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位重的公孙衍是如何遭张仪算计的?

功高位重的公孙衍是如何遭张仪算计的?

()
中文名:
功高位重的公孙衍是如何遭张仪算计的?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公孙衍 早在秦惠文王嬴驷八年(公元前330),秦惠文君就任命了公孙衍为统帅出师伐魏。《史记·秦本记》载:“俘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史记·魏世家》云:“秦败我龙贾军,斩首四万五千。”雕阴之战后,魏国再也无力与秦国相抗衡,不得不将关中东部、黄

秦朝名人推荐

公孙衍

早在秦惠文王嬴驷八年(公元前330),秦惠文君就任命了公孙衍为统帅出师伐魏。《史记·秦本记》载:“俘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史记·魏世家》云:“秦败我龙贾军,斩首四万五千。”雕阴之战后,魏国再也无力与秦国相抗衡,不得不将关中东部、黄河西岸和陕北的十五座城池拱手奉献于秦。

此时,秦国已经对魏国的河西郡和上郡形成了北、西、南三面合围之势,秦国光复河西,指日可待。

雕阴之战后,魏惠王任命公孙衍的弟弟公孙喜为河西太守。公孙喜鉴于要以一个郡不到七万人的兵力与数十万的秦军虎狼之师相抗衡,就毅然放弃了过去那种全面防御的战略,他尽力收缩防线,以四万余兵力重点防御河西郡的治所少梁,在周围各处的要塞则布置了两万余人的兵力。经过一年的重新布防,公孙喜已经重构了魏军在河西的部署。

公元前329年春天,秦惠文君再起三军,兵分两路,向魏国开战。

秦军北路还是大良造公孙衍,他领兵八万,渡过黄河进入了河西。南路还是秦惠文君的异母弟樗里疾,他领兵十二万攻打焦、陕,欲打通“崤函通道”,而挺进中原。

[var1]

樗里疾

北路公孙衍军进入河西之后,没有攻打其弟弟所驻守的少梁城及其周边要塞,而是一路渡过黄河,在河东把岸门附近的汾阴、皮氏两座小城邑给拿下了。公孙衍一方面不想攻坚,另一方面不想马上与自己的弟弟兵戎相见,他拿下这两座小城,是想围点打援的。

南路的樗里疾的军队也进展得非常顺利。由于公孙喜采用重点布防的战略,对位于“崤函通道”上的焦城和陕城,只派了象征性的百把人马,秦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就进入这两座小城。

一个多月下来,秦军便在魏国境内建立了南北两处屯兵之地,而秦军的两位统帅,已经开始谋划如何从南北两个方向合围河东的魏国旧都安邑。魏国河东守军的战力不如河西,两位统帅对拿下安邑踌躇满志。然而,就在此时候,秦惠文王的诏书到了,诏令是要两位统帅停止进击。这让两位统帅感觉到非常的费解:秦国国内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呢?

[var1]

张仪

原来这道命令与张仪有关。话说张仪到达了秦国的新都咸阳后,大概是因为昭文君送给他的盘缠起了作用,他没过多久就打通了求见秦惠文君的关节。秦惠文君名驷,秦孝公之子,为太子时犯法,商鞅掌刑法,曾黥(在面上刺字)其师公子虔作为抵罪。故孝公一死,公子虔便向秦惠文君诬告商鞅谋反,导致商鞅逃亡并在后来被“五马分尸”于彤,灭商君之族。然而他并未废除商鞅之法,而是全盘接收了商鞅的政治遗产。世上极少的君主会反感商鞅那伟大思想,因为在法家的词典里面,君主就是神,而所有的臣民都得匍匐在他的脚下,这是一份多么伟大的荣耀啊!

当时的惠文君二十八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张仪知道这时秦魏两国正在刀兵相向,为了求见秦惠文君,他故意口出狂言道:“我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魏国将河西和上郡的领土都拱手献给秦国。”

此时的河西郡和上郡,仍然有一半的地盘还掌握在魏国手中,像少梁这种军事重镇依然被魏国所牢牢控制,秦国要是靠强攻,可能还要花上几年的时间和数万士兵生命的代价。所以,张仪的这个牛确实是吹得很有吸引力,秦惠文君也就很快接见了他。

[var1]

张仪与秦惠文君

秦惠文君虽然年轻,但颇有才干,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张仪在见到秦惠文君后,巧妙地运用了他那舌绽莲花的口才,令秦惠文君对于他那靠口才说服魏惠王不战而退的建议相信了几成。为了验证这个新来说客的本领,秦惠文君不惜犯下了兵家大忌,令进军到河东的两支秦军停止进击。

接着,秦惠文君就任命张仪前往魏国谈判,目的是要让魏国把河西和上郡的剩余地盘拱手奉送给秦国,再让魏国掉头去攻打楚国。这计划看起来像是痴人说梦,除非是一向精明过人的魏惠王突然傻掉了,否则怎可能放弃自己大片实实在在的国土,而去楚国获得那些虚无缥缈的土地呢?

可是张仪自有其神一样的逻辑,他对自己能够把这件似乎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办成充满信心。不过,张仪可没想一步到位,他第一步的目标只是让秦国得到魏国南部的上洛之地,为了实现这个小目标,他构想出了一个思维跨度挺大的一箭三雕之计。

张仪代表秦国,对魏惠王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建议,那就是秦国与魏国结盟,秦军退出所占魏国的河东地区,并将新占领的魏国皮氏附近的青壮年一万人,外加车百乘,送还给魏国,帮助魏国攻打楚国。而魏国方面,则要将上洛之地交给秦国。

[var1]

魏惠王

张仪曾经在楚国受辱,无论如何总得为自己出一口气,这是固然是人之常情。张仪出身于魏国,也在楚国呆过,对于魏、楚之间的历史恩怨了解得很清楚,而且精通鬼谷之术的张仪把魏惠王那欺软怕硬、避重就轻和目光短浅的心理特点拿捏得很准,断定他在对秦作战完全丧失信心的情况下,对于能与秦达成休兵之议绝对是求之不得的, 至于魏惠王敢不敢打楚国,那就要看攻打的时机对不对了。

魏国与楚国之间的关系,其实与秦国差不多,也算是世仇了。早在春秋时期,晋国就与楚国在中原进行了几百年的争霸。到了战国时代,魏国继承了晋国的部分领土,也继承了与楚国的那段恩怨。魏国在魏文侯时代起就一直联合三晋对楚国用兵,魏国从楚国那里夺取的领土非常广袤,就连其新都大梁也是从楚国人手上抢来的,而楚国人则没有一天不想反攻魏国和收复失地。因此,魏、楚之间一直处于水火不容的关系。就在几年前,魏惠王与齐威王“徐州相王”,两人相互肉麻吹捧,互称对方为王,令楚威王醋意大发,为此还出兵狠狠地教训了齐、魏两国。

而就在这时,那位刚猛无比的楚威王凑巧死去,乖巧的张仪建议魏惠王趁此机会报复一下楚国,这样就可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不知道是因为张仪的口才实在太好,还是因为魏惠王利欲熏心,竟然就这样被张仪说动了,也不去多想想张仪的用心和出发点。

[var1]

张仪

至于上洛之地,自“崤函通道”被秦国南路的樗里疾军占领之后,就已经被秦军遮断而成为了一块飞地,按理说,若不全力与秦军争夺,丢失掉也是迟早的事情,要是把它当做是与秦结好的投名状,也算是一笔勉强过得去的交易。

经过衡量各方的得失,机关算尽的老狐狸魏惠王还是基本上同意了张仪的建议。不过张仪还没完,他还好意地向魏惠王建议,为了增加魏国获胜的机会,他还可以请求秦惠文君派魏国人公孙衍回去帮助他对楚作战,把魏惠王高兴得合不拢嘴。

张仪就这样凭着一张利嘴,一下子就达成了一箭三雕的计策:秦国不战而拿到了上洛之地,而秦国还给魏国的军队、兵车,本来就是魏国的;让魏国人支开公孙衍这个秦国现任的大良造,张仪以后说不定就有机会上位了;公孙衍不是挺能打的吗,就让他去打跟自己有仇的楚国好了。

秦、魏两国的和议达成后,秦国很快就把焦、曲沃以及皮氏归还魏国,主动退到黄河和函谷关以西。魏国在公孙衍的帮助下,果然在陉山击败了楚军,接着,魏国又在南阳战胜了楚国。于是,秦国自然就向魏国要求接受上洛之地。不过,小肚鸡肠的魏惠王这时心有不甘,又打算反悔了。秦国为此很恼火,甚至扬言说要与楚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魏国,搞得魏惠王很被动,才在第二年不情不愿地将上洛之地移交给了秦国。

[var1]

秦惠文君

惠文君没费多少力气,就轻轻松松地得到了上洛之地,自然十分高兴,就让张仪当了客卿。可是,客卿可不是张仪的最终目标,魏国人公孙衍不是已经做了秦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大良造吗?那区区的一个客卿如何能够满足这个鬼谷信徒的胃口,他的目标就是秦国的大良造!而晋级的台阶,就是自己祖国魏国的西河郡和上郡!

公元前328年,即张仪进入秦国的第二年,公子华与带路党张仪一正一副,率领秦军卷土重来,他们越过黄河,一举攻下了魏国的蒲阳。蒲阳,因在蒲水之阳,故名,在今山西省隰县西北。蒲阳为魏国河东郡的要地,河东是魏国主要疆域当中面积最大的一块,土厚水深,物产丰饶,又有河山环绕,利于阻滞敌人的进攻,而蒲阳在防御来自秦国的进攻方面又是首当其冲的一个重镇。蒲阳一旦失守,面向魏国腹地的门户就大开了。

魏惠王不知道秦国下一步的意图,忧心忡忡之下,准备调集全国之力与秦人人拼死一搏。然而,就在魏国上下都认为一场对决大战必不可免的情况下,高唱和平赞歌的张仪出使到了魏都大梁,他带来的不是刀枪剑戟,而是一份诚意满满的合约。

其实没等张仪开口,魏惠王的心里就已经明白秦国人想要什么,那肯定就是上郡和西河郡的少梁,那是魏国在黄河以西所剩下唯一的一片土地了。再让我们看一下当时西河和上郡的形势,由于两年前魏国在这里损失了八万的主力,魏军主将公孙喜在西河要用区区的几万人来抵抗数以十万的秦军,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var1]

张仪

最让魏惠王感到无奈的是,由于河西大片领土的丢失,秦国已经可以绕过魏国在河西所剩下的据点,跨河来进击河东,让整个魏国的西部都不得安宁。而魏国从安邑迁都到大梁后,为了守护着这片富得流油的聚宝盆,就不得不只能用约三分之一的兵力去抗衡整个秦国,否则就可能保不住这片抢来的宝地。

张仪是魏国人,他自然对魏国的难处拿捏得很准,他要说服好大喜功、贪婪小气的魏惠王做出重大让步,非得紧紧抓住他的难处和痛脚不行。现在,魏国两线作战的难处以及河东门户蒲阳的这个痛脚都被张仪抓住了,他正好可以借此鼓动如簧之舌,对魏惠王晓之以利,动之以害。

张仪来和谈的内容,果然就是要魏惠王用魏国的蒲阳来索取魏国的西河土地,精明过头的魏惠王自然会觉得这个交换方案让自己非常吃亏。对于交易艺术大师张仪来说,不施压又如何能够达到交易的目标呢?只有通过极限施压,才能够得到最好的交易。不过,他来大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易,而不是为了把交易搞咂。因此,张仪除了抓住魏惠王的难处和痛脚之外,还不忘给他带来一些甜头。

[var1]

魏惠王

张仪非常贴心地劝诱魏惠王:秦国对于西河的土地是志在必得的,少梁等几个重镇在秦国的重兵围攻之下,沦陷也是迟早的事情,要是秦国通过和议得到西河的地盘,秦国不但马上归还蒲阳。张仪还用自己的人格作为担保:秦国对魏国的野心到此为止,并且,他还可以撮合秦、魏两国从此休战,还会劝说秦惠文君把他的兄弟公子繇送到大梁为人质。甚至,最后张仪还向魏惠王透露出一些关于秦国的小秘密:如果秦魏和好,秦国就可以脱出手来对付赵、韩两国了。

难道张仪这样的诚意还不够吗?

面对张仪如潮的和平攻势,魏惠王反而觉得不淡定了。如果秦国欺人太甚,他无路可走之下肯定就豁出去:把驻扎在国土东部的大军都调到西部来跟秦国干一个鱼死网破。但现在秦国好像又不是要跟魏国全面闹掰的样子,那自己作为较弱的一方,有必要跟对方以死相拼吗?但若是谈和,既然蒲阳这块肥肉已经让这头恶狼咬上了,打又打不过它,不给他足够的利益,它怎肯把这块肥肉吐出来。

想来想去,面对着张仪所提出将秦国的祸水往别处引的巨大的诱惑,哪怕是魏惠王这等精明一世的老狐狸,最后还是不得不上了这位新司机的当。

[var1]

公孙衍

从秦穆公占据河西开始,到秦简公失去整个河西,历史一直在摇摆中前进,但在前328年秦惠文君收复了整个河西后,河西的这块要地,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秦国版图,直到秦朝的灭亡。

秦魏双方的和议谈成后,秦惠文君为此大喜,虽说公孙喜几万人马所占据的少梁等几个重镇迟早可以拿下来,但因为之前魏将龙贾在执行魏惠王西守东攻的战略时,早已把西部战区面对秦国的防御工事搞得非常坚固,如果要通过强攻拿下魏国依然在河西据守的少梁等几个异常坚固的据点,秦军必须付出非常巨大的代价。而张仪只需要拿出支军队做做样子,摆一下架势,不费一兵一卒,不杀一个平民,就能够凭口舌让对方把地盘让出,由此使秦、魏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魏国所依凭与秦国对抗的河山之险也大都丧失,这份能耐实在是太腻害了!

秦惠文君是个赏罚分明的明君,当魏国把上郡十五县和少梁献给秦国后,秦惠王就仿照中原诸侯国的做法,任命张仪为相,位居百官之首,参与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同时封张仪为列侯(军功爵位制的最高级),号武信君。秦国历史上只有四位是带武字的封君,分别是武信君张仪,武安君白起,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贲,还最后赐五座城邑给张仪作为食邑,秦惠文君如此大方,令张仪不禁喜出望外,这时就是让他肝脑涂地,恐怕他也愿意了。

[var1]

樗里疾

张仪是完全能够满意了,但不满的气氛却弥漫在朝廷的空气中,尤其是大良造公孙衍,原来就拥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当于国相的职权,这时自己头上突然平白无故地多了一个顶头上司,你让他情何以堪呢?至于其他人,由于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根本上就是靠军功晋爵,张仪单靠自己一个人的嘴皮子,就把全部的功劳都拿去了,就等于其他的秦军将士寸功未得。他们都认为,若不是以秦军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这张仪就算口才再好,又能起什么作用呢?所以秦军上下对张仪都非常的不满,尤其是樗里疾、司马错这些求功心切的火爆青年。

魏惠王割让河西之后,虽然张仪曾经信誓旦旦的说保证两国和好,但世故的魏惠王并不信以为真,为了多上一道保险,他还派人重金贿赂公孙衍。于是,官场失意的公孙衍向秦惠王提出,趁秦魏暂时和好的机会,转身解决义渠的问题。

这义渠是西北戎国之一,义渠民族在商代前是西方羌戎民族的一个分支,原居于宁夏固原草原和六盘山、陇山的两侧。商代,他们与居住在陇东的狄族后裔鬼方相互为邻又相互攻击,又跟同住豳地由先周姬姓部落建立的豳国经常发生冲突,不断蚕食其领土。后来,由于义渠同周人相处关系比较和谐亲密,他们在同当地周族后裔的杂居中,学会了农耕技术,学习了周族文化,并效仿周人建立城堡和村落,从而发展成为区别于其他羌戎的义渠族。西周王朝建立后,义渠臣服于周。到了西周末年,义渠趁周室内乱,宣布脱离周王朝的统治,正式建立郡国,在今宁县焦村乡的西沟村建立了都城。从此,中国历史上有了义渠国的名称。

[var1]

公孙衍

义渠国建立不久,随即出兵并吞了彭卢、郁郅等其他西戎部落,扩大了疆域,并先后筑城数十座,派兵驻守。它的国界西至西海固草原,东达桥山,北控河套,南到泾水,面积多达十万平方公里。在政局动乱的春秋战国时代,它先后同强秦经历了四百多余年的反复军事较量,成为当时秦国称霸西戎的主要对手。

公元前651年,义渠收留晋国人由余为使臣,派他出使秦国。由余到秦国后,秦缪公以上卿款待,用离间计召降了由余。此后,秦用由余的计策攻击义渠,“益国十二,开地千里”。义渠在战争失败后,吸取教训,养精蓄锐,筑城廓以自守。公元前430年,义渠发大兵攻秦,从泾北直攻到渭南,迫使秦兵退出渭河下游,此后的三十年内,是义渠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它的地域东达陕北,北到河套,西到陇西,南达渭水,面积达到二十万平方公里。

在秦惠文君七年(公元前331年),义渠国发生了内乱,秦惠文君派庶长操趁机攻击义渠国,使义渠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由于义渠对秦国的危害性近似于于秦国对魏国的危害性,所以这次公孙衍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动秦惠王暂停攻魏,转而攻向义渠。于是,秦惠文君就把焦、曲沃(本为晋国重要都城,今山西曲沃)两地归还给魏国,并命令秦军向义渠发动进攻。秦惠文君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国把义渠国彻底制服,并在义渠设县。

[var1]

犀首公孙衍

公孙衍以为既然把义渠制服了,自己就理所当然可以名利兼得,可惜的是朝廷上还有一个目光如炬的张仪。张仪既然能够明白公孙衍征伐义渠的利害关系,就不会放过任何向秦惠文君打小报告的机会。作为结果,公孙衍遭到了秦惠文君的排斥,不得不离开秦国,灰溜溜地回到魏国去投靠魏惠王。

脑洞爆裂:

公孙衍之所以屡屡受制于张仪,是因为他的智商不如张仪,还是因为他对秦惠文君的忠诚度不如张仪?

脑洞大开五千年(81)

下回更精彩!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被任命为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巨鹿之战项羽一战成神 项羽当初拥有多少军队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巨鹿之战项羽一战成神 项羽当初拥有多少军队这一内容。秦朝完成一统后仅仅存活了14年就被推翻,这其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巨鹿之战。而详情>>

山东省的即墨县,青岛市与烟台市之间,为何反复争夺了5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山东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淄博市、临沂市、枣庄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山东省的即墨区,也就是当年的即墨县级市、即墨县。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围绕即墨县的归属,青岛市与烟台市之间,先后反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