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看的《三国演义》 初中看的《品三国》 高中看的《三国志》(没看全) 小学看三国演义时并不知道这是本很厉害的书,虽然已经在电视上看过一些老三国的片段了,知道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这些人物。还有一句话,三国归于司马懿。孙权?孙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巫蛊之祸的幕后黑手是谁?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内幕
三国中有4大“汉贼”,都是谁,他们最终下场如何
以演义为依据,蜀汉五虎上将围殴项羽,有几层胜算?
解析东汉战争:刘秀脱离更始帝,扫平河北流寇,争夺天下
三国投资野史丨诸葛亮六出祁山
小学看的《三国演义》
初中看的《品三国》
高中看的《三国志》(没看全)
小学看三国演义时并不知道这是本很厉害的书,虽然已经在电视上看过一些老三国的片段了,知道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这些人物。还有一句话,三国归于司马懿。孙权?孙权是谁?小学的我表示不认识,没听过,不得不说,孙十万存在感太低了。
虽然看过一些电视片段,但是并不知道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四大名著”之一。只是当一本故事小说看而已。我堂哥还问我“你看得懂?”我点头:“看得懂啊。”还奇怪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这个故事和龟兔赛跑相比就厚了一点,人物多了一点而已,有什么看不懂的?
反正小学就把三国演义看完了,还记得当时一直都不敢看两个地方——败走麦城和夷陵之战。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玉泉山那幕。且说一个老和尚在玉泉山打坐,忽然听到外面喊声大起,原来是已经死去的关二爷的灵魂在大喊“我不服,我不服……”(原作不是这样),这一幕我看了十分感动。把关羽不甘失败刻画得十分逼真,也让人感到英雄末路的那种不甘心。
《三国演义》算是开启我看书生涯,到现在看的书也很多了,但是《三国演义》还是排在第一。
好了,说回《品三国》。
还记得我堂哥问“你看得懂”,那时我还奇怪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有什么看不懂的。”可以说,《品三国》算是把我这个疑问给解决掉了。
开始看品三国是在《百家讲坛》上接触的。易中天教授语言幽默,娓娓道来,确实挺吸引。后来去书店站了几个晚上,把《品三国》上下两部都看了。深入浅出什么的,就是一句话“原来三国还可以这样看的啊”。算是进了《品三国》的坑了。
当然,我对《品三国》说不上百分百喜欢,不是因为他的坑的问题,一个初中生那看得出什么坑,什么漏洞(反正我是没这个本事)。而是因为他把曹操写得太好了,像对战马超时。马超士兵好奇曹操是个什么人,曹操知道了,就站到军前给马超士兵看“我曹操,和你们一样,也是个人,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只鼻子,一张嘴。”(非原文)我不喜欢这样描写,因为《三国演义》上马超太帅了。
还有就是把我最喜欢的赵云写成了“杂牌将军”。
心疼……
虽然心疼,那时候觉得《品三国》还是挺好看的。后来又看了《汉代风云评论录》(貌似这个名),又了解一些汉初的事情,包括刘邦两次夺了韩信兵权的事。
到了高中买《三国志》是一次偶然的事情。我向来是看书不买书的,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性格。书在书店,千里之外我都会去瞧瞧,书在家里,手就懒得伸了。
因为高中时候,书商发了广告,购买多少本书就可以打多少折。于是几个同学就凑在一起买书,可惜还是不够数,就把注意打到我的头上。于是《三国志》就这样登场了——拿到手才知道,这是本盗版的,作者名字不是陈寿,反而是一个清代的什么什么。我蒙了,不过还是看起来了。结果因为字太小,眼睛备受压力。只把蜀汉的看了,曹操那边也看了一些,孙吴的就扔着。
因为麦城和夷陵两件事,一直不喜欢孙吴。
看《三国志》的时候,满脑子都是《三国演义》和《品三国》。想着怎么对号入座。《三国演义》肯定有出入,《品三国》大部分都对上了吧。高中的事,也没啥印象了。
但是后来才开始发现问题,最严重的就是赵云的“杂牌将军”和蜀汉三个集团斗争的问题。因为越看三国志,越了解三国历史,就越觉得三个政权中,蜀汉政权是最稳定的。虽然后面益州集团有投降倾向,但是并没有引发朝廷分裂、国家叛乱的问题。
比起曹魏和孙吴,蜀汉那是稳如泰山。
其余的错处应该也还有,不过印象也不大了。
反正《品三国》算教会我一件事:要是想真正懂那段历史,一定要去看官方的传记。虽然可能会有篡改等等之类的问题,但是看官方的一定比各类解说都有好处。看解说类型的书,只是学学别人用什么方法解剖,从什么角度去看而已。
后来接触到另一本“神作”大概很多人都可以想起来。那就是《明朝那些事》。很喜欢,毕业后第一个月工资不多,但还是把一套七本书买了下来。经常翻,但是也很警惕,从来不用这本书的知识和别人说明朝的事,怕一不小心遇到历史大家,就麻烦了。
回到正题“怎么评论《品三国》”。
这样说吧,在高中时候,历史老师在上面讲历史课本,你在下面看《三国志》。虽然《三国志》也是正经八百的历史书,但是历史老师会告诉你“不要看课外书”。
相对《三国志》等等,《品三国》和《明朝那些事》也是课外书。
课外书是用来拓展眼界,丰富知识库的。毕竟历史书不会告诉你关羽败走麦城的来龙去脉,甚至连襄樊之战这样重要事件都不会出现。只会告诉你“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获得胜利三国鼎立雏形出现,“夷陵之战”蜀汉收复荆州失败,最终确立了三国鼎立形态。(不是原文,好像也没夷陵之战这段)。
我们看《三国志》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三国志》没法看《后汉书》《九州春秋》《江表传》《资治通鉴》。但是我们又需要拓展阅读范围,毕竟《三国志》再正经也只是一家之言。于是《品三国》就登场了。你没时间看《后汉书》《九州春秋》《江表传》《资治通鉴》?没事,易中天教授帮你看(话说,有人说易中天写《品三国》时还没把《三国志》看完,要是这话是真,啧……有点麻烦)。
《明朝那些事》也是一样,作者也是看了一堆明朝史集才写的书。所以要是你没法像作者那么努力,不妨拿《明朝那些事》来当拓展视野。当然,信不信,你要记着,怎么看待作者说的那些事,对事情的评价都在你的手里。
最后,如果你想认认真真去研究历史,那么这些书铁定是不看的好。就算看了忘记最好。去看二十四史,还有正经的历史评论文章。不要担心二十四史被篡改之类的事。就算二十四史真被篡改过,依然是一流的历史文献。
话说《百家讲坛》是个好节目啊,可惜现在没有声音了。最喜欢的是讲《史记》的王立群老师和将《武则天》的蒙曼老师。再下来就是易中天教授了。于老师讲的论文,听的时候没啥,在书店翻了翻,觉得有的别扭,也就没再看了。其余的都没啥印象。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刘备夺得荆州之后 刘备的实力真的很强大吗这一内容。刘备得了荆州为何还是没有想象中的强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广东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湛江市、佛山市、东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广东省的梅州市。梅州市属于广东省东部的重要城市,地理位置很重要。总人口接近400万人,合计下辖了8个区县。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