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亲使者到突厥克星,看长孙晟如何“一箭双雕”平外患

从和亲使者到突厥克星,看长孙晟如何“一箭双雕”平外患

()
中文名:
从和亲使者到突厥克星,看长孙晟如何“一箭双雕”平外患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他没什么文化,却智谋超群,是隋朝著名的谋略家、外交家,也是隋朝削弱突厥势力、平定突厥外患的最大功臣; 他武艺高强,留下的成语“一箭双雕”流传至今,一生却没指挥过重大的战役,但突厥兵将却畏之如虎,称其为“霹雳将军”,后世也将其列入《名将传》;

唐朝名人推荐

他没什么文化,却智谋超群,是隋朝著名的谋略家、外交家,也是隋朝削弱突厥势力、平定突厥外患的最大功臣;

他武艺高强,留下的成语“一箭双雕”流传至今,一生却没指挥过重大的战役,但突厥兵将却畏之如虎,称其为“霹雳将军”,后世也将其列入《名将传》;

他历仕北周、隋朝两朝,一生热衷功名,屡立奇功,深受皇帝信任倚重,生前却只做到从三品的右骁卫将军之职。

长孙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一、出身名门,武艺超群,杨坚慧眼识英才

长孙晟出身北魏名门世家——长孙家族,其曾祖父长孙稚官至北魏太傅、太师;其父长孙兕[sì]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长孙晟生于公元551年西魏末年,成长于北周,其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后三国”(北齐、北周、南陈)争雄征伐时代。在政权割据、战争不断的乱世,北周国内尚武之风盛行,贵族子弟都以骑射武艺为荣,经常在一块骑马射箭,比试技艺。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孙晟虽然家庭条件优越,但并没有像其他朝代的贵族子弟一样潜心读书,而是从小喜欢骑马弹射。他聪明机敏,从小练就了一身超群的骑射功夫,每次和身边的贵族同伴比武骑射技艺,长孙晟总是技高一筹,从没输过。

“(长孙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骄捷过人。时周室尚武,贵游子弟咸以相矜,每共驰射,时辈皆出其下。”(《隋书》)

长孙晟18岁那年,开始入朝任职,起初担任司卫上士,这只是个负责宫廷巡逻护卫的小官,因为职位较低,他又没有什么名气,所以朝廷中知道他能力的人并不多,他也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宫廷护卫的工作。

但不显山不露水的长孙晟却引起了北周权臣杨坚的注意。杨坚听说过长孙晟的骑射技艺,见到长孙晟经过一番交谈之后,发现他文韬武略,异于常人,因而非常赏识,曾拉着长孙晟的手对身边人说:“长孙郎不但武艺超群,而且多有奇谋,以后一定会成为名将。”

但其时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杨坚受到朝臣猜忌,行事小心谨慎,不敢过于培植自己的势力,所以,尽管非常赏识长孙晟,却并没有重用他。

二、出使突厥,大展身手,一箭双雕藏心机

周武帝病逝后,宣帝即位,杨坚以国丈身份逐渐掌握了朝政,长孙晟也终于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南北朝后期,崛起于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不断发展壮大,经常侵扰北方边境,北齐、北周为了争雄,不得不采取纳贡、和亲等策略,示好突厥,维护暂时的安定。

北周消灭北齐,统一北方后,为了实现攻灭南陈、一统全国的大计,继续与突厥保持和亲结好策略。

公元580年,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阿史那·摄图请求与北周通婚和亲,周宣帝宇文赟将赵王宇文招之女封为千金公主,和亲突厥。

当时,北周和突厥出使、和亲等重大活动,双方都喜欢派武艺高强的人作为使者,互相比武,以显示自己的势力。早闻长孙晟骑射技艺超群的杨坚,于是派长孙晟作为和亲副使,跟随汝南公宇文庆护送公主,前往突厥送亲。

此前,北周曾有几十名使者出使突厥,但在比武中皆败于突厥部众手下,因此沙钵略可汗对北周使者一向轻漫无礼。

长孙晟一行到达突厥后,沙钵略可汗又按以往惯例组织比武助兴。他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让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钱。长孙晟不慌不忙,走上前弯弓搭箭,只听“嗖”地一声,利箭正中铜钱方孔。沙钵略可汗一看,大为叹服,从此对长孙晟极为敬重和礼遇。

送亲仪式结束后,还特意留下长孙晟,陪他游玩打猎,一直住了一年多,才恋恋不舍地送长孙晟回国。“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之,独爱晟,每共游猎,留之竟岁。”(《北史》)

有一天,长孙晟又陪沙钵略可汗游猎,正好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一块肉,摄图连忙递给长孙晟两只箭,让长孙晟把两只雕射下来。长孙晟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大雕,只接过一只箭,一边策马飞奔,一边弯弓搭箭,看准两只雕撕夺缠绕在一起的时机,只见飞箭离弦,直冲云宵,两只大雕应声而落。这就是成语“一雕双雕”的来历。

摄图见状大喜,对长孙晟更加敬重,并下令突厥贵族子弟都要善待长孙晟,跟他学习射箭技艺。

如果仅仅留下“一箭双雕”的美名,长孙晟在后人眼中充其量不过是个技艺超群的武夫。但长孙晟的野心显然并不仅仅在此。他“好奇计,务功名。”(《隋书》,他要利用自己的智慧谋略,制服突厥,解除北周的外患,实现他建功立业的理想和追求。

而眼下沙钵略可汗的信任,为他施展自己的抱负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于是,在逗留突厥期间,他开始实施自己的另一种“一箭双雕”术。

表面上,他除了陪同沙钵略可汗宴饮游猎,就是教授突厥贵族子弟骑马射箭。暗地里,他则借四处游猎之机,察看突厥的山川地形,了解其兵力部署,摸清突厥兵力强弱和部众之间的关系。

在和贵族子弟的交往中,长孙晟还得知,沙钵略可汗的几个叔侄兄弟虽然表面上都听从摄图的领导,但其实各怀心思,都自称可汗。他的弟弟处罗侯,即突利设可汗,因为深得人心,引起摄图的猜忌,处罗侯既担心又不满,就私下派亲信与长孙晟接触,暗地里与长孙晟结盟,想归附北周。

就这样,在作为和亲使者出使突厥期间,长孙晟不但顺利完成了和亲任务,还赢得了沙钵略可汗的信任,留下了“一箭双雕”的美名,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自己的智慧,暗地里掌握了突厥的地形、军力、部众关系等重要军事情报;通过拉笼处罗侯,一定程度上分化、削弱了突厥势力,为实施自己的另类“一箭双雕”打好了基础。

三、上表献策,分化离间,远交近攻平外患

回国后,长孙晟把自己在突厥的所见所闻和所做的一切,都详细告诉了时为北周丞相的杨坚,杨坚听后大喜,当即升其为奉车都尉。

时隔不久,即公元581年,杨坚篡周自立,建立隋朝。新朝初建,隋文帝杨坚因忙于国内事务,对突厥有所冷落。而和亲才一年多的北周千金公主,听闻杨坚篡周建隋、故国灭亡的消息,非常悲痛,就鼓动丈夫沙钵略可汗发兵攻隋,复国报仇。

沙钵略可汗于是联手前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发兵攻下临渝镇,并和其部落约定继续大举南侵。

隋文帝刚即位,国内局势不稳,面对气势汹汹的突厥联军,只好采取防守措施,一边下令修筑长城,一边分派大军驻守边境要地。

关键时刻,长孙晟出场了。

他根据自己对突厥现状的了解,给隋文帝上了一道奏书,详细分析了突厥的军事势力和各部落的关系。长孙晟说,突厥的主要力量是沙钵略、达头、阿波、突利四大可汗,他们是叔侄关系,但面和心不和。达头可汗兵力最强,但地位在沙钵略之下,早有自立意图;突利设可汗兵力最弱,但得民心,受到沙钵略猜忌,已有背叛之心;阿波可汗首鼠两端,摇摆不定,谁势力大就归附谁。

如果强攻,他们联合起来,我们目前不是对手。最好的办法是远交近攻,离间势力强的,笼络势力弱的,让他们互相猜疑防备,削弱其势力。等若干年后,我们再各个击破,一举消灭他们。

隋文帝看完奏表,非常高兴,当即召来长孙晟计议,长孙晟对突厥的军力强弱、山川地形、部落关系了如指掌,并口说笔画,提出分化离间突厥各部落的具体谋略,隋文帝大为赞赏,全部采纳。

“帝省表大悦,因召与语。晟复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写其虚实,皆如指掌。上深嗟异,皆纳用之。”(《资治通鉴》)

看看长孙晟是如何运用智慧分化离间突厥各部落,并削弱其势力的——

1、离间兵力最强的达头可汗。隋朝派太仆元晖去拜访达头,以朝廷名义赐给他贵重的礼物,假装对他很敬重。在达头派使者回访时,用很隆重的仪式大张旗鼓地欢迎,礼仪待遇远远超过沙钵略的来访使者。

沙钵略听说后,果然对达头产生了怀疑,达头为防不测,开始暗地依附隋朝,二人的关系开始松动。

582年,沙钵略可汗和达头可汗兵分两路,大举入侵,一路攻城掠地,隋境告急。正当沙钵略想继续南下的关键时刻,达头可汗却拒绝进军,并带头退兵。长孙晟借机派人游说沙钵略可汗之侄染干,让他诈称后方叛乱,沙钵略担心后方有失,也只好率兵退去,隋朝之危终于解除。

2、笼络势力最弱的突利可汗。长孙晟出使突厥期间,就已经暗地和突利可汗(处罗侯)结盟,此次突厥大军来袭,朝廷封长孙晟为车骑将军,偷偷来到突利帐中,分析形势,说明来意,重申盟约,使其归附隋朝。

3、逼反摇摆不定的阿波可汗。583年,突厥再次南侵,一次战斗中,阿波可汗被隋军战败。担任隋军偏将的长孙晟抓住机会,派使者前去对阿波说:“你和沙钵略势力相当,但每次出战,沙钵略胜多败少,你却败多胜少,这是突厥的耻辱,如果有一天沙钵略以失败为借口,想吞并你,你想想自己能顶住吗?达头现在和我们联合,沙钵略拿他没办法。你归附我们,和达头结盟,才不会受到沙钵略的怪罪和羞辱,这可是万全之策啊。”

阿波听后有些动心,就听从了长孙晟的劝说,驻兵不前,派人跟随长孙晟入朝。

沙钵略可汗以前就素忌阿波可汗,听说阿波可汗派使者入隋,一气之下偷袭了阿波可汗的后营,将其部众俘虏,并杀了阿波的母亲。阿波没有退路,只好投奔达头可汗,借兵十余万,反击沙钵略可汗,收复失地和旧众。此后,继续与沙钵略可汗作战,屡屡取胜。

“闻阿波怀贰,乃掩北牙,尽获其众而杀其母。阿波还无所归,西奔玷厥,乞师十余万,东击摄图,复得故地,收散卒数万,与摄图相攻。”(《隋书》)

经过长孙晟的一系列运作,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沙钵略可汗最终被孤立起来,公元585年,沙钵略向隋朝请和称藩、遣使纳贡。隋朝北部边境从此安定,既为南下攻陈、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又为以后唐朝彻底消灭突厥打下了基础。

四、制夷安边,突厥畏服,霹雳将军威名传

沙钵略可汗死后,其子东突厥都蓝可汗联合西突厥达头可汗再次进犯隋境。长孙晟继续发挥自己的离强合弱策略,建议朝廷扶持亲隋的启民可汗,分化削弱都蓝可汗,最终使东突厥再次分裂,都蓝可汗后被部下所杀。

对西突厥达头可汗,长孙晟继续采取联合启民可汗、收附达头铁勒、仆骨等主要部落的方式,以夷制夷,逐渐削弱其势力,最终其部下纷纷背叛归附启民可汗,部众溃散,达头逃往吐谷浑,自此销声匿迹。

“三年,有铁勒、思结、伏利具、浑、斛萨、阿拔、仆骨等十馀部,尽背达头,请来降附。达头众大溃,西奔吐谷浑。”(《隋书》)

长孙晟一生与突厥交往20多年,以自己的奇谋韬略,通过离强合弱、以夷制夷、软硬兼施等策略,分化瓦解突厥势力,终使强大的突厥分崩离析。

在隋朝与突厥几十年的征战中,长孙晟以他过人的计策谋略和高超的骑射技艺,使突厥对其望而生畏。当时有突厥归降的高官说:“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隋书》)可见他在突厥的声名。

公元609年,长孙晟病逝,时年58岁。同年,亲附隋朝的启民可汗也去世,其子始毕可汗继位后,继续与隋朝保持友好关系。始毕可汗的力量逐渐强大后,隋炀帝采用大臣的建议,效仿长孙晟离间削弱其势力,引发始毕不满,615年,始毕可汗率十多万大军南侵,连下39城,将隋炀帝围困在雁门城。情急之下,隋炀帝只好向可汗之妻义成公主求救,义成公主谎称“后方告急”,始毕可汗才率军而退。

事后,惊慌未定的隋炀帝感叹说:“假如长孙晟还在,匈奴怎敢如此嚣张!”“帝叹曰:‘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隋书》)——在隋炀帝心中,长孙晟智勇双全,无疑是突厥的克星。

长孙晟制夷安边,为隋朝边境安宁和促进民族融合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喜好功名地位的他,生前并没有封王晋爵,只做到了从三品的右骁卫将军之职。这可能是因为,在与突厥的征战中,他多是在幕后出谋划策,在大的战役中,他多是以偏将身份出征,没有亲自作为主帅指挥过大规模的战争。

不过,他的功名愿望在死后得到了实现。病逝后,隋炀帝追赠他为正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唐朝灭隋后,沾了儿子、女儿的光,又被唐太宗追赠为上柱国、司空、齐郡王——他的儿子长孙无忌,位列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女儿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妻,史称文德皇后、千古贤后。

(参考史料:《北史》《隋书》《资治通鉴》)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把长颈鹿当麒麟的故事是真的吗(明朝人为什么把长颈鹿叫麒麟)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建造泰姬陵的沙贾汗是谁

沙·贾汗(Shahbuddin Mohammed Shah Jahan,1592年1月5日-1666年1月22日),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世界的统治者”。沙贾汗在位期间,为他的第二个妻子Mumtaz Mahal(波斯人,传说貌详情>>

河北省拱卫京津,1984年,全省境内为何驻扎了4个王牌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解放军部队和各个军区发展变化的故事,例如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沈阳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北京军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河北省境内驻扎了4个军,而且都是久经战阵的老部队。那么,河北省境内为何会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