帝似乎都不太值得同情,比如秦二世胡亥、隋炀帝杨广,然而崇祯在位17年兢兢业业。
此时的明朝已是强弩之末,国库空虚,为了省钱崇祯皇帝让妻子每天织布做饭,堂堂一国皇后变成了家庭妇女。
崇祯也缺乏作为皇帝的领导能力。当时朝堂上有一个非常奇特的景象,官员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
由于官员不稳定令崇祯皇帝的许多政策也无法实施,后来直接导致皇帝与官员之间彼此猜忌,互不信任。
外部形势对于崇祯皇帝也不利,陕西王二掀起了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序幕,此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纷纷揭竿而起,做大做强。
北方的女真部落也已经崛起,兵强马壮的皇太极对于中原政权虎视眈眈。
崇祯17年3月,闯王李自成带着兵马直取北京。崇祯得知这条消息的时候京城已经被围成了铁桶。清军也已经到达山海关之外,一旦入关自然也是直奔京城。
皇帝已经成为了困兽,崇祯突然发现自己成为了孤家寡人。
因为他的猜忌,杀掉了许多有才华的将领,关键时刻没有任何官员愿意带兵与李自成作战,甚至有一些人还私下投靠了李自成。
李自成围困京城期间,崇祯皇帝不仅想过逃跑,也逃跑过,他先后试图从东华门、齐化门、安定门逃跑,结果发现这些城门都有重兵把守自己根本无法逃跑。
自缢的前一天崇祯皇帝命人将自己的三个儿子易容化妆送出城,这是他为延续明朝皇室血脉做的最后一件事。
自杀的前一天晚上崇祯皇帝吃了妻子给自己做得最后一顿饭,第二天他带着身边的太监王承恩来到了煤山。
大明帝国最后一位皇帝将头发披散下来遮在面部自缢身亡,“铁血大明”就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落幕。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