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天子,争夺统治权的人多了,也就慢慢产生了天子。可是,最开始的王位完全是强食弱肉的自然法则的产物,理论上是人人都可以觊觎的,人人都是有机会的。这就导致王权的防御成本太高,谁都是理所当然的竞争者,防不胜防呀。 生命总会自己寻找出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巫蛊之祸的幕后黑手是谁?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内幕
三国中有4大“汉贼”,都是谁,他们最终下场如何
以演义为依据,蜀汉五虎上将围殴项羽,有几层胜算?
解析东汉战争:刘秀脱离更始帝,扫平河北流寇,争夺天下
三国投资野史丨诸葛亮六出祁山
汉武帝“巫蛊事件”死了多少人?
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天子,争夺统治权的人多了,也就慢慢产生了天子。可是,最开始的王位完全是强食弱肉的自然法则的产物,理论上是人人都可以觊觎的,人人都是有机会的。这就导致王权的防御成本太高,谁都是理所当然的竞争者,防不胜防呀。
生命总会自己寻找出口的,充满智慧的古人是不会坐以待毙的。为了给王权上一道安全可靠的保护色,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殚精竭虑地想办法。
统治权最原始的保护是实力,谁不服我我就揍服谁,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就在于统治者必须永远最能打,否则迟早会被长江后浪推前浪,被下面更能打的人干掉。而且,这种方式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斗争,谁觉得自己行,就可以去试一试。所以,这种保护方式不可靠。
后来,人们又在道德情感上想办法了,领导者必须是众望所归才行,这也便是著名的禅让制时代。要想当领袖,你就必须让更多的人认可你、接受你。这种方式的弊端就在于这种缺乏实力保障的“民主”在人性私欲的刺激下,很难长久地传承下去。大禹之后,不就是开启了“家天下”的模式了吗?
直到周礼问世,对于天子皇权的保护才开始趋于稳定。因为周礼是从秩序、礼仪方面去规范、固化人们的思想和文化。讲白了就是定规矩。天子是上天之子,凡夫俗子是不能随便有想法的。这种神乎其神的解释对天下百姓有用吗?相当有用,因为在科技不很发达的时代,人们的认知能力是相当有限的,而对于未知事物,大多数人都会习惯性地保持敬畏。
但周礼毕竟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一种文化自觉的基因,就跟我们现在的公德一样,违背公德和违反法律依然是两个概念。也就是说,周礼很长时间内并没有上升到法理的层面。比如战国时代,礼崩乐坏了,周礼那一套就不好使了。
真正把“君权神授”这个概念上升到了法理层面的正是董仲舒为汉武帝提供的“天人三策”,是“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硬性规定。谁当皇帝,要看“天命”和“天意”,凡人在一边静静地看着就行,你们没有发言权,也没有参与权。
那么,“君权神授”这套理论体系有没有BUG呢?万事万物都有破绽,它也不例外。它的这个破绽被王莽利用了,才使得王莽能够顺利篡夺西汉政权。
王莽在38岁时扳倒了牌面比自己更好的表哥淳于长,顺利从自己叔叔王根手里接棒专属于他们老王家的大司马一职,算是走向了人生巅峰。
王莽当上大司马之后,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开始腐败,仍然在不遗余力地建设自己道德君子的好人设。
他一如既往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收入钱财都花到别人身上去了,自己家人一年到头连衣服都舍不得换一套,他老婆就常年四季穿戴得跟个下人一样。
位高权重却始终克勤克俭的王大司马再一次感动了西汉。
而且,王莽上台后,特别注重西汉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他第一时间就在长安设立了太学,在地方设立学堂,陈列礼器乐器。在全国范围内搞科普、搞教育、搞礼议,还把太学弟子的名额扩编到了3000人。
毫无疑问,王莽这种大搞精神文明建设和狠抓教育的搞法是让人皆大欢喜的。因为老百姓有了上升空间,知识分子更有机会和地位了,达官贵人有了更多编制可以用来安排家族子弟和其他关系户了。
王莽的声望和口碑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越酿越香,让越来越多的西汉人们无法自拔。
可是,王莽仅仅在大司马的岗位上大展拳脚一年时间,汉成帝就死在了赵合德的床上了。汉成帝在女人身上折腾了一辈子,却没有折腾出一个儿子,继承他的皇位的是他的大侄子汉哀帝刘欣。
汉哀帝刘欣也是一个十分有想法的小伙子,他觉得这天下本姓刘,现在却全是王家人说了算,心里很不爽。这小子通过扶持自己奶奶背后的傅家和自己母亲背后的丁家,步步蚕食,慢慢地把王家的风头给压下去了。
王莽一看情况不对,便想赶紧撤退,刘欣这小子不讲武德,万一他们故意往我身上泼脏水,那我几十年打造的道德品牌不就毁于一旦了吗?我回家隐居,让傅家和丁家这两个外戚家族互相“狗咬狗、一嘴毛”去。
一开始,汉哀帝还故意挽留王莽,但是,王莽后来多次反对他要把奶奶和母亲的身份转正,终于顺水推舟地同意了王莽辞职。
卸任后的王莽回到封地新都,开始闭门不出。期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了一个家奴,王莽却逼得他儿子自杀偿命,这件事情在当时那个贱民如草芥的时代再次为王莽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社会声望。
不久,非常神奇的画面终于出现了,数百名官员、文人、贤士为王莽上书,要求王莽回朝。
汉哀帝一看群情汹汹,只好宣调王莽进京,但并没有恢复他的官职。
王莽进京之后,再玩了一把高超的行为艺术,当官不当官我无所谓,我进京就是因为我姑姑年纪大了,我要去伺候我姑姑。搞得全国人民再次震惊,天底下居然有王莽这样的圣人?淡泊名利,至善至孝。
转过年后,汉哀帝便以一种不太光彩的方式过早地离开了大汉人们,临死前,他把传国玉玺和权力交给了他的男宠董贤。但是,王政君果断地以老刘家的法定监护人身份顺利从董贤手里夺回传国玉玺和权力。
董贤后来跪求王莽饶他一命,但王莽没有答应他,他自杀了断了。而王莽则重新回到了西汉的政治中心,成为了朝廷当仁不让的带头大哥。
重回权力巅峰的王莽这个时候有点膨胀了,为什么自己每次都能顺理成章地往前迈进呢?自己的人生尽头到底在哪里?难道就是那个“受命于天”的皇位?既然如此,那就放手一搏吧!
但是,此时王莽要篡汉,难度还是很大的,因为大部分的权力还在他姑姑手里,皇权的最终解释权也在他姑姑那里,朝中大臣虽然唯他马首是瞻,但骨子里还是根深蒂固的汉臣角色。咱要当皇帝,强行夺取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让大家自觉把我推上去。要让大家推我上去,就必须继续保持好形象,结交更多的势力,最后让他们觉得我是天选之子。
所以,在安葬完汉哀帝后,王政君便任命她那个孝顺的侄儿王莽为大司马。但是,王莽马上戏精上身,表示自己何德何能,哪能担此大任?要不,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大家来公开推选大司马人选吧。
结果自然是会来事的王莽高票当选大司马,王莽“勉为其难”地走马上任了。
然后,王政君和王莽商议,决定扶持9岁的刘衎来当皇帝,是为汉平帝。刘衎之所以会这么幸运,主要是他爹死得早、自己年龄又小,比较好调摆。
同时,王莽为了防止前面汉哀帝那样利用娘家人做文章,便下令禁止了汉平帝的娘家人进京,就连汉平帝的亲娘卫姬也只能老老实实呆在中山。
搞定了可能出现的新外戚势力之后,王莽又开始对前朝异己势力进行大清洗。皇太后赵飞燕和哀帝的皇后傅氏被逼自杀;汉哀帝奶奶傅家、母亲丁家的官员被全部清洗;董贤一党的余孽也被全部拿下。
搞完前朝势力的肃清工作后,王莽和孔光等一系列党羽一唱一和,把那些有实力但没有及时上王莽这艘大船的官员全部下野,朝中要职必须得上王莽的人。
如此一来,内有王政君坐镇,外有王莽站台,王家的地位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了。但是,对于王莽个人来说,他觉得还有一个隐患必须消除,那就是他唯一在世的叔叔王立。
王立和王政君毕竟是亲姐弟,容易冲击王莽在王家的地位和利益,必须除之而后快。但是,这事他自己不能出面。所以,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官员、儒生们开始大面积弹劾王立,说他作恶多端,丢王家的脸,应该罢他的官,让他回封国养老。
王政君是出了名的爱护犊子的人,一听这话就很生气,表示我就这么一个弟弟了,你们别太过分!
王莽立马一副孝子贤孙的样子劝他姑姑,说叔叔王立的屁股确实不干净,现在朝廷内外都在我们王家的掌控之中,包庇他对我们王家声誉影响不好,还不如让他先回去避避风头,大不了过阵子再叫他回来就是了。
王政君觉得王莽说得也很有道理,便同意让弟弟王立回到封国。结果,一年后,王莽就找个理由把叔叔王立给干掉了。
此时的王莽已经比当年的霍光有过之无不及了,霍光是大司马领尚书事,他也是。但是他的权力是他姑姑(皇权解释人)和全民推选的,而霍光只是靠先帝遗诏站台;同时王莽本身就是儒家思想的代言人,而霍光不是;最后一点,王莽背后有天命支持(这一点后面会详细说),而霍光没有。
公元2年,天降祥瑞,益州太守汇报,发现了一只白雉鸡,这种鸡据说之前只在周公辅政的时候出现过一次。
消息传开后,有些聪明人已经猜到了王莽的意思了,于是集体上书王政君,请求加封王莽为“安汉公”。注意,不是“汉公”,而是“安汉公”。多出这个“安”字是很有讲究的,没有这个字是辅佐汉室的意思,多了这个字是安定汉室的意思。
王政君一想王莽这孩子这些年确实也不容易,称公就称公吧,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更何况民意难违,于是便诏令尚书备办此事。
王莽又一次戏精上身了,他说自己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制定迎立今上的国策,自己只希望他们能得到应有的封赐,自己无所谓。
王政君一看侄儿这么大公无私,心里就更宽慰了,再次下诏说,你有安定宗庙的大功,就不要推辞了。
王莽坚决表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连续四次上书推辞,并称病不去上班。后来,朝廷先封赏了孔光等人,王莽才起床。
群臣又再次进言说,朝廷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高风亮节不接受是一回事,但是朝廷却不能停止封赏,否则会寒了人心的!
王政君再次顺从“众意”,下诏任命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太傅,主管四辅事务,称“安汉公”,增加采邑民户到二万八千户。
王莽依然没有接受,而是趁机大打感情牌,到处封官封爵、发放福利,趁机拉拢刘氏宗亲、高级官员、官僚及其接班人、落魄皇族和老干部阶层。
在收买人心的戏份唱足之后,王莽才勉为其难地当上了“安汉公”,但辞退了两万八千户的封邑,理由是很多老百姓还饿着肚子,让老百姓也感受一下,王大司马心里时时刻刻装着他们。
搞定了几乎所有的“同事”,王莽还需要搞定他唯一明面上的领导王政君。他不光对王政君本人恭恭敬敬,就连王政君身边的下人生病了,王莽都亲自前去慰问,看看,多会来事!
另外,王莽还经常给王政君安排各种充满仪式感的活动,比如各种慰问、剪彩、布施、赈济活动等等。
王政君当时已经70多岁了,哪里经得起这么折腾,一看自己的侄儿这么会办事,也就放心地对王莽表示:我年纪大了,只想过几天清净日子了,以后大汉的里里外外都交给你了。没什么大事别来打扰我,你自己做主就行了。
就这样,王莽拐个弯就让王政君亲手把绝大部分的权力交给他了。这部分权力其实就是大部分的皇权。
拿到了皇权的王莽马上就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到处“送人情”,先后封了两个王、六十一个侯爷,全国人民对王大司马交口称赞,太够意思了。
摆平了所有上层,再适度地在底层做点文章,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公元2年全国大旱,王莽带头捐地、捐房、捐钱,以政府名义减租减税,禁止享乐主义,修建安置小区等等,甚至还用每逢天灾就吃素的方式来感动群众。
公元3年,王莽为汉平帝选皇后,又玩了一招欲擒故纵。他首先对王政君说,为了避嫌,咱们王家的闺女决不能参选!结果社会各阶层纷纷上书,说皇后之位必须留给王大司马的女儿。
结果又在这种欲擒故纵的环境下,王莽的女儿“被逼”当上了皇后。
王莽在女儿当上皇后之后,拿出了“不吃独食”的高度觉悟,从朝廷给他的一亿赏钱中拿出四千三百万去堵其他贵族的嘴。
公元4年夏季,太保王舜等以及官民八千余人上书朝廷,一致请求:安汉公王莽对我们大汉的贡献实在太大了,必须加封!
怎么加封?给安汉公的名头前面再加一个“宰衡”呗!“宰衡”是啥意思呢?伊尹为阿衡,周公为太宰,各取一个字,代表王莽是汉朝的伊尹和周公。
之后,王莽又将目光瞄准了“加九锡”,这是天子封赐诸侯、大臣的最高规格。锡,在古代通“赐”字,九锡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周礼说“上公九命,九命,九赐也”,也就是说,加九锡意味着一个人当臣子当到头了。那么他如果要更进一步,是干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王莽也知道“加九锡”不是那么好加的,所以也放了大招。诸侯、王公、宗室和百姓共四十八万多人集体请愿,要求朝廷再次加封安汉公王莽;公卿大臣九百人趁热打铁,集体上书,明确提出要为王莽加九锡。
王政君终于开始意识到自己这个侄儿有点不对劲了,所以对这次“民意汹汹”置之不理。
王莽也明白姑姑开始提防他了,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所以继续鼓动文人集团为自己造势,还用贿赂的方式摆平羌族首领,让他们也为自己发声。
慢慢地,王政君开始顶不住这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终于妥协了。王莽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加九锡”的最高荣誉。
加九锡后,王莽想要验证一下民间态度,特意派出多路“特派员”去各地考察,考察的结果是:安汉公治国有功,各地人民集体称颂,光各类赞歌就有三万多首。
王莽终于放心了,他也终于要篡汉了。
第一步自然是否定前任皇帝汉哀帝的合法性,他刨人家的祖坟、毁人家的宗庙,收回人家陪葬的各种印章,总之一句话,就是告诉天下人,他们不配。谁配谁知道。
第二步自然是让现任皇帝赶快消失,于是公元6年,汉平帝莫名其妙地驾崩了。
第三步自然是为自己当皇帝造势,王莽先选出了宣帝的玄孙——两岁的刘婴站在前面挡一阵,自己代天子朝政,自号“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并改年号“居摄”,其意图一目了然。此后,各地类似于“假皇帝当为真皇帝”、“宣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等各类神奇事件层出不穷。
王政君终于意识到自己养虎为患了,可惜为时已晚;也有一些忠汉官员也看出了端倪,可惜王莽羽翼已丰。公元7年,东郡太守翟义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王莽,但很快被王莽平定了。这也是西汉王朝对王莽仅有的一次直接反抗。
老刘家的民心早已被王莽拿走,在王莽几十年的苦心耕耘下,天下人都只认王莽这块金字招牌,而一说起老刘家的皇帝,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缺德”,就是他们被上天遗弃了。王莽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子”!
于是,在各地人民纷纷入京请愿要求王莽当皇帝的情况下,王莽在多次象征性地推辞之后,终于于公元8年腊月进入高祖庙,通知这位西汉创始人,不是我要当皇帝,而是民意不可违、天意不可违,对不住了,汉朝要正式换法人代表了。
王莽终于登上了天子位,定国号为“新”,成功篡汉。王莽篡汉确实把他那80多岁的姑姑气得、悔得脸色发青,但是,她终究是无能为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咎由自取。我们说王莽就是刘邦当年斩杀的那条蟒王转世,他的名字倒过来念就是“蟒王”,那么我们也可以倒着念一下王政君的名字看看,这位头发长见识短又活得长的小女人,一辈子一心想往娘家倒腾点什么,终于把夫家给弄得“军、政亡”了。
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很多朋友都会看到明面上的原因,那就是王莽通过深得人心的表演,不断地捞取权力和收买人心,最终达到了无人可制的程度,也就是王莽这个人失控了。
但是事实上却没有这么简单,打个比方你一个职业经理人再牛逼,敢随意把老板取而代之吗?你强撸也不是不行,但基本上在行业内就臭大街了,很快就混不下了。
我们要真正理解王莽篡汉的逻辑,首先要明白封建皇权的底色是什么?君权神授,也就是说皇权就是天意和天命。所以,王莽要篡汉,不解决这个问题是行不通的,否则你王莽就是明火执仗地抢劫。
“君权神授”的思想本来是为封建皇权提供保护服务的,怎么却反过来成为王莽篡汉的推手了呢?因为万事万物都是有破绽的,儒家思想为了维护皇权的安全,说皇权是受命于天,大家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那么是不是代表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呢?显然这不合理,也解释不通。
那么一个皇帝如果乱来怎么办?还是要从老天身上想办法,因为皇帝是老天选的,也只有老天可以换掉。如果老天认为这个皇帝不合格,就会很生气,就会出现“苍天示警”的情况,用一些异于寻常的动静告诉皇帝,你再瞎胡闹,我就要取消你当皇帝的资格了。
只有取消现任皇帝的资格,新上位的皇帝才会合法,天下人才会真正接受。
有些人会比较诧异,这种神乎其神的理论解释对天下人好使吗?还真好使!中国人特别讲究“信则有之,不信则无”,在占据思想文化高地的统治阶级长时间默认这一套理论之后,这种思想早就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了。
这玩意科学不科学、公平不公平,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信这一套,都愿意遵守这一套,这就是游戏规则的本质逻辑。
王莽之所以能够一步一步地成功篡汉,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依托于“国之将亡,必有妖孽横行!皇帝无道,必有苍天示警”的大背景。
西汉晚期,随着老刘家的皇帝越来越作,老天爷也一次又一次地给出了回应。比如汉成帝这个西汉最大的败家继位后,老天爷几乎就没给过这货面子,还记得这货曾玩过一次“移祸丞相”的戏码吗?那就是被“苍天示警”逼得没办法了。
王家五人同日封侯时,老天的反应是:黄雾四起,遮天盖日。然后知识分子对此的解释是什么?这是违背了高祖皇帝的遗训,老天爷很生气,当今皇上在瞎搞。
不要小看这种理论解释的力量,正是因为这种舆论压力,时任大司马的王凤被逼申请退休。
但是老天爷依然对汉成帝这个败家子不满意,跟着又是接二连三的严重警告:
前29年正月天降陨石;前28年夏天现日食;前23年关东洪灾;前17年秋,黄河咆哮,淹没三十一县、邑;前13年春,皇宫火灾;夏,皇陵火灾;秋,再现日食;前12年春又现日食,秋七月天现妖星;前10年春,蜀郡岷山崩塌,长江下游江水竭;前9年,两颗陨石又砸到了关东。
文化界对这些异象的解释是什么?汉成帝整天和赵飞燕、赵合德这两个妖孽鬼混,老刘家的江山要亡了。
但是,好巧不巧,就在王莽接任大司马一职不久后,连续20年一直在发脾气的老天爷却突然喜笑颜开了,开始天降祥瑞了,犍为郡有人在水畔得到十六枚古磬。
这让简单朴素的老百姓不禁会想,难道王大司马才是天选之子,只有他才能带领我们奔赴幸福美好的明天?
但是,光这一次样本还说明不了问题。
后来,王莽在汉哀帝手里刚一辞职,老天又开始不停地发脾气了:
前7年秋,京师周边大地震;前6年春,北地郡被16颗陨石砸了;前5年春,牵牛星旁出现不明星星;前3年,日食;前2年,日食;前1年,日食;
这说明老天爷对汉哀帝也非常不满意,让你搞同性恋,让你要禅让给男朋友董贤,啥玩意,数典忘祖的东西。
日子越过越差的老百姓纷纷达成共识:老刘家看来真的快要完蛋了。
关键是在这种天下人在逐渐放弃刘家人的情况下,王莽却一直凭借着各种深入人心的表演俘获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王莽几乎就这样顺理成章地成为天下人唯一的指望了。
看到没有,天象引导着舆情,推动着民意,民意推动着权力,权力成就了王莽。没有“天命、天意”的辅助,王莽即便真是圣人转世也没用,因为皇权的民心不失,你王莽要是对皇权有非分之想,就是自绝于人民,不可能得到天下人的广泛支持。
历史著名的篡位有好几次,比如老曹家篡汉、司马家篡曹、赵匡胤篡周等等,但是像王莽这种靠上、中、下全体阶层的广泛支持,被“民主”劝进的,却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另外说一句,王莽篡汉在官职上动的心思,也成了后世篡位的标准流程,先掌权再称公,再和上古大神对标,最后加九锡,曹操后来不就是在复制这条路吗?
总而言之,王莽篡汉是整合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老天常年示警,老刘家民意崩溃;地利就是他出生在背景极深的老王家;人和就是他道德君子的人设为他圈粉无数。
相信很多朋友在了解王莽篡汉的真实过程之后,都会由衷地感慨,王莽真是太会演了,现在的影帝在他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他那才叫人戏合一。
这种看法固然没有错,但是客观地讲,王莽这个人身上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比如他能不露痕迹地演这么多年,这就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比如他能把很多理论持之以恒地活学活用,这也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还有他行事干脆果断、思维缜密等等。
一般地,要想像王莽这样温和篡位,以下六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第一就是权力,你手里没有权力,所有欲望都是多余的,因为根本就没保障,你说话不好使,别人想听你的就听你的,不想听你的,你只能干瞪眼、生闷气。王莽身兼大司马录尚书事,实际上就是军权、政权一肩挑了。
第二就是文化,搞大事没有文化不行,没有文化支撑,你根本就走不远,因为你走着走着就会迷失自己的阵地,根本就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大家看王莽,这一辈子其实就是在践行儒家文化,“温良恭俭让”被他发挥到了极致,并从中获益无数。
第三就是理论,理论一方面是说服自己,另一方面是说服别人。没有"天命所归"的理论支撑,王莽是不可能这么轻易就得到万民拥戴的。
第四就是民意,民意这东西很多时候看起来没什么用,但是一发挥作用来,那就是效果极佳的放大器。大家看看王莽利用民意推动干了多少不可思议的事情?简直欲求欲取呀,关键还显得特别理所当然。
第五就是环境,大环境一定要对你有利,对对方不利。如果老刘家那些皇帝接连几十年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老百姓会因为你王莽是个老好人就推选你当皇帝吗?如果不是因为那些年边关安宁,老百姓远离战火,他们会有心思和时间来和你一起思考天命吗?
第六就是最终解释权,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为什么领导上任都需要更高一级领导来宣布呢?就是一个最终解释权的问题,也是一个组织性的问题。所以大家也明白了王莽为什么一直要争取王政君的支持了,因为她作为皇室的老佛爷,手里掌握着皇权的最终解释权,她不反对就是合理的。
所以,大家明白为什么王莽篡汉这种事是可遇不可求的了吗?因为一般人是不大可能集齐上述六大要素的。
王莽的篡位成功其实也充满诸多的幸运,比如前面说的他出身在王家,也比如她姑姑为她超长时间的站台,还比如他干掉董贤时,得到了高达几十亿的钱财,可以随心所欲地到处“买选票”……
之所以说“成功往往是偶然的,失败才是必然的”,这从王莽篡汉这件事上也可以略见一斑。所以大家要想真正提升自己,一定要多看失败学,少看成功学,别人的成功学可能对你来说,根本就不好使,但是别人的失败学却可以一直保持警醒。
最后,还想多数一句,术到极致便是道,王莽把儒家思想研究到了极致,其实也可以说他在权谋方面得道了。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沙·贾汗(Shahbuddin Mohammed Shah Jahan,1592年1月5日-1666年1月22日),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世界的统治者”。沙贾汗在位期间,为他的第二个妻子Mumtaz Mahal(波斯人,传说貌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解放军部队和各个军区发展变化的故事,例如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沈阳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北京军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河北省境内驻扎了4个军,而且都是久经战阵的老部队。那么,河北省境内为何会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