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初年,朱元璋将刘伯温宣进宫中,与其商量丞相一职的人员。当时明朝的丞相有两人,左丞相李善长和右丞相徐达。 其中,左丞相李善长是龙兴之臣。他跟随朱元璋时间最长,把执朝纲多年。在朝堂上朋党众多,一呼百应。右丞相徐达终日领兵,对朝堂之事不闻不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清兵打来时没有行动么?
曾巩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嘉靖年间,一男子去朋友家做客。盛情之下,朋友想要宰一只鸡来款待他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面对韩世忠的质问,秦桧为什么没有报复?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朱元璋:大明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万子万孙!多年后字字应验
威武的秦桧,还是背着江洪的秦桧,游戏里游戏外都是力量的影子
《大明王朝1566》:忙着修仙与搞钱,呈现嘉靖帝病态人格神经质
决胜江淮:南宋名将荟萃,蒙古八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宝物藏心 高贵典雅 觅之难得 武昌红巷美术馆 宋代定窑双龙衔耳刻花盘口瓶
洪武初年,朱元璋将刘伯温宣进宫中,与其商量丞相一职的人员。当时明朝的丞相有两人,左丞相李善长和右丞相徐达。
其中,左丞相李善长是龙兴之臣。他跟随朱元璋时间最长,把执朝纲多年。在朝堂上朋党众多,一呼百应。右丞相徐达终日领兵,对朝堂之事不闻不问。由此形成了李善长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对朱元璋的皇权构成了威胁。为了削弱李善长的势力,朱元璋找来了刘伯温。
刘伯温是大明的第一谋臣,朱元璋曾经把自己比作刘邦,将李善长比做萧何,而将刘伯温比做子房,子房是张良的字,张良姓张名良字子房。朱元璋尊敬刘伯温,不敢直呼其名,经常称其为先生,就像刘邦不直呼张良之名,而叫他子房。
那一天,朱元璋提出要撤掉李善长、徐达,重新选第二代丞相。对此,刘伯温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明刚刚建立,朝廷需要稳定,李善长是龙兴之臣,徐达威望极高。这两个人就是朝堂上的定海神针,如果冒然将二人撤掉,恐怕朝堂不稳,刘伯温心中想的是朝堂的运作,而朱元璋害怕的是大权旁落。
朱元璋当然不会听刘伯温的,丞相一职一定要换的,问题只是换谁而已,他给刘伯温提供了三个人员,杨宪,汪广洋,胡惟庸。
刘伯温说三个人都不适合丞相一职。杨宪有安邦定国的才华,但他没有容人之量。汪广洋可以左右逢源,但他立场不坚定。胡惟庸,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野心没实力。
朱元璋好不容易选出的三个人,被刘伯温一一给否定了,他很生气,对刘伯温说:“他们不行,你来呀?”刘伯温急忙摇头摆手,说:“这最后一任丞相我可不敢当”。“最后一任丞相?”朱元璋看着刘伯温,刘伯温赶紧说:“说错了,说错了,我是说我没有安邦定国的能力,没事儿让我出出主意还行,成天在相府做板凳这事儿我做不来”。
朱元璋手下有两大势力,一个是淮西邦,一个是浙东邦。这淮西邦的领袖是李善长,而浙东邦的领袖是刘伯温,朱元璋要罢免李善长,就是不想让两派做大,所以李善长和刘伯温都不是丞相的最佳人选。
朱元璋找到刘伯温商量丞相一职人选,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在他心中早就打定主意,刘伯温一走,他就任命了杨宪和汪广洋为左右丞相,并放话出去,胡惟庸之所以没有被重用是刘伯温的主意,就这样胡惟庸成了刘伯温一生的宿敌。
杨宪不属于淮西,浙东两派。就像刘伯温所说的,他有丞相的实力,但没有丞相的胸襟。他一上任,便罢除旧吏,更用亲信,杀侍御史刘丙,弹劾右丞相汪广洋。这样,他同时激起了淮西、浙东两派的不满。很快,他就被李善长弹劾,后被朱元璋所杀。
杨宪之后,胡惟庸登上历史舞台,朱元璋重新启用汪广洋。汪广洋曾被杨宪弹劾,此时的他已全无斗志,他对胡惟庸言听计从,完全起不到制衡胡惟庸的作用。朝堂上下由胡惟庸一人掌握,皇权和相权斗争激烈。这时朱元璋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自己选谁,最后独揽大权的相权,都会形成对皇权的有力冲击。这时,他想起刘伯温的那句话“这最后一任丞相我可不当”。刘伯温为何说最后一任丞相呢?丞相制度在中国实行了2000年,历朝历代都有丞相,那如果废除丞相制度呢?朱元璋的眼前豁然开朗。
朱元璋开始放松对朝堂的管控,他要让胡惟庸尽情的表演,然后自取灭亡。事情果然按照朱元璋的想法发展。由于朱元璋的放任,使胡惟庸忘乎所以,他开始培植党羽,把持朝纲,架空朱元璋。
朝中的大小事务,他不再请示朱元璋。官员的升迁废黜他也独断专行,百官呈上来的奏章,他都拿来过目,对自己有利的他就上报。对自己不利的,他就扣下。胡惟庸权倾朝野,给他送礼巴结他的人开始增多,他的势力逐渐开始伸向军队。
大将军徐达感觉事情不对,开始向朱元璋告发。胡惟庸恨徐达坏事,于是收买徐达的守门人,让其刺杀徐达。守门人胆小,将此事告知徐达。
洪武十二年,也就是1379年,越南使者前来进贡,胡惟庸将此事隐瞒不报,使者已到宫门,出门办事的宦官看到了,才知道有使者进贡。于是回去禀报了朱元璋,朱元璋压抑许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了。
朱元璋下令彻查此事,礼部与中书互相推诿,胡惟庸将此事推到了汪广洋身上,汪广洋被赐死。随后朱元璋鼓励百官弹劾胡惟庸,于是开始有人检举胡惟庸谋反。胡惟庸见大势已去,只得认罪。胡惟庸案历时十年,涉及朝中大臣多人,前后因罪被杀的超过三万人。
朱元璋顺势废除丞相制度。在中国长达2000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胡惟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又炮制了蓝玉案。因蓝玉案而死的开国元勋、有功之臣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一共多达一万五千人。
其实,这是一个委托代理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皇帝与大臣之间,就像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其中皇帝控制着国家的所有权利,但他不是三头六臂,他无法自己一个人管理国家,于是,他将权利下放,在朝为官的管政权,在外打仗的管军权。
皇帝要想让手下玩命工作,就要设立激励制度,这就是升迁制度。大臣一直勤奋,就会一直升迁。当他升无可升的时候,皇帝就会担心他会不会造反。这里就有一个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那就是大臣会不会造反?皇帝不知道。但皇帝能看出来你有没有能力造反。于是像刘伯温、徐达、李善长、胡惟庸、蓝玉这样的人,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不但死,还要满门抄斩,因为只解除职位、军权这些有形资产是没有用的。这些开国元勋还有声望、才能、人脉这些无形的资产。刘伯温早就看清了这一点,所以他一早就向朱元璋保证,他的儿子们不会再学习兵法一类的东西,也不会介入权利中心。
朱元璋虽然大杀开国功臣,但他对百姓非常仁厚,减赋减税,与民休养生息,深受百姓的爱戴,从这一点看,他又是一个有道的明君。
而像李善长、胡惟庸、蓝玉这样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培植党羽,一直处于权利的中心。对皇权构成了威胁,也许他们都是忠臣,但他们都有造反的能力。
——藏甲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藏甲
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为何还深受百姓的爱戴?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沙·贾汗(Shahbuddin Mohammed Shah Jahan,1592年1月5日-1666年1月22日),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世界的统治者”。沙贾汗在位期间,为他的第二个妻子Mumtaz Mahal(波斯人,传说貌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广东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湛江市、佛山市、东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广东省的梅州市。梅州市属于广东省东部的重要城市,地理位置很重要。总人口接近400万人,合计下辖了8个区县。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