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汉献帝在曹操手下,做了25年的傀儡皇帝。不甘心为傀儡的汉献帝刘协,25年之内,一共做了四次反抗。 第一次:国内有故 1.曹操南征张绣 197年(建安二年),曹操第一次南征,因曹操贪色,娶张绣婶母,以及拉拢张绣爱将胡车儿,导致张绣夜半突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考古队意外挖出纪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开了刘邦真实的为人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比魏延还冤的蜀汉名将,因错杀诸葛亮的姐夫,刘备想救都没办法救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班婕妤为何被称作中国古代妇德的楷模?班婕妤有何成就?
赵云死后,张郃就称雄三国了吗?除了魏延,这2人还可匹敌张郃
汉朝名将李广后代,为义“叛国”,全家遭遇诛杀
媲美霍光的政治高手金日磾,本是异国太子,他靠什么而崛起的呢?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从而汉献帝在曹操手下,做了25年的傀儡皇帝。不甘心为傀儡的汉献帝刘协,25年之内,一共做了四次反抗。
第一次:国内有故
1.曹操南征张绣
197年(建安二年),曹操第一次南征,因曹操贪色,娶张绣婶母,以及拉拢张绣爱将胡车儿,导致张绣夜半突然反叛,而惨败。
198年,曹操第二次南征张绣时,双方都全神贯注、精神紧张地对峙。突然曹操玩了一个脑筋急转弯,莫名其妙地退兵了。
张绣不听贾诩劝阻,想搞乘胜追击,结果被曹操打得灰头土脸。张绣刚刚败阵回来,计无遗策的贾诩却一反常态,极速催促:快追,这次追击,肯定取胜。
张绣不明白:刚才我是精神百倍士气高昂,你不让追。现在,我都被人家打得鼻青脸肿,死的死、伤的伤,为什么又要我追?
贾诩说:现在是情况有变,你赶快去追就是了,没时间多说,等你回来,我再对你详细说明。
再次追击,张绣满腹疑惑而去;大胜曹军,张绣又满腹疑惑而回。
2、贾诩取胜的理由
贾诩解释说:"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意思是:曹操来攻打的这期间,没有出错,也没有什么损失,他专门来攻打我们,还没有用尽全力,却突然撤军,一定是他家里发生了后院失火之类的什么变故。
你第一次追击,他有防备,所以把你打败了。当他发现已经把你打败了之后,他曹操就一门心思地急急忙忙赶路回家。他留下的断后之人,则不是你的对手,所以第二次追击,你带领败军也一定可以打败他们。
这次,贾诩打败曹操的依据是“国内有故”。贾诩只是猜测,没有说具体是发生了什么变故?历史中也没有记载。
3、历史学家的答案
但《三国志·魏书·后妃传》里面有一句话,也许可以解释这次“国内有故”是发生在后宫。
这句话是“臣松之以为春秋之义,内大恶讳,小恶不书。”
春秋之义:就是以帝王命令为重,以维护帝王声誉为重。内:特指帝王家内部事务,地点自然是宫内。
裴松之的意思是:历史上,自古以来都是以维护王命、维护声誉为重。帝王家如果出了大的丑恶之事,就讳莫如深隐瞒不说;帝王家如果出了小的丑事,大家就都不提。
依据裴松之的判断,这个“国内有故”,是汉献帝后宫出了问题,给曹操添了乱。具体是什么“变故”,则被“内大恶讳,小恶不书”给潜规则了。
这时期的曹操,正需要汉献帝这块四百多年老店的金字招牌。如果事情不大,被暗箱操作按下去了,也不奇怪!
别说事情不大,就是事情大,思想传统的曹操,对汉献帝也是宅心仁厚,一向只是追究办事者的责任,而从不追究他的责任。
第二次,衣带诏
1、董成的委屈
199年(建安四年),董承升任车骑将军,也独立开府建衙(类似于丞相府)。董承,是东汉末年正儿八经的外戚,既是汉灵帝母亲董太后的侄子,也是汉献帝董贵人的父亲。
最初在董卓女婿牛辅手下任职。他是在汉献帝被西北军阀李傕[ jué ]、郭汜[ sì]挟持、在外流浪期间,为汉献帝护驾的得力人物。可以说,没有董承护驾,汉献帝就到不了许昌,所以董承的话很有影响力。但自从汉献帝定都许昌后,一切权利实际由曹操掌控,大家也开始对曹操大权独揽感到不满。
2、刘备跑了
于是,在官渡之战前夕,董承就拿着衣带诏暗中活动,联系人图谋曹操。
《资治通鉴》:初,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与刘备谋诛曹操。
《后汉书·董卓列传》:帝忌操专逼,乃密诏董承,使结天下义士共诛之。承遂与刘备同谋,未发,会备出征。
意思是,董承对刘备说,我已经有我女婿汉献帝的密诏,是藏在衣服夹层中从皇宫带出来的,就与刘备谋划诛杀曹操的事。
人算不如天算!再此关口,发生了煮酒论英雄,曹操与刘备谈笑风生,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做贼心虚、心理素质不好而失态,吃饭的筷子与切肉的刀子都掉在地上了。刘备虽用雷声掩饰过去离席后,就急急忙忙借着去打袁术的名义,先溜了。
董承之所以最先找刘备商量,是因刘备不仅仅是皇亲国戚,是刘皇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备手里有几百人马。
《三国志·云别传》记载:先主就袁绍,云见於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
意思是,刘备栖身袁绍处时,与赵云在邺城关系密切,形影不离。这期间,赵云一直在干一件事,就是秘密招募了几百人马,赵云担任部曲,领导这些人。在袁绍眼皮底下招兵买马,袁绍还不知道,可见赵云的反侦察能力非同常人。
3、要官的王子服
虽然刘备首先就玩稻草包黄鳝——溜之乎也,但董承仍然没有停止自己诛灭曹操的计划。
《三国志》记载: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
《三国志·献帝起居注》记载:服曰:“惶惧不敢当,且兵又少。”承曰:“举事讫,得曹公成兵,顾不足邪?”服曰:“今京师岂有所任乎?”承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是我腹心办事者。”遂定计。
意思是,在刘备离开许都之后,董承又联系了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人谋划。
刚开始,王子服一听说要诛杀曹操,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这事我害怕,不敢做,何况我们手里的人马太少了。
董承见王子服认为兵马太少,不敢干,就封官许愿开空头支票,说:如果我们成功地干掉了曹操,得到了他的兵马,难道还你还会担心不够?
王子服还是不放心,忐忑不安地又问:如今在京师,难道还有接这种任务,干这种事的人?
董承不好意思提大名鼎鼎的刘皇叔刘备,回复说: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都是我的心腹办事之人。
王子服最终被董承口头封官许愿拉上了船,参入了董承定下的密谋。
董承为“衣带诏 ”秘密活动,找的一些人,除议郎吴硕之外,都是地位不高的武官,他们与刘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手里都有几百兵马。
(历史上,马腾与衣带诏无关。曹操杀马腾,是因211年马超先起兵抗曹。第二年马腾才被曹操夷灭三族,马腾之死,与“衣带诏”时间相隔了12年。)
4、怀孕在身的董贵人
《三国志》记载:建安五年正月,承等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200年正月,“衣带诏”一事泄漏。正月初九,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子服、越骑校尉种辑、议郎吴硕,被曹操夷灭三族。
因父亲董承事情败露,曹操打算放过汉献帝帝,但他不想放过董贵人。当时董贵人怀有身孕。
《后汉书》: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
意思是,董承的女儿董贵人怀有身孕。曹操诛灭董承三族时,进宫向汉献帝要人 ,汉献帝多次苦苦哀求,放过怀孕在身的董贵人,但曹操执意不肯放过。
“衣带诏”发生时,曹操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所以不能完全说曹操离不开汉献帝。
当时的曹操正与江湖老大袁绍对抗,不杀汉献帝,是不希望事态扩大。
如果此时的曹操有魄力、快刀斩乱麻,乘机去掉汉献帝,也可以一了百了,免得日后再生枝节拖后腿,也不是完全行不通。反正办任何事,都得自己亲自派人,指望不上汉献帝。
再说人家孙权、袁绍没有汉献帝,势力也照样声势浩大。后来打败了袁绍,也没有任何一位历史学家说汉献帝有功劳。
废汉献帝,创业不容易;留汉献帝,创业照样不轻松!但曹操选择了继续保留汉献帝!
第三次,伏皇后密图
1、任性的大家小姐
汉献帝刘协的第一任皇后,名叫伏寿,于195年(即到许都的前一年)晋升为皇后。
伏皇后,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吃苦受罪的大家小姐,不知时局混乱的险恶,不懂世事艰难的痛苦。
在汉献帝被西北军阀挟持、在外流浪逃难期间,汉献帝刘协计划逃出李傕[ jué ]、郭汜[ sì]的控制,直奔洛阳。这需要丢弃一切,争分夺秒,轻装前进。而伏皇后在狼狈不堪的逃命途中,却舍不得自己一路带着的绫罗绸缎。
护驾的董承当机立断,当着她的面,杀了她身边几个保护一大车奢华贵重衣服的侍从,鲜血都溅到她身上。
她还抱怨一路的吃穿不像样子。
这一次,高贵的伏皇后又对曹操发了大小姐脾气!
《后汉书》记载: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
《三国志》记载: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
意思是,伏皇后看见曹操飞扬跋扈,杀了有孕在身的董贵人,感觉气愤害怕。她就给自己的父亲——屯骑校尉伏完写了一封信,说皇上汉献帝恨透了惨无人道的曹操。信中语言,恶毒丑陋不堪入目。要父亲伏完秘密找机会除掉曹操。
2、老成谨慎的伏完
伏完,是老成有度量之人,在汉献帝被西北军阀挟持在外流浪期间,他的功劳虽不及董承,但也是一路相伴不离不弃。到了许都后,被封为辅国将军,仪仗三司配置。因曹操控制朝政,伏完顺势而为,自请降级,改任文官中散大夫。
伏完接到信,没有按女儿交代的那样去做,没有像董承一样四处活动。就这样一个小心谨慎的人,被女儿的任性害得灭族,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从刘备、王子服以及伏完的态度看,说明当时没有几个人敢如此冒险,说明曹操的地位,在官渡之战前夕,就已经无法撼动了。
《后汉书》:完不敢发,至十九年,事乃露泄。操追大怒,遂逼帝废后。
《三国志》记载:发闻,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
《三国志引注曹瞒传》记载:遂将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
上面三处记载的意思是,伏完收到女儿密图曹操的信,却不敢照办。
但不知道怎么搞的,于214年,被人检举揭发了。曹操大怒,逼汉献帝废除伏皇后。将伏皇后娘家宗族几百人诛灭(伏完于209年已经去逝)。
即使事情败露,曹操与董承一样,没有直接杀她。
《后汉书》:遂将后下暴室,以幽崩。(关进简陋的房子里,死于禁闭之中)。
最后东窗事发,曹操的人强行从墙壁夹层中将伏皇后拉出来,送到关押的地方。无论怎么害怕,怎么哀求,一切都晚了。
同是大家闺秀出身,同时汉献帝的皇后,《后汉书》中,伏皇后的表现,完全没有曹节的气质。民间传说中的曹节,更是大义贤惠善良。
其实,伏完没有活动是明智之举,看看前面董承到处活动,找的几个人就知道了。例如,董承找的刘备,被一句“今天下英雄, 唯有君与曹耳!”吓得连筷子都拿不住。他只是看见了一条井绳,就吓得魂不附体,第一个打了退堂鼓,溜掉了。还有一个王子服,就是官迷心窍之辈,不是忠心耿耿办事之人。
一生不理解世间险恶、不知道人间疾苦的伏皇后,因大小姐脾气任性,结果枉自断送了自己娘家几百口人的性命!
3、神秘的举报者
令人蹊跷的是,伏皇后的信是200年(建安五年)写的,伏完没有落实照办。这种信,只能是从皇宫出来,秘密藏在伏完家里,不可能到处搞宣传,不会闲得无聊给人看,应该没有几个人知道。可事隔了14年,是怎么被人翻出来的?历史没有记载!
不过,有件事很是值得琢磨,就是曹操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伏皇后一废,曹操女儿曹节就继任了皇后之位。
曹操嫁三女给汉献帝,是213年,也是这一年,曹操封魏公。第二年,即214年(建安十九年),曹节就封为贵人。巧合的是,就在这一年11月,伏皇后那封“辞甚丑恶”的信就“泄露”了。随后伏皇后被废,曹操女儿曹节就名正言顺地成为了皇后。
纵观以上时间段,可以判断,信的检举揭发之人,不是别人,就是曹操。
也就是说,曹操从一开始就知道这封信的存在,只是在14年里,一直引而未发。也许曹操是想看看伏完,会找那几个牛鬼蛇神;也许曹操认为不动如山;或者他认为对方不闹,自己先稳住局面再说,保证自己顺利登上权力的巅峰。
看来曹操也是小心谨慎、城府深沉之人!
不论情况如何,这已经是汉献帝的后宫第三次出事,给曹操添乱,对曹操不利。此时的曹操已经是大权在握的魏公,完全可以不要汉献帝这块招牌了,但他依然没有废杀汉献帝!
第四次:救火乃实贼
1、救火者的故事
这里先讲一个曹操杀救火之人的故事。
《三国志》记载: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
意思是;218年春(即关羽发动荆州之战前半年),太医长官吉本与耿纪、韦晃等人率兵造反。在许都,用放火的策略,进攻了守卫曹操丞相府的长史王必的军营。
当时曹操在邺城。当天三更半夜,长史王必听到军营外面一片乱哄哄,不知道情况,没有任何准备就急匆匆出门看实情。他一到门营口,已经是火光冲天,根本看不清对方。而早已经在门外准备好的耿纪,一箭射中了王必的肩膀。
由于造反者兵力不多,很快被临危不乱的王必给平定下去了。
当时势态紧急,王必是带伤平叛,箭虽不是射中要害地方,因没有及时处理看医生。叛乱是平定了,凭着毅力忙碌了大半夜的王必,因伤势失血过多而死去。
2、故事背后的传奇
这件事,从损失层面看,事情不大,但背景来头不小,是许都汉室君臣与刘备关羽配合闹事,所以影响也非同凡响。
①时代背景:当时,南方的关羽,突然开始增加征徭役,为发动荆州大战做准备。还进攻了驻守夏口的文聘,及与文聘互为犄角的乐进。
②幕后人物:摆在第一的人,是汉献帝皇宫的太医令吉本,直指汉献帝刘协。
③政治诉求:火攻的是丞相府,就是点名道姓推翻曹操、诛杀曹操。
④死亡人物:曹操丞相府的长史王必。
王必是何许人也?是丞相府长史,职位比许褚还高。他是曹操的左膀右臂,说话分量比副丞相曹丕还管用。相当于诸葛亮手下的蒋琬、费祎、魏延这类人物。
3、曹操的思维
《三国志引注山阳公》记载:王闻王必死,盛怒,召汉百官诣邺,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皆杀之。
意思是,在邺城的曹操(此时已经是魏王),一听说王必死了,就异常愤怒。他下令,把汉献帝手下在许都的文武百官,都召到邺城。命令当天夜里出门救火的人站到左边;在家里而没有出门救火的人,则站到右边。
许多人按常规思维,以为曹操会裁定出门救火的人无罪,所以大家都纷纷站到左边。没有料想到,曹操说:当天夜里,待在家里没有去救火的人,就没有帮助叛乱,无罪;而出门救火之人,其实就是放火叛乱之徒。
于是下令,把站在左边的救火之人全部杀掉。
曹操的思维是:
①事不关己者,深更半夜不会出门。再说丞相府有兵马守卫,轮不到他人去救火。
②事发突然,夜深人静,心里没有鬼的人,都早已安寝,哪儿会及时知道丞相府失火?
③古代夜晚没有电线杆与路灯,而且都是草棚木屋,为防止杀人放火与盗窃,管理严格。半夜在外闲逛,被巡视的人抓到了,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视为犯罪。
看了“救火乃实贼”的故事,为曹操的想法拍案叫绝的同时,也替其中部分误以为救火有功的墙头草感到惋惜。也许曹操也觉得自己有些指鹿为马,有部分人是冤案,所以没有将这些“救火者左”的人灭族。当然,吉本、耿纪、韦晃几个人,肯定是夷三族。
这次,是曹操对忠于汉献帝的人,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血腥清洗!
4、曹操的文学素养与传统思想。
这是深居皇宫的汉献帝第四次反抗。四次反抗,这也是唯一一次与外戚不相干的动作。此时的曹操已经是魏王,也是他杀功臣的高峰时期,例如十年前(208年),他连影响力非同小可的孔融都杀了,但他对汉献帝,一忍再忍,始终没有动汉献帝。
在已经可以不要汉献帝的情况下,曹操为了既能维持自己的统治与权欲,也为了不废帝、不杀帝,所以才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盯住他与外戚的一举一动。
1800年来,历史长河中的权臣多如牛毛,但没有一个人能与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许这与他的文学素养与传统思想有关!
对皇帝来说,权臣可恶。但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处处压制皇帝的权臣杀帝事件举不胜举,而曹操对汉献帝三番五次忍让。汉献帝遇到文学素养与众不同的权臣曹操,是汉献帝的幸运!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曹操虽然被人骂了一千多年,但因为他没有废除皇帝,也没有弑杀皇帝,所以从晋代到南北朝的两百多年里,没有一个皇帝杀他的后人,包括杀人如麻的南朝宋武帝刘裕!
曹操,不愧为千古英雄!
关于后期皇帝们如何对待曹操的后人,可以参考《
曹丕参考古籍,设计的帝位禅让剧本,保全子孙214年的平安
》一文。
附:三国事情的“节钺”与“假节”
★“节钺”:古代授予将帅权力的标志,即代替皇帝行使权利。
“假节”(有点类似与后来的钦差)只是某一件事或某一段时间,出门在外(不在皇帝身边)用皇帝的权利处理事情,事情办完、或时间到了,权利收回。
所以曹操的“节钺”不论是否出门在外,都用皇帝的权利处理事情(包括皇帝眼皮底下)。既没有事情多少限制,也没有时间截止日期。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