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两员大将被杀,与诸葛亮薨逝于五丈原都发生在季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4年——“蜀”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强加给刘备刘禅的蔑称,刘家父子一直以汉室正统自居,诸葛亮的职务实际是大汉丞相领司隶校尉、益州牧、武乡侯,而不是什么“蜀国”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考古队意外挖出纪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开了刘邦真实的为人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班婕妤为何被称作中国古代妇德的楷模?班婕妤有何成就?
赵云死后,张郃就称雄三国了吗?除了魏延,这2人还可匹敌张郃
汉朝名将李广后代,为义“叛国”,全家遭遇诛杀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季汉两员大将被杀,与诸葛亮薨逝于五丈原都发生在季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4年——“蜀”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强加给刘备刘禅的蔑称,刘家父子一直以汉室正统自居,诸葛亮的职务实际是大汉丞相领司隶校尉、益州牧、武乡侯,而不是什么“蜀国”的伪官。
陈寿称诸葛亮“卒于军”,摆明了是不承认诸葛亮有爵位,在记录曹魏侯爵死亡的时候,无一例外地用了“薨”,就连刘备之死,陈寿也只用了“殂”。
《礼记·曲礼》规定:“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陈寿笔下的刘备不崩不薨,似乎连汉献帝刘协曾为刘备为益寿亭侯,也被这个季汉罪臣之子选择性地遗忘了。
陈寿在《三国志》中夹带了大量私货,《晋书》给陈寿做传的时候,第一段就是批评:丁仪、丁廙(有史料为丁暠、丁虞)在曹魏名气很大,陈寿向丁家后人索要千斛米而不得,居然不给二丁做立传;陈寿的父亲曾为马谡参谋,诸葛亮砍了马谡的脑袋、割了陈寿父亲的头发,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很瞧不起陈寿,于是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就说“诸葛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诸葛瞻惟工书,名过其实。”
陈寿这种见钱眼开、睚眦必报的史书写法,在当年遭到了差评:“议者以此少之。”
陈寿跟诸葛亮有私仇宿怨,所以我们在以《三国志》为依据来品评季汉两员顶级大将被杀的前因后果时,总是能看到诸葛亮的影子:“建兴十年,(车骑将军刘琰)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言语虚诞,亮责让之。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亮深惜仪之才幹,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按照陈寿的说法,刘琰和魏延先于建兴十二年身首异处,诸葛亮不是拉偏架就是和稀泥,最后弄出了人命:刘琰被欺负得精神有些失常,在打了妻子胡氏几鞋底子之后,被判处弃市,也就是当街斩首而不需收尸;魏延死得更惨,他被马岱斩杀后,脑袋还被杨仪当球踢。
刘琰只是打了有出轨嫌疑的老婆而已,魏延和杨仪谁真的谋反,当时都没有真凭实据。车骑将军、都乡侯被斩首示众,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被诛灭三族,这种两件事不但违背常理,还让季汉元气大伤,诸葛亮的完美人设也招来了质疑。
诸葛亮该不该为刘琰、魏延这两员顶级大将之死负责呢?客观公正地讲,诸葛亮不该背这口黑锅,魏延也不是一点责任都没有,我们也能从这两员大将之死中总结出三个职场大忌。
刘琰被杀时间,史书中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推断:刘琰的妻子在宫中过完正月才回家,也就是挨揍是在二月份,她被打被休后打官司告状,繁杂的高管审讯程序走下来,没有几十天完不了,所以刘琰被判处弃市的时候,诸葛亮根本就不在成都:胡氏挨揍的建兴十二年二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出斜谷道进占武功五丈原,四月份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与司马懿两军对峙,根本就顾不上管刘琰的家务事。
刘琰被杀后,季汉车骑将军变成了国舅吴懿,吴懿就是把胡氏招进宫中留了一个月才放出的吴太后之兄,胡氏疑似出轨与刘琰被判弃市,这两件事关联起来,就有了阴谋的味道。
诸葛亮军务繁忙身心俱疲,对刘琰之死可能根本就不知情,魏延和杨仪的纷争最后闹成两败俱伤,诸葛亮更不可能知道。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魏略》,都说魏延并没有叛汉降魏之心:“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诸葛亮病,令延摄行己事,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不管魏延和刘琰是不是罪不至死,他们都犯了至少三个职场大忌,首当其冲的一条,就是跟同事不团结。
搞不好同事关系,堪称官场职场第一大忌:关羽失荆州,很大原因就是跟南郡太守糜芳、公安将军士仁、荆州治中从事留典州事(副州长)潘濬不睦;刘琰被诸葛亮冷落,魏延被朝中大佬一致判定为有罪,并不是杨仪人缘好,而是魏延人缘太差。
除了搞不好同事之间的团结,魏延还有第二个毛病,那就是太过骄横,有“小关羽”之称的魏延,跟关羽一样善待士卒,但是关键时刻,这些士卒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关羽败亡于临沮,临沮都督马超没有任何行动;魏延逃走,手下一哄而散,这才给了马超的堂弟马岱机会——要论正史记载的军事才能,十个马岱也未必是魏延的对手。
骄傲的魏延和关羽一样,都因为自己太过优秀而瞧不起同僚,这才导致了关键时刻无人帮忙。
除了不睦与傲慢,魏延和被诸葛亮搬倒的李严一样,犯了同样的官场大忌:期望太高,野心太大。
有人说关羽不肯接受刘备加封的前将军官职,也是嫌官小,不肯与黄忠为伍只是借口,他实际是想位在四方将军之上。
关羽在费诗劝说下还是接受了任命,李严和魏延这两个人,则是明确表示对诸葛亮的位置感兴趣,却忘了最先有这想法的彭羕已经被刘备杀掉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想取代长官的下属也不是好下属,彭羕被杀、李严被贬,都没有引起魏延的警惕,他跟杨仪争斗时的一句话犯了众怒:“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魏延这番话,是对诸葛亮的不尊敬,季汉后主刘禅听了也会很生气——诸葛亮薨逝后,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李邈表示值得庆贺,刘禅直接把他抓起来杀掉了。
魏延不容于朝堂,军中也得不到支持,他虽然未必有谋反之心,但是性格的缺陷,却注定了悲惨结局,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魏延不死在与杨仪的争斗中获胜并掌握了季汉军政大权,他是会成为鹰视狼顾的司马懿,还是愿意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如果诸葛亮尚在,谁能动得了魏延?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