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的大意是,汲黯认为汉武帝求贤若渴,但是由于汉武帝性严峻,人才未尽其用便因犯法、欺罔就杀掉,这样下去天下还有哪些人才可用? 汲黯 汉武帝的回答: 1、无论在哪个朝代,从来不缺人才,就看你能不能够识别人才,如果能够识别人才,那就不缺人才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考古队意外挖出纪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开了刘邦真实的为人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班婕妤为何被称作中国古代妇德的楷模?班婕妤有何成就?
赵云死后,张郃就称雄三国了吗?除了魏延,这2人还可匹敌张郃
汉朝名将李广后代,为义“叛国”,全家遭遇诛杀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这段话的大意是,汲黯认为汉武帝求贤若渴,但是由于汉武帝性严峻,人才未尽其用便因犯法、欺罔就杀掉,这样下去天下还有哪些人才可用?
汲黯
汉武帝的回答:
1、无论在哪个朝代,从来不缺人才,就看你能不能够识别人才,如果能够识别人才,那就不缺人才了。
2、人才好比有用的工具,有才能但是没有充分发挥,与没有才一样,直接杀掉好了?
用人就要发挥出他的最大潜能,如果不能,就让能发挥最大潜能的人来代替他。
如果下属有错或者欺罔,轻则掉脑袋,重则灭族。因此武帝责备某个大臣后,大臣常常回家自杀,如果不自杀,有张汤这样一帮酷吏等你呢,到时再去自杀,就来不及了。其实这也是保全家族,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化的逼不得已的手段。
举个不恰当例子,汉武帝比作一个写文章的人, 手下的人才武帝的圆珠笔芯,哪个圆珠笔芯不出水了,或者写字不流畅了,直接扔到垃圾桶里,哪有时间来修理笔芯,还是把时间留下来如何写文章合适,至于笔芯吗,有的是。
这种做法有好的一面,就是下属在工作时必然敬业,如果失职,往往会掉脑袋。就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不例外。
武帝一朝,共有十三位丞相;得以善终有六位。
他们有的是卫绾这样的:作为汉代第一位非军功集团而得以担任丞相的儒生,他初仕文帝、后仕景帝、再仕武帝,有军功。
有的是像田千秋这样的:因为一封上书,数月之内就被拜为丞相,后来也一直辅佐昭帝。
有的是像许昌这样的:因窦太后的提拔而起,又因窦太后崩了而被免职。
公孙弘特别一点,六十多岁才成为丞相,生性猜忌而又谨慎,善于扮猪吃老虎,还试图借胶西王之刀把董仲舒搞掉,奇怪的是,他的丞相位一直坐到八十多岁病死为止。当然,更有薛泽、石庆这样默默无闻的。
显然,这些能安静地活下来的人是有共同点的,他们都没有大的才能,谨慎、老实,或最起码看起来老实。幸福都是相似的,
被搞死的各有各的死法
。举个公孙贺的例子。
太初二年(前103年),武帝欲拜公孙贺为丞相。公孙贺最初拒受丞相印绶,向武帝顿首痛哭说:“我本来只是边邑上见识浅薄的人,依靠着鞍马骑射的本领才当了官,我的才能实在不能胜任丞相之职。”武帝及左右大臣看见公孙贺悲哀,都触动感情流下泪来。武帝因此说:“将丞相扶起。”公孙贺却不肯起身,武帝生气便起身走了,公孙贺不得已接受了任命。出宫后,左右大臣问及公孙贺不愿当丞相的原因,公孙贺说:“主上贤明,我的才能不足以担当丞相之重任,害怕因此而受到重责,从此以后就危险了。”
果然,十一年之后的征和二年(前91年),公孙贺因巫蛊之祸死于狱中。
武帝历史剧照
启发:
1、我们不能只学识人用人,对自己的事业要有清晰的方向和目标。这是用人识人的前提。企业也好,在不同的阶段,同一阶段的不同时刻需要的人才都不一样。结交朋友也是如此,在上学时,刚参加工作时期,在领导岗位上,对你有帮助的人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方向,如果方向不清晰,你怎么知道要用哪些人,结识哪些人?
认清了自己的方向,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后,就需要考虑具有哪些能力的人可以把这些目标完成好,果断地提拔他或者给他担子。
2、如果发下所用之人不合适,手段应该硬朗一点,心肠要硬,不要优柔寡断。让不称职的人在一个岗位上,耽误你的事业,也浪费了了其它人进步的机会。
如何识人用人?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诸葛亮的识人用人之法,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第一条是指,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要了解一个人是否值得你重用,首先就得了解他的立场、观念、角度、位置。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人,决不可委以重任。因为这种人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定性,最容易在关键场合、关键时刻站不住。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专门考察对方的机变或应变能力。在诸葛亮看来,在诸多智能因素中,应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像马谡那样的人,虽也有一些作为(如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之类,被诸葛亮采纳),但毕竟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但若缺乏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切也只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第三条是考察对方的见识。向对方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让他思考相应的计策,看他的谋略是否深远,看他的见识是否独特。古往今来,官场之上的争斗是异常激烈的,这种争斗不仅包括小人之间的钩心斗角,也包括正邪、善恶之间的大冲突、大对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那些毫无计谋、遇事便束手无策的官员,即使有心向善,为上级解愁,为百姓排忧,也终究力不从心,无法左右大局。
4、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诸葛亮在重用一个人之前,常常人为地创造一个逆境,观察对方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战而胜之。不管怎么奋斗,都离不开一股闯劲、一股勇气。没有敢趟地雷陷阵、敢跳万丈深渊的非凡勇气,一切都无从谈起。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酒后吐真言。要了解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酒徒,最好是等待他喝醉的时候。真正的大丈夫,酒醉之后依然慷慨激昂,比如岳武穆“怒发冲冠”、“直捣黄龙”之类的神态言辞就是这样。而戴着面具的小人即使一生挖空心思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往往在酒醉之后将卑鄙无耻的灵魂暴露无遗。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故意给他制造一些贪财的机会,看他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还能不能守住原则和底线。有的人见便宜就占,只要遇到机会,就绝不放过,其实是占小便宜吃大亏,虽然得到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却失去了长期发展的机会。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就是交给他一些事情去做,看他能否在自己承诺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果是重视信用的人,不管任务多难,他都会排除万难,尽一切努力去完成,绝不失信于人;如果是不守信用的人,就会找出很多完不成的借口和理由,来敷衍搪塞别人。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