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集》源流概述

《嵇康集》源流概述

()
中文名:
《嵇康集》源流概述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嵇康,字叔夜,谯国銍(今安徽涡阳)人,生于魏文帝(曹丕)黄初四年(223年)。其父早逝,母兄抚养成人。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自谓:“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1]母兄对他约束很少,养成了他任性和骄狂的性格,同时也造就他

三国名人推荐

嵇康,字叔夜,谯国銍(今安徽涡阳)人,生于魏文帝(曹丕)黄初四年(223年)。其父早逝,母兄抚养成人。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自谓:“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1]母兄对他约束很少,养成了他任性和骄狂的性格,同时也造就他的才情。他“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2],并留有重要的文学作品。他又擅长琴艺,曾留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等曲,合称“嵇氏四弄”;善书法,工草书。在魏晋易代时期,他成为统治集团内部政治斗争的受害者,被司马昭于魏元帝景元三年(262年)杀害,仅活40岁。他的遗作被后人整理成集,虽有所散佚,但其主要部分流传至今。有《嵇康集》10卷。其短短六七万言,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上,能与之相提并论者,屈指可数。今对《嵇康集》的传播源流加以考索,求教于方家,希能抛砖引玉。

我们能看到的嵇康诗文集的最早版本,是明黄省曾的仿宋刻本《嵇中散集》。在此前,嵇氏诗文早已结集,并广传于世。西晋末年,在荀绰的《冀州记》里,就著录有《嵇康集》。《三国志·魏书·邴原传》裴松之注引荀绰《冀州记》云:“(张貔)父邈,字叔辽,辽东太守,著《自然好学论》,在《嵇康集》。为人弘深远识,恢恢然使求之者莫能测也”[3]。荀绰字彦舒,颍川人,晋秘书监荀勖之孙,博学有才能,曾任下邳太守。“永嘉末,为司空从事中郎,没于石勒,为勒参军”[4]。石勒在319年建后赵政权,于冀州设“君子营”,荀绰既“没于石勒,为勒参军”,居留冀州,故有《冀州记》之作。原书已佚,而《三国志》裴松之注多次称引,《世说新语》注、《文选》注亦有引用,《太平御览》卷二百四十七并引。裴松之注的称引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著录《嵇康集》之最早的文献资料。论中说张邈“著《自然好学论》,在《嵇康集》”,与今本《嵇康集》附录张叔辽文相合。此记距嵇康被杀仅六十余年,距张叔辽之死不过二十余年,有很高的可信度。

嵇康对玄学的影响很大,东晋王导对他相当推崇。“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意》三理而已。”[5]三论之中,嵇康居其二。王导、王敦为首的琅邪王氏在江左士族中地位很高,是拥立司马睿的主力。提倡“俭以足用”,主张“镇之以静,群情自安”[6],正是玄学的应用,足见嵇康作品及其精神力量对后世的影响。东晋秘书监孙盛在其所著的《魏氏春秋》中称:“康所著诸文论六七万言,皆为世所玩咏”[7],故能流传不衰。

《隋书·经籍志》:“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十三卷。梁十五卷,录一卷”[8]。唐初得隋炀帝东都藏书,“命司农少卿宋遵贵载之以船,沿河西上,将致京师,行经砥柱,多被湮没,其所存者,十不一二,其目录亦为所渐濡,时有残缺。今考见存,分为四部,合条为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有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9]。这是唐初国家藏书的一次大规模清点,使目录所表现的与藏书实况更为吻合,不能不说是中国目录学史上的一件大事。《隋志》又称《五代史志》,包括梁、陈、北齐、北周、隋五代之书,明自梁历陈齐周隋各代,图书的散佚流失情况,以备考证。魏徵撰《经籍志》时,依据《梁天监六年四部目录》、《梁东宫四部目录》、《文德殿四部目录》、《七录》等梁代公私藏书目录迻录而提出:《嵇康集》在梁有十五卷,录一卷的确数,是有依有据的。同时我们可以知道,经历了南北社会动荡和朝代更迭,《嵇康集》已佚2卷并录1卷,但其主要内容仍保留下来。《隋志》经部春秋类·著录“《春秋左氏传音》三卷,魏中散大夫嵇康撰”;史部杂传类著录“《圣贤高士传赞》三卷,嵇康撰周续之注”;集部别集类著录“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十三卷”。这一著录表明,嵇康的作品有《嵇康集》等3种19卷,在唐初都流传于世间。

唐盛极衰来,五代十国战乱频繁,这也给图书保存产生很大影响。五代刘(日旬)等纂修《唐书·经籍志》时,藏书大多散佚,因根据唐玄宗开元九年元行冲奏上《开元群书四部录》200卷及稍后之毋煚撰《古今书录》40卷迻录,非五代实况。宋仁宗庆历四年至嘉祐五年,欧阳修等人纂修《新唐书》,其《艺文志》亦根据开元书目而成,只是增补开元后作家1390家13027卷。两唐经艺志所载《嵇康集》皆为15卷,反较《隋志》多出二卷。姚振宗认为“或并《左传音》、《圣贤高士传》、《嵇荀录》及他家赠答诗文,合为一编者”[10]。周树人认为:“《嵇康集》在梁十五卷、录一卷。至隋佚二卷。唐世复出,而失其录”[11]。《唐书·经籍志》春秋类著录《春秋左氏传》6种,前5种有主名,无嵇康;第6种“又十二卷”,无主名,当含多人著作,或有嵇康3卷在内。《新唐书·艺文志》对嵇康著作的著录也相差不大,这与两书使用同一底本有关。

郑樵《通志·艺文略》中著录“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十五卷”,系抄录前人。周树人考证说:“宋以来,乃仅存十卷;郑樵《通志》所载卷数与唐不异者,盖转著旧记,非由目见。”[12]

宋时,《嵇康集》10卷著录于《崇文总目》,这是《嵇康集》在经过多次散佚之后,根据残存整理而得,同时也是《嵇康集》10卷的最早记载。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嵇康集》十卷。右魏嵇康叔夜,谯国人。康美词气,有风仪,土木形骸,不自藻饰。学不师授,博览该通,长好《老》、《庄》,属文玄远。以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景元初,钟会谮于晋文帝,遇害。”[13]这还涉及到对撰者的生平进行简要的陈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嵇中散集》十卷。魏中散大夫焦嵇叔夜撰。本姓奚,自会徙谯之銍县嵇山,家其侧,遂氏焉。取‘稽字之上,志其本也。所著六七万言,今存于世者,仅如此。”[14]王楙《野客丛书》云:“嵇康传曰:康喜谈名理能属文,撰《高士传赞》,作《太师箴》、《声无哀乐论》。余得毘陵贺方回家所藏缮写《嵇康集》十卷,有诗六十八首,今文选所载三数首。……《崇文总目》谓《嵇康集》10卷,正此本尔。《新唐书·艺文志》谓《嵇康集》十五卷,不知五卷谓何?”[15]对《唐志》五卷提出疑问。

元代末叶,脱脱等人裁并宋代史志及馆存书目,撰《宋史·艺文志》,亦著录“《嵇康集》十卷”。同时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嵇康集》10卷。”

今天能见到的《嵇康集》刊本,以明代黄省曾刊本为后世各种版本的底本。明有6种嵇集传本。一是明嘉靖四年(1525年)黄刊本,凡诗47篇,赋1篇,书2篇,杂著2篇,论9篇,箴1篇,家诫1篇,而杂著《嵇荀录》1篇有目无文,实存62篇,跟王楙所见宋本篇数有出入,应为元明间嵇康的作品又有散佚。《四库提要》认为:“非宋本之旧,盖明嘉靖乙酉吴县黄省曾重辑也。”二是明万历中新安程荣校刊本。鲁迅考证:“惟程荣刻十卷本,较多异文,谓所据似别一本,然大略似仍与他本不甚远”[16]。三是明万历天启间新安汪氏刊本,收入汪士贤编辑《汉魏诸名家集》中。四是娄东张氏刊本,收入张溥编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源出黄本,总数为1卷,增《怀香赋》1首,《原宪》等赞6首,而不附赠答论难原作。故姚振宗云:“张氏《百三家集》,《嵇中散集》一卷,凡赋、书、设难、论、赞、箴、诫二十二篇,乐府、诗五十四篇”[17]。五是明张燮刻本,亦出黄本,惟变乱次第,改为6卷,弥失其旧。六是鲁迅先生所云:“清诸家藏书簿所记,又有明吴宽丛书堂抄本,谓源出宋椠,又经匏庵手校,故虽迻录,校文者亦为珍秘。予幸其书在京师图书馆,乃亟写得之,更取黄本雠对,知二本根源实同,而互有讹夺。”[18]荛翁圃跋云:“六朝人集,存者寥寥,苟非善本,虽有如无。此《嵇康集》十卷,为丛书堂抄本,且匏庵手自雠校,尤足宝贵。历览诸家书目,无此集宋刻,则旧钞为尚矣。”[19]前五本,大体以黄省曾本为代表,而吴本与黄本有很亲近的渊源。明代刊本书名改为《嵇中散集》,虽然篇帙仍标为“十卷”,但内容减少了。

清代吴宽丛书堂抄本历经收藏,为世所重,凡经历吴门汪伯子(念贻)、张燕昌(芑堂)、鲍廷博(渌饮)、黄丕烈(荛圃)、王雨楼诸家。王氏藏书并录副本一部,副本有道光十五年吴县吴志忠字有堂印(妙道人校跋、道光二十七年乌程程余庆校跋),后归归安陆心源皕宋楼。而王雨楼所藏正本即吴氏丛书堂宋抄本,后归学部图书馆,缪荃孙《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民国初归京师图书馆。周树人即以此为底本,复取传世诸本比勘,著其同异,于民国13年完成辑校,民国27年6月排印《嵇康集》10卷,并于当年辑入《鲁迅全集》第9卷;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又影印出版鲁迅手抄校本。周序称:“细审此本,似与黄本同出一祖,惟黄本率意妄改,此本遂得稍胜之,然经朱墨校后,则又渐近黄刻。所幸校不甚密,故留遗佳字尚复不少。中散遗文,世间无更善于此者矣。”[20]鲁迅从京师图书馆借出的抄本,于新中国成立前被劫往美国,至1965年又运往台湾。[21]

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戴明扬先生的遗著《嵇康集校注》。此本用明黄省曾仿宋刻本作底本。黄刻本与吴抄本相较,则以抄本为佳:“此书佳处在旧钞,旧校却劣,往往据刻本抹杀旧钞,而不知刻本实误。”[22]戴先生也认为:“是书以吴钞本为胜,其朱墨两,皆改从刻之误也。”[23]虽然鲁迅手抄校稿本《嵇康集》堪称当今之善本,但戴先生的《嵇康集校注》10卷,是一部研究嵇康生平和作品较为完备的专著。戴本以黄刻本为底本,以吴本、明刻诸本及诸书引载著共计七十余种校注,是正文字,董理旧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故夏明钊先生认为,鲁迅校勘的《嵇康集》和戴明扬的《嵇康集校注》虽为精校本,但“前者只重在校,几无注释;后者是旧注,且系集注形式,且注文大都比原文更难懂,是一本专门供研究者用的本子,作为普通读本显然并不适宜。”[24]因从推广角度,对《嵇康集》进行译注,并于1987年1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嵇康集译注》。这本普及之书有一定的价值。

通过对嵇康作品源流的考索,我们可得出如下认识:一、嵇康诗文,西晋时已结集面世名为《嵇康集》。二、西晋至元代,嵇康的诗文集一直作《嵇康集》,明以后,始改题为《嵇中散集》。三、《嵇康集》卷数,南朝梁时为15卷录1卷,明时为8卷,已有散佚。四、嵇康的作品在当代有校注本,对嵇康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

注释:

[1]戴明扬.嵇康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17)

[2][3]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518、338)

[4][5][6]房玄龄等.晋书[M].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百衲本二十四史,1958.(290、452、452)

[7]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百衲本二十四史,1958.(300)

[8]魏徵等.隋书[M]经籍志(A)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百衲本二十四史.(11500)

[9]魏徵等.隋书·[M]经籍志序.(A)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百衲本二十四史,1958.(11299)

[10][17]姚振宗.引自戴明扬.《嵇康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339)

[11][16][18]周树人.引自戴明扬.《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347)

[12]郑樵.引自戴明扬.《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346)

[13]晁公武.引自戴明扬.《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332)

[14]陈振孙.引自戴明扬.《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333)

[15]王楙.引自戴明扬.《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335)

[19]黄丕烈.引自戴明扬.《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245)

[20]周树人.引自戴明扬.《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324)

[21][22][23]夏明钊.嵇康集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24)

[24]夏明钊:嵇康集译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1)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成功了吗(朱棣打赢了吗)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山东省属于华东咽喉重地,1979年,为何驻扎了3个精锐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