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婴笑罢魏勃”的记载很有画面感,几乎可以直接作为话剧脚本。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灌婴在荥陽,闻魏勃本教齐王反,既诛吕氏,罢齐兵,使使召,责问魏勃。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大人而後救火乎!”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巫蛊之祸的幕后黑手是谁?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内幕
三国中有4大“汉贼”,都是谁,他们最终下场如何
以演义为依据,蜀汉五虎上将围殴项羽,有几层胜算?
解析东汉战争:刘秀脱离更始帝,扫平河北流寇,争夺天下
三国投资野史丨诸葛亮六出祁山
汉武帝“巫蛊事件”死了多少人?
“灌婴笑罢魏勃”的记载很有画面感,几乎可以直接作为话剧脚本。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灌婴在荥陽,闻魏勃本教齐王反,既诛吕氏,罢齐兵,使使召,责问魏勃。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大人而後救火乎!”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灌将军熟视笑曰:“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乃罢魏勃。】
表面看来,这是灌婴与魏勃两人身上“将军气场”的直接正面对决,相比灌婴这种在尸山血海中实际拼杀出来的沙场宿将,压根就没打过仗的魏勃,气场上自然要被全面碾压。
当然,魏勃也不是一触即溃,他还是努力扑腾了一下,试图证明自己的勇敢,但他只说了一句话,就怎么也无法继续,被灌婴的强大气场震慑的浑身颤抖,害怕到连嘴都张不开。
可以肯定,魏勃不是在演戏,灌婴更没闲工夫陪他演戏。
这个事件,司马迁之所以选择记载在齐悼惠王世家,即汉初时代齐王刘肥这一血脉世系的章节中,其实是大有深意的,内中隐藏了一段罕为人知的历史隐秘,只是司马迁因为各种考量、限制,不能详细展开,只能以这个事件“点到即止”,但总算留下了关键线索。
先来看看事件的大背景。
前180年7月底,吕后驾崩。很快,当时的齐王刘襄(刘肥的大儿子),在二弟朱虚侯刘章、中尉魏勃等人的怂恿与支持下,打出“诛吕氏”、“清君侧”的旗号,正式起兵勤王。
吕产就派灌婴领军前往镇压,然而灌婴早就和陈平、周勃有过串联,准备联合对付吕产。灌婴甚至通过刘章的渠道和齐王刘襄展开联系,双方取得共识,表面对峙,实则携手静观其变。
果然,没过多久,陈平、周勃、刘章等人就成功“诛灭诸吕”。
这下连表演都不用了,陈平就派遣刘章前来通知齐王刘襄撤军,灌婴见齐军闪了,他跟着也就撤军了。
表面看起来,是不是皆大欢喜、各自开心把家还?
但是,实际情况真是如此么?
如果大家都开心满意的话,魏勃为什么会被灌婴专门召来荥阳、找他麻烦?魏勃又是在向灌婴辩解着什么?灌婴哪来的权力罢免魏勃的齐国“中尉”职务?
是不是开始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难道是魏勃曾经得罪过灌婴,而灌婴这家伙又“小心眼”,必须要报复下魏勃,所以才整了这么一出闹剧?
这恐怕没啥证据,而灌婴、魏勃这俩人,纵观他俩的人生经历,也不至于如此“低段”。
实际原因,可要比所谓“个人恩怨”大得多,甚至涉及到当时天下的顶级政治难题,即:诛灭诸吕后,谁来取代少帝刘弘,成为新皇帝?
毫无疑问,当时的头号选择,非齐王刘襄莫属。他首倡义兵,公开打响“诛吕氏”的第一枪,吸引了吕产等人的主要注意力,对陈平周勃在长安发动zb起到了关键助力。
于名于功,于情于理,齐王刘襄都是众望所归,他自己肯定也当仁不让。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让齐王刘襄,也包括他的二弟刘章、三弟刘兴居大失所望,陈平、周勃、琅琊王刘泽等大臣、宗室联合商议后,选择了代王刘恒,齐王刘襄彻底出局。
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时间点,即陈平是什么时候派遣刘章去通知齐王刘襄撤军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好像干掉吕产、吕禄后,刘章就立刻出发了。然而,史书记载看似有两种说法,但其实是统一的,刘章真正出发的时间,其实是在代王刘恒被确定为新皇帝人选后。
这是符合情理的,对刘章来说,他当时有两大追求,干掉吕氏只是基础,让他大哥上位才是终极目标。在这个关键时刻,刘章不可能去干信使的工作,而是留在长安,积极开展对陈平、周勃等重要人士的运作,争取他们对齐王刘襄的支持。
关键来了,齐王刘襄得知吕氏已灭的消息,应该是很快的,但是,直到代王刘恒被确定为新皇帝的这段时间内,他撤军了么?
显然,他没有,那他是要干什么?是不是大有你们不选我当皇帝,我就继续杀过来的可能与嫌疑?
换言之,刘章、刘兴居是在长安城内靠嘴皮子游说,而齐王刘襄则在前线保持军事威慑,内外协同、双管齐下,就问陈平周勃你们这些人敢不敢不选我?
如果说,刘襄和灌婴之前是表演对峙,那么这一阶段,他俩之间的对峙是不是起码“半假半真”?
之前刘襄的名义很正当,现在他是以何名义不撤军?性质是不是已经发生根本改变?
而陈平、周勃,显然不是容易服软的人,再加上其它考量因素,他们最终顶住压力,硬是没选齐王刘襄。
身在长安、历经全程的刘章,对这个结果肯定是不满的,但是没办法,他胳膊拗不过大腿,毕竟做出这个决定的人,也不仅仅是陈平周勃这些功臣派,还包括刘邦的大嫂、二嫂、琅琊王刘泽等宗室派,这是集体决策,他终究无可奈何。
局面发展至此,本身就意味着,刘襄刘章与陈平周勃因为诛灭吕氏而结成的“政治同盟”,至此已经全面破产,双方或许表面仍然客客气气,实际却是分道扬镳,甚至相互决裂。
所以,陈平此时派刘章去通知齐王刘襄撤军,其实是投石问路,你们哥俩亲自见面商量去,能接受新皇帝人选你们就撤军,接受不了你们自己看着办,有什么招数尽管使出来,新汉廷一概接招。
刘章和刘襄见面后,哥俩估计又愤怒又丧气,不过理智总算占了上风,刘襄选择撤军,刘章回长安答复。
但是,这哥俩还是太过年轻了(实际确实只有二十岁出头),他们现在退,早就已经晚了,何况,就算他们退,都不影响陈平周勃,尤其是之后的汉文帝,他们肯定进、必须进,因为陈平周勃已经得罪了齐王刘襄,而齐王刘襄也暴露出对于帝位的觊觎之心,注定难逃怀璧之罪。
第一招倏忽即至,这就是“灌婴笑罢魏勃”事件。
就在灌婴还没从荥阳撤军前,他就接到了陈平的指示,让他“治罪”魏勃,可见陈平是多么急不可耐。
具体罪名不妨先从魏勃的辩解反推——“失火之家,岂暇先言大人而後救火乎!”
看到房子失火了,难道要先去通知房主,然后再回来救火么?那还不都烧光了?
什么意思呢?就是魏勃当初怂恿齐王刘襄起兵讨吕,不可能等待少帝刘弘的诏命,不说能不能等到,就算等到了,也已经晚了!
可见,当时灌婴给魏勃定的罪名,的确是“魏勃唆使齐王起兵反对皇帝”(即:魏勃本教齐王反),但这个罪名故意说的很含糊,并未说明这个皇帝是谁,估计是陈平的主意,有些话不可明说。
魏勃也就钻了这个空子,他装傻,一口咬定这个皇帝就是少帝刘弘,所以他怂恿齐王讨伐吕氏,这个事总不能说做错了吧?
但是,魏勃实际很清楚,他知道灌婴或者上头到底为啥治他的罪,无非是齐王刘襄要挟皇位之举,现在上头要算账了。
而灌婴呢,他也十分清楚,魏勃就是在故意装傻、避重就轻。
于是,两人都不说话,比拼的,自然就是各自的气场。
结果呢,魏勃很快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心虚,双腿打颤、全身颤抖、想说话却怎么都说不出,在和灌婴的这场“心理战”中彻底败下阵来。
灌婴总结了句什么话?
——“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
大家都说你魏勃很勇敢,但实际呢,你不过是个平庸的妄人,能干成大事才怪了。
想想灌婴是什么人,他经历了多少战场厮杀,那是何等的心理、精神重压?你魏勃身为齐军主将,又号称勇敢,结果居然连这点心理考验都扛不住,还吓成这个鸟样子,真要上了战场,你觉得你会不会尿裤子?
所以,灌婴彻底看透了魏勃,这厮就是个平时咋咋呼呼,关键时刻根本顶不住的所谓“妄庸人”!
本来,灌婴可能还会怜悯下魏勃,因为灌婴心知肚明,魏勃就是个替罪羊,上头的目标压根就不是他,只是想拿魏勃第一个开刀,展开曲线进攻。
如果魏勃足够硬气,能够获得灌婴一定程度上的认可,灌婴就算还是会罢免他,也不至于直接出言羞辱,让他由此成为千古笑柄。
实际上,魏勃确实是个替罪羊,他本人对此也很清楚,包括齐王刘襄之所以同意他来荥阳,本身就意味着他已被刘襄事实抛弃,虽然这大概率不是刘襄的本意,刘襄肯定是遭受了更大的压力。
所以,魏勃已经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只能任人宰割,这也是他在灌婴面前毫无底气、严重失态的原因吧。
接下来汉廷的“进攻招数”,司马迁压根没写,但我们来看看如下历史事实——
1、前179年,即仅仅一年后,齐王刘襄去世。
2、前178年3月,两年前就被汉文帝承诺封为赵王、梁王的刘章、刘兴居,直到此时,才被封为城阳王、济北王,封地都只有可怜的一个郡。
3、前177年4月,仅当一年城阳王的刘章去世。时年仅24岁。
4、前177年5月,趁着汉文帝前往讨伐匈奴,济北王刘兴居宣布造反,于8月兵败,被俘后选择自杀。
5、前174年,曾经成为刘襄争夺帝位一大障碍的其舅舅驷钧,被有司发现“坐济北王兴居举兵反弗救”,“钧有罪,国除”。
所谓“战线不会骗人”,年纪轻轻的三兄弟,除了没活多久、接连去世,还有两点特别值得重视,一是,直到齐王刘襄死后,刘章、刘兴居才被封王;二是,刘章前脚刚死,刘兴居后脚就宣布造反。
这中间究竟发生过什么具体事情,史书没写,我们也就无从得知,更不好瞎猜。但是否值得怀疑,中间是否有啥隐秘,史书没写又是在为谁遮掩,请大家自行判断。
我只能说,幸好司马迁写了个“灌婴笑罢魏勃”的精彩故事,给后人留下了得以窥探这段历史隐秘的关键线索,起码它可以证明,汉廷确实开始对齐王刘襄三兄弟“动手”了。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沙·贾汗(Shahbuddin Mohammed Shah Jahan,1592年1月5日-1666年1月22日),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世界的统治者”。沙贾汗在位期间,为他的第二个妻子Mumtaz Mahal(波斯人,传说貌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解放军部队和各个军区发展变化的故事,例如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沈阳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北京军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河北省境内驻扎了4个军,而且都是久经战阵的老部队。那么,河北省境内为何会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