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VS蜀汉:皆以巴蜀为粮仓,为何发展趋势迥异

老秦VS蜀汉:皆以巴蜀为粮仓,为何发展趋势迥异

()
中文名:
老秦VS蜀汉:皆以巴蜀为粮仓,为何发展趋势迥异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而魏、蜀、吴三个国家中,最被大家所议论的则是势力最小的蜀汉。或许是因为罗贯中“尊刘贬曹”的缘故,让大家对蜀汉过于期待了。这也就导致了大家对蜀汉的诟病。 这种诟病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方面就是在诟病“粮仓”巴蜀。老秦与蜀汉,都是以巴蜀作为粮仓。然

三国名人推荐

而魏、蜀、吴三个国家中,最被大家所议论的则是势力最小的蜀汉。或许是因为罗贯中“尊刘贬曹”的缘故,让大家对蜀汉过于期待了。这也就导致了大家对蜀汉的诟病。

这种诟病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方面就是在诟病“粮仓”巴蜀。老秦与蜀汉,都是以巴蜀作为粮仓。然而,老秦最终的结果是统一了天下,可蜀汉却始终龟缩于巴蜀之中,未能完成统一大业。

然而,这其实只是大家从一个纬度去思考问题,两个政权都是以巴蜀为粮仓不假,但两个政权的各自情况,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情况却是不同的。这也就自然而然的会有了不同的结果。

人才是第一发展力

往往在论及历史发展轨迹的时候,我最先喜欢谈及的是政治。因为政治是军事、经济、文化等一切因素的先导。但这次,我不想率先谈及政治,而是想从人的方面去谈。

作为一切因素先导的政治因素,他也无法避免的就是人的因素。因为,政治制度下所包涵的法律、经济、官制、民生等方面,全部是由人所制定的。所以,人才是历史的推动者,才更可以称之为一切的先导。

人才问题,是每一个政权,在每一个时代都要面临的问题。所以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使人才拥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进程,那才是“良性”的。

而蜀汉在人才的“可持续”上,出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早期的蜀汉人才济济,军事方面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都是当时的顶尖人物。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臣即诸葛亮、庞统、法正、刘巴、黄权、李严,也都是刘备可以仰仗的优秀人才。

可我们不得不承认,蜀汉的人才如同昙花一般,“初开便败,刹那芳华”。早期的蜀汉,更为准确的说是刘备集团,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就是因为有大批的人才。

但遗憾的是,随着关羽在“襄樊之战”中的败亡,蜀汉的人才开始飞速的凋零。张飞、马超、黄忠、法正、刘巴、马良等先后亡故。庞统更是于益州之战时就殒命。

就连蜀汉政权的领导者刘备,也于夷陵之战后病亡。彼时的蜀汉虽然还有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一批重要文武人才,但其凝聚力已经下降。

魏延自恃才高,除了诸葛亮之外没有人能压制魏延。李严更是为了权力,与诸葛亮斗得不可开交。而后续人才杨仪、蒋琬、费祎、姜维等人,或是品行有差,或是资历不够,在诸葛亮死后他们都无法统揽全局。

反观老秦,老秦的人才没有出现过“火山式”迸发。起码,在老秦的历史发展轨迹当中,从来没有过哪一个时段,出现了像蜀汉这种“现象级”人才涌现时刻。但老秦好就好在他的人才是可持续性。

“商鞅变法”是老秦统一天下布局的开始。虽然,商鞅最终的命运是凄惨的,但商鞅之法却被继承了下来。不仅如此,在商鞅之后,老秦又相继出现了公孙衍、张仪、司马错、樗里疾、甘茂、范雎、白起、吕不韦、李斯、王翦、蒙恬等优秀人才。

需要注意的是,老秦出现人才的特点是“相继”,换言之就是没有出现过断层。且都是在“统一”的思想下来执政或是发动军事行动的。

这里的“统一”有两层意思。一是,老秦的人才,自商鞅开始,都在一个思想思想上进行自己的能力发挥。二是,他们发挥各自能力的目的,全部都是为了统一。

一个政权能否完成良性进程及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后继者能否贯彻前任的良性政策,并改正前任所遗留下的政策弊端。而在这一点上,老秦相比蜀汉来讲是有绝对优势的。

外在环境迥然不同

何为对比,对比是需要有前提的。既要有相似性,同时也要寻找出其中的异处。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就是老秦与蜀汉的另一重“异”,或许外在环境这个词用得并不是很准确,更为准确的说应该是“外交环境”。

老秦的外交环境,主要对标的是山东六国,即齐、楚、燕、韩、赵、魏;而蜀汉的外交环境,则对标的是东吴与曹魏两个政权。

不管是提及战国后期也好,又或者论及三国时代也罢,总有一个词是我们所绕不开的,那就是——统一。

然而,因为时代的不同,人们对统一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战国后期,在山东六国中,除少数的有识之士,以及强力的变法领袖有着强烈的统一意识,绝大多数山东六国的贵族阶层甚至大量的平民是并不支持统一的。

贵族阶层之所以不支持统一,是因为他们清楚,统一之后,将会面临利益的再分配。而原本早已成为社会金字塔上层的他们,是不愿意接受利益再分配的。

与以后的时代不同,山东六国虽然是六个不同的国家,但各个国家的贵族阶层,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尤其是错综复杂的亲缘关系与利益关系,让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政权,但在反对统一的态度上却是一致的。

而三国时代则不同,曹魏、东吴、蜀汉,虽然实力各有强弱,但经历了两汉持久性和平后,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意识到了统一的重要性。

贵族、平民,虽然时代变了,但本质上没有变。依然是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可为什么400年的时间让他们对统一的态度有了质的改变呢?

一方面,统一给大家带来的益处,已经用鲜血告诉大家了。度量衡的统一、文字的统一、货币的趋于统一,无论是哪一个阶层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

另一方面,政治、军事统一之后,文化上的统一,文化概念上的灌输,让大家对“大一统”有了充分的认识与接受。所以,大家期待着统一。

如果我们以“统一”来进行定调。那么战国后期的山东六国基础论调的“统一与非统一”的结合;可三国时代的基础论调确是“统一”。

而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而言意味着“阻力”。与敌对势力而言,意味着来自外部的阻力。而与本政权而言,则意味着来自内部的阻力。

山东六国除部分有识之士外,大量贵族反对统一,所以他们的顶点权力再如何想要统一,都会面临大量的阻力。这一点对山东六国自然是不利的,可对秦国却是有利的。因为敌人的力量是薄弱的,是被分化的。

而秦国,因为自建国以来就同山东六国接触较少,虽然国内也存有大量贵族,但其思想的意识形态,以及同山东六国贵族的接触程度,是极少的。

所以,他们更早的意识到了统一的好处,又或者说他们并不反对统一。这样一来,就意味着,秦国在统一过程中,来自内部的阻力要更小。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低弱我强”的态势。而此种态势的形成,还并非来自于经济、军事、文化,等某一方面。是来自于对统一的认知,也就是来自于历史趋势方面的认知。

我们再看看三国时代,曹魏、东吴、蜀汉,虽然各个政权之间斗争频频,政权内部也时有内斗,但他们的趋势认知是相同的。

曹魏统一完北方后,就是想要统一南方;东吴站稳了江东六郡后,就是要以此为跳板,统一天下;蜀汉自《隆中对》起,其政治纲领就是恢复汉室,而恢复汉室也就意味着统一。

即便是各自政权内的内部斗争,也无非是权力斗争,路线斗争,从未出现过趋势斗争。彼时,如果有哪一个政权中的重要人物,敢于站起来大声说一句,“我们的目标就是划江而治而非是统一”,那必然会被群起而攻之。

自秦以降,“划江而治”永远都是统一的过程或手段,绝非是最终的目标。没有任何一个政权的任何一个统治者,敢于堂而皇之的认可分裂。

时代变了,老秦与蜀汉所面临的外在阻力也发生了变化。很明显,老秦的外在阻力是小于蜀汉的。

以及论及过的趋势认知,是从宏观方面进行了分析。现在再简单举一个微观的例子。尽量用几十个字能够结束我的论述。

老秦所面临的是诸侯割据,表面上看,虽然对手众多,但对手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所以“合纵连横、远交近攻”这些手段才有了市场。这些原本应该团结的对手,他们各自之间的斗争,并不比他们同老秦的斗争少。这就给了老秦各个击破的可能性。

然而,蜀汉所面临的主要对手曹魏,这是一个统一了北方的大规模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内部虽然也有矛盾,但因为具有“同一性”,所以可以在接触内部危机后,全力对外。

根据地与粮仓

在这里,我们要论述一个问题,那就是根据地与粮仓的问题。何为根据地,个人对此的解释就是能够满足一定的政治需求、经济需求、军事需求、文化需求、人才需求的基础势力范围。而粮仓,只不过是提供粮仓供应的一个基地。孰轻孰重,不辩自明。

巴蜀,于蜀汉而言,它既是根据地,又是粮仓。当然,蜀汉政权的统治者也不愿如此,可龟缩于一地的蜀汉,面对的现实就是如此。

但这天府之国,粮仓重地对老秦而言,他只不过是一个粮仓。当然,这个粮仓很重要,可也并非是唯一的。

老秦从“商鞅变法”之后开始给自己的国家定调——统一。从那个时候起,老秦每走一步,都是为了统一而进行的。

而从“商鞅变法”至“夺取巴蜀”,秦国经历了40余年的时间。在这40余年里,秦国也进行过扩边,也对外发动了多次军事战争。

其中对秦国影响最为重要,也是奠定了秦国地位的就是秦、魏之战。秦孝公、秦惠文王时期,先后多次同魏国作战,从魏国那里完成了“恢复故土,扩展边疆”的战略任务。

不管是“复土”还是“扩边”,秦国从魏国手中所得到的那块土地很重要——河西。

“河西”之地的重要性,我觉得在这里有必须提及一下。它既具有相应的战略意义,起到军事上的缓冲作用;而且河西的土地肥沃,适合农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粮仓。

而且,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就是“重农”:“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开垦荒地,拓展耕地,使得秦国的农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虽然,秦国的基础根据地,其土地在适合开垦与种植上不及巴蜀、河西,但政策的推行,极大的增强了秦人在农耕上面的积极性。也就是说,即便没有巴蜀,秦国也不会为粮草而过于担忧。巴蜀不过是锦上添花,并非唯一选择。

可反观蜀汉,巴蜀之地,对蜀汉而言,既是根据地又是粮仓。也就是说,巴蜀的负荷是过于沉重的。

首先,巴蜀需要满足人民的正常生活;其次,巴蜀要给蜀汉政权的统治阶级,贡献足以满足他们的生活物资;不仅如此,巴蜀还要完成蜀汉军事战争的补给工作。

要知道,军事后勤补给工作,在那个年代的路程消耗就是一比一,更有甚者是一比二或一比三。如此可怕的资源输出,全部要由巴蜀一地来完成,巴蜀再富有也无法满足此符合。

更为残酷的是,巴蜀一地不仅要给蜀汉政权提供物资资源,还要提供其他生产消耗品,以及兵源。巴蜀人口原本就不富裕,满足了多重需要后,那他的生产力自然就下降了。

可老秦不同,老秦有属于自己的兵源,巴蜀在老秦统一战争中,提供的兵源极其有限。用现在的话来说,巴蜀是“专业的地做专业的事”。它只需要“专攻”粮仓供应即可,其他的事不需要担心。

换言之,巴蜀于老秦,是只供给粮草。可于蜀汉,却是要担负蜀汉的全部消耗。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把长颈鹿当麒麟的故事是真的吗(明朝人为什么把长颈鹿叫麒麟)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刘备夺得荆州之后 刘备的实力真的很强大吗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刘备夺得荆州之后 刘备的实力真的很强大吗这一内容。刘备得了荆州为何还是没有想象中的强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详情>>

梅州市的区划变动,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为何有8个区县?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广东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湛江市、佛山市、东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广东省的梅州市。梅州市属于广东省东部的重要城市,地理位置很重要。总人口接近400万人,合计下辖了8个区县。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