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君臣:《前出师表》中刘备、诸葛亮的政治思想

千古君臣:《前出师表》中刘备、诸葛亮的政治思想

()
中文名:
千古君臣:《前出师表》中刘备、诸葛亮的政治思想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这次托孤是十分不寻常的。中国历史上的托孤,一般是继任者年幼的情况,托孤的大臣代为行使权力,到了继任者成年后可以亲政的情况下,就要归还政权。历史上托孤大臣和继任君主大多最终走向对抗,正是源于归还政权与否产生的矛盾。而当时继位的刘禅已经十七岁

三国名人推荐

这次托孤是十分不寻常的。中国历史上的托孤,一般是继任者年幼的情况,托孤的大臣代为行使权力,到了继任者成年后可以亲政的情况下,就要归还政权。历史上托孤大臣和继任君主大多最终走向对抗,正是源于归还政权与否产生的矛盾。而当时继位的刘禅已经十七岁,这在古代是完全可以亲政的年纪了,但刘备还是把军政大权完全交给了诸葛亮,而且还明确地交待了继任者刘禅和其他儿子,要对诸葛亮“父事之”。从此,诸葛亮开始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十二年,这场托孤也书写了中国政治史一段最悲情浪漫的君臣情谊。

因为刘备的政治理想从来就不是要在巴蜀偏安,更不是天下得是姓刘的当皇帝,而是认为要继续依靠汉朝建立了数百年的文化和国家意识形态来重新实现天下的大一统,而这个政治理想继任者刘禅是没有这个高度和能力去承担的,必须得委以诸葛亮全权来继续推动。这种基于伟大政治理想的真诚,是我们这个民族政治文明的伟大瑰宝!而翻开史书,我们会发现这种人待人的真诚一直贯穿刘备的政治生涯,这在日趋权谋机诈的汉末三国乱世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当时已经是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受命托孤后掌握军政大权的主要方式,是“开府治事”,即通过设立丞相府的办事机构和官员编制,来处理国家事务。不久后,诸葛亮又亲领益州牧,把地方行政事务权也一揽子抓了,从此“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了。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大权独揽,也是要提高地方事务和军政事务周转的效率,最大程度地保证治理体系的运行效率。

诸葛亮之所以能这样大权独揽,还能基本保证政权内部的政治局面稳定,没有太大的反对声音,除了因为刘备的托孤遗命,很大程度上海因为此时蜀汉政权的中坚力量大多是长期追随刘备的,他们认可刘备的政治理想,有着恢宏大度的天下观,也认可诸葛亮对刘备遗命的坚持执行。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但是对于刘禅还有巴蜀本地的许多士族而言,未必有此政治理想,可能他们更多地所思想和追求的就是守着巴蜀这块地方安逸地生活。对于刘禅而言,还面临着自己作为皇帝却是“宫中”没有实权的问题。

所以,诸葛亮劝说刘禅“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应该是有两层意思的:第一、不要把蜀汉政权视为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第二,不要因为丞相府行使军国大权而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没权力,“宫中府中”是“俱为一体”的;而这两层意思也恰恰是先主刘备的遗命,是其政治思想的一个体现。

但是,“宫中”仍然是蜀汉政权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所在,丞相府的很多政令军令也是需要借由皇帝的名义发布才能具备完整的权威性。因此,理清宫府关系和渊源以及“宫中”事务的安排,对维系整个政权的君臣信任、上下一体,有着至关重要的政治意义。这也是诸葛亮在开启北伐之路前,为了维持后方稳定而上这一份表的关键所在,而绝非只是一篇表达自己忠诚的表面文章。

首先在体制上,宫中也要遵守国家的法度节制,不能搞特殊。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这里面提到,希望刘禅把宫中的赏罚权交给有司论处,实际上有司的管理者就是诸葛亮。于是,历来也有不少人以此作为是诸葛亮专权架空刘禅的依据。但这里忽略了刘备托孤诸葛亮所期望达到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政治理想和努力。

其次,在人事任命方面,宫中掌管政事的官职即文中提到的“侍中、侍郎”,一律由德才兼备的士人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担任,杜绝东汉时期的宦官乱政。这其中费祎和董允后来都为蜀汉政权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董允,在他担任侍中直到去世的这期间,刘禅所宠信的宦官黄皓始终都只不过是黄门丞。

最后,当大部分部队都跟随诸葛亮北伐的情况下,以向宠为成都和宫中守备力量的统帅人选。向宠在跟随刘备出征东吴最后大败而归的夷陵之战中,所领兵营完好无损,得到了刘备的赞赏。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向宠应该是个像西汉时期的程不识将军那样,是个治军行军很有法度的人,这样的将军负责守卫京师无疑是很合适的。与之对应的是,曹操在出征的时候通常把这个任务交给曹姓或夏侯姓的宗族子弟来负责,从此处也可以看出蜀汉政权和曹魏政权的一些区别。

为了使刘禅理解和支持以上人事安排,诸葛亮强调了这些人才都是先主刘备所留下来对蜀汉政权忠贞不二的杰出人才。同时也进一步阐述了刘备政治思想的“西汉”倾向。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每个君主自然都希望自己身边是贤臣,并远离小人。但如何实现呢?文中提到的两汉区别,尤其是桓帝灵帝朝的朝政衰败,其实就是宦官和外戚政治的问题。因此,从刘备到诸葛亮,都是认为政权兴旺的关键注重对有理想有才德的士人的选拔、培养和信任重用,不能重用宦官,不搞宗族和外戚政治。

于是,诸葛亮再次强调了自己本来是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其如今的掌权是追随刘备政治思想的一系列延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现在想来,我们总是关注于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如鱼得水,但某种意义上很可能可以说诸葛亮是刘备带出来的。诸葛亮跟随刘备时27岁,虽然能提出《隆中对》这样的战略宏图,但还不是成熟的政治家。

而诸葛亮在掌权后,先是重新和东吴修好。但这并不是违背刘备的意愿,而是既然夷陵之战失败了,所能采取的最恰当的政策。而后是平定西南的叛乱。南征平定西南的结果,不仅让蜀汉有了安定的后方,还通过开发南方和训练士兵,实现了“国用富饶”和“兵甲已足”,具备了北伐的条件。而这次北伐,同样是为了实现刘备的政治理想和遗愿。虽然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对刘备的政治思想描写都不多,但从这篇《出师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一二。

所以,诸葛亮在通篇中用了13次“先帝”,既是为自己的掌权和北伐阐明其与刘备政治理想的渊源,并表明自己的心迹,同时也是以“先帝”和“相父”的双重名义,在对刘禅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劝和敲打。同时,在最后也清楚说明和强调了刘禅作为蜀汉皇帝的最高地位。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而纵观诸葛亮的掌权时期,确实做到了不当权臣,不以权谋私,不迫害异己,廉洁奉公,尽心竭力。甚至他死时不过八岁的诸葛瞻,也受其父影响,最后与儿子诸葛尚为了蜀汉政权战死绵竹。每每读到此处,不能不令人热血澎湃、热泪盈眶!

诸葛亮的北伐虽然因为时势和实力相距悬殊,最终没有达成。但这篇《出师表》依然足以彪炳千古,成为中国一千多年来读书人获取智慧和涵养情操的源泉。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成功了吗(朱棣打赢了吗)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山东省属于华东咽喉重地,1979年,为何驻扎了3个精锐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