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皇帝长达28年不上朝,为何不怕自己被人架空?

明朝万历皇帝长达28年不上朝,为何不怕自己被人架空?

()
中文名:
明朝万历皇帝长达28年不上朝,为何不怕自己被人架空?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皇帝作为国家权力最大的人,从理论上说他可以决定做任何事情,而无论是否合理合规,这就是所谓的皇权至上。然而,皇帝虽然有近乎无限的权力,但个人精力却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全国大大小小所有的事务做出决定,所以就需要有人协助。 秦朝时这个人就是丞相,

宋朝名人推荐

皇帝作为国家权力最大的人,从理论上说他可以决定做任何事情,而无论是否合理合规,这就是所谓的皇权至上。然而,皇帝虽然有近乎无限的权力,但个人精力却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全国大大小小所有的事务做出决定,所以就需要有人协助。

秦朝时这个人就是丞相,西汉初期分为左右相,变成了两个人,到了汉武帝时期设立内朝,任命尚书,就逐渐变成了一个多人组成的班子,这个班子的成员通常称之为宰相。之后数千年时间里,这个班子成员的名称有很多种叫法,比如尚书令,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内史、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总之是换汤不换药。

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执行的还是这一套体系,当时朝廷设左右相,中书左丞相是李善长,中书右丞相是徐达,两人分列开国功臣第一、二位。但在实际操作中,朱元璋渐渐发现,丞相的权力实在太大,甚至对皇权形成了很大的钳制。李善长曾经结党营私,胡惟庸甚至越俎代庖,这都是对皇权的直接挑衅。

于是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名诛杀胡惟庸,并宣布废除丞相制度,也就是说自秦汉以来,那个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人或者班子没有了,所有政务直接由皇帝亲自处理,就明朝而言,就体现在六部之上没了直接长官,而是直接向皇帝负责。

应该说朱元璋的想法是好的,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就像曹魏政权削弱宗室力量结果被司马懿篡夺了权力,西晋司马炎大封宗室为王却又引发了八王之乱,似乎怎么做都不够完美。朱元璋分封二十多个儿子镇守四方,拱卫京师,却想不到朱棣会发动靖难之变,夺了他孙子的皇位。同样,朱元璋废除丞相,本意是为了加强皇权,不料最终结果却是削弱了皇权。

为什么会适得其反呢?我给大家简单讲一下明朝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废除丞相制度之后,大量的具体事务就堆积到了皇帝的案头,于是朱元璋不得不日以继夜地处理大臣们的奏章,尽可能地对政务做出决断。但当朱棣夺取了皇位之后,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北方蒙古人的作战上,先后五次发动北伐,所以没有那么多精力批阅奏章。无奈之下,朱棣找了几个学问好、地位低、有才华的人,帮助他批阅奏章,朱棣只需要在批阅结果上签字或者打勾就行了,无疑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由于这批人是在文渊阁内工作,所以称为“内阁”。内阁的作用最初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将奏章进行分类整理,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并无决策之权。而且,朱棣为了防止内阁权力过大,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宰相,还特意将内阁成员的品级限制在了正五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内阁的建议往往大部分都会得到皇帝的批准,所以在永乐后期已经逐渐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决策机构。到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继位后,由于“三杨”辅政,内阁权力又进一步加重。所有奏章送到内阁之后,由内阁成员进行审阅,并将处理意见写在一张纸条上,夹在奏章中送到司礼监,然后由司礼监送给皇帝进行最终批阅。内阁的这个权力,称为“票拟”。

“三杨”为主的内阁所作出的“票拟”,可以说就是最终的决定,因为皇帝通常不会驳回内阁的意见,阁权之重,甚至多次凌驾于皇权之上。当年朱元璋为了削弱相权而非常丞相,现如今丞相换成了内阁,相权变成了阁权,对皇权的威胁有增无减。

阁权渐重,皇权就相应地削弱了,也就意味着皇帝被架空了!因为国家大事的决策虽然名义上还在皇帝手里,但实际上拿出处理意见的是内阁,并且这个意见拿出来以后,皇帝还很难推翻,讲道理肯定是说不过这帮文臣的,硬来的话,他们就会“死谏”,博一个“青史留名”,皇帝要想不顾舆论的强行推动自己的意见,很难!

为了夺回权力,皇帝也想了很多办法,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将“批红”的权力交给身边的太监。从流程上看,内阁批完奏章之后还要交给皇帝批红才能生效,但从正统之后,皇帝将这个权力交给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由他们代替皇帝进行批红。

如此一来,明朝的政治制度实际上就成了两套辅政班子,一套是内阁,负责提出意见,一套是司礼监,负责最终审阅。内阁因为有票拟之权,所以对皇权有着极大限制,而司礼监的批红职权,又极大地限制了内阁。如果司礼监从中作梗,内阁甚至见不到皇上,连汇报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万历十年前,内阁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甚至连小万历皇帝都敢训斥,但对秉笔太监冯保,却不得不竭力巴结,又是送礼又是奉承,就是因为万历限制不了他,而冯保可以。

这种特殊的政治制度,造成了明朝非常奇特的政治生态,有明一朝,经常出现宦官专权之祸,明朝从未出现过真正的权臣,皇帝不上朝也丝毫不影响国家的正常运行。

因为明朝处理国家事务的流程是这样的:各地和各部门官员将需要处理的事务写成奏章,首先送到内阁,由内阁成员审阅后,写上处理意见;然后送到司礼监,由秉笔太监批阅,同意内阁意见,或者写上修改后的意见,再有掌印太监盖章;最后下发到六部或其他有关部门,就可以正式执行了。整个过程根本不需要皇帝就可以完成,明朝皇帝成了国家机器运行中可有可无的角色。

如果皇帝本人有什么想法需要执行,往往需要口述给身边的太监,再由太监到内阁进行口述传达,内阁根据太监的口述拟旨,再送到司礼监签字、盖章,然后下发,同样具有效力。在这个过程中,皇帝的意见非常容易被修改,尤其是口述旨意的太监,甚至可以随意夹带“私货”,这也是有明一朝,内阁始终斗不过宦官的一个根本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内阁认为皇帝的意见不可行,可以选择驳回,如果宦官对内阁拟的旨意不满,可以不批,当然也就无法执行,拥有最高权力的皇帝反而无法左右了。

具体到万历皇帝,他是因为“国本之争”才不上朝的,大体内容就是他想立朱常洵为太子,因为朱常洵是他最宠爱的郑贵妃生的,但大臣们却坚持让他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双方这才僵持不下。万历虽然贵为天子,但却无法强迫内阁屈服。

如果逼得紧了,内阁的成员就会以辞职相要挟,甚至有的言官会不惜以死进谏,让万历背上一个昏君的千古骂名。就算万历不惜名声,将不同意的官员免官,甚至将进谏的官员杀死,仍然不能改变这一状况,因为就算万历免官或者处死了内阁首辅,还是要另选一个人来担任此职,决定权仍不在他手中。

那么万历把所有内阁成员都杀了或换了行不行呢?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太大,上至皇太后,下至老百姓都会反对,也不排除有人借机“靖难”,搞不好自己的皇位还会有危险。所以,万历最终选择了屈服,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光宗。

因为这场国本之争,万历对处理朝政失去了兴趣,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他享受不到权力带来的快感,大小事情他说了都不算,还要看内阁的脸色行事,索性撒手不管了。但神奇的是,万历撒手不管,似乎国家运行的情况比他管事的时候,还要好一些。

至于是否担心被架空,我想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万历是因为被架空了,心灰意冷,这才选择了不上朝,而且是连续二十多年不上朝,不仅不上朝,而且还怠政,就是不处理内阁递上来的奏章。

但是万历不上朝,并不代表他放弃了斗争,在这二十多年里,万历始终利用宦官集团牵制文臣集团,运用帝王之术,使两者达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因此在他在位期间,朝政并没有因此出现能够把持朝政的权臣。

不过,无论如何,作为皇帝,万历手里早已失去了最高权力,对他来说,无非是被内阁架空,还是被宦官架空的问题。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把长颈鹿当麒麟的故事是真的吗(明朝人为什么把长颈鹿叫麒麟)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建造泰姬陵的沙贾汗是谁

沙·贾汗(Shahbuddin Mohammed Shah Jahan,1592年1月5日-1666年1月22日),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世界的统治者”。沙贾汗在位期间,为他的第二个妻子Mumtaz Mahal(波斯人,传说貌详情>>

梅州市的区划变动,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为何有8个区县?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广东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湛江市、佛山市、东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广东省的梅州市。梅州市属于广东省东部的重要城市,地理位置很重要。总人口接近400万人,合计下辖了8个区县。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