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着急忙慌”的书法——中国历代宰相书法系列之11

王安石“着急忙慌”的书法——中国历代宰相书法系列之11

()
中文名:
王安石“着急忙慌”的书法——中国历代宰相书法系列之11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宰相书法系列之——王安石 但疑技巧有天得 不必强勉方通神 在北宋,以诗文、变法闻名的王安石,其实也有颇高的书法造诣,可能囿于北宋党争和对其作为变法人物的历史争议,他的书法传世真迹很少。但这并不影响时人与后人对其书法的评价,反而如

宋朝名人推荐

中国历代宰相书法系列之——王安石

但疑技巧有天得 不必强勉方通神

在北宋,以诗文、变法闻名的王安石,其实也有颇高的书法造诣,可能囿于北宋党争和对其作为变法人物的历史争议,他的书法传世真迹很少。但这并不影响时人与后人对其书法的评价,反而如变法一般,对其书法评论众说纷纭。故而,本期宰相书法就公认的两幅王安石笔墨真迹,来看看北宋名相王安石的书法艺术。

王安石(1021-1086年)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故称临川先生,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熙宁年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熙宁九年(1076年)罢相,退居南京,被朝廷封为“荆国公”,后人称其王荆公。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的书法真迹传世很少,现存公认的真迹只有两幅,一幅是上海博物馆藏的《楞严经旨要》卷,另一幅是《过从帖》。然有人认为《与著作明府帖》《与颖叔帖》也是王安石的真迹,但具体考证则不详。故本期主要就《楞严经旨要》卷、《过从帖》来一览王安石的书法。

北宋 王安石 《与颖叔帖》

《楞严经旨要》卷全称《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亲自校正《楞严经》卷而书写文字。卷末自题:“余归钟山,道原假楞严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时元丰八年(1085年)四月十一日,临川王安石稽首敬书。”作者时年65岁。卷后还有南宋牟献之,元代王蒙,明代项元汴、周诗题跋,也曾经过元代陈惟寅,明代项元汴、曹溶鉴藏。

《楞严经旨要》卷中,王安石对笔画的安排,不论横、竖、撇、捺,还是转折迂回处,都蓄意突出个人特色。“率性”“横风斜雨”的气势是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这幅书法作品的最大特点。因为这个是校正文字,所以更多的是实用性,全然不会理会书法艺术视觉上的安排。用笔潇洒,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字距行距疏疏朗朗,气息畅达,线条的安排表现出一种不可遏制的力感,但纵敛自有分寸,这随意的用笔中也展示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

北宋 王安石 《行书楞严经旨要》卷(局部)1

行书《过从帖》,亦称《奉见帖》,是一则尺牍,乃是王安石给一位以比部郎中任职通判的朋友写的复函。王安石书法行笔大都很快,好似他的书法都是在大忙之中所作,难怪古人评价其书法“运笔如插两翼”。明人赵宧光在《寒山帚谈》中甚至说:“作字不可急促。王介甫书,一似大忙中作,不知此公有如许忙!嗟乎,可怜!”但《过从帖》用笔却沉稳有力,笔笔到位、尽味,而节奏也较缓慢,没有丝毫乱字可言。其字重心一般落在右下方,做到了稳中有势,而纵列,除“阁下”两字外,明显右倾而左偏,确有横风疾雨之妙。

可见,“横风疾雨”确是王安石书风独有的特点。

北宋 王安石 《过从帖》

“宋四家”之首的苏轼,曾评价王安石的书法:“荆公书得无法之法,然不可学,无法故。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苏轼学书本就追求“无法之法”,推求点画信手拈来,这里说王安石书法“得无法之法”,是对王安石书法造诣的肯定与赞同。然而却“不可学”,则是因王安石书法文气之意太强,没有法度,很难模拟,担心图学王的人不能准确理解王书的“无法之法”,以至刻鹄类鹜。画虎类犬。显然,苏轼对王安石的书法是极为赞赏的。

北宋 王安石 《行书楞严经旨要》卷(局部)2

黄庭坚曾学习模仿王安石的书法,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他不止一次的在《山谷题跋》中表达对王安石书法的赞誉。黄庭坚在《山故题跋》卷五《题王荆公书后》言:“王荆公书字得古人法,出于杨虚白。虚白自书诗云:‘浮世百年今过半,校他蘧瑗十年迟。’荆公此二帖近之。往时李西台喜学书,题少师大字壁后云:‘枯杉倒桧霜天老。松烟麝煤阴雨寒。我亦生来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西台真能赏音者。今金陵定林寺壁,荆公书数百字,未见赏音者。’”感慨王安石题壁书法无人问津的落寞。在《山故题跋》》卷七《论书》中说:“比来士大夫惟荆公有古人气质而不端正,然笔间甚遒。”他认为王安石书法多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萧散简远、神采飞扬,好比高人胜士,虽然敝衣败履,但走在大车驷马之间,而目光炯炯,总与平常人不同。

北宋 王安石 《行书楞严经旨要》卷(局部)3

北宋李之仪在《姑溪题跋》卷一《跋荆国公书》中有这么一段关涉黄庭坚与王安石书法关系的议论:“鲁直尝谓:‘学颜鲁公者,务其行笔持重,开拓位置取其似是而已,独荆公书得其骨,君谟书得其肉。君谟喜书多学意尝规摹,而荆公则固知其未尝学也。然其运笔如插两翼,凌轹于霜空雕鹗之后,比其晚年所作纸上直欲飞动,信所谓得之心而应之手,左右逢其原者也。’”指出王安石书风得颜真卿之“骨”,故而“清劲”。

北宋的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对王安石书法风格给了明确的说明,“王荆公书,清劲峭拔,飘飘不凡,世谓之横风疾雨……以余观之,乃天然如此”,应和了苏轼说的“荆公率意而作,本不求工”。直呼王安石书法的率性而为。

《宣和书谱》评其书曰:“凡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美而不夭饶,秀而不枯瘁,自是一翰墨之英雄。”

北宋 王安石 《与著作明府帖》

既然王安石有如此高的书法造诣,那么其师承渊源便成为历代以至近代书法家热衷探讨的话题。

米芾曾说:“文公学杨凝式,人少知之。”据米芾《书史》记载:“杨凝式字景度,书天真烂漫,纵逸类颜鲁公《争座位帖》……王安石少尝学之,人不知也!元丰六年,予始识荆公于钟山,语及此,公大赏叹曰‘无人知之’,其后与予书简皆此等字!”他在《海岳名言》上也进一步指出:“半山庄台上,多文公书,今不知存否?文公学杨凝式书,人鲜知之。予语其故,公大赏其见鉴。”

黄庭坚在《山谷题跋》卷四《题绛本法帖》中则说,“王荆公尝自言学濛书,世间有石刻南涧楼诗者,似其苗裔。”

如此看来,对于王安石的书法师承,在黄庭坚看来,是远学东晋的王濛、近学五代的杨凝式,而米芾则坚定的认为王安石是师学杨凝式,然张邦基则说王安石书法“乃天然如此”……当下的书法研究者,则比较认同王安石的书法取法于杨凝式,并将王安石的书法作品与杨凝式的《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帖》相比对,从里面能够看出二者一脉相承的关系。例如王安石的《楞严经旨要》卷,就有人用“笔迹如斜风细雨”讥讽王安石的书法不端庄、规整,但推崇王安石书法的人则言,这种用笔恰恰是其学得杨凝式用笔抑扬顿挫的表现。

另外,有人认为《过从帖》书风类颜(真卿),而杨凝式是取法于颜的,因此米芾评价其取法于杨凝式,这也是米芾从王安石的书法中体察到了笔法精髓的缘故。同时,杨凝式有题壁嗜好,而王安石也对题壁情有独钟,而且王安石对颜真卿其人其字也是推崇备至,故此说其取法杨凝式也更为可信。

总而言之,王安石的书法:一是随意,书法由笔底自然生发,多率意而作;二是奇古,像“晋宋间人”的笔墨,风度俊逸,飘逸不凡,格调很高;三是独创,不循法度,在书法渊源上众说纷纭,难究其根。然其书法以“意”取胜的独特个性却毋庸置疑,正如其变法,敢于突破保守的思想观念,追求大胆创新,不拘泥于绳墨,将自己执拗飘逸的气度凝于笔端,泻于绢帛,他的这种独树一帜飘逸的书风,无疑是宋代书法稳重中的一缕新风。

“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强勉方通神”,这是王安石艺术观的直接表露,也是其身体力行的书法展现。

北宋 王安石 《行书楞严经旨要》卷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把长颈鹿当麒麟的故事是真的吗(明朝人为什么把长颈鹿叫麒麟)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刘备夺得荆州之后 刘备的实力真的很强大吗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刘备夺得荆州之后 刘备的实力真的很强大吗这一内容。刘备得了荆州为何还是没有想象中的强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详情>>

梅州市的区划变动,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为何有8个区县?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广东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湛江市、佛山市、东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广东省的梅州市。梅州市属于广东省东部的重要城市,地理位置很重要。总人口接近400万人,合计下辖了8个区县。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