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汉室,既是对刘备托孤的回报,也是诸葛亮一生的理想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曾对天下形势进行了分析,即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认为,要匡扶汉室,必须有两个基础,即跨有荆益、联吴抗曹。如果要出兵消灭曹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天下有变,二是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考古队意外挖出纪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开了刘邦真实的为人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巫蛊之祸的幕后黑手是谁?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内幕
三国中有4大“汉贼”,都是谁,他们最终下场如何
以演义为依据,蜀汉五虎上将围殴项羽,有几层胜算?
匡扶汉室,既是对刘备托孤的回报,也是诸葛亮一生的理想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曾对天下形势进行了分析,即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认为,要匡扶汉室,必须有两个基础,即跨有荆益、联吴抗曹。如果要出兵消灭曹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天下有变,二是两路同时出击。
但是,东吴趁着关羽北伐的时机,白衣渡江,奇袭江陵,将荆州夺了过去。这样一来,“跨有荆益”的基础就不存在了,“两路出击”的计划也落了空。诸葛亮以益州一州之地,与统治整个北方的曹魏相对抗,胜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对于这一点,诸葛亮不可能不明白,但他仍然坚持要进行北伐,其中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报答刘备的托孤之恩。
建兴五年,诸葛亮准备发动第一次北伐,在出兵之前,他给刘禅写了一封上表,言辞恳切,近两千年来感动了无数人,这就是令小学生们闻风丧胆的《前出师表》。在这份上表中,诸葛亮说道,“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胜利,比如夺得武都、阴平,杀了王双、张郃,但总体上说,可谓劳而无功,得不偿失,离“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标就更是相去甚远。
然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大丈夫、真英雄所为。诸葛亮的一生最崇高的理想,就是要匡扶汉室,这与他选择辅佐刘备父子是分不开的。即便后期各种条件都不具备了,但他的理想并没有变。对于一个有理想的人来说,只要有机会,就会为理想的实现而努力。
我们可以将匡扶汉室作为诸葛亮的最高理想,这是他一生都在为之奋斗的目标所在,但并不见得诸葛亮就一定要实现这个理想,其中滋味,请大家自行体会。
转移矛盾,稳定蜀国内部统治
诸葛亮的北伐,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转移内部矛盾,加强凝聚力。对此,对外地发动战争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当一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的时候,内部就会自动放弃不同的声音,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统治者管理和治理起来就顺手得多,当然要整治反对派,也方便得多。
我们知道,刘备建立的蜀汉王朝或者蜀汉政权,是由三股政治势力组成的。
第一股是“本土势力”,包括原仕洛阳的益州官僚和仕于益州的本土豪强,我们统称之为“益州集团”。
第二股是“刘璋旧部”,包括追随刘焉父子入蜀的和后来投靠刘璋的,我们统称之为“东州集团”。
第三股是“刘备亲信”,包括刘备的骨干(如关羽、张飞)和后来投靠刘备的(如马超),我们统称之为“荆州集团”。
这三股力量,由于有一个先来后到的关系,就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主客新旧矛盾。
更重要的是,刘备在猇亭之战中一败涂地,一些原本就心怀不满的人便蠢蠢欲动起来,刘备败退永安后,汉嘉太守黄元造反;刘备去世后,“南中诸郡,并皆叛乱。”可见当时形势之严峻。
诸葛亮掌权之后,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处理,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的账算得很清楚:蛋糕就这么大,吃的人多了,到嘴的就少了,何况“分利不均”?诸葛亮废黜李严,就是为了平息三股势力的作法,但事实上收效并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由国内三股势力互相倾轧,那么蜀国必然在内斗中将精力消耗殆尽,一步一步衰落下去。因此,诸葛亮提出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先后五次进行北伐,就是为了震慑国内的反对者,团结各方势力,以实现稳定蜀国内部统治的目的。
其实,这是一个普遍做法。比如南北朝时,从东晋到后来的刘宋,无论是哪一个当权,无不把北伐作为首要目标,也却是打了很多仗。但是,这只是他们他们团结各方势力、提高自身威望的方法罢了,北伐成功自然最好,不成功只要不大败就是好的,所以南朝的北伐一直都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再比如南宋初期,也是以北伐为口号,笼络人心的。新中国建立之后,溃败逃窜的国民党居然还提出过反攻大陆,现在看来觉得可笑,但其实也是另有目的的。
以攻代守,延长蜀汉国祚
三国之中,蜀汉的力量最弱,因为当时蜀、魏两方的实力差距太过明显。蜀汉虽以正统自居,实际情况却不过拥有一个益州而已。
益州北有汉中,东有三峡,剑阁之守,夔门之险,再加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作为安身建国之地非常合适,但要作为夺取天下的资本,则必须有荆州作为辅助,否则只能偏安一隅。历史上,在蜀中建国的不少,可真正能打出去且打赢了的,两千多年来,也只有刘邦一个而已。
田余庆先生在《〈隆中对〉再认识》中曾说,“历史只给了诸葛亮一个小国寡民的政治舞台。”但是,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越是弱小,就越要图强,因为第一个被吃掉的,往往是最弱的那一个。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不伐贼,王业亦亡。唯坐待亡,孰与伐之?”如果不主动进攻,那就只有坐以待毙。更何况在进攻的过程中,也未必没有可乘之机。
因此,诸葛亮在一次又一次的北伐中,试图寻找机会,延长蜀汉的国祚,以避免第一个被灭亡的危险。但是,也因为蜀国的弱小,所以绝不能再有关羽失荆州、刘备败猇亭那样的惨重损失。就好像一个本钱很少的赌徒,诸葛亮必须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所以他才拒绝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因为他输不起,哪怕魏延只要一万人马。
可惜的是,诸葛亮的努力并未取得实际效果,在他死后二十九年,蜀汉被邓艾所灭。
综上,诸葛亮连年北伐,损耗民力,蜀人疲惫不堪,然而北伐却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似乎有所不值。但从大局来看,北伐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以攻为守,转移矛盾,从而延长了蜀汉的国祚。当然,我们也不能当“事后诸葛亮”,当时谁又能知道诸葛亮的北伐一定不会成功呢?就连诸葛亮本人,在北伐之初心里也是抱着极大的期望的。我们不应该以此苛求诸葛亮,毕竟他不是真的神仙啊!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钟会造反时实力那么强 钟会最后为什么还会输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广东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湛江市、佛山市、东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广东省的梅州市。梅州市属于广东省东部的重要城市,地理位置很重要。总人口接近400万人,合计下辖了8个区县。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