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有四大公子。 他们分别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此四人都是以“贤”著称,并且以养门客为比拼的标准,也就是说谁的门客多,谁的贤明就会比其他人更高一样,但是四大公子只是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但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战国有四大公子。
他们分别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此四人都是以“贤”著称,并且以养门客为比拼的标准,也就是说谁的门客多,谁的贤明就会比其他人更高一样,但是四大公子只是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但并不是说他们的贤能达到了君子的标准,所以他们的结局也并不一定就很好。
[var1]
春申君被小人杀死,孟尝君被齐国抛弃,信陵君被魏王质疑,相比较这三人的坎坷,似乎平原君的一生和结局要稍微好一点。
说起平原君,不少人会觉得平原君是真君子,但其实人的一生不能用同一个词语形容,年轻时的平原君可以说是真君子,但是平原君的中老年时期,却无法担当这个词语了。
以贤德闻名的平原君做了这两件事,让赵国丧失了与秦国争霸的实力。
功不抵过,3次为相的平原君做了2件错事,从此赵国的命已日薄西山。
赵奢对于赵国来说是难得的大才,阏与之战中,赵奢漂亮地打败了强大的秦国,赵奢因此被封为马服君,这也是马氏的先祖,马姓也是从赵奢始,但这样的一位大才一开始只是田部吏,那么发现他的是谁呢,是平原君。
赵奢收税收到了平原君的家里,但是他的家臣不愿意交税,赵奢就杀了平原君家里8个人,去找赵奢麻烦的平原君被赵奢说的心服口服,平原君觉得赵奢是个大才,就举荐给了赵王,发现人才不自己用,平原君在这点上要远远比那三位公子做得好。
[var1]
我们接着说平原君的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关于解救魏齐的故事,熟悉战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秦国丞相范雎就是差点被魏齐给打死,范雎做了秦国丞相之后,满脑子都是要报仇,于是乎,在秦王的压迫下,魏齐被魏国抛弃了,逃到了平原君那里避难。
得知魏齐前来投靠,平原君二话不说,就把魏齐给收下了,但是秦王和范雎哪里肯善罢甘休,于是就把平原君请去了秦国,想用平原君的自由来换取魏齐的人头,但是平原君还是拒绝交出魏齐,秦王就把平原君一直困在秦国,直到魏齐死后,平原君才得以重获自由。
田单原本只是齐国的一个最低级的官吏,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对于田单来说也是如此,田单的成名离不开五国伐齐和燕国乐毅连下齐国70余城,田单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以即墨为据点,逐步收复了被燕国占领的70余城,从此名声大震。
赵惠文王死后,赵孝成王继位,此时的平原君是赵国的丞相,但是新君即位总会有诸侯国想捞点便宜,燕国也不例外,就在此时出兵伐赵,于是乎平原居就为赵王建议,用城池换来齐国的田单,让田单带赵兵去打燕国,这一提议被赵王采纳。
[var1]
于是乎,赵王割了济东三城以及周边的城邑57座给齐国换来了田单,但是这件事让赵奢很愤慨,于是找到平原君理论,质问是不是赵国没人会带兵打仗了,质问其为什么不举荐自己为将。
平原君支支吾吾,无法驳倒赵奢,就只能用事实的结果来否定赵奢的建议:将军释之矣,仆已言之仆主矣,仆主幸已听仆言,将军无言矣(出自《战国策·赵策》),也就说,赵将军,你别说了,反正赵王都采纳我的意见了,你再说也没用,从此之后赵奢在赵国几乎就没露面过了。
战国末期,秦赵的长平之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此战之后,战国七雄再无人可以和秦国抗衡,秦国统一华夏,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长平之战爆发的原因,说起来很稀松平常,就是韩国的上党郡守不住了,就想着送给秦国,但是出了一个意外,韩王许地与秦后,韩国上党郡的郡守冯亭又把地献给了赵国,而赵国竟然接受了,于是秦国举兵进攻赵国,长平之战由此爆发。
[var1]
这件事和平原君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很大,赵孝成王就是听了平原君的话语才接受上党郡的,《战国策·赵策》记载: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
这句话是赵王召见赵胜和赵禹的时候,此二人的回答,意思也就是打仗还不到土地,现在有人送,不要白不要,看到德高望重的平原君都这样说了,那么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又怎么会拒绝那么大的馅饼呢。
平原君的第一件错事,放弃本国的名将不用,用城池换别国的将军,这是一招让常人无法理解的招式,这直接导致了赵国的名将赵奢再无仗可打,直接伤害了本国有才之士的心。
当赵奢义愤填膺,找到平原君理论的时候,平原君难道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吗,其实不尽然,他只是害怕这些有才之士会损害他们赵氏贵族的利益而已。
[var1]
平原君的第二件错事,直接导致了长平之战中赵国被坑杀和战死几十万赵兵,明明韩国的上党郡是一个不能接手的烫手山芋,明眼人都能看出,平原君纵横战国半个世纪,他会看不出吗?
赵王在询问平原君是否接收上党之前,还询问了平阳君赵豹,赵豹都明确表示了上党不能接,这个赵豹从哪点论都比不上平原君,他都能看出,平原君势必也能,只是他看出了赵王的心思,不愿意惹赵王不高兴罢了。
以贤德闻名的平原君做了这两件事,让赵国丧失了与秦国争霸的实力,功不抵过,3次为相的平原君做了2件错事,从此赵国的命已日薄西山。
司马迁曾评价平原君: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之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var1]
平原君贤为战国四公子,中晚年的时候,可以说利令智昏是对他最恰当的评价,他在赵国政坛混迹几近半个世纪,功劳不可被磨灭,但是四十万余人的性命,虽不是平原君直接害死的,也和平原君的建议脱不开关系,毕竟太史公都这样评价了。
战国末期的赵国,其实上层建筑已经垮掉了,赵国朝政完全被姓赵的人把持着,外人参与不进国家的管理,自然看不清一件事情的厉害,赵国的贵族又只顾自己的利益,赵国在他们的统治下,灭亡也是早晚的事。
有人说,平原君在秦国围攻邯郸时,还三金家财支持赵国打仗了呢,这总是一件义举吧,但假如邯郸真被灭了,那么平原君还能胜什么呢,对于平原君而言,功归功,过归过,不带感情色彩的看待一个人,才能真正的看清。
对此,您怎么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被任命为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投军一年多就能统率三万人马,朱元璋是如何取得信任的?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初一日,一个衣衫褴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山东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淄博市、临沂市、枣庄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山东省的即墨区,也就是当年的即墨县级市、即墨县。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围绕即墨县的归属,青岛市与烟台市之间,先后反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