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三国演义》传播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邓艾自阴平道奇袭至江油关时,马邈被犹如神兵天降一般魏军吓破了胆,舍弃了坚固的成关率部投降,间接导致了整个蜀汉集团覆灭,应该对蜀汉的灭亡负有主要责任。不过,根据诸多史料与文献中的记载,历史史实与《演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考古队意外挖出纪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开了刘邦真实的为人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比魏延还冤的蜀汉名将,因错杀诸葛亮的姐夫,刘备想救都没办法救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班婕妤为何被称作中国古代妇德的楷模?班婕妤有何成就?
赵云死后,张郃就称雄三国了吗?除了魏延,这2人还可匹敌张郃
汉朝名将李广后代,为义“叛国”,全家遭遇诛杀
媲美霍光的政治高手金日磾,本是异国太子,他靠什么而崛起的呢?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受到《三国演义》传播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邓艾自阴平道奇袭至江油关时,马邈被犹如神兵天降一般魏军吓破了胆,舍弃了坚固的成关率部投降,间接导致了整个蜀汉集团覆灭,应该对蜀汉的灭亡负有主要责任。不过,根据诸多史料与文献中的记载,历史史实与《演义》中的故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笔者在本文中针对此事谈一下个人的浅见。
马邈的身份;
据东晋时期的史学家孙胜著的《蜀世谱》中称:马邈是马岱之孙,马延之子。另外还明确指出,马延在蜀汉官至振威将军,跟随姜维北伐时在段谷之役中阵亡。不过,这一说法其中有几个疑点:
首先,马邈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异常简略,别说生平事迹,就连生卒时间和籍贯都没有提及,仅在《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中提到“蜀守将马邈降”,至于其它方面的情况一概没提;
其次,依照《蜀世谱》中的记载,马延能够跟随姜维北伐,且又位至杂号将军,应该是蜀汉集团后期的一位主要将领。然而,在《三国志》中对马岱之子马延却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只有河北袁氏集团帐下都督将军马延的简略记述,这明显不符合常理;
第三,在裴松之注解版的《三国志》中,引用了相当丰富的外部史料,对《三国志》中欠缺的一些人物、事件等进行了大量补充,这才使得许多鲜为人知的小人物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中,也不乏有祸国殃民的奸邪之臣,而对于马邈这样临敌投诚,决定了蜀汉命运的人物却没有任何说明。
因此,笔者认为,马邈是名将之后的说法,还有待进一步的商榷与考证。
“江油关”存疑;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马邈当时是“江油关”的守将,而且,此关隘还是蜀汉集团平定益州后,诸葛亮根据当时的局势,为了防止魏军翻越秦岭山脉奇袭,依托地势而建的一处守关。但是,笔者翻阅了《三国志》、《晋书》及《华阳国志》中提及此事的记载中,均未出现“江油关”一词,也没有任何有关在江油修建关城的记载。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据明代的《蜀中名胜记》载,“江油”初名为“江由”,意指为涪江的由来。因“由”与“油”同音,自东晋史学家们在著书时将“江由”记为“江油”之后,在后续的史料中便统一以“江油”称谓。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想说明《三国志》、《晋书》中所记载的“江由”,与《华阳国志》之后的史料中记载的“江油”为同一地名。
最早记载江油防御形态的史料是南北朝时期的《水经注》。该书在记述“涪水”流经时明确指出,涪水东南流经“江油戍”北,此地便是邓艾自阴平出景谷道(阴平偏道)途径的“江油”。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点,这说明在南北朝之前,江油并不是“关”,而是“戍”。据近代学者考证,此处的“戍”与两汉三国时期的“围”同意,意指具有简单防御工事的屯兵驻所。例如:《三国志·蜀书·王平传》载,诸葛亮驻守汉中期间,曾依托地形在汉中之外修筑了“兴势”与“黄金”两处围地,在《水经注·沔水篇》中则称之为“戍”。
“戍”是具有半永久性的野战工事,以小型简易的城堡为支撑,用木栏围建,搭配鹿角等简易防御工事的屯兵驻所。它的意义有两个:一、相当于一处大型“哨卡”,发现敌情后可以第一时间回报给后方主力防线;二、屯守兵士们在周边或特别选定的地点,用杂物、树木、石块等阻断道路,配以伏击延缓敌军的推进速度,为后方主要防线赢得充分的准备时间。
关于“戍”的作用,近代有关学者在汉中地区实地考察时已经得到了印证。诸葛亮驻守汉中时,在外围谷口地带,依托险峻的地势,修建的“围营”工事离汉中的主防线将近一百多里,它的作用就是上述两点。
通过上述史料记载可以得知,在三国及两晋南北朝时期,江油之地并没有具备超强防御的关城,而是一处简易的野战防御工事。
马邈是否“不战而降”;
马邈之所以被人唾骂,是因为他不战而降,未作任何抵御就向魏军弃关投诚了。关于这一点,笔者不敢苟同。
据《三国志·魏蜀·钟会传》载,邓艾出景谷道,其前锋部将田章“破蜀伏兵三校”后,才得以长驱直入。另据《三国志·蜀书·诸葛瞻传》载,得知邓艾出景谷的消息后,诸葛瞻迅速率部驰援,行至涪县时听闻“前锋破,退还,住绵竹。”仅从这两点来看,就不能说马邈不战而降。
首先,如果马邈不战而降,田章遭遇的“三校伏兵”从何而来?其次,在只能靠快马、驿船传递消息的古代,邓艾又是绕道偷袭,远在江油之外驻防的诸葛瞻怎么会得到邓艾出景谷的消息呢?所以,笔者断言,马邈绝非不战而降,而是战败后被迫投降。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点:马邈的战败,存在着人为的必然性。按照魏晋时期的兵制来说,“一校”大致也就是一千人左右,而马邈屯守江油时只是一个“尉官”,统领部卒最多不超过五校,也就是不足五千人。就按最多的五千人计算,用来伏击田章用掉了三千人,马邈此时只剩下了两千人固守“江油戍”。而马邈率领的部卒,还有一个最为致命的缺点。
据《华阳国志》载,蜀汉后期,由于当时的战略调整,屯住江油的部卒皆为“义守”,设“关尉”统戍。这一记载就直接说明了当时的问题所在,马邈统领的“义守”类似于民兵性质,或者就是近代学者们所称的“老弱残兵”。试想,即使马邈有关羽、张飞那样“万人敌”的能耐,手下带着这样一群兵士,又没有坚固的关隘或关城可守,怎么样跟曹魏的正规军相抗衡。
所以,笔者认为,说马邈“不战而降”有失公允,而马邈最终的战败以及蜀汉集团的灭亡,全是由蜀汉集团后期的战略失误造成的,这个“黑锅”,不能全扣在马邈一个人的身上。
参考书籍:《三国志》、《晋书》、《华阳国志》、《水经注》、《蜀中名胜记》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