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做臣子择明君而事之,是说不仅是君主选择臣子,当臣子也同样在选择君主。这要是放在一统天下的和平年代,这句话未必有用,为什么?因为不管皇帝是昏君还是明君,你根本就没得选择,你能选择的只能是不出来当官。能反映这句话意义的是在战乱年代,三国就是最典型时期之一。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巫蛊之祸的幕后黑手是谁?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内幕
三国中有4大“汉贼”,都是谁,他们最终下场如何
以演义为依据,蜀汉五虎上将围殴项羽,有几层胜算?
解析东汉战争:刘秀脱离更始帝,扫平河北流寇,争夺天下
三国投资野史丨诸葛亮六出祁山
刘病已是被霍光推上皇位的,那么,他是如何坐稳这个位置的?
有句话叫做臣子择明君而事之,是说不仅是君主选择臣子,当臣子也同样在选择君主。这要是放在一统天下的和平年代,这句话未必有用,为什么?因为不管皇帝是昏君还是明君,你根本就没得选择,你能选择的只能是不出来当官。能反映这句话意义的是在战乱年代,三国就是最典型时期之一。
三国鼎立之前,统一的天下已经是分崩离析,有地盘有实力有野心的诸侯不下十人,他们为了能够代汉而立,都在拼命地搜罗人才,而真正有才学有能力有眼光的人却不会轻易以身相许。比如说曹操手下的荀彧,袁绍以很高的礼节对待他,他的弟弟和同郡人郭图等人都委身于袁绍,他却离开了这个当时天下实力最为强盛的人投奔了曹操。更典型的例子是诸葛亮。出仕的时候天下形势已经基本明朗,北有最为强大曹操,南有“已历三世”的孙权,身边还有一个“带甲十万”的刘表,但诸葛亮一个也不选择,偏偏选择了当时还是手无寸土的刘备。不管后来是不是由刘备所创政权统一了天下,但诸葛亮的政治主张能被君主所接受并坚定不移地实行,官位能够达到“位极人臣”的丞相,还能成为下一代的顾命大臣,作为臣子,整个中国历史能有几人?
想想看,还有比这个选择更为明智的吗?稍逊一点,三国这样的明智之人不少,像张绣手下的贾诩,他不但自己看好曹操,还要说服主子一块儿投奔。不过,贾诩所选主公甚多,多有不成事之人,所以,贾诩谋略虽高,见识则说不上有多明,至少,他比诸葛亮等人还是有差距的。三国时期还有一个人,他一生面临着三次抉择,而每一次的抉择都在事后证明是正确的。尤其是最后一次,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两个儿子之间的摇摆不定,也导致了大臣们选边站队。在这个人身上可以证明,站队正确跟对人,有时候比才能更为重要。
这个人就是桓阶。
桓阶(?—221年),字伯绪(《孙夫人碑》作伯序),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桓阶字伯绪初任郡功曹,太守孙坚察举桓阶为孝廉,任命为尚书郎。桓阶的父亲桓胜死后,桓阶回到家乡奔丧。恰在这时,孙坚因为攻击刘表战死,桓阶冒着生命危险去见刘表,乞求孙坚的尸体要为他发丧。刘表被他的义气所感动,就将孙坚的尸体给了他。曹操平定荆州,感念桓阶曾游说长沙太守张羡投曹,任命他当丞相主薄、赵郡太守。曹操封公建国,桓阶任虎贲中郎将、侍中。曹丕继位,桓阶任尚书令、侍中,封高乡亭侯,被曹丕视为寄命之臣。
察举孝廉是汉代官吏的基本选拔制度。在制度制定初期,它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但随着一个朝代的没落和官场的腐败,这项制度也逐渐变味走调,成了豪强和官吏安插私人亲信的工具。具体到桓阶来说,他得到了孙坚的举荐,也就是把自己纳入了孙家的人事体系。
曹操和袁绍相拒于官渡,袁绍前来联合刘表,刘表虽然并没有进攻曹操,但却答应了袁绍的联合要求。桓阶劝说长沙太守张羡说“举行大事而不从道义出发,没有不失败的。现在袁绍背道而行,而刘表响应他,这是自取祸患。”当时,曹操已经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许县,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袁绍不接受汉献帝的任命,而又将进攻的目标定为许都,这在道义上是有亏的,所以桓阶才会说这是“背道而行”。桓阶又说“您如果想立下功劳,申明正义,保全幸福,远离祸害,就不要和他们联合。”张羡说“那么我倾向谁才行呢?”桓阶说“曹公虽然实力较弱,但仗义起兵,解救朝廷危难,尊奉皇上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谁敢不服从?现在您率领四郡保住三江等待他的到来,并做他的内应,不是可以吗?”张羡同意他的意见,率领长沙和周边三郡抗拒刘表。同时派使者去见曹操。曹操虽然很高兴看到这件事,但由于和袁绍相持于官渡分不开身,只能是眼看着刘表攻打张羡。张羡病死后,长沙城也被攻陷,桓阶自己便躲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刘表找到桓阶,任命他为从事祭酒。刘表想把妻子的妹妹蔡氏嫁给桓阶,他以自己已经结婚为理由予以拒绝,并乘机托病辞去官职。
汉代强调孝道,所谓孝廉的孝,就是被举荐的最基本的条件。桓阶能够安葬孙坚,这对孙坚的后代家人们来说,既是一种报答,也是一种恩德,如果他去孙策孙权那儿,孙家是应该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的,因为桓阶本身就是一个有官职的人。但是桓阶既没有选择孙权,也没有选择刘表,而是选择了“归隐林下”,我们是不是可以看作是他在等待时机?
果然,曹操平定荆州后,听说当年张羡背叛刘表是桓阶出的主意。曹操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这个主意对他的重要性。当时虽然刘表犹豫不决,并没有打算真的出兵支援袁绍,但如果没有张羡的背叛,谁又能保证刘表就不会一时脑袋发热真的出兵攻打曹操?有了张羡这个背叛,刘表就是想北上出兵也不可能了。于是,曹操招来桓阶,任命他为丞相掾主簿,后升任赵郡太守。
桓阶才能的唯一闪光点表现在关羽进攻樊城,于禁被俘虏,曹仁被困,曹操要不要亲征解救曹仁这件事情上。
关羽围困曹仁,曹操派徐晃前去解救,但没有成功。曹操于是想亲自率兵前往,向臣下征求意见,大部分臣属都说“大王如不赶快出发,我军就一定会失败了。”只有桓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说“大王认为曹仁等领兵能不能随机应变独当一面?”在曹操肯定后,又说“大王担心二人不肯出力吗?”曹操否定后,桓阶又说“那您为什么还要亲自前往呢?”曹操说“我只不过担心敌人太多,徐晃等形势不利罢了。”桓阶说“现在曹仁等处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而誓死不背叛大王,实在是远方有大王带领重兵作他们的靠山。人处在万分危险的境地,一定会有拼死相争的决心。内心怀有这样的决心,外面有强大的救兵,大王率领六军表明自己仍有雄厚的实力,何必担心失败而要亲自前往呢?”曹操很赞赏他的话,率领军队驻扎在摩陂(今河南郏县),关羽不久果然撤军。
桓阶又一次选择是在曹操选太子问题上。因为这次是在曹魏集团内部进行,又因为曹操的犹豫不决,客观上造成了大臣们的一次选边站队。
曹操刚当魏王那会儿,桓阶担任魏王国的虎贲中郎将,侍卫宫中。当时曹操还没有确定太子,而他更喜欢的是临淄侯曹植。桓阶则总是规劝曹操,应该立年长的曹丕。不管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里,桓阶陈述曹丕的才德,总是言辞诚恳论述周到。当时在曹操选太子问题上大臣们分为两派,桓阶虽然属于拥护曹丕的大臣,但曹操知道桓阶一向公正,因而非常尊重他。毛玠、徐奕等人,因为秉性耿直不善交友,又得罪了西曹掾丁仪,丁仪就屡次在曹操面前说他俩的坏话。丁仪是属于拥立曹植一派,毛玠、徐奕属于拥立曹丕者,丁仪说他俩坏话必定是致命的,亏得桓阶出面帮他们圆场才得以幸免。
桓阶这个人在整个三国时期名气不大,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惊人事件发生在他身上,但到了魏文帝当了皇帝,他却担任了尚书令、加侍中这样的高官。桓阶得病,魏文帝亲自去探视,对他说“我正要托孤给你,把天下的重任托付给你,你要努力养好身体。”在他病危时,魏文帝还派使者给了桓阶太常的任命,让他享受到了九卿的崇高待遇。桓阶初封为高乡亭侯,后来改奉为安乐乡侯,死后被追谥为贞侯。桓阶的儿子还娶了皇家公主,死后几个儿子都被封侯。历史上并没有多少“优秀事迹”的桓阶能够有这番荣耀,恐怕原因还真的就是选对了主子。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刘备夺得荆州之后 刘备的实力真的很强大吗这一内容。刘备得了荆州为何还是没有想象中的强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广东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湛江市、佛山市、东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广东省的梅州市。梅州市属于广东省东部的重要城市,地理位置很重要。总人口接近400万人,合计下辖了8个区县。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