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背后,山东六国五次“合纵攻秦”,真有伤及秦的实力吗?

大秦帝国背后,山东六国五次“合纵攻秦”,真有伤及秦的实力吗?

()
中文名:
大秦帝国背后,山东六国五次“合纵攻秦”,真有伤及秦的实力吗?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贾谊那篇著名的《过秦论》,有这么几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从《裂变》、《纵横》、《崛起》,到最近正在热播的收尾之作《大秦赋》,展现的就

秦朝名人推荐

贾谊那篇著名的《过秦论》,有这么几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从《裂变》、《纵横》、《崛起》,到最近正在热播的收尾之作《大秦赋》,展现的就是秦国自秦孝公嬴渠梁任用商鞅变法起,历经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异人,一直到秦始皇嬴政,六代君王励精图治,最终扫平六国,建立统一的专制国家,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var1]

秦王嬴政-《大秦赋》剧照

在此期间,秦国不断对赵魏韩楚等几国用兵,几国也曾奋力组织反击,于是有了战国时代声势浩大的“合纵连横”。

今天,借着《大秦赋》热播,咱们来聊一聊,从惠文王起,至秦王政时代,山东六国的五次大规模“合纵攻秦”。

【1】

第一次合纵,发生在公元前318年,秦惠文王时代,策动人是被称为“犀首”的公孙衍。

公孙衍原是魏国人,后来到秦国参军,在攻魏、攻韩的战争中立下不少军功,特别是公元前333年,公孙衍进攻魏国雕阴,击败魏将龙贾带领的四万五千人,爵封大良造,也是牛逼哄哄的一位。

[var1]

公孙衍-《大秦帝国之纵横》剧照

后来公孙衍离秦,又在魏国拜相,从此开始了坚定不移的反秦之路。

公元前318年,在公孙衍的游走策动下,燕、赵、魏、韩、楚等五国,以楚怀王为“从长”(从字是纵的古写),发起合纵攻秦之战。

这是战国时期秦国第一次遭到其他诸侯国的大规模联合讨伐,五国联军声势浩大,情势看起来十分危急。但是吧,最终的攻伐效果却并不理想。

当时,楚国正在与越国激战,派出的兵力十分有限;而燕国,暂时受秦的威胁不大,态度也比较消极,实际出兵的,其实主要是魏、赵、韩三国。

联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函谷关,却被秦军给击败了,不得不向东撤退。之后眼看着短期内没有希望取胜,每天还要消耗着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得不主动求和。

但秦军岂肯就此罢休?次年,秦国联合齐国,从东西两个方向对韩、赵、魏发起猛攻。最终,秦军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大败三国联军,歼敌八万两千人,齐军也在观泽一带击败了赵魏联军。

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在中原战场上失败很彻底。唯一的一点安慰,算是来自西边的盟友义渠了。公孙衍提前说服了义渠国国君,策划让义渠攻击秦的侧背。于是,在秦国全力迎战联军时,义渠抓住时机,起兵袭击秦国,大获全胜。

【2】

第二次合纵攻秦发生在20年后的公元前298年,秦昭襄王九年,策动人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这位大家应该都熟,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好客养士知名,以至于后世说起谁好客讲义气,都会说他有“孟尝之风”等等,比方说《水浒传》里的柴进,就被称之为“当世孟尝”。

[var1]

孟尝君田文-《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这次合纵以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为“从长”,一开始参加的仅有齐韩魏三国。但可能是孟尝君组织有方吧,三国还挺齐心,很快打到了函谷关。但秦军拼力死守,联军久攻不下,这么一打,就打了三年。对于双方来说,都可谓是一场苦战。

而打破僵局的关键,是赵国。

这一时期,秦国和赵国的关系还不错,名义上属于盟国。但咱们都知道,大争之世,结盟算个屁,重要的是本国利益最大化。

鸡贼的赵国也正在观望:如果秦国落了下风,赵国就落井下石,加入联军一块上;如果三国的联盟不稳固,赵国就准备联合宋国进攻三国联军,表示对秦国的支持。

最终,公元前296年,赵、宋两国加入联军,胜利的天平向联军倾斜。《史记·秦本纪》有载:齐、韩、魏、赵、宋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秦与韩、魏河北及封陵以和。

也就是说,五国联军打进了函谷关,占领了盐氏城(今山西运城市),秦国求和,把山西临汾西南的武遂还给了韩国,今日风陵渡所在的封陵还给了魏国。

【3】

紧接着的第三次合纵攻秦,发生在十余年后,秦昭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87年),策动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

很多人受教科书的误导,都以为苏秦、张仪是亲亲的师兄弟嘛,鬼谷子的两位高徒,合纵连横主要是这两位对战。其实不是的。与张仪对战的,是公孙衍。苏秦活动的年代,要比张仪晚个几十年。

[var1]

苏秦-《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这次合纵的主力是赵国,参与的有齐、赵、魏、韩、楚五国。

苏秦为了缔造一个坚固的联盟,先是让五国焚毁了去秦国的外交通行证——“秦符”,然后将五国焚符为誓的盟约传送诸侯,最后让五国对秦人闭关不纳、断绝来往。

总之,各种表决心,都恨不得“剃发以明志”了。

可惜吧,再坚定的决心也敌不过现实的利益纠缠。公元前287年,五国陆续出兵,但彼此之间却矛盾重重。赵国怀疑齐国和楚、秦之间暗通款曲,齐湣王对魏国也是各种不满。

五国各怀鬼胎,各有打算,进军到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境)一带,就开始互相观望,谁也不肯首攻,在成皋一下子滞留了数月。

秦国也很识趣,为了破五国联盟,主动取消帝号,退还之前所占魏国、赵国的部分土地,表示出友好的意思。于是,双方并没有交战,联军就撤走了。

第三次声势浩大的合纵攻秦,就这么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4】

而第四次合纵攻秦,则发生在40年之后的公元前247年。这一年5月,即位仅三年的秦国国君嬴异人病逝,13岁的嬴政继位为新君。

策动这次合纵的,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这位大家也熟,和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并称战国四公子,应该算是四公子里边人品最好,才能最出众的一位了。

[var1]

信陵君魏无忌-《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他有一十分著名的事迹“信陵君窃符救赵”,是指公元前258年,为解赵国的邯郸之围,信陵君盗取兵符,杀死魏将晋鄙,驰援赵国。《大秦赋》开头,讲的就是邯郸之围。

窃符救赵之后,信陵君自觉与魏王有了嫌隙,于是派人将兵马带回魏国,自己就留在了邯郸,一留就是十年。

此间,秦国不断对三晋出兵,秦相吕不韦率兵攻灭了东周国。公元前247年,秦军大胜魏军,占了高都城,向魏的国都大梁挺进,魏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魏安釐王急忙召回远在邯郸的信陵君,任命他为上将军,统率全国车骑,迎战秦军。信陵君素有威望,赵国、楚国、韩国、燕国听说他做了魏军统帅,都派兵相助。

信陵君率领五国的兵马,在大梁一带与秦军决战,大败秦军,主将蒙骜败逃,史称“河外之战”(大梁一带是在黄河之南,在当时叫做“河外”)。

信陵君率领联军继续追击,一直追到了函谷关。秦军闭关不出,之后五国联军各自回国。

此次合纵攻秦,五国联军取得了巨大胜利,魏国也乘胜收复了一些失地。

【5】

在距离第四次合纵仅仅6年的公元前241年,赵国将军庞煖又策动了第五次合纵。

[var1]

庞煖-《大秦赋》剧照

这次合纵以楚王为“从长”,而表现最积极的,是赵魏两国。

魏国为了表决心,直接将亲秦的大臣吕辽杀了;赵国则攻取了秦国相邦吕不韦在河间的封地,表示与秦国决裂。

赵国相邦建信君和楚国令尹春申君,一直试图将齐国拉入自己的阵营。他们派策士各种游说齐相,奈何齐国此时跟秦国处于“睦邻友好”期,觉得没必要去掺和这么一场胜负难定的战争。任策士再三游说,始终不为所动。

关于最终参加此次合纵的国家,史料记载略有出入:一说是韩、赵、魏、楚、卫;一说是赵、魏、楚、燕。

联军先是攻取了临潼东北的寿陵,但是在蕞邑(今陕西临潼北)一带,秦军集中兵力进行反击,联军抵敌不住,不得不罢兵。

第五次,也是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大规模合纵攻秦之战,以失败告终。

总体来看,从秦惠文王嬴驷到秦王嬴政时代,

山东六国的五次大规模合纵攻秦,两次失败,一次未交战,两次胜利。

但仅有的两次胜利,也并未从根本上损伤到秦国的国力。此后,秦国加快了吞并六国的步伐,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王嬴政用九年的时间,剪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中国从此进入了“大一统”时代。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殖产兴业指的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标题:《殖产兴业的含义》  殖产兴业,是一个历史性的词汇,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通过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等产业,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从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那么,殖产兴业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关羽投降曹操之后 关羽在曹操麾下待了多久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关羽投降曹操之后 关羽在曹操麾下待了多久的相关内容。在《三国演义》中,曹详情>>

天津与河北的区划变动,河北省的6个县,为何划入了天津市?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河北省与周边各省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河北省与山东省、河北省与河南省之间的区划变迁。今天,我们聊聊河北省与天津市之间的区划调整。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河北省的6个县,陆陆续续划入了天津市管理,形成了天津市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