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一书,其文字冷峻峭刻,咄咄逼人,文学界大多给予较高的评价;其中蕴含的思想,更是绽放着璀璨的光芒。 韩非生活在由诸侯割据走向统一的“过渡”时代。虽然战国初期,法家的政策在各国雷厉风行,但旧势力,也在凶猛反扑。 吴起被肢解、商鞅被车裂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韩非子》一书,其文字冷峻峭刻,咄咄逼人,文学界大多给予较高的评价;其中蕴含的思想,更是绽放着璀璨的光芒。
韩非生活在由诸侯割据走向统一的“过渡”时代。虽然战国初期,法家的政策在各国雷厉风行,但旧势力,也在凶猛反扑。
吴起被肢解、商鞅被车裂,法家的发展在此时受到了挫折。
不过,旧势力虽然想力挽狂澜,但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积累下来的冲突,让各国内政面临一个打不开的“死结”。
韩国公子韩非,就处在这一个旧制度失其权威,新制度又尚未确定的时代。
于是,他思虑国家生存之道而发愤著书,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难》,将“十余万言”上书韩王,试图用以强固君权,富国强兵,完成霸王之业。
[var1]
韩非影视形象
韩非的法术之学,继承了早期法家三派(商鞅、慎到、申不害),并在此基础上迅猛发展。
他提出的“法、势、术”,以管理学的眼光来看,就是一种“程序”——能使国家有效完成目标的程序。
法、势、术是《韩非子》中三个极重要的概念,是三位一体、各自独立又相辅相依的。正是它们,构建了韩非子的治国理论和管理思想。
管理准绳——法治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法”是一种特定的组织规则,它强调对事物规律的把握,尤其注重其过程中的持续效力与积极利益。
由于韩非对于人性自私的论断,因此他转而向外,希望依靠“法”来约束、规范社会。
在他的眼中,“法”是治国的根本,具有公开性和强制性;“法”亦是施政的准绳,统治者应依法治国。
韩非利用一则故事,来阐明他的法治观:
[var1]
韩非用此故事说明,在有法可依循、处罚其犯罪的行为时,人民会自觉而无所怨恨。当“法”深入民心后,百姓当然会依法行事。
如何执“法”?依据韩非的构想,法令是治国的最高准绳,在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var1]
楚庄王是春秋时代的霸王,他告诫太子,不要因为身份的权贵便可轻视国法。这则“茆门之法”,讲述了统治者贯彻法令的决心,不能因为身份特殊、关系特别,就享有特权。只有这样,以后无论亲贵或百姓,都会战战兢兢地恪守法令。
正所谓“执法要不避亲贵,不惜所爱”,韩非提出客观平等的法治精神,其可贵之处就是打破以往贵族封建社会的阶级性。
可见,进步的法治管理观,在两千多年前韩非的故事中,已有体现。
[var1]
韩非画像
考核技巧——权术
“法”和“术”原本是相对之词。“法”是公开之法则,乃臣民所奉行;“术”为私密之权谋,是君主所独擅。
韩非解释了两者之差异:“凡术也者,主之所以执也;法也者,官之所以师也。”他认为应该将“法”公诸于天下,使臣民执行之;将“术”隐藏在君主心中,独自掌握。
“术”就是君王驾驭群臣之术,而这种统治术,需暗中对群臣的职责及绩效综合研判,再给予赏罚进退。
用管理学的话来说,“术”就是领导者对被领导人的考核方法。若再进一步升华,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成熟的、个性化的领导风格和技巧。
如果用人无“术”,就会被臣子欺骗愚弄。从以下故事可探究一二:
[var1]
卫嗣君虽然知道不能受美人欺骗而让美人们互相牵制,最后却因未掌握好不受蒙蔽的方法,而被壅塞。看来,君主必须善用“术”,来选任贤臣。
还有一则关于“术”的故事:
[var1]
“三人成虎”是讽刺魏惠王的无知。由于他轻信众人之言,没能站在不同角度细心考察,就妄下结论,误把谣言当真实。君王若不客观地详察进言者,就会被蒙蔽。
如果用人有术,臣子便不敢为非作歹,如此才能保证贤臣公正无私,充分发挥其效能,来为自己服务。
领导权力——威势
“势”是权势,是至尊的君位所产生的威力。
在古代封建世袭体制之下,贵贱有别,天生不平等,政治地位自然凭借权势;百姓本来就屈服于威势,少有归附道义的。
故韩非认为君臣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利益的交换而己。国君的优势并不在于崇高的德行,而是立基于赏罚能力的有无,也端看是否能依此与臣子形成互利的关系。
[var1]
韩非戏剧形象
因此,“势”,是君主之所以成为君主的条件。失去了“势”,君主的地位也不再有意义。
韩非云:“权势不可借人,上失其一,下以为百。故臣得借则力多,力多则内外为用,内外用则人主壅。”
“势”者,地位、权力、统治权也。韩非认为,人性自利,非势不足以御众,不足以治国;国君任势,握有统治权,绝不可轻易假手他人。
《韩非子》曾提到:
[var1]
韩非利用这则故事强调君势是不可外借的,他用“势重者,人主之渊;君者,势重之鱼也。鱼失于渊,而不可复得也;人主失其势重于臣,而不可复收也。”之言主张君主有无上的权利,应该像驾驭奴才一样统治着臣下,以免主客易位。
至于统治臣下的两种权柄,就是“刑”与“德”。
此二柄,就像老虎最厉害的爪牙,必须牢牢地掌握在国君手中。君主之所以能让臣子服从,就在于掌握“刑、德”二权;一旦让臣子握有此二柄,君主便会受制于臣。
[var1]
宋君授予子罕诛罚、杀戮的权力,结果,国君应掌握的权势,被臣子夺走擅自行事。为何国君大权会旁落、地位会被篡夺、生命会被劫杀?究其原因,就是权势外借、下移。这种情况是相当危险的,人主应明白:不应该与臣子共用赏罚之势。
权势是君主的法宝,而赏罚是威势的后盾。由于人之常情是畏惧诛罚、心向利诱,君主顺应人们“好利恶害”的心理,立定赏与罚,就是要劝诱为善与威吓作恶,以达到法治的功效。
以管理学的用语来说,“势”就是领导者的权威。管理者如果没有树立起自己的领导权威,那么管理活动就很难顺利地开展与进行。
从韩非对“势”的论述中,我们已看到了领导权威的重要性。
[var1]
韩非影视形象
结语
简言之,韩非的管理思想是有系统地将“法、术、势”整合在一起。
法治是势治和术治的准绳,势治是推行法治和术治的前提和保障,而术治是势治和法治的主要手段。
看来,两千多年前的《韩非子》,早已充分阐述出“三位一体”的管理观。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被任命为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巨鹿之战项羽一战成神 项羽当初拥有多少军队这一内容。秦朝完成一统后仅仅存活了14年就被推翻,这其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巨鹿之战。而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山东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淄博市、临沂市、枣庄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山东省的即墨区,也就是当年的即墨县级市、即墨县。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围绕即墨县的归属,青岛市与烟台市之间,先后反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