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朝以前的监国制度发展 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监国制度,西周时期,周王室会选取部分亲信下派到分封的各个诸侯国,代替中央王室监视诸侯的动向,用这种方式来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防止诸侯分裂割据。这种“监国”和后世的监国并不是同一概念,历史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清兵打来时没有行动么?
曾巩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嘉靖年间,一男子去朋友家做客。盛情之下,朋友想要宰一只鸡来款待他
此人是金庸笔下的多情王子,实际却是一代明君,曾向宋徽宗进贡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面对韩世忠的质问,秦桧为什么没有报复?
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尚有二十万守卫军,怎么最后不战而亡了?
崇祯让法师预测明朝国运,法师说了四个字,崇祯高兴明朝却亡了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朱元璋:大明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万子万孙!多年后字字应验
威武的秦桧,还是背着江洪的秦桧,游戏里游戏外都是力量的影子
《大明王朝1566》:忙着修仙与搞钱,呈现嘉靖帝病态人格神经质
一、明朝以前的监国制度发展
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监国制度,西周时期,周王室会选取部分亲信下派到分封的各个诸侯国,代替中央王室监视诸侯的动向,用这种方式来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防止诸侯分裂割据。这种“监国”和后世的监国并不是同一概念,历史上的监国普遍解释为君主外出,太子代替皇帝治理朝政。
三国时期也有多次关于太子监国的事例,例如公元211年,曹操外出征战,魏国交由太子曹丕进行管理;公元229年,孙权因吴国迁都之事而繁忙奔波,便将治国之权交给儿子孙登,孙登在监国期间表现出色,贤明得体,深得百姓喜爱。
监国制度发展到南北朝时期,监国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南北朝时期,南北两朝多次出现监国现象,公元422年,北魏拓拔焘作为太子临朝听政。公元439年至451年期间,太武帝拓跋焘因为要出征西凉,特命太子拓拔晃代理朝政,拓拔晃的这次监国前后共计十三年时间。
一般太子监国都是由于皇帝外出,但在南北朝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监国情况,公元574年,周武帝宇文邕由于太后去世,需要为母亲守丧而无法上朝处理国事,所以太子宇文赟代替武帝处理国家政务,进行监国。除了这些,还有例如君主因为患病无法治理国家,将皇权交由太子,让太子代理朝政。
皇帝为了锻炼太子的治国才能,让太子临朝听政,通过日积月累的经验帮助太子更顺利的继承皇位。还有种情况就是在国家政权不稳定时,皇帝会让太子代为监国,帮助太子积累民心基础,巩固储君地位,维护国家政权统治。隋唐是中国古代监国制度发展到巅峰的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从公元635年到公元642年八年间,唐太宗曾让太子七次监国,唐高宗时期出现监国的情况更是高达十二次。
到了唐朝中后期,监国制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皇室政权斗争的一种手段,南北朝时期需要监国的前提与原因已经渐渐淡退。宋元时期的监国现象由于政权的更迭等原因已经逐渐减少。纵观西周至元朝时期,监国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不同朝代的更新变化,同时,这也对明朝监国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明朝的监国制度发展
明朝时期监国制度的发展总体还是较为完善的,监国现象出现的次数也较为频繁。明太祖朱元璋执政期间的监国情况。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让太子监国可以锻炼太子治理国家的能力,帮助太子积累民心,所以朱元璋曾多次让太子朱标进行监国,并派遣值得信任的朝臣辅助太子处理朝政。
在朱元璋在位期间,由于明朝政权刚刚建立,国家通知基础还不够稳定,朱元璋经常需要亲自出征外地,这就给太子监国留了更多的机会。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因病去世,朱元璋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在同年九月册封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
朱允炆性格较为温和,优柔寡断,而且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朱元璋为了培养孙子的执政能力,允许朱允炆临朝听政,并让他参与明朝法律的修订以及国家案件的处理,以此来锻炼朱允炆治理国家的能力,方便朱允炆顺利继位。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入驻京城并登基称帝,史称明成祖。朱棣登基初始并没有马上册封皇太子,而且在登基第二年的春天才册立燕世子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炽在帮助朱棣夺取政权的靖难之役中可谓功不可没,但是在其被册封为太子的过程中却颇有曲折。朱高炽坐上太子之位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汉王朱高煦,朱高煦身材健壮,精通骑射,常年于军中作战,身经百战,深得朱棣宠信。
朱棣在朱高煦和朱高炽之间犹豫不定,最终为了尽快稳定国家政权聚拢民心,还是册立了早在自己还是燕王时期就被明太祖亲封为燕世子的朱高炽为太子。朱棣的权利范围中心是北平府,所以在朱棣继位后便有了迁都至北平府的想法,在古代迁都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十分耗时耗力。为了顺利迁都,加上锻炼太子朱高炽管理国家的能力,明成祖朱棣决定让朱高炽代为监国。
在公元1402年至公元1424年间,共出现过六次太子监国的情况,公元1409年2月至公元1410年11月,明成祖朱棣去往北京巡猎,下令让太子朱高炽留守南京代为监国。公元1413年二月至公元1414年十月,由于明成祖巡视北京,朱高炽再次监国,这次朱高炽的儿子也随朱棣一起出巡。公元1417年三月,明成祖前往北京,让太子代理朝政,公元1420年九月,明成祖下诏于次年迁都至北平府。
公元1424年间,明成祖朱棣连续三次亲自出征阿鲁台,期间都由太子朱高炽代为监国。明成祖朱棣对太子寄予厚望,在自己出巡或亲征期间都会在京城留下一部分亲信,这些亲信大多都是拥有治理才能的朝廷重臣,深得朱棣信任,朱棣留下这些亲信就是为了辅佐太子治理朝政,朱高炽代为监国时手握权利较大,太子在监国时拥有任免国家官员的权利,除了中央六部,都察院,地方布政使和王府以外的官员,太子都可以对其按律令进行升降或者任免。
明成祖在整个在位期间多次让太子进行执政,也表明了朱高炽的治国能力得到了朱棣的认可,永乐年间除了太子朱高炽监国以外,明成祖还多次让皇长孙随行出征或者学习监国等事宜,原因一是因为皇长孙朱瞻基聪慧过人,文武双全十分受明成祖疼爱,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朱棣在位期间多次出巡以及出征,让长孙学习监国可以分化太子的权利,防止太子在京中拥权自重。
明武宗朱厚照执政期间,由于瓦刺来犯,朱厚照在仓促之间出征未来得及交接监国相关事务,朝中政事十分混乱,后由宁王入宫监政。而在嘉靖年间,由于明世宗外出南巡,所以年仅四岁的太子就在朝廷重臣的辅佐下走上监国之路,虽然名义上是太子监国,但是由于太子年幼加之明世宗不想皇权被分割,所以实际掌握在太子手中的权利并没有多少。
三、明朝监国制度的特点
明朝时期由于皇帝进行迁都事务以及经常出征而让太子代理朝政的情况,也有为了培养继承人,分化太子监国权利而训练皇长孙监国能力的现象,还有因为证据动荡,由太后密诏王爷进行监国的,甚至还出现诸王为了争权而监国称帝的情况,监国制度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明朝时期的监国人选在中后期逐渐从太子监国偏离,明朝监国人选出现过太子,皇长孙,甚至还有诸王进行监国称帝的情况,监国人选的抉择呈现多样化发展。明朝时期皇帝选择监国人选时,大多都是选择皇位继承者或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选择.
这是因为太子或者皇长孙进行监国是名正言顺,在朝廷和民间支持率较高,同时继承人学习监国可以锻炼他们处理国家政务的能力,帮助他们以后登基之路更为顺利。而且由皇位继承人进行监国,皇帝可以放心出征,不用担心在离京期间出现拥兵造反的情况。
明朝监国制度的发展中还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后宫干预监国事务。公元1425年,在太子朱瞻基在南京监国时,明仁宗突然驾崩,太后面对野心勃勃的汉王朱高煦,直接发布密令让襄王进行监国,并迎接太子回宫登基,顺利的化解了这场来势汹汹的政变危机。
参考文献:
《明史》
《明朝中央政治制度》
《明史讲义》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刘备夺得荆州之后 刘备的实力真的很强大吗这一内容。刘备得了荆州为何还是没有想象中的强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广东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湛江市、佛山市、东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广东省的梅州市。梅州市属于广东省东部的重要城市,地理位置很重要。总人口接近400万人,合计下辖了8个区县。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