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文科范畴需要政史地的原因吧! 具体到魏国问题当然也是如此,其实于国土面积大小而言,魏国只能算是战国七雄中不算大的那个国家,按地盘算,燕秦楚都比魏大。 [var1] 不过这只是表像而已。 在古代政治格局中,决定实力的不是地盘而是人口和生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这也是文科范畴需要政史地的原因吧!
具体到魏国问题当然也是如此,其实于国土面积大小而言,魏国只能算是战国七雄中不算大的那个国家,按地盘算,燕秦楚都比魏大。
[var1]
不过这只是表像而已。
在古代政治格局中,决定实力的不是地盘而是人口和生产力,要不楚国才应该是最强的国家!
所谓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冷兵器时代人口才是国力的前提,因此人是第一位而土地是第二位!
夏商周三代以来自古以来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就是黄河流域,又以原来晋国故地为最繁盛,其他边缘地区,则受限于科技还有人口,即使土地广大也不过是蛮荒之地,缺乏战略价值。
这就给了魏国在战国之初强大的先决条件,三家分晋之前,晋国是和楚国一样的超级大国,不过他们相比而言,楚国更像后世的苏联军事强大经济不发达,而晋国则和美国类似,综合实力强横,最终晋楚争霸,结果也如美苏争霸是美国获胜。
[var1]
只不过晋国内部公卿问题特别严重,最后尾大不掉,经历六卿之乱后,就这样分成了三个国家赵魏韩。
在三家分晋的时候,其实魏国是占尽便宜的,他们所获得的领土是最富庶的,人口是最多的,唯一问题可能就是不成快,练不成体系,有飞地在外。
这是隐患也是契机,就看主政者如何施为而已!
很庆幸的是,战国时期魏国第一代主政者魏文侯斯(前445年—前396年),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主!
在他的治理之下,魏国在战国群雄中率先变法,重用贤能,结果就是魏国在战国之初的强横一时!
[var1]
魏文侯斯为人特点在于:重诺守信,践行约定,虚怀若谷,宽宏大量!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顾左右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资治通鉴》“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资治通鉴》
以上二段是资治通鉴中,关于魏文侯为人特点的描述,第一段反应了魏文侯的重诺守信,践行约定,第二段反应了魏文侯的虚怀若谷,宽宏大量。
除此之外,最关键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最后帐下人才济济!
魏文侯前期人才有其弟魏成子,又通过他举荐获得了孔子的弟子子夏,子夏见魏文侯礼贤下士,于是又推荐了田子方等人出仕魏国!
后来又举贤不避德,任用吴起,到了魏文侯中晚期,则又发现了如翟璜、西门豹、乐羊、屈侯鲋这样无数的人才,直接结果就是魏国越发强壮!
西门豹治邺、乐羊伐中山、吴起夺西河,版图随着人才的效力也不断扩大!
就算到了后期,魏文侯也没有丝毫懈怠,大胆任用李悝为相,实施变法,以法家耕战之法做国家指导思想!
[var1]
通过李悝变法,奠定了魏国的经济基础、法治基础,魏国国力达鼎盛,在国力强盛同时,魏文侯还特别重视于三晋间的关系,一生致力于团结三晋纷争!
韩赵相难。韩索兵于魏曰:“愿得借师以伐赵。”魏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不敢从。”赵又索兵以攻韩,文侯曰:“寡人与韩兄弟,不敢从。”二国不得兵,怒而反。已乃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魏。
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带领三晋,不断攻击齐国,目的除了削弱齐国,还有就是帮助三晋一统获得诸侯的位置,之后讨伐秦国,还有楚国也是如此,除了魏国自身需要之外,也有以武力获得战国诸侯承认的内在因素在内!
一个如此有为的魏文侯,无疑是魏国最大的幸运。
可是这份幸运会随着创业者的离去在继承者手里被败光!
公元396年魏文侯病逝,由魏武侯击继位,魏国就开始了作死的节奏,这魏武侯击对待人才完全不如自己的父亲,造成魏国人才不断外流,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吴起的出走楚国!
而吴起则在楚国获得重用,成就了楚国的中兴与宣威盛世(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29年)
除了不尊重人才,魏武候还特别的狂妄,曾经和吴起的对话中,流露出对春秋霸主楚庄王的不削一顾!
[var1]
直接结果就是,造成魏国朝廷党争内斗,先是吴起不服田文;幸得田文雅量,方不致大祸。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可是田文不会永远活着,于是在田文死后,吴起就因为怕被迫害而远走楚国!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一个原本强盛的国家因为魏武候的上台突然变的内部动荡,政局不稳,如果仅仅如此,魏国还不至于衰弱,可惜的是他们还外交失措,最后弄的三晋离心离德!
原因不过是因为魏武候的好大喜功,及爱用兵!
魏武侯前期延续魏文侯联合三晋的战略,不断带来三晋攻城略地,很是度过了一段蜜月期。
只是不断的胜利让魏武侯越发张狂,竟欲干涉赵国朝政,当时赵国公子朝意图造反推翻赵敬候,魏武侯助公子朝袭赵国首都邯郸,惨败而归,自此魏赵决裂。
随后就是长达四年的“魏赵之战”(公元前383年魏齐卫与赵楚四年混战)。
之后又迫于多线作战,被迫与赵国和解,可是三晋已开始貌合神离,后期虽然也有联合军事行动,可是已没有了初心,更多是利益结合!
这也为后来魏惠王莹时期,魏国的孤立埋下了隐患!
[var1]
然后就是魏国最大的败家子魏惠王莹上台!
魏惠王莹(前369年—前319年)在位约50年,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打仗,打仗,永远不停在打仗,永远四面出击,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战略重点在哪里!
魏惠王莹上台前期,魏国依然强盛。
首先军事上:魏惠王任用庞涓、公叔痤为将,建立武卒制度,修建西长城,最后不断争战。
其次政治上:魏惠王彻底放弃了联合三晋的策略。
最后经济上:迁都大梁兴修水利,加强防备,修建西长城。
看上去很有作为,却毫无大政方向,完全不知道魏国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的局面,自恃霸权,放弃联合三晋轻启战端,以致四面树敌。
在他任下,有一长串的战斗清单,而且全部都是混战,从来都是敌我不分!
前366年,魏惠王韩共侯会于宅阳,于武都、洛阴败于秦军。
前365年,魏国伐宋取仪台。前364年,秦献公以章蟜为将,破魏于石门,斩首六万,赵救魏。
前363年,秦献公攻魏于少梁,赵救魏。前362年,魏国两面开战,以公叔痤为将,败韩、赵于浍。随后,秦攻魏,虏其将公叔痤,后释放回国。
前361年,赵、韩攻秦,魏国趁机攻赵取皮牢。
前360年,魏赵攻齐。前357年,魏宋伐韩,宋伐韩取黄池,魏取朱。
前355年,魏惠王将龙贾筑阳池以防秦,与秦孝公会于杜平,又侵宋国黄池,宋复取之。
[var1]
在魏国肆无忌惮四面出击之下,韩国和卫国迫于压力成为魏国盟友,而齐秦赵楚也组成联盟对抗魏国!
就此引发了桂陵之战的爆发。
前354年,赵伐卫国,魏国出兵救卫,兵伐邯郸,赵求救于齐楚。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楚宣王以景舍为将,发兵救赵。秦军则一路攻魏,一路攻韩,加入救赵行列。齐国田忌以孙膑围魏救赵之计,率八万军包围魏都城大梁,迫使庞涓率八万军回援,齐军在桂陵擒庞涓。 同时,秦战魏于元里,斩首七千,取少梁(陕西韩城西南)。又以公孙壮为将,伐韩焦城,未攻克,占据了上枳、安陵、山氏三地,并筑城。 楚国夺取了魏国、濊水,悄悄扩大领土。齐秦楚虽小胜,仍未能阻止魏国大军,不久魏国攻破赵国邯郸。
前352年,魏韩联军大破齐、宋于襄陵,齐国被迫请楚将景舍求和于魏。秦国卫鞅将兵夺魏国旧都安邑。前351年,魏归还邯郸,与赵盟于漳水之上。秦国趁机攻赵国的蔺、魏国固阳。
前350年,魏率十二诸侯朝见天子,并谋秦国,收复了秦夺取的安邑、固阳等地,秦孝公被迫与魏国在彤修好。
桂陵之战小胜的魏国日益猖狂,于是魏惠王的野心再一次萌生。
前344年,魏惠王会诸侯于逢泽,欲借周天子之名确定霸主位。甚至欲率卫宋邹鲁等十二路诸侯伐秦,但秦国商鞅向魏国示弱,尊惠王为夏王。
魏惠王的猖獗令各路诸侯拥戴齐楚,最后连重要盟友韩国也投入齐楚阵营。
前343年,赵公子刻攻魏首垣。
前342年,魏伐韩国南梁,韩国求救于齐。邹忌反对救韩国,孙膑力主救韩。齐威王以田忌、田婴、田朌为将,孙膑为军师,以减灶之计,破魏军于马陵,杀太子申和庞涓。
前340年,齐、赵、秦伐魏。卫鞅以诈计,虏公子卬,大败魏军。前338年,秦孝公、大荔围魏国合阳。又大破魏国于岸门,虏魏错。
前330年,犀首率秦军于雕阴之战大败魏军,俘龙贾。自此魏国霸业旁落,一蹶不振。
[var1]
这一路打下来,魏国百年霸业就此陨落!
其实魏国能在战国前期崛起却有其必然因素,那就是地理上的民富国强,配合不俗君王的政治才能,在前期聚集大量人才,又任用李悝变法,奠定魏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基础。
可是失败也有其必然因素,地理位置不利,君王失措都是原因。
魏国本就属四战之地,四面都是强敌,而且他们也在求新求变,不断变强。
赵国的公仲连改革,齐国的邹忌改革,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魏国先发的变法优势,在各国不断跟进之后,被抵消于无!
如果这个时候魏国君主能彻底贯彻团结三晋的战略,继续任用贤良,其实魏国还是有可为的!
但是彻底得罪三晋之后的魏国,失去了天然的盟友,又因为魏武侯,魏惠王的任人唯亲、 唯贵,致使吴起孙膑商鞅等人才流失,失败就在所难免了!
那么,魏国如何才能构建自己的霸权,在战国这个特殊时期统一天下!
办法也是有的!
而武力绝对不是必要要素,他是基础,但是不是最重要的,外交政策还有人才才是!
首先:他必须要彻底贯彻联合三晋的国策绝不动摇,这是稳定后方
其次:对人才要始终保有耐心和信任,这是稳定朝局,
再次:必须要有高明的战略眼光和外交能力,远交近攻不适合魏国,而应该做的是力主一个方向突破,比如秦国!
最后:以上这一切必须要快。
要在魏国首先变法的红利期还没消除的时候就这样做,要不等各国都进行变法图强之后,也是徒呼奈何!
可惜的是,魏国并没有贯彻始终,魏文侯那有的君主太难产生了。
魏武候魏惠王虽然也算的上明主,但是和魏文侯比还是差的很远,由此就引发了战略眼光的缺失和战略目标的不统一!
结果魏国四面树敌,南线灭不了韩,北线灭不了赵,东线又和齐国相持不下,西线又陷入秦国的拉锯战中,最后被群起而攻丢失了河西、函谷等战略要点!
战国时代就是典型的多元博弈时代,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如果魏国在占尽优势的时候,专心于对秦国的攻击,并稳定三晋后方,而不是想着争霸中原!
那么灭亡秦国之后,就有了大后方,由后来的四面受敌,变成二面受敌(三晋为盟),也许他还是有机会能统一七雄的!
参考书目
《史记》-司马迁
《资治通鉴》-司马光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杨宽
《中国断代史战国史》-杨宽
《中国人口史》-葛剑雄,赵文林、谢淑君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被任命为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投军一年多就能统率三万人马,朱元璋是如何取得信任的?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初一日,一个衣衫褴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山东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淄博市、临沂市、枣庄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山东省的即墨区,也就是当年的即墨县级市、即墨县。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围绕即墨县的归属,青岛市与烟台市之间,先后反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