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韩信是一个连忍胯下之辱都能忍的人。忍凡人所不能忍,这谁能做到?韩信怎么说也算是个情商高手。因为他能够严格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不仅如此,韩信还能做到内心自洽。就封楚王后,韩信并没有报复那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考古队意外挖出纪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开了刘邦真实的为人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比魏延还冤的蜀汉名将,因错杀诸葛亮的姐夫,刘备想救都没办法救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班婕妤为何被称作中国古代妇德的楷模?班婕妤有何成就?
赵云死后,张郃就称雄三国了吗?除了魏延,这2人还可匹敌张郃
汉朝名将李广后代,为义“叛国”,全家遭遇诛杀
媲美霍光的政治高手金日磾,本是异国太子,他靠什么而崛起的呢?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韩信是一个连忍胯下之辱都能忍的人。忍凡人所不能忍,这谁能做到?韩信怎么说也算是个情商高手。因为他能够严格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不仅如此,韩信还能做到内心自洽。就封楚王后,韩信并没有报复那个屠中少年,而是封其为中尉。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韩信不记恨、不纠结,也不焦虑。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当时风气。但这种低情商的风气,完全影响不到韩信。
控制情绪,是初阶的,心里有恨却不释放恨;内心自洽,是高阶的,因为做到了心中无恨。“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韩信能破心中贼。而这必须是高情商的修为。
难道高情商的韩信,还搞不定的关系攻略吗?
高情商,未必是关系攻略的高手。同理,低情商,也未必是关系攻略loser。
刘邦的情商,真心说不上有多高,甚至低得跌破智商下线。
彭城之战前,魏王豹已经与刘邦结盟,而且亲自率兵,会同汉军一起进攻西楚。“汉王还定三秦,渡临晋,魏王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於彭城”。
但是,然后呢?
魏王豹背汉投楚了。你可以说魏王豹错估了形势,是个典型的政治投机分子。刘邦的胜面大,那就跟着刘邦混;项羽的胜面小,那就跟着项羽混。
但是,刘邦兵临城下,这家伙为什么没有继续投机?甚至,刘邦也给足了面子,派首席说客郦食其亲自游说。然而,啥用没有。
魏王豹的一席话,让我们见识了刘邦的情商到底有多低:
郦生说豹。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
刘邦的低情商,都能让魏王豹感慨人生、思考哲学了。你可以想象魏王豹在刘邦手底下到底受了多大的委屈。
对待盟友如此,对待谋臣,刘邦只能更是不堪。给刘邦打工,必须先当孙子。不当孙子,这份工就打不了。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萧何月下追韩信,总算把韩信追回来了。接下来,就要考虑怎么留住韩信这个人才。那就拜韩信为大将军,让韩信成为刘邦集团的头号经理人。但是,在这之前,萧何这个铁杆谋臣必须对刘邦千叮咛、万嘱咐:您可不能像对待我们一样任性,对待韩信,咱们君臣之礼,一样都不能落下。
刘邦的情商够低了,但刘邦的关系攻略却是碾压级的存在。那么,韩信到底差在哪了?
世界是具体的,而人是活在具体的关系之中的。所以,出来混社会,首先要管理好自己。控制情绪和内心自洽,都是在管理自己。但,这是首先。
关系攻略的进阶,或者说关系攻略的真正战场,是洞察别人以及如何与别人相处。而在这个真正的战场上,韩信却一败涂地。
韩信前后伺候过三任主公。
第一个是项梁,才华横溢的韩信却“未得知名”,简单说就是籍籍无名,中军帐里摆座次,韩信只能站在外边放哨。
第二个是项羽,而韩信却“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如果项羽是个笨蛋,那不用就不用了。但项羽并不是,起兵八年、历战七十,从无败绩。英雄惜英雄,而韩信和项羽却并未相惜。
第三个是刘邦,到这个时候,韩信终于大展身手了。但,韩信是怎么大展身手的?韩信必须独挡一面。但凡把他跟刘邦放一块儿,那韩信跟项羽怎么闹掰,也会怎么跟刘邦闹掰。降为淮阴侯之后,韩信留在了刘邦身边,而结果呢?结果被夷灭三族。
所以,韩信的缺点,就是死活也处理不好与主公的关系。
刘邦为什么一直偏爱卢绾。没别的原因,就是卢绾够忠诚。那是刘邦的发小加铁磁。大封功臣,刘邦为什么欺负曹参而封萧何功臣第一?也没别的原因,就是萧何够忠诚。处理与领导的关系,首先一点就是忠诚。
所谓忠诚,就是像卢绾那样当狗腿子吗?
这么说太偏激,但起码的互信总得有吧?韩信和刘邦之间,就没有这种互信,而是始终互相算计。
韩信那么大的本事,为什么不能直接当主公?当谋臣还要与主公关系攻略,多费劲。但能不能当主公,主要看天时。
陈胜吴广骤然发动起义,这时候,是个人拉出一支队伍就能当主公。
盗匪彭越、刑徒英布,这两个人是黑社会大哥的存在,赶上机会了,就能当主公。而陈胜、吴广这两个人,更废柴了。吴广是被自己的部将害死的,陈胜是被自己的司机搞死的。但这种人,也能当一方诸侯。这完全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韩信没赶上,所以只能仗剑投项梁,然后屈居帐下做了一个谋臣。是主公还是谋臣,天时运气的因素,比能力更重要。
但是,韩信这种人,却天生当不了谋臣、处理不好与主公的关系。这是韩信的一大败笔。
与领导的关系,是关系攻略主战场。因为危机与机遇往往聚焦在这对关系上。一个人够聪明,去未必能够成功。原因往往不是情商低,而是不够狠。对别人不够狠,对自己也不够狠。
成大事者,一定要心狠。但为什么要心狠?
难道这个世界必须是最坏的家伙爬上权力的顶峰吗?这个狠,不是道德上的坏,而是攻略上的理性。而理性,恰恰是拒绝人情的。感性,以情感为君王;理性,以计算为君王。
在当时形势之下,韩信应该怎么冷酷计算呢?
按照大利益行事,这是一条不变的法则。攻略往往都是对应博弈的。而博弈都是动态的。所以,大利益一定是因时而变的。
韩信在就封大将军的时候,他的大利益就是刘邦集团的大利益,与组织的利益缝隙非常小。你韩信都是刘邦集团的二把手了,还怎么好意思不拼死效力。而韩信也是这样做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和刘邦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还定三秦。
楚汉争霸初期,刘邦都快被项羽打死了。这时候,韩信与组织的利益缝隙依旧非常小。魏王豹可以选,他能背汉投楚。韩信呢?根本没得选,刘邦死、韩信就得死。项羽不会对韩信手软。
楚汉争霸后期,具体是在定赵降燕之后,韩信与刘邦的利益结合部出现了,而且利益的缝隙非常之大。
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
跟韩信一起北路出击的张耳,被封为赵王。张耳相当于从谋臣升级为主公,变成了刘邦的盟友。那韩信呢?这时候,韩信一定要为自己考虑。
于是,接下来的故事,一定是尔虞吾诈的冷酷计算,而不是主信臣忠的恩恩爱爱。而此时,韩信的弱点也暴露了出来。
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
灭赵降燕之后,西楚的主要盟友就剩下一个齐国了。所以,韩信的野战军一定会奔着齐国去。然而,正当韩信摩拳擦掌的时候,郦食其却游说齐国投降了。
既然齐国已经投降,那就不能再打齐国了,而应联合齐国一起灭楚。但,这是刘邦的大利益。韩信的大利益,却不是。韩信参不透,韩信的首席谋士蒯通却一语道明了。
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你韩信是将军、他郦食其是谋臣。我们费了这么大劲,结果却让郦食其抢了头功,“下齐七十馀城”,这谁能忍?
于是,韩信背信弃义了,趁着齐国放松戒备,一战破齐国、再战迫龙且,全定齐国。
到这个时候,就是傻子也知道该讲一讲条件了。全国都要“解放”了,你刘邦打算怎么赏赐吧?
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
坑死郦生,不仗义;胁迫封王,不忠诚。但,这些都是以刘邦为故事主角。而以韩信为故事主角,还能指望他做大汉忠臣吗?
楚汉争霸之后,刘邦汜水称帝,到这个时候,你才能说有大汉。之前呢?
乱世争霸而强者定章程,中原逐鹿而高材疾足者得之。张耳都就封赵王了,韩信要个齐王,一点儿也不过分。
征灭齐国之时,谋臣韩信与主公刘邦之间、豪杰韩信与组织刘邦集团之间,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利益接合部。韩信的个人利益与组织的集体利益,严重的不一致。
所以,这时候,一定是冷酷计算碾压人情世故。而潍水之战破龙且之后,韩信应该怎么办?
按照大利益行事,韩信应该谁也不帮,看着项羽和刘邦互相斗。甚至,如果韩信能有后视之明,他应该盼着项羽干废刘邦,直接把刘邦集团赶回关中。
项羽是要当霸王的,即诸侯之长。所以,项羽允许诸侯的存在。而刘邦是要当皇帝的。所以,秦始皇怎么干,刘邦就怎么干,他不允许诸侯的存在。
但是,韩信犹豫了。手握雄兵几十万,韩信竟多愁善感了。
对于项羽使者武涉的游说,韩信的答复是: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对于谋臣蒯通的建议,韩信的答复是:
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倍义乎!
受人一饭之恩、还以千金之报,这就是韩信。他是一个好人。但,真实世界是残酷的。好人,不是理性主导的,而是感性主导的。所以,韩信在最后的关头,并没有继续按照大利益行事。
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狡兔死则走狗烹。因为刘邦这个猎人,一定是按照大利益行事的。
刘邦的情商跌破下线,而他一直是冷酷计算。
彭城之战后,魏王豹背汉投楚。安邑之战后,魏王豹却被刘邦抓了俘虏。对于刘邦来说,魏王豹是叛徒。对于叛徒,还客气什么,抽筋剥皮都不解恨。但是,刘邦并没有,而是继续让魏王豹跟着自己干,他把魏王豹招降了。
为什么要招降魏王豹?刘邦集团只有招降魏王豹,才能把魏国纳入麾下,然后拉着魏国一起对付项羽。
灭掉赵国之后,刘邦封张耳为赵王。为什么是张耳?就是因为“尝数从张耳游”吗?论关系亲密度,萧何、曹参、樊哙,哪一个比不上张耳?
因为张耳在赵国有根基。只有张耳当了赵王,赵人才能跟着刘邦集团一起对付项羽。张耳的威望,足以帮助刘邦平定赵国,把赵国从敌国变成友国。
刘邦能够率先入关,郦食其功不可没。不仅筹谋划策必不可少,而且郦氏家族是出人出钱帮助刘邦打天下的。而齐王田横,在历下之战的时候,竟烹杀了郦食其这位股肱之臣。天下平定之后,刘邦应该怎么办?你烹了我的人,那我就烹了你。但是,也没有。
高皇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
田横一旦投降,“大者王,小者乃侯耳”。同时,刘邦下特诏,告诉郦食其的弟弟卫尉郦商不许轻举妄动,敢动田横一根毫毛,我灭了你的族。刘邦的这股狠劲,从田横一事,就能看出来。
为什么不替郦食其报仇?
刘邦不是不想为郦食其报仇,而是有着比报仇更大的利益。齐国只是被韩信打下来了,但打下来之后呢?你怎么统治齐国?要统治齐国,最高效率的方法就是收服田氏宗族,所以田横就不能杀。
韩信这个多愁善感的好人,遭遇刘邦这个冷酷计算的狠人,然后,会是什么结果?只要刘邦掌握主动,韩信就不可能有翻身的机会。
垓下之战后,刘邦以韩信熟悉楚地为由,徙封韩信为楚王。这就相当于去了韩信的兵权。因为齐国齐地的兵将,不可能跟着韩信跑到楚国殖民。韩信不可能带走军队。
这还不算完,刘邦又来了一场伪游云梦,智擒了楚王韩信。实际上,哪有什么智擒。大概率的情况是:刘邦带着兵冲过去,把韩信给抓了,都用不着什么智擒。
因为由齐王徙封楚王,韩信已经没兵了。能智擒韩信,你刘邦怎么不去智擒英布?英布有兵,跑到英布地盘就等同送死。
但是,还没完。这时候,出手的就不是刘邦了,而是比刘邦更狠的角色,吕后。铁娘子直接把韩信灭了族,“遂夷信三族”。
为什么不是刘邦亲自动手?
不好意思了呗。韩信从楚王贬成淮阴侯,然后被刘邦看在眼皮底下,相当于囚禁在了长安城。这已经够惨了。关键是人家是为大汉朝打过仗、流过血、立过功的,你刘邦还怎么好意思拿刀杀人。但,吕后好意思。而韩信的结果,只能要多惨有多惨。
性格决定命运,这个断语并不一定成立。但进化的法则是残酷的。韩信的位置,处于风口浪尖;韩信的性格,却无法适应。所以,就韩信来说,也只能是性格决定命运了。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能维持内心自洽,却适应不了关系攻略的真正战场。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