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对马谡有不能描述感情,所以才那么宠幸他?

诸葛亮对马谡有不能描述感情,所以才那么宠幸他?

()
中文名:
诸葛亮对马谡有不能描述感情,所以才那么宠幸他?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所有的怀疑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建兴六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一般人的心态,凡事总要打响第一炮,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依照诸葛亮的行事作风,他不是个行险侥幸的人,可是,不知为什么,偏偏第一次北伐他就是选择了马谡,一个毫无实际作

三国名人推荐

所有的怀疑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建兴六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一般人的心态,凡事总要打响第一炮,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依照诸葛亮的行事作风,他不是个行险侥幸的人,可是,不知为什么,偏偏第一次北伐他就是选择了马谡,一个毫无实际作战经验的人担任先锋?

因此,令人不得不怀疑,他们两人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感情,由于这份感情的存在,蒙蔽了诸葛亮的理智,导致他屡屡做出错误的决定?

这种怀疑并不是小岩提出来的,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讨论,因为汉朝皇帝向来喜欢男宠,25个帝王中更有10是同性恋,至于其他的也不见得干净。仅以汉武帝这个拥有宏图大略的英明皇帝为例,男宠就有五个之多,《史记》中更是明确记载了汉武帝与韩嫣、李延年的“故事”。

汉朝皇帝有龙阳之好的基因,举国上下的风气可想而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诸葛亮跟马谡玩个背背山之类的,也不是那么不能理解,况且马谡跟随诸葛亮学习多年,仰慕诸葛丞相才华,日久生情也未可知。

交代完背景,咱们回到正题。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性格,影响着他的作风。首先,让我们看看诸葛亮是怎样的人。《三国志》作者陈寿说:“诸葛亮之为相国‧‧‧‧‧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简单地说,诸葛亮赏罚分明,六亲不认。话虽然这么说,难道没有例外吗?

建兴五年,丞相长史向朗,跟随诸葛亮到了汉中,准备北伐事宜。向朗与马谡,都是襄阳宜城人,或许基于同乡的关系,两人素来交情不错。有一天,马谡竟然逃亡了!至于马谡为什么逃亡,史书没有记载,原因不详,而向朗面对的马谡的逃亡是怎么应对的?

“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向朗对马谡的逃亡知情不报,诸葛亮恨上了向朗,将其罢官发还成都。

这事也太不寻常了,临阵脱逃的马谡居然没事,反而是将知情不报的向朗罢官,这样的处置,完完全全违反了诸葛亮一贯的赏罚分明作风啊!

咱们咱来看看马谡的生平。

马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刘备入蜀地,曾经担任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对他另眼相待,颇为器重。不过,刘备临死的时候劝告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听完却不以为然,依旧聘请马谡担任参军,而且每次引见谈论,自昼达夜。两人究竟谈了些什么,没人知道,但这并非正常现象。

《魏氏春秋》说诸葛亮事必躬亲,连处罚二十以上的案件都要亲自参与,与司马懿对抗之时更是每天都很忙碌,如果记载属实,那诸葛亮怎么还会有时间和马谡谈天,而且每次都自昼达夜?除了军计之外,他们还谈些什么?

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些什么,但是诸葛亮与马谡的关系确实与他人不同。根据《襄阳记》所载,建兴三年,诸葛亮出征南中(包括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一带),文武百官送行本是件自然的事,可是,唯独马谡送诸葛亮一送数十里。数十里不是个短距离,难道有什么话不能当着百官面前说,非到那么远的地方再说不可吗?何况内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是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这种老生常谈罢了!

既然《三国志》说,马谡“好论军计”,又说诸葛亮“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难道他们就从来不曾谈论过出征南中的战略?反而在出征前,马谡送了数十里之后才提及,这种事不也太奇怪了?

换个角度来说,或许是彼此有说不尽的话?彼此依依不舍?马谡在临终的时候,写了信给诸葛亮说:“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与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诸葛亮和马谡相差仅十二岁,这样短的年龄差距,能够建立起父子般的感情吗?何况诸葛亮也有自己的儿子,有这种情感上的需求吗?为什么不说是叔侄般的感情?为什么不说是师生般的感情?为什么不是其他的感情?

如果真是父子一样的感情,应该是属于比较冷静的,比较淡的,可是,他们之间的情,却是浓稠的!诸葛亮对马谡有着太多的例外!

比如说,刘备临终前的警告,诸葛亮不听;马谡临阵脱逃,诸葛亮不罚;每次和马谡谈论,诸葛亮不倦;为什么这么多的例外,全都发生在马谡一个人身上?

甚至,诸葛亮因马谡逃亡而恨上了向朗,这更是令人不懂!我认为陈寿用这个“恨”字,有其特殊用意,故不能等闲视之。一般而言,我们会对某人产生恨意,是因为累积了许多不平之气,累积了许多委屈而来,那么,诸葛亮对向朗的恨,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试问,只有一次知情不报,就足以酝酿出恨意吗?很难令人相信这是诸葛亮的作风。当时向朗的职务是丞相长史,也就是诸葛亮的秘书长,所谓“知情不举”,毕竟只是业务上的过失,诸葛亮顶多是震怒,何恨之有?而且向朗自从被罢官直到延熙十年去世为止,悠游无事二十年,这处分未免太重了吧!难道是诸葛亮嫉妒向朗和马谡交好,因而产生恨意?

最令人费解的,莫过于提拔马谡为先锋,这件事完全脱出了诸葛亮的行事轨道!诸葛亮对于军事行动,从来都是非常谨慎的,不像魏延敢于冒险。例如说,《魏略》记载的魏延子午谷奇谋:

夏侯楙担任安西将军,镇守长安。诸葛亮在南郑与部属讨论军情,魏延说:”听说夏侯楙年少,虽然贵为魏国的驸马,但是胆小而且没有谋略。如果借我精兵五千,背负负粮的兵五千,从褒中顺着秦岭而东,而北出子午谷,不过十日就可以到长安。夏侯楙看到我军突然到来,必定乘船逃走。长安中只有御史,京兆太守这般人,很容易对付。我们可以取横门邸阁和散民的存谷就有足够的军粮了。敌人从洛阳来的援兵,还需二十多天,绝对有足够的时间让丞相从斜谷到达长安。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以平定了。”

诸葛亮却认为魏延的这个想法太过冒险,不如走平坦大道,可以轻易地取得陇右,所以不用魏延的计策。

只不过一万军士,诸葛亮就认为魏延的做法过于冒险而不赞同,可是,为什么诸葛亮自己却甘愿为马谡冒更大的险?有什么合理的解释吗?

在占领益州之后,诸葛亮就设立了一个“参署”的机构,用诸葛亮的话来说:“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参署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处理好一些军政事务,而招来各方面的代表参加,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然后集中起来,斟酌损益,做出决定。可是,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兵祁山,当时军中有宿将魏延、吴懿等人,大家都认为应该选择从魏延、吴懿当中选出一人出任先锋,为什么偏偏诸葛亮违反众人的意见,提拔马谡统率大军在前?

后来,马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副将王平连连规劝,马谡说什么也听不进去,与魏国名将张郃战于街亭,可想而知,当然是大败亏输,致使蜀国在北伐形势十分有利的情况下,遭受了历次北伐中最为严重的失败,甚至直接导致了蜀国后来的灭亡。这对于“生性谨慎”的孔明来说,如果他俩没有那一层关系,又作何解释?在北伐失利后,诸葛亮自贬为右将军作为惩罚,至于马谡,虽于心不忍,但鉴于马谡之前立下军令状,只好忍痛割爱……

马谡临阵逃脱之罪未罚,竟然还被提拔为先锋,请问,诸葛丞相究竟怎么了?为何凡事遇到了马谡,就仿佛盲目了一般?照理说,只有爱情才会让人盲目呀!

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他却娶了沔南名士黄承彦那个黄头黑色的丑女儿,乡里因而做了个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当我们对某人有感情,我们可以包容他的缺点,感情愈深,包容力愈大;诸葛亮与黄承彦之女并不认识,何来的感情?只因她有才华,就立刻迎娶回家,诸葛亮真的能忍受妻子的丑陋,或者他对女人原本就没兴趣,所以不在乎美丑?

看到这里大家的心中应该也有了答案,这一篇就到这里,大家可以将想法写在下方讨论。

(完)

推荐阅读:

三国里五大不可思议的单挑:厚颜无耻王司徒,居然战平过太史慈

刘安杀妻取肉招待刘备这一情节,是否是罗贯中的败笔?

赵云是被吹起来的,他只是个贴身保镖?

赵云与张郃,这两位河北老乡,谁更强?

皇帝中数一数二的匪类,对一百多个郡“上下其手”的汉灵帝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成功了吗(朱棣打赢了吗)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山东省属于华东咽喉重地,1979年,为何驻扎了3个精锐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