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御医和太医有啥区别?可能和你想的不同,太医负责教学生

宋朝的御医和太医有啥区别?可能和你想的不同,太医负责教学生

()
中文名:
宋朝的御医和太医有啥区别?可能和你想的不同,太医负责教学生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中国古代的医官大抵分两个系统(两个系统时时混一),即专门为皇室服务的御医系统和礼部、太常寺属下的兼顾内外的太医系统。 礼部、太常寺是宋朝

宋朝名人推荐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中国古代的医官大抵分两个系统(两个系统时时混一),即专门为皇室服务的御医系统和礼部、太常寺属下的兼顾内外的太医系统。

礼部、太常寺是宋朝的医务行政管理机构,它们的官吏无论与医务是否有关,都不属于医官。

礼部尚书辖下之祠部郎中,“掌天下祀典、道释、祠庙、医药之政令。”“初补医生,令有司试艺业,岁终校全失而赏罚之。”

太常寺卿、少职责中有:“凡太医之政令,以时颁行。”

1、太医系统

太医局是太常寺的下属单位。

宋神宗时太医局有二次较大变动:

一为熙宁九年(1076),令太医局不再隶属太常寺,而另置提举太医局所,同时增加了局生数额。

二为元丰五年(1082)改官制,重新将太医局划归太常寺属下。

宋代的太医局(署)与唐代的太医署有很大不同:

唐代太医署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其职掌兼顾医务行政与医学教育两个方面;宋代太医局(署)则编制较小,且偏重于培养医务人才,以致后人常常将它和医学混为云谈,宋人高承明讲,大医局“以教生徒如学校也”。

宋仁宗时太医局(署)构成人员见于记载者主要是讲学的医师和听讲的“本局学生”。

医师未见确数,似仅数人。学生初时80人,嘉祐五年(1060)增至161人,乃规定以120人为额,多余者为额外。 此间又有关于“太医令”官衔的记载,但难以确知太医令究意为虚衔,还是太医局的首长。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太医局创置提举、管勾、判局、丞及知丞事等,又设三科,每科设教授一员,经过调整,随又规定“朝官充判,京官充管勾、选人知丞事。”

从充任提举、知丞事的具体人选看,他们都是普通懂医术的文官,而不是以医为职业的医官。当时未见出任判局的人选,然而后来医官充任判局者时见记载,另有内侍充任提举、提点的情况。

熙宁年中所置教授大抵是由庆历年中的医师演化而来的,系“选翰林医官以下及上等学生为之,亦许本局察举在外医人素有名实者以闻。”

则教授可以由正式医官充任,也可由局生或民间名医主任。

太医局元祐年间被废罢,崇宁三年(1104)复置。南宋初保留了太医局。

宋孝宗隆兴元年人(1163),为节省经费,对太医局人员编制作了削减,随后乾道三年(1167),又停止试补局生,乾道八年(1172),宣布罢废太医局,只保留了招考医人的医学科,以此作为录用、补充医官的渠道。”

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复置太医局,仍隶太常、礼部。

“教授四员,于翰林医官内差权。”局生初定一百三十人,后减为百人。“判局以下三年为任,教授以下二年为任。”

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又将局生定额减为六十人。但度宗咸淳年间,局生竟有二百五十,教授则仍为四人。

太医局主要职能与医学同,但宋代狭义的医学,特指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九月创立的医学。此医学不隶太常寺礼部,而隶属国子监。

它置博士四员,学生行三舍法。“上舍四十人,内舍六十人,外舍二百人”,“试补考察做太学立法。”医学几经罢复。 崇宁二年(1103)创立后,崇宁五年正月罢,大观元年(1107)二月复置,大观四年三月罢,政和三年(1113)闰四月复置,宣和二年(1120)七月最终罢废。

另外,政和五年(1115)正月,宋廷令各州县仿效京师各置医学,隶本地州县学,各设博士教授。 州县医学每三年按定额选送成绩优秀的学生到京师,与京师医学的内舍、言外舍地参加考试,择优选取人京师医学上舍。各路曾专设医学教谕一员,不久即予撤销。

2、御医系统

宋代专门为皇室服务的医疗机构是殿中省尚药局与御药院。

宋初至哲宗时,尚药局机构实不存在,唯有尚药奉御衔存留,为少数翰林医官的加官。

宋徽宗崇宁二年,恢复殿中省六尚,尚药局是其一。

按规定,“尚药局掌供奉御药、和剂诊候之事。典御三人,奉御四人,监门二人,医师二人,御医四人,医正四人,医佐四人,药童二十人,封人三人,药工十人”等,并将原先御药院事务全归隶尚药局。

“以医官使上名有功效者为医师,医官使为御医,副使为医正,医官为医佐,杂役、秤子、捣碾之类为药工。”

宋钦宗时,尚药局连同六尚中其他各局都被罢废。南宋时无尚药局,尚药奉御则被御医名衔取代。

御药院先次设勾当官、上御药、上御药供奉等官,“自仁宗初年以后专用内侍。御药院虽职掌皇室成员的医药,却不配置医官,只配置药童及匠人,这是因为每次给皇室成员看病都是临时选定适当医官,通常是带尚药奉御头衔的,但不带此头衔而被宣召入内的医官、医人也颇多。宋徽宗时御药院被尚药局取代,尚药局被废罢后未见有复置御药院的记载。

3、翰林医官院

翰林医官院,就其机构的名称讲,它本该是直接隶属于皇帝、专门为皇室服务的,但在宋代,它却兼顾宫廷内外,不光为皇帝本人及皇族服务,也为大臣、驻军治病,有时还为百姓治病。

不但如此,宋代的翰林医官院在整个医官系统中,实处于核心的地位。

《宋会要辑稿》载:

“翰林医官院,在宣祐门内之东廊(北宋神宗时及此前),掌供奉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之事。使副领院事,以尚药奉御充,或有加诸司使者。直院、医官、医学无定额。医官、医学以服色为差,加同正官。至尚药奉御者,或加检校官。其直院,奉御及同正官皆为之,多自医官特奖命授。又有祗候之名。”

据此,翰林医官院计有:

使、副使、直院、医官、医学、祗候六个等级,另外,带有尚药奉御头衔的医官地位高于一般医官,只有他们才能担任使、副使的职务。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又“置太医丞,请给、佩鱼视殿中省尚药奉御,叙班其下,以处医官之产科小方脉者,不使为尚药奉御也。”

这样,翰林医官中又有带太医丞头衔者,地位仅次于带尚药院奉御头衔者。

元丰改官制,翰林医官变化不大,只是改“院”为“局”,明确隶属于翰林院,翰林院由内侍任提举,总辖天文、书艺、图书、医官四局。

宋初,翰林医官院无定员。

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计有:

“医官使二人,副使六人,直院七人,尚药奉衔十二人,医官三十人,医学四十人,祗候医人十三人。”上奏者批评“其员猥多”。批评的首议者似是张方平,宋廷大约接受了张方平等人的意见,乃“定使副各二员,直院四员,尚药奉御六员。其额外将来毋得补入。”

宋神宗元丰年改官制,翰林医官院易名翰林医官局,编制变化不大:

使副四员,直局至祗候一百四十二人。

宋徽宗政和年中改医官名,取消了翰林医官使、副使,此后直院(直局)等也被取消,翰林医官局的机构却被保留。其成员采用新的二十三阶官名。

由于大兴医学,医官人数骤增,宣和三年(1121),“自和安大夫至翰林医官凡十五阶,总一百十有七人”,“自医效至祗候三百员。”其余为额外。

南宋绍兴初年,“诏翰林医官四员,医效二员,医痊一员,医愈至祗候大方脉五员,小方脉三员,风科、口齿科、眼科、针科、疮肿科、产科各二员,通二十员为额。诊御脉四员、入内看医三员在内,溢额人且令依旧,今后并不作阙差人。其在外职事人内,除德寿宫六员、殿前左右斑宿直四员、国子监大理寺和剂局杂买务各一员、大宗正司一员许存留外,余人并在局祗应直日…并罢,今后更不试补。”

此处“御医”含义不明,疑即指翰林医官局医官,若如此,则此时翰林医官局医官定额总数又削减为三十五人。考虑到宋孝宗一贯主张裁减医官的态度,这也是合乎情理的。

4、宋代医官的待遇

元丰改制以前的医官官品,已难考详。

从记载看,尚药奉御为正五品下,而带东班官的诸司使,其官品也并不比尚药奉御高。

据《职官分纪》引《元祐官品令》,东班诸司使为正七品,诸寺监丞为正八品,这虽是元丰改制以后的情况,应与改制前相差不太悬殊。

据此,大多数医官官品都在正五品以下。

《宋史·职官志》记述了南宋时期医官的官品:

和安、成和、成安大夫为从六品,成全、平和、保安大夫及翰林良医为正七品,和安郎以下至翰林医官、医效、医痊为从七品,翰林医愈、医证、医候为从八品,翰林医学为从九品。可知一般医官官品为从六品以下。

但带遥郡者略有不同,因为承宣使为正四品,观察使正五品,防、团、刺史为从五品,故带遥郡者品位较高。

医官带遥郡者情况与一般医官相差较大,因为宋朝优待藩镇官,俸禄通常高于同品级的文官。南宋乾道年中,和安大夫、潭州观察使能诚因所谓“随龙恩”得请真俸,“月请米麦百余硕、钱数百千,春冬绵绢之属比他人十倍。”其他时领遥郡者虽依例削减,但俸禄仍远多于其他医官。

除俸禄外,人医官还依官阶享受免役、刑赎、任子等待遇。”

医官的公服与文武官的类似,有绿、绯、紫(宋初另有青色)等色,但作为伎官,医官除经特许者一般不能佩鱼。宋徽宗政和年以后,取消了此项限制。

医官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官,他们的技术实与性命相关,皇室成员及达官贵人都有求于他们,因此,医官往往受到特殊的优待。

有的医官一年之内连升数阶,有的医官本着绿公服,未着绯公服而直接着了紫公服。

宋廷尽管一再申明技术官不得领遥的祖训,但医官领遥郡的情况一再出现,原因也在于此。

医官时常得到厚赐,北宋仁宗时大臣庞籍讲:

“内官、医官、乐官无功时享丰赐,故天下指目,谓之三官。”

医官在俸禄上免折支、免借减的事例也时见记载。

不过,医官有受宠的时候,也有受罚的时候,每次皇室成员、重要达贵去世,大都会有几位医官受牵连被处罚,处罚一般很重。

往往是流配和编管。

颇有意思的情况,即宋朝允许一些医人带医官头衔而不在官府机构中效力。北宋英宗时,医官郑叔熊以母老不愿仍旧在局祇应,于是诏“改试将作监主簿,不理选限,仍支赐钱五十千,遣令便。”这显然是带着官衔在外行医。

5、宋代医官的选拔机制

北宋前期,没有太医局(署)、医学,所需医官多是由朝廷直接征集医人考校,择优录用。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五月,“诏诸州送医术人校业太医署”。九月“校医术人,优者为翰林学生。”

此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仁宗庆历三年(1043)等都有召医人参试、择优补充翰林医官院事。

宋仁宗时创立太医局,乃立法,局生听讲学习、实习三年,择优录用为医官。此法补未认真实行,至嘉祐年间张方平曾批评此事。

究竟何时实施此法已难考详,但南宋前期罢太医局以前及光宗绍熙年间恢复太医局以后,都是实行太医局生学满三年经考试择优录用制度的。

既有择优录取局生制度,则医官主要从局生中得到补充,但从民间直接通过考试录用医官的办法并未完全废除,其中臣僚奏试的方式最为常见。

臣僚奏试可能是由臣僚奏荐演化来的。

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诏自今奏乞医官院职名,不许免试。”

或许这便是奏试之始。被奏荐者即可不经在局学习三年,则也可视为享受一种优待,而有奏荐权者相应地便享受一种特权。奏荐权的享有似受到严格限制,见于记载者只有宰执大臣在初除、转厅、转官致仁、上遗表时享有。另使相、侍从也享有,具体情况失考。

局生锁试、臣僚奏试在一处进行,南宋时成为一种特殊的科举,称医科,正式的考试也称省试,分三场进行,颇为正规。宋孝宗时罢废太医局,但却保留了医科。

淳熙十五年(1188)立法:

白身医士先赴铨试,次年赴省试“三场一十二道,以五通为合格,五取其一,补医生。俟再赴省试升补,八通翰林医学,六通祇候。”

绍熙年间恢复太医局,乃恢复局生与被奏荐者只参加一次省试的旧制。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把长颈鹿当麒麟的故事是真的吗(明朝人为什么把长颈鹿叫麒麟)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刘备夺得荆州之后 刘备的实力真的很强大吗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刘备夺得荆州之后 刘备的实力真的很强大吗这一内容。刘备得了荆州为何还是没有想象中的强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详情>>

梅州市的区划变动,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为何有8个区县?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广东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湛江市、佛山市、东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广东省的梅州市。梅州市属于广东省东部的重要城市,地理位置很重要。总人口接近400万人,合计下辖了8个区县。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