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用贤才,内修国政 齐桓公即位以后,想要任用鲍叔牙为相,一来因为鲍叔牙本身就极具治国之才,二来在国君位争夺战中,鲍叔牙一直追随桓公,深得其信任。但是鲍叔牙却拒绝了,看到这大家或许纳闷儿了,鲍叔牙既然这么有才,那么他为什么不欣然接受相职来施展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任用贤才,内修国政
齐桓公即位以后,想要任用鲍叔牙为相,一来因为鲍叔牙本身就极具治国之才,二来在国君位争夺战中,鲍叔牙一直追随桓公,深得其信任。但是鲍叔牙却拒绝了,看到这大家或许纳闷儿了,鲍叔牙既然这么有才,那么他为什么不欣然接受相职来施展才能呢?这位鲍叔牙可是个全心为齐国发展而努力之人,在他看来有一个人比他更适合相位。
[var1]
这个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管仲,这位人物和齐桓公可谓渊源甚深。公元前685年的春天,通过弑君夺得齐国国君位的公孙无知,在去雍林游玩之时被看不惯其弑君行为之人攻杀。俗话说得好,国不可一日无君,齐君被杀,大臣们自然要拥立新的国君即位,当时的两大热门人选分别是出逃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他们都是齐襄公的弟弟。
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而当时管仲辅佐的人则是公子纠,换句话说,那个时候两人可是死对头。当时情况紧急,得到消息的两队人马加速赶往齐都,先到者便能为新君,管仲为了扶植公子纠即位,给了公子小白一箭,结果小白假装被射死以令对方放松防备,最终顺利登上齐君位。那么争夺君位失败的公子纠必死无疑,他的支持势力自然难逃。
[var1]
所以当鲍叔牙向齐桓公提出自己心中相位的最佳人选是管仲时,桓公内心定然不可置信,那可是想要他性命之人!当然鲍叔牙敢推荐管仲,就必然有令桓公接受并放心任用他的理由。那就是桓公要想实现称霸中原的心愿,仅靠目前谋士们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必须要有管仲的相助才可以。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桓公便听从鲍叔牙的建议任用管仲为相。
当时社会制度大崩盘,因此人才的流动性是很大的,他们没有国家限制,只要给机会展现才能,便勤勤恳恳为雇主打工。管仲能够被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自然要好好发光发热,帮助他实现称霸大业了。在和好友鲍叔牙的默契配合下,针对齐国需要发展的对象制定了详尽的策略,目的是富国强兵。
[var1]
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其全面细致性。政治方面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定民之居”之策了。即把百姓按照各自所从事的职业分区居住,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如果百姓可以随意迁居的话,国家的管控难度就会加大,不安定因素的增加对于日后要集中精力对外争霸是很不利的,故要防患于未然。
将居民按职业技能的不同分而居之,使他们各有所务,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不同职业技能的传承。在细化行政机构的同时,管仲推行了“做内政而寄军令”的军政合一政策,保证政令能够顺利地下达至各地,有利于行政执行效率的提高,对于军事任务的执行也更为方便。
[var1]
在经济方面,齐国规定对私田进行赋税的征收。在这里要指出的是,私田的征收并不是按照统一的税率收取,而是按照土壤的肥瘠程度制定不同的税率征收。土质的不同对于粮食的产出量是有一定影响的,此政策的制定显然更加合理化,有利于提高百姓耕种农作物的积极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对外征伐,树立威望
经过管仲、鲍叔牙等贤才对于国内的治理,齐国很快实现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效果。有了财力与兵力的支撑,下一步自然是要开展对外扩张战略了,于是齐桓公先从周边的小国入手,由其是与他有过恩怨与过节的,毕竟好找讨伐的理由。当然征伐的目的是为了让诸侯看到齐国的实力,从而归顺、屈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威望的树立是必要的。
当年齐桓公迫于形势外出逃亡时,曾经经过一个叫谭的小国,但是谭国却并不以礼相待。当桓公回国继承新君为位后,好多诸侯国都派人前来庆贺,可是曾经没有善待桓公的谭国却没前来庆贺。不知道是不是惧怕齐桓公旧事重提又或是别的原因使其未来庆贺,但是齐桓公却将新账、旧账放在一起算了,于是派兵攻打谭国。
[var1]
谭国毗邻齐国,但是国土面积却比齐国小的多,根本不是齐国的对手,因此很快便被灭掉,谭国君主逃往莒国。齐桓公灭谭之举,一来扩张了齐国的国土,二来也是剪除鲁国附属国势力的预告。如此一来,依附于鲁国的小国们就要好好考虑一下该跟着哪位大佬混了,毕竟一旦站错了位置,很容易遭受灭顶之灾。
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齐国与宋、陈、蔡等国举行盟会,史称北杏会盟。与会的宗旨是商讨平定宋国国内君位争夺之乱。以前处理诸侯间事务最具有权威性的便是周天子了,但是此次盟会的组织者却是齐桓公,由此就可看出周天子的威权已经大大下降,诸侯霸主引领各诸侯的时代已经到来。故北杏会盟也代表着与会诸侯国对桓公霸主地位的承认。
[var1]
除了对外扩张,用武力让他国承认齐国的地位外,齐桓公还十分注重为齐国营造良好的形象,让其他诸侯国心甘情愿地臣服。在齐国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不得不提的老对手便是鲁国。两国地界相邻,又同为周初分封的老国,难免会有摩擦。公元前681年,齐桓公攻伐鲁国,鲁国被打败,面对于自身不利的状况,鲁国国君以割地换取和平。
齐鲁双方约定在柯地会盟,本来齐桓公满心喜悦,这是又一次证明齐国实力的大好时机,但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扰乱了桓公的计划。鲁国有个叫曹沫的勇士,在会盟之机手持匕首劫持了桓公,要挟桓公交还鲁国献出的土地。地盘的扩张与性命相比自然是性命重要了,于是桓公当机立断,答应了曹沫的请求。
[var1]
到嘴的鸭子给飞了,回去后的齐桓公越想越气,打算不履行归还鲁国土地的承诺,并且把曹沫给杀掉。但是清醒的管仲立刻制止了,身为一国之君言而无信,其他诸侯国还怎么无条件地追随齐国呢?管仲劝阻齐桓公不可逞一时之快,“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桓公接受了这一建议,将鲁之失地归还于鲁国,众多诸侯得知后纷纷归附于齐。
尊王攘夷,大国担当
春秋时期,除了各诸侯国之间的征伐,周边的戎部、狄部等游牧部落亦为众诸侯不可忽视的力量。西周便是由于戎部的入侵而毁于一旦,并不得不迁都雒邑,可见犬戎势力之大。齐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山戎侵伐燕国,燕国无力抵御,于是请求齐国救援,齐桓公派兵援助燕国,一直将山戎部落打至孤竹,解除了燕国的危机。
[var1]
燕国国君为了表示感谢,亲自护送桓公至齐国境域,齐桓公奉行“尊王攘夷”的外交之策,一方面尊奉周天子,稳定宗法秩序,另一方面积极讨伐戎狄势力,挽救小国危机,积累威望。当燕国国君将他送入齐境后,他说道:“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理于燕”,于是把燕君所至的齐国领土送给了燕国。
可能有人会说齐桓公傻,白白将国土送与他国,其实这正是桓公的聪明之处,他并没有将眼光放至眼前,而是从长远和大局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一举动让包括燕国在内的许多诸侯国认为齐桓公是仁义之君,在秩序崩溃的情况下,仍在坚持维护宗法规则,很容易让其心生敬佩和信任。事实证明,此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服从齐国的诸侯数更多了。
[var1]
除了燕国外,像邢、卫等国也深受戎狄部落的侵扰,卫国甚至惨遭灭国。齐桓公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率领他国共同抵御戎狄的侵扰,存邢救卫,深得诸侯国的尊敬。在抵御外敌的过程中,既增强了自身的力量,平息了侵扰因素,又很好地树立了齐国的威望,齐桓公最终成为了中原霸主。
结语:
齐桓公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继位之争,最终登上齐国国君位。即位后的他任用管仲、鲍叔牙等贤才共同治理齐国,使齐国国富兵强,为争霸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经过精心的规划和实施后,齐国在诸侯国之间树立了威望,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天子也派代表前来与会,并赐胙于桓公,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参考资料:《史记·齐太公世家》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被任命为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投军一年多就能统率三万人马,朱元璋是如何取得信任的?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初一日,一个衣衫褴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山东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淄博市、临沂市、枣庄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山东省的即墨区,也就是当年的即墨县级市、即墨县。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围绕即墨县的归属,青岛市与烟台市之间,先后反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