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家族世家中,有四家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朱元璋 “开国六王”魏国公徐达家族 徐达和朱元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小时候一起土里刨食,长大了一起起兵造反。 在朱元璋创业初期,徐达成为了他最有力的合作伙伴,或者可以说是最有力的“打手”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曾巩
《永乐大典》里的兰州印记
岳飞怒斩40名逃兵,心软放过其中一人,后来此人竟成世界名将
宋朝第一次大规模起义是茶商干的,规模比梁山大多了
宋代科技辉煌,农业生产和农学、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高度发展
明朝大将常遇春,长女交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为何40岁突然离世?
刘伯温:注意南昌!朱元璋:啥意思?刘:注意朱文正!恍然大悟
朱元璋有个癖好,让妃子苦不堪言,太监只能偷偷流泪!
汝窑和汝瓷,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同唐朝和五代时期相比,北宋前中期监察使职,具有哪些特点?
有人说明朝领土超过4800多万平方公里,有这么夸张吗?
#逍遥荐书##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的明朝# 转评赞抽一本马伯庸、杜君
朱元璋收养八岁的小乞丐,后来小乞丐为他守护大明二百多年!
赵构为何开始重用岳飞,后来却将其杀害呢?
郑和不是太监吗?为何下西洋时,却要带上一船宫女?
在这些家族世家中,有四家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朱元璋
“开国六王”魏国公徐达家族
徐达和朱元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小时候一起土里刨食,长大了一起起兵造反。
在朱元璋创业初期,徐达成为了他最有力的合作伙伴,或者可以说是最有力的“打手”,是纯纯的武力担当。
当同为起义军首领的孙德崖扣押朱元璋的时候,徐达冒死用自己替换了朱元璋,随后又凭一己之力拿下采石、太平、集庆,这才给刚刚创业的朱元璋有了发展和壮大的根据地。
可以说徐达是朱元璋开创大明江山的首位功臣。打陈友谅、东征、北伐、讨元,大将军徐达的名字没有人不知道,同样,徐达也被朱元璋封为世袭魏国公,官至中书右丞相兼太子少傅,死后被追封为开国六王之一的中山王。
徐达
朱元璋在开国初期,就立下了明确的宗室制度,其中把皇后、皇妃、王妃、郡王妃、驸马定为了国戚,另外特地把魏国公、曹国公、信国公、西平侯、武定侯这五家也列在了外戚之列,并且明确记录在皇家的祖训里。
魏国公家为外戚之首,可见朱元璋对徐达家族多么信任。
徐达有四个女儿,其中三个嫁给了朱家人,其中大女儿的丈夫是朱棣,还生下了明仁宗朱高炽。
徐达死后,他的大儿子徐辉祖继承了他的爵位,成为新的魏国公。但是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徐辉祖却站在了舅哥朱棣的对立面,是支持建文帝的。
当朱棣占领南京城登基称帝的时候,徐辉祖还拒绝拥立朱棣,气得朱棣把他软禁起来,没有多久就病死在家中。
朱棣
毕竟朱棣还是徐达的姑爷,还是要讲一些亲情的,徐辉祖死后爵位继续传给了他的儿子徐钦,徐钦又把爵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徐显宗。
不过这个徐显宗没有儿子,爵位就转移给了他的弟弟徐俌,此后魏国公的爵位便一直传了下去,一直到第十一代徐文爵投降清朝,才告一段落。
另外,徐达的三儿子徐增寿在靖难时,因为给朱棣送消息被建文帝发现,最后死在了朱允炆的剑下。他也成为了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首个封赠的功臣,爵位是世袭定国公。
定国公的称号一直传到了崇祯十七年,第九代定国公徐允祯死在了李自成大顺军的战火中。
朱允炆
“义子殿下”西平侯沐英家族
沐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在占领濠州时候收养的义子。
相传最初时候跟随朱元璋改姓为“朱英”,但是大明建国之后,朱成了国姓,虽然沐英跟随朱元璋时间不短,但毕竟人家还有亲生的儿子,所以又改回了姓沐。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朱元璋对他的信任和宠爱,毕竟沐英鞍前马后冲锋陷阵,给朱家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沐英从十八岁就开始担任主要军事将领,在攻打分水关、大破十八寨、征讨吐蕃、收复川藏等重要战役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定云南,是沐英一生最重要的战斗,治理云南,是他最重要的功绩。他和蓝玉、傅友德一起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打下云南,又用了接近六年的时间治理云南,使云南以及大西南地区,成为明朝稳定的大后方。
沐英
另外,沐英对火器的使用非常有心得,他首创了火枪的三段击阵法。
这就有些类似于欧洲的排子枪,前面发射中间瞄准后面装填,三排轮流反复保持连续射击。
沐英
当他出殡的时候,云南当地各族首领和百姓主动前来送行,可见他在云南当地的威望之高。
沐英和徐达一样,都是被朱元璋列为外戚之一。
他死后,他的儿子沐春继承了他的爵位,在世袭了三代之后,到了孙子辈的沐晟时,同样是因为帮助朱棣而晋升为黔国公。
沐氏家族从西平侯沐英开始,继承了三代,从黔国公开始继承了十三代,一直到崇祯皇帝死后,最后一代黔国公沐天波跟着朱由榔到缅甸,死在和缅甸皇帝的斗争中。
沐英
“靖难名将”成国公朱能家族
朱能并不是明朝开国将领,而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的重要功臣。
朱能的父亲是朱棣登基前燕王麾下的千户,他继承父亲的职务不久,就随着朱棣北征乃尔不花,开始凭借勇武进入到朱棣的视线内。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能成为了朱棣手下头号战将。他先是替朱棣杀掉了北平布政史张昺拿下北平九门的指挥权,随后又一路拿下蓟州、遵化、雄县,随后又战胜了著名将领耿炳文和李景隆,单以这样的武功,就可以吹嘘好大一阵了。
建文二年,朱棣在东昌之战失利被围,是朱能奋勇冲进包围圈,救出了朱棣;燕军在淝河战败时人心涣散,又是朱能“按剑怒喝”,重鼓士气,最终扭转败局。
朱棣
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册封朱能为成国公,赏赐丹书铁券,官至右柱国、左都督。
朱能虽然勇猛,可惜实在是短命,在奉命征讨安南的时候,病死在途中,年仅三十七岁。
朱能的死让朱棣十分痛心,追封他为东平王,并可以“配享太庙”。朱能的家族一共世袭他的爵位九世十二代,到了崇祯时候,最后一代成国公朱纯臣虽然是驸马,但并没有老祖宗的那般勇武,在面对李自成大军的时候他选择了投降。
史书记载,李自成的大兵围城的时候,朱纯臣主动打开了齐化门,也就是今天的朝阳门,并且和大臣陈演一同鼓动李自成继续向城里进攻。不过李自成怀疑有诈,不仅杀了他,还罪及其全家。
不知道为朱家出生入死的朱能知道自己后辈是这样没有骨气,会不会气得从棺材里面跳出来。
李自成
“靖难功爵”荣国公张玉家族
张玉原本是元朝的官员,元朝被朱元璋打败之后他随着元顺帝逃到了漠北地区,后来被朱元璋派人劝降,转而投靠了大明。
朱元璋对投降人员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他重用了张玉,张玉也用累累战功作为对他的回报。
张玉因为熟知元人的作战方式和生活习惯,所以在捕鱼儿海等战役中表现极为突出,官职也逐步上升。洪武二十三年,张玉被朱元璋调到了燕山,归属燕王朱棣的直接管理。
朱元璋把张玉调到朱棣麾下的目的,一是张玉在边境作战方面能力突出,可以有效镇守边疆,另一方面,就是想给自己的儿子朱棣,增加一个好帮手。
张玉果然没有辜负朱元璋的厚望,无论是防御战还是进攻战,都表现极为突出,同时也受到了朱棣的器重,继而“视张玉为左右肱骨”。
朱元璋
建文元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张玉作为朱棣的主要战将参与了这次战役,朱能夺九门、偷袭蓟州都是采用了他的主意。张玉自己也夺下了密云、永平,并且帮助朱能战胜了耿炳文、李景隆。
在朱棣被困东昌的时候,张玉和朱能两人采用两面进攻的方式,朱能成功找到了朱棣并且救出,但张玉却并不知道,仍然在重围中反复冲杀,直至力竭而死。
朱棣在南京称帝之后,追封张玉为右柱国、荣国公,不久后又追封为河间王、“配享太庙”。
张玉的儿子张辅,并不是继承他父亲的爵位,而是靠自己争来的。
张辅在靖难时候帮助朱棣作战,而且也有战功。不久之后张辅平定安南叛乱,顺便又收复了独立了四百多年的交趾国。张辅因此大功被授予英国公的爵位。
张辅
张辅历经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四朝,是妥妥的镇国老臣,就连专权跋扈的王振都对他避之不及。
在土木堡之变时,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张辅随军同行,最终死在乱军之中。
张家一族世袭爵位,到第九代时,刚刚继承爵位一年的张世泽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死在乱军之中。
张辅
结语
明朝一共延续了共计276年,期间经历了多次的皇位争斗、政权交替,许多曾经的名门望族都已经没落。
例如五大外戚中的曹国公李文忠、李景隆的后人,还有武定侯郭英的后人,经过几代降爵之后基本与普通贵族无异,已经算不得大族世家。
由此可见,家族的兴衰不仅与帝王有关,更主要的还是与个人的政治眼光和能力有着重要关系的。
参考资料
《明史》张廷玉
《明代勋臣政治权力的演变》秦博
《论永乐到宣德年间开国功臣家族命运的变化》吴绮 朱忠文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