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张仪曾称“上党为天下脊”,这里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强秦自然是想纳入囊中。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野王,上党成为一块飞地。为缓解秦军攻势,韩国将上党献于秦国。但是上党郡守冯亭却投诚赵国,此举引发秦国震怒,先后集结六十万人马来抢夺上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秦相张仪曾称“上党为天下脊”,这里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强秦自然是想纳入囊中。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野王,上党成为一块飞地。为缓解秦军攻势,韩国将上党献于秦国。但是上党郡守冯亭却投诚赵国,此举引发秦国震怒,先后集结六十万人马来抢夺上党。
[var1]
上党北面为晋阳,赵国公族龙兴之地,在赵人心中自是占据重要地位;东面为邯郸,从上党出发,骑兵一两天便可抵达邯郸,其战略地位无需多言。可以说,上党失守,赵国门户洞开。
于秦国而言,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斩首魏韩联军二十四万,打开了东出的战略通道,之后秦国加紧了对魏韩两国的蚕食。
但是,秦国的目标是兼并天下,仅仅这一条通道是不足的,并且令秦国头疼的还有列国间的合纵。秦国每次大规模出兵,列国都会组成联军抵挡。为了打破这种胶着局面,秦国急需开辟第二通道。
上党,就成了秦国必须攻取的目标。它就像一枚钉子,深深的扎入赵国领地。如果秦国占据上党,仅需少量兵马驻扎于此,便可牵制赵国大部分机动力量,赵国被死死的钉在这里,其余几国的合纵效果便大打折扣;另外,还可加快对赵魏的蚕食。
[var1]
上党如此重要,秦赵两国围绕此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引发了“血流漂卤”的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四十五万人马,全军覆没!
对于赵国的战败,人们给出了两点原因:
1、国力不如秦国
2、临阵换帅,“纸上谈兵”的赵括不具备实战经验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两点。
先说第一条。在冷兵器时代,两军相遇,国力的体现,无非就是士兵的战斗力以及后勤供给。
[var1]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军作战能力迅速提高,可以说是战斗力爆表,这点从发生于公元前269年的阏与之战就得到了证实。赵奢率领5万赵军对阵胡阳统帅的十万秦军,最终秦军伤亡过半!
另外,长平之战赵军被坑杀二十余万,死于阵前大约二十万,但是秦军也是阵亡二十多万,两军对垒,基本持平,这样算下来,赵军实力并不输于秦军。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双方控弦百万,背后的消耗亦是惊人。都说赵国养不起这些军士,秦国就没有压力吗?看下面的几起战役:
公元前293年,伊阙之战,斩首魏韩联军二十四万;
公元前273年,华阳之战,斩首魏军十三万;
公元前269年,阏与之战,秦军伤亡五万以上;
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秦军出兵六十万。
[var1]
三十年间,秦国打了四次比较大的战役。秦国应该非常消耗国力。还是以长平之战为例,秦军六十万人马,吃喝用度是大头。以每人每年500斤粮食算,当时黄河中游亩产大约是一石半,换算过来尚不足两百斤。六十万人的粮食就需要一百五十万亩!
那个时候,秦国还没有修建都江堰,郑国可能也就刚刚出生,秦国往哪里去找这一百五十万亩良田去?而且一耗就是三年!秦国也是无法承受这个压力的。在这个问题上,秦赵不分彼此。
再看第二点,关于赵括的问题。毫无疑问,赵括是一个文人,文人就不能领兵吗?看看王阳明,看看曾国藩,哪个不是文臣?
[var1]
两军对垒,排兵布阵,讲究的就是谋略,并不需要将帅亲自上场杀敌。在赵军投降之前,赵括统帅的赵军伤亡二十余万,但是秦军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字,而这个成绩的取得,是赵军在饿着肚子的条件下取得的,比他父亲赵奢的阏与之战更不容易,毕竟那是偷袭。
还有,赵军被围困四十六天,断粮断水,几乎弹尽粮绝,赵军内部居然没有哗然,依然是斗志高扬,这点也足以证明,赵括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统帅,绝非人们想象中的“纸上谈兵”之辈。
其实,我们更应该反问的是,粮道被断,赵国的支援为何迟迟不到?
所以,赵括只是一个倒霉蛋,以一己之力背起了赵国失败的黑锅。
那赵国失利原因到底是什么?
是战略失误,或者说是朝堂决策出了问题。
秦赵两国交兵,战场不仅仅在长平,更重要的是在两国朝堂!而朝堂决策人的实力直接决定了策略的水平。
我们先看一下两国智囊团实力对比。
[var1]
秦国,以秦相范睢为首。秦昭襄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开始大规模东出。但是列国间的合纵让他头疼不已。范睢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只须搞定齐国,剩下的魏韩楚不足为虑。这种新的玩法,直接将合纵阵营分化,降低了合纵势能。
赵国,自然是平原君赵胜。说他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一点不为过。
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var1]
赵奢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收税的小官,到平原君家收租,人家不给,赵奢一怒之下杀了平原君主事九人。才有了上面赵奢教训平原君这段对话。
可见,平原君家国关系都弄不清,让他制定关乎国运的长平策略,真是难为他了。和范睢比,高下立判。
人的水平往往就决定了事情的结果,下面来看一下赵国庙堂决策失误在哪里。
一、寻求合纵
根据以往惯例,秦赵开战,合纵必开。赵国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使者不停穿梭于魏、韩、楚、齐。对于列国而言,内心是很矛盾的。曾经的强国---魏、楚都被秦国打残了,齐国远离战乱,对合纵不大上心,和秦国关系打得火热,只是安心的贩卖他的盐铁,所以对于这几个国家来说,即便是想帮赵国,心有余力不足呀。
[var1]
另外,列国也害怕,自己屁颠屁颠的上前帮赵国,万一秦赵撤军,秦国回过头来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还有,赵国是战国后期仅次于秦国的强国,对于秦赵对决,其余五国多少有些看热闹的心态,甚至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想法,理想的结局是秦赵两败俱伤。
二、斡旋秦国
在邯郸通往咸阳的大道上,秦赵两国使者不绝于路。赵国使者每次进入秦国,必受到最高的礼遇,两国外交人员吃喝玩乐,不要太融洽,这哪像两国交兵,更像是定立盟约!每次会谈,秦国都将过程公布给五国,就像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范睢就差一个实况转播了。
作为虎狼之国的秦国,它一个就够列国受的了,如果联盟赵国,那还得了?
[var1]
这种外交上的假象也麻痹了赵国君臣,他们也想当然的认为秦赵不会对决,毕竟秦军远道而来,定然耗不起。
这事儿,事关国运,国运是谈来的吗?意识如此薄弱,焉有不败之理?
结束语
赵国朝堂这种双元外交策略,看似稳妥,实则大谬。而他们的这种摇摆,也是不再支援赵括粮饷的根本原因。毕竟,他们根本不会想到秦国在僵持了三年的时间后,会快刀斩乱麻,说打就打了,也不会想到,四十万秦军居然能把二十几万赵军包围,更不会想到,二十几万降卒居然被坑杀!
其实,诸多想不到的背后,就是赵国朝堂的战略高度达不到秦国。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被任命为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投军一年多就能统率三万人马,朱元璋是如何取得信任的?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初一日,一个衣衫褴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山东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淄博市、临沂市、枣庄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山东省的即墨区,也就是当年的即墨县级市、即墨县。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围绕即墨县的归属,青岛市与烟台市之间,先后反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