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却是将历史简单化、程式化了,实际上楚怀王擒纵张仪与当时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一、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事不断,或割据或兼并,历史出现统一的趋势。战国战争的变化发展与当时的剥削制度和讽谏统治阶级的利益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一件争论2000年的公案:秦始皇的爹是异人还是吕不韦?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却是将历史简单化、程式化了,实际上楚怀王擒纵张仪与当时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一、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事不断,或割据或兼并,历史出现统一的趋势。战国战争的变化发展与当时的剥削制度和讽谏统治阶级的利益密切相关,中间常常交织着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各国之间的频繁冲突常是因为统治阶级利益和封建主土地兼并利益不能协调,这是各个诸侯国的根本矛盾,矛盾的无法解决会让短暂混战逐渐演变为长期战争。
[var1]
按战争进程可以将动荡纷乱的战国历史分为两个时期,将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作为分界线。在此之前,各国矛盾主要体现在兼并战争方面。这时候的秦国虽然强盛,但他地理位置偏处西方,向东进攻六国主要有三条通道,其中晋、魏国力一直较为强盛,牢牢扼守函谷关、河西二道。
秦国若想出武关攻打楚国也不现实,一方面秦、楚关系友好;一方面楚国非常强大,前往攻楚的道路也遥远艰险。因此秦国也很少攻打楚国,只在偏西方的土地上称霸,谋求更好地发展。由于魏文侯的变法,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马陵战前,战争主要集中在关东六国,魏国独霸一方。
马陵之战让当前的形式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秦国经历商鞅变法后经济飞速发展,国力十分强盛,与东方齐国并称双雄;另一方面,原本东方最为强大的魏国在马陵之战中惨败,元气大伤,秦国便趁此时攻打魏国。
后来魏国每况愈下,更是迁都大梁,原本坚守的两条通道也保不住,从此秦国向东扩张的大门便打开了。随着国力越来越强盛,秦国的野心也日渐膨胀,齐国虽然打败了魏国,国力实际上能与秦国比肩,但齐国始终有些“不思进取”。于是在第二阶段的战争中,秦国越战越强。
秦国向东扩张首先关系到韩赵魏三国的危急存亡,也关系着齐楚的扩张的自身安全。日渐强盛的秦国进攻楚国已是举手之劳,连距秦国较远的燕国也在担忧秦国。形势的变化使秦国与六国之间矛盾上升,于是六国形成合纵局面联合抗秦。
与此同时,六国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于是秦国便利用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破坏联盟后各个击破,原本“合纵”的局面便因“连横”最终转为七国争雄。
纵横战争时期的政治、外交、军事斗争是战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一段。诸侯国为自己的利益明争暗斗,各不相让,能言善辩的纵横家更让人叹为观止,如苏秦、张仪、公孙衍、苏代等,在各国之间奔走游说,如鱼得水。在这场风云变幻的纵横战争中,诸侯国有时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作出不合常理的举动,楚怀王擒纵张仪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二、张仪二使楚国
春秋战国前期,楚国凭借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成为南方大国。但由于楚国偏向保守的传统,变法没有取得成功,但魏、齐、赵、韩、燕等国都已经过变法并取得相当成效,还在坚守旧制度的楚国开始出现衰微的趋势。
虽然楚国正在走向衰亡,但由于坚实的基础,实力仍不容小觑,是其他诸侯国拉拢的对象。纵横战争中,齐国和楚国结成联盟,秦国时刻处在不安之中,于是便派张仪前往游说楚怀王,希望破坏秦国和楚国的结盟。
张仪是魏国贵族的后人,曾向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刚开始他想回魏国做官,但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到楚国又遭陷害,于是张仪来到秦国,成为秦惠王的客卿,后来官至丞相。
[var1]
公元前322年,魏国免去张仪的丞相之位,令他前往魏国说服两者联合秦国攻打齐楚,准备先说服魏国与秦国联合,让魏国成为秦国连横政策的带头者。但后来被魏惠王发觉他的阴谋,驱逐。张仪回到秦国后,秦国立即出兵攻打魏国,欲用武力迫使其同意连横政策。
秦国的强势让其他各国倍感压力,公元前318年,在公孙衍发起魏、楚、韩、赵、燕五国联合攻打秦国的战争。但秦国的进攻目标只是三晋,距秦国最近的楚国不敢轻举妄动,最远的燕弱小怕事,因此这场战争参与的也只有三晋,即魏、赵、韩三国。战争以三晋大败告终。
[var1]
秦国打下巴蜀两国后便准备进攻楚国,面对强秦此时楚国的处境可说岌岌可危,对楚国来说消灭秦国这个威胁是当务之急。齐国趁着三晋战败,出兵击败赵、魏,与楚国结成联盟,形成屏障,准备共同抵御秦国。
这时候,张仪被派往楚国游说。在张仪口中“商於之地六百里”、“秦女”等利益驱动下,楚怀王贪婪本性毕露,决然与齐国断绝关系。实际上这种游说策略在战国七雄的征战中屡见不鲜,商於之地是秦楚通道上的战略要地,如果楚国得到这块领土,就能在秦楚战争中获得优势,怀王动心也无可厚非。
[var1]
达到目的后的张仪回到秦国,三个月没有上朝。等齐楚联盟完全破裂后对一同来到秦国的楚国使者说:“我现有六里地,愿献给大王。”楚使无功而返,楚怀王知道上当受骗。盛怒之下多次贸然攻秦,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秦国为了进一步打击楚国,派使臣要挟楚国割地,楚怀王气辱难平,表示愿用黔中地交换张仪,秦惠王喜不自胜。老谋深算的张仪知道秦王心中所想,主动要求出使楚国。满怀信心的张仪来到楚国后立即被擒,楚怀王欲杀之而后快,后来却赦免了他,并且像从前一样厚待。
三、楚王纵张仪的原因
楚怀王态度的转变自然与靳尚、郑袖的劝说阻拦分不开,这些在史书当中的记载非常详细,但如果就整个事件分析,楚怀王放走张仪的根本原因实际是保住黔中之地,不给秦国进攻楚国的借口。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var1]
第一,合纵与连横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商鞅变法后,秦国大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实际是东方六国与秦国的矛盾对立统一的体现,秦国向东扩张的利益与东方六国维护自身安全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就合纵来说,当中既有六国之间为共同利益联合对抗秦国的统一所在,也有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之间发生冲突的矛盾所在。所谓“合纵”的六国也始终没有停止过扩张,甚至求助秦国。如原本极力主张联合齐国的陈轸在楚怀王受骗后主张联合秦国伐齐。
因此,对六国来说,统一是暂时的,对立才是永久的。所以从连横方面来说,一方面是秦国与东方六国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又包含着六国对秦国暂时妥协、联合的统一。所以纵横战争中,主张合纵的辩士会抓住六国与秦国矛盾中的对立方面,如张仪根据六国对抗秦国在利益上的一致性达成合纵政策。
而主张连横者则会以六国与秦国之间矛盾存在的差异和六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作为突破口,以瓦解联盟,从而使强秦各个击破。因此,在张仪第二次前往楚国时,楚怀王首先要考虑秦国和楚国之间的关系,先将秦国这个威胁引向他国,求得自身安全。所以擒纵张仪看似无理,实际上是由客观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非是张仪口舌之辩的功劳。
[var1]
第二,从战略位置看,楚怀王可能以杀张仪为代价让出黔中之地。黔中之地本是楚国后方,但在此时已成为前线地区,一旦丧失,秦国将能够从武关、巫郡、长江和黔中三面包围楚国。当时张仪说服楚王的话可能有些夸张,但当中必有值得楚怀王考虑的地方。
黔中之地对楚国来说非常重要,在后来多次秦楚战争中都能够看出楚怀王对黔中之地的重视,每次失去这块领土,楚国都会兴兵夺回。后来楚怀王与秦昭王面对面的斗争中,怀王更是宁可舍命也不愿让出黔中之地,足见楚怀王对黔中地的重视程度。
结语
楚怀王擒纵张仪的原因看似简单,实际上其中交织着无数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非是张仪区区口舌能可让怀王转变如此之大。楚怀王并非昏庸无能之辈,在战国时期的斗争中他也曾有不凡之举,其为楚国利益斗争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同情和怀念。
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被任命为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投军一年多就能统率三万人马,朱元璋是如何取得信任的?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初一日,一个衣衫褴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山东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淄博市、临沂市、枣庄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山东省的即墨区,也就是当年的即墨县级市、即墨县。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围绕即墨县的归属,青岛市与烟台市之间,先后反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