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至死没有自立为帝,为何背上了曹贼的骂名,毁于儿子之手

曹操至死没有自立为帝,为何背上了曹贼的骂名,毁于儿子之手

()
中文名:
曹操至死没有自立为帝,为何背上了曹贼的骂名,毁于儿子之手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第一阶段:黄巾起义。(曹操在这个阶段还是忠于汉室的,很卖力的讨伐黄巾) 第二阶段:讨伐董卓。(曹操在这个阶段也很忠于汉室,拟诏讨贼可以看出) 第三阶段:群雄割据。(曹操此时在不断地讨伐战争,后来发展与袁绍抗衡,野心终于开始膨胀) 第四阶段

三国名人推荐

第一阶段:黄巾起义。(曹操在这个阶段还是忠于汉室的,很卖力的讨伐黄巾) 第二阶段:讨伐董卓。(曹操在这个阶段也很忠于汉室,拟诏讨贼可以看出) 第三阶段:群雄割据。(曹操此时在不断地讨伐战争,后来发展与袁绍抗衡,野心终于开始膨胀) 第四阶段:官渡之战。(曹操在这个战役中击败袁绍,北方统一,开始有了称王的想法。) 第五阶段:赤壁之战。 (曹操现在最大的敌人就是刘备和孙权。刘备实力很弱,但是孙权和刘备形成孙刘联军,以3万人之势抵抗曹操二十万大军,此时曹操的这场战役胜利,就统一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他的忠心此时已经在数百场割据战争中烟消云散) 第六阶段:攻取汉中。(曹操赤壁之战失败,只得退守北方,而刘备和孙权趁机发展实力,尤其是刘备势力膨胀很大,已经取得蜀川。曹操趁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州之际攻占张鲁地区,但没有听从刘晔的意见,放弃了攻占蜀的念头,这也放弃了消灭刘备的最好时机,而他此时已经没有对皇上而且对良心的忠心了) 最后阶段:晚年称王。(皇帝已经无法做些什么了,连衣带诏这样的计划也无法实行了。刘备称汉中王。孙权更是表面依从,内心不从。曹操更是进出宫殿如无人之境,且杀害伏后,逼迫献帝迎娶自己的女儿。) 曹操的一生从忠臣到了奸雄的阶段,是因为讨伐战争的频繁,让他认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做一个忠臣了,于是慢慢成为一代奸雄,慢慢忠心也削弱了。

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知道他的野心了,后来更是加封自己为异姓王,但他毕竟将汉室保存了数十年而未灭亡。否则以汉室当时的情况,若非曹操站在汉献帝身旁,只怕汉室早就不存在了。

在曹操刺董失败之后,一路逃命陈留寻找自己的父亲,在逃亡过程中,曹操刺董的事迹已传遍四海之内,因当时董卓弄政,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却又无力抵抗,终有一人做出此英雄事迹,虽败犹荣,天下豪杰更是仰慕佩服。逃到陈留之后,曹操就揭竿起义,天下豪杰慕名而来,而曹操却有贤主明君之能,麾下更是人才济济,武将有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张辽等将,文将有荀彧,郭嘉,程昱,司马懿等人,有这些忠义之人一心辅佐,曹操的势力日益壮大,以神速般崛起,可谓声势滔天。而当时的大汉名存实亡,奸臣当朝,汉献帝刘协也并非昏庸无能,苦于无人辅佐,当朝大臣人人但求自保,又遇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把弄,又是战火逃亡,汉献帝早已成惊弓之鸟,各路诸侯均无视此天子存在,不灭,也不助,唯有曹操看透当中玄机,前往护驾,并以一碗肉汤深得皇上之心。当时的汉献帝对曹操也无戒心,甚至以为曹操是忠良之士,等曹操的人进入朝堂以后,曹操便巩固自己在朝廷的势力,以至于皇帝无力去反驳曹操的任何一个决定,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对于曹操不称帝的原因,有很多人做过猜测,有人说曹操根本没有称帝的野心,说曹操心如止水,对称帝并不感兴趣。其实,这种猜测的可信性并不高。

曹操南征北战,特别是官渡之战,让曹操坐拥大半个天下,四世三公的袁绍都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战胜袁绍后,手握百万雄师,其良田土地更是数不胜数,追溯历史,多少人仅仅获得一点土地就称帝了,所以有些人猜想曹操只想当南征北战的将军,而不想称帝的说法,可信度绝对值得质疑。

可是他为什么没有称帝呢?

1、孙权劝曹操称帝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

孙权认为曹操如果真的称帝,拥汉派将会强烈反对,曹操因此陷入困境,减轻对吴国的威胁。因此,孙权阳奉阴违,曹操看穿了孙权的意图,不肯轻易上当。

2、担心会给政敌和拥汉派一个舆论上的借口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曹操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利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陷入被动。纵观曹操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多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为保自己晚年的声誉名节

至少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起,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说了差不多十年,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不如坚持把戏演下去好。

4、实权比虚名更重要

更重要的是,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一语,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

5、年纪大了,将不久于人世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曹操已是65岁的老头,年纪大了,估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这也可能是他不愿意称帝的一个原因。

事实上,不称帝对他也有好处,这也是曹操的高明之处。留下献帝,他就能打着天子的旗号,在都许之后不久就就轻而易举地收复了豫州,使关中诸将望风而降;他则利用献帝之名,实现和平的征服,让大小诸侯掩耳盗铃,“名正言顺”地代表献帝。刘琮投降、张昭一派劝孙权投降,也是为了以此做挡箭牌。

曹操的话有合乎情理之处,“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不就说他要做好准备后才称帝吗?且不说称帝,献帝封他十万人口不就是想让他辞去兵权、官职,他已经看穿了,并表示拒绝,甚至放弃封地。他是用行动暗示群臣,他是永远不会放弃兵权,就意味着身后让儿子继承自己的权势,解决代汉问题。曹操真正要告诉群臣的,是他自己不称帝,但不会放弃手中大权,这种格局不但要自己做,自己的子孙也要继承下去。如果真如此发展下去,以后东汉的政治格局就是日本幕府时代的翻版了——皇帝是傀儡,一切朝政大事皆由将军们操办,将军是当权者,但将军永远不会废掉皇帝自己取而代之。

从他两个儿子的名字里,也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志向。要知道曹操的两个嫡子,后来的魏文帝曹丕与其弟曹彰都是曹操十分重视的子嗣。而曹丕字子恒,而曹彰则字子文,这两个人的字和在一起就是“恒文”了。也就是说,曹操将自己的抱负都融入到自己儿子的名字之中。而这两个字所代表的两个诸侯,一个齐桓公,一个晋文公,这两人不仅是当时诸侯之中的霸主,更是一直以尊王攘夷为己任。而且在春秋乱世之中,即便他们的实力再强,最终也没有登基称帝,至死都是大周的臣子。

曹操的志向也是与齐桓公和晋文公一般,以尊王攘夷为己任,虽说最后成为异姓王,但至死都没有废汉室而自立为帝。更何况他在世之时,对待汉献帝也十分敬重,并没有像董卓等人那般视汉室于无物。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初登高位手掌大权的曹丕,面对突而其来的权力交接,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动和志满意得。面对从乃父手中接管下来的国家,深感完成乃父复兴国力和实现统一之遗志,将是他人生今后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汉家天下的政治局面,早在董卓之乱后就已开始紊乱。曹操迁汉献帝至许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政令皆出于曹氏。在皇权的拥有上来说,汉献帝已经成为一个傀儡。曹操虽然戎马战争四方,但以臣子的身份征周旋在各个割据势力之中。延康元年(220年)十一月,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十二月十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 辛未,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 黄初元年(220年)十一月,以河内郡山阳邑(今山东菏泽巨野县)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

只可惜曹操最终也没有挽回汉室,而他的儿子曹丕又取代汉室,建立魏国,因此让曹操背上了曹贼这个骂名,让人感慨。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成功了吗(朱棣打赢了吗)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山东省属于华东咽喉重地,1979年,为何驻扎了3个精锐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