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三个楚国人灭掉秦国的说法不是真相,老秦人你能复国也怪不得他们。 事实上,秦末的战争有“三大战役”,第一场是陈胜领导的自发性生存之战,第二场是项羽领导的旧贵族复辟之战,第三场是刘邦领导的士族阶级,与项羽领导的贵族阶级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考古队意外挖出纪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开了刘邦真实的为人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班婕妤为何被称作中国古代妇德的楷模?班婕妤有何成就?
赵云死后,张郃就称雄三国了吗?除了魏延,这2人还可匹敌张郃
汉朝名将李广后代,为义“叛国”,全家遭遇诛杀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三个楚国人灭掉秦国的说法不是真相,老秦人你能复国也怪不得他们。
事实上,秦末的战争有“三大战役”,第一场是陈胜领导的自发性生存之战,第二场是项羽领导的旧贵族复辟之战,第三场是刘邦领导的士族阶级,与项羽领导的贵族阶级之战。
这三场战役,“楚三户”虽然出尽了风头,但本质上它们绝不是楚国人的“复仇战”。秦帝国之所以低头认怂,也不是“老秦人”太尿,而是这个群体早就消亡了。
首先我们要弄清一个概念:题干中的“楚三户”和“老秦人”中的“户”、“人”是什么概念?
“楚虽三户”中的这个“户”,不是我们认知中的普通楚国人,“老秦人”中的那个“人”,也不是指秦国普通老百姓,它们都特指旧贵族阶级。
搞清楚了这个概念,我们才能看清秦末战争的本质,也才能搞清楚“楚三户”能灭秦,而“老秦人”却不能复国的原因。
从秦末到西汉建立,战争持续了八年,看似乱糟糟,但从本质上来讲,它其实是三个阶段,三种不同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过程。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领导一群戍卒在大泽乡起义。尽管后人对这场起义的细节一直存在争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义军的主体是一群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的起义是为了生存,而不是政治目的。
但凡以生存为目的的战争,它的持续性和影响力虽然很有限,但它的破坏性一定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大泽乡起义的火种一经点燃,立刻展现出摧枯拉朽之势。
短短一个月,义军连克五县,人数扩展到数万人,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大秦帝国瞬间战火四起。
但很快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就体现出来,短视、内讧、散漫的劣根性,让他们迅速走向败亡。不过,他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点燃火种,破坏旧秩序。
就在陈胜杀得兴起的时候,却浑然不知自己给别人做了嫁衣。随着项梁、项羽、熊心、赵歇、田荣、韩成、魏咎等人的加盟,义军的性质已经发生了转变,农民起义的壳子,已经被贵族集团所侵占。
是的,此时唱主角的已经不再是大泽乡的那群戍卒,而是战国的六国旧贵族阶级,义军的诉求也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变成了“恢复六国分封”。
随着陈胜吴广的败亡,灭秦战争已经完全演变为旧贵族阶级的复辟之战。
后人一直争议:刘邦究竟凭什么战胜项羽?我觉得争论二人的高下没有意义,一句话就可以解答:
项羽代表的是没落的旧贵族集团,刘邦代表的是新兴的士族集团,一个面对过去的历史回头路,一个是面向未来的光明大道,您说历史的车轮会向着谁?
没错,楚汉战争就是一场士族集团对旧贵族集团的胜利,因此项羽、熊心、赵歇、田荣、韩成、魏豹必然失败,唱主角的一定是刘邦。
三大战役,表面上唱主角的是三个楚国人,本质上却是农民点火、贵族唱戏、士族收割,他们联合绞杀了秦帝国,并创建了一个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士族阶级政权——西汉。
既然别人能做,为何“老秦人”就不能扮演这个角色呢?因为“老秦人”不是士族阶级,而是贵族阶级,他们早就灭亡了。
在秦孝公之前,秦国与六国的治理模式没有差别,都是以“宗法制”为法统,实行家族式的国家治理模式。
那时候的国君其实是一姓家族利益的代表人,国家大政决策由势力最强盛的大佬们共同拍板,他们的身份叫“卿大夫”。当然,卿大夫们与国君都是血亲,这叫“家天下”。
在秦国,这些掌握实权的卿大夫世家就叫作“老秦人”。后来秦国逐渐打破了这种模式,“老秦人”在秦国越来越被边缘化了。
秦献公、秦孝公在位时,他们继承国君之位都要由“老秦人”集体决策,秦孝公推行“商鞅变法”时,遭遇了甘龙、公子虔、杜挚等老秦贵族的强烈反抗。
秦惠王在位时,老秦集团虽然趋于瓦解,但以樗里子、公子华等为代表的宗室子弟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秦昭襄王在位时,秦国大力推行客卿制度,广泛吸纳六国人才,老秦势力被进一步弱化。
秦始皇在位期间,宗法制被彻底瓦解,世卿世禄制被职业官僚制度所代替,士族阶级开始兴起,老秦人失去了特权,作为政治势力,他们已经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即便如此,秦二世依然对宗室子弟不放心,对他们采取了残忍的屠杀。
想当年,晋国宗室相残,导致公室势力掏空了宗室,进而发生了“三家分晋”。齐国打压宗室,给田氏崛起创造了条件,导致“田氏代齐”。
同样,“老秦人”的凋零,在维护了“皇权独裁”的同时,事实上也让皇权失去了拥护的基础。
我虽然不赞同“秦始皇如果采用分封制,就不会亡国”之说,但您得承认,假如“老秦人”还存在的话,大秦帝国绝不会那么容易被项羽灭掉。
同样生活在一片蓝天下,为何楚国的旧贵族生命力那么顽强?而老秦人就那么脆弱呢?答案就是:在那场伟大的“商鞅变法”中,老秦人“被革命”了,而楚国的旧贵族一直处于“安乐死”。
战国七雄大多都曾经变革,但没有一家像秦国那样彻底,就在六国修修补补之时,秦国却来了一场“革命”。
是的,我个人认为“变革”二字不足以概括商鞅的成就,因为他彻底摧毁了“宗法制”,打碎了“世卿世禄制”,并架构了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的新模式。
这套制度的直接受害人就是“老秦人”,被剥夺了特权的他们,不得不靠战功博取富贵,而不是当“啃二代”。
楚国则不一样,他们到死都一直在王权与旧贵族集团的利益纷争中苦苦挣扎。这种内耗就是楚国衰弱的根源,同样是六国灭亡的根源。
但让人无语的是,正因为楚国的贵族是“安乐死”,所以他们居然熬到了陈胜吴广起义。而“老秦人”历经六代国君的打击,早就死了。
所以,在秦末的战争中我们看不到“老秦人”保家卫国的身影,更不可能看到他们对抗刘邦,恢复秦帝国的举动。
那么,“老秦人”都哪里去了?总不能被商鞅变法变没了吧?当然不会,老秦人自从被剥夺特权后,他们成了普通的士族阶级,甚至以农工商为业的平民。
从秦法上讲,他们与普通百姓无异,叫作“编户齐民”。
为恢复秦帝国而战?他们会一缩脖子:“俺一介草民,哪有那本事?”
为祖上的基业而战?他们会连连摇头:“俺一介草民,凭啥操那份心?”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