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为什么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是在为自己的行为赎罪

唐高宗为什么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是在为自己的行为赎罪

()
中文名:
唐高宗为什么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是在为自己的行为赎罪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唐高宗李治的这个妹妹,是衡山郡公主。 虽然唐太宗李世民有三十五个子女,但是最受宠的要属衡山郡公主了。 这大概是因为在衡山郡公主两岁的时候,其生母长孙皇后便去世了。李世民便将对妻子的爱全部都倾注到了这个孩子身上(毕竟其他子女都长大了)。 就

唐朝名人推荐

唐高宗李治的这个妹妹,是衡山郡公主。

虽然唐太宗李世民有三十五个子女,但是最受宠的要属衡山郡公主了。

这大概是因为在衡山郡公主两岁的时候,其生母长孙皇后便去世了。李世民便将对妻子的爱全部都倾注到了这个孩子身上(毕竟其他子女都长大了)。

就在小公主八岁的时候,李世民便封他为衡山郡公主。并将衡山郡作为其汤沐邑。

这个封号就很能说明问题,据《唐六典》记载,在唐朝,凡是名山大川都不能用来当做封号。而衡山也属于名山大川之列,自然不能用来当做小公主的封号。

于是李世民采取了变通之法,由于衡山地处衡山郡,他便用衡山郡当做小公主的封号。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对于衡山郡公主是多么疼爱。

除此之外。衡山郡公主得到汤沐邑也不符合当时的规矩。

所谓汤沐邑,可以理解为给皇族公主的封地。当地的税赋可以由公主自行支配,相当于给了公主们一个小金库,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在当时,只有出嫁的公主才有资格得到汤沐邑。

而衡山君公主当时还年幼,远没有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李世民此举明显有坏了规矩的嫌疑,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对于衡山郡公主是多么的疼爱。

可惜,无论李世民多么疼爱这个女儿,既然生在帝王家,她的命运早已注定,那就是用来联姻、巩固皇权。

可以说,衡山郡公主的不幸,全都源于婚姻。

衡山郡公主的第一次联姻,无疾而终。

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最倚重的臣子魏征身患重病,明显时日不多了。

为此,李世民特意替魏征寻医问药,希望能救回自己的“明镜”。

可惜什么方法都试尽了,魏征的病情仍然不见好转。

2月10日,李世民带着太子李承乾,以及亲近之人,再次驾临魏征府上。

当时魏征已经气若游丝,李世民询问魏征还有什么事情要说的,其实已经在让魏征交代后事了。

魏征表示,自己的生死无所谓,就是担心自己家族的兴衰。

为了让自己最看重的臣子放心,李世民指着一旁的衡山郡公主说,这就是魏征的儿媳妇。

世人皆知李世民对衡山郡公主的宠爱程度,一旦魏征的儿子娶了她,李世民自然不会亏待自己女婿家。

得到了李世民的保证,魏征也了无牵挂了,第二天便离世了。

然而,事情的后续发展却出乎人们的想象。

同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伙同侯君集,意图谋反,而杜正伦也牵扯其中。

原本,把涉案人员全都抓起来治罪,这事情也就了结了。

但是李世民后来听说,魏征经常把劝谏自己的内容私下给史官看,这就不对劲了。

李世民这样的君王,最看重的便是权与名。魏征此举是什么意思?要和皇帝争名?还是要抹黑皇帝?

于是李世民开始怀疑其魏征的用心。

再联想魏征此前举荐过侯君集和杜正伦,称他们有宰相之才,结果此二人都牵扯进谋逆事件中,李世民怀疑魏征也是李承乾的一派的,开始对魏征进行清算。

李世民不仅推倒了魏征的墓碑,还解除了衡山郡公主和魏征儿子的婚约。

其实,对于此事,还有另一种解读。那就是,治魏征的罪只是借口,解除衡山郡公主的婚约才是李世民的目的。

毕竟,过了两年,李世民原谅了魏征,重新封赏其后人,并为魏征重新立碑。当时衡山长公主并无婚约,但是李世民却不再提及她和魏征儿子的婚事了。

实际上,李世民当初许下婚约,纯属一时冲动。事后冷静下来一想,魏征的儿子比衡山长公主足足大了十几岁,他自然想悔婚了。

但是皇帝说的话乃金口玉言,是不容反悔的。他只好找个理由给魏征治罪了。

由此也看出,李世民对这个女儿有多疼爱。

而衡山郡公主的第二次联姻,是一切悲剧的源头。

相比第一次联姻的草率,李世民第二次为衡山长公主选择的联姻对象,可谓是费尽心机。

李世民此生最爱的是长孙皇后,而长孙无忌也是他最信任的臣子之一。

为了使两家亲上加亲,李世民将衡山郡公主许配给长孙皇后的堂弟长孙诠。

这下好了,原本长孙诠见了李世民应该叫堂姐夫的,这以后要改叫岳父了,也不知道李世民对此有何感想。

当时李世民年事已高,为了自己的人生不留下遗憾,在定下婚约后,他便开始操办衡山郡公主的婚事。

也许是因为李世民太疼爱这个女儿了,想把她的婚事搞得隆重些,以至于整个婚礼各个步骤都非常繁琐。

繁琐到直到李世民去世,衡山郡公主也没有嫁出去。

皇帝去世,身为女儿的衡山郡公主必须守孝,这婚事自然就耽搁下来了。

好在新继位的皇帝唐高宗李治,和李世民一样疼爱自己的这个妹妹,因此对于衡山郡公主的婚事,唐高宗非常上心。

当李世民的丧期刚过,唐高宗便下令重新准备衡山郡公主的婚事,打算让她在守孝一年后举办婚礼。

而他的行为实际上违背当时的礼法。在当时,子女应该为父母守孝三年,衡山郡公主身为皇族,更是应该以身作则。

唐高宗为了妹妹的婚事,竟然不顾礼法,也是够拼的。

可惜他不是李世民,大臣们根本不买他的账,以王志宁为首的一批官员,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万般无奈之下,唐高宗只得暂停计划,等衡山郡公主守孝满三年再说。

好在衡山郡公主这三年过得并不寂寞,因为他的未婚夫长孙诠会隔三差五去看望她,陪她散散心、聊聊天。

经过这三年的时间,使得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至此,这场婚姻已经不是什么联姻了,而是一场自由恋爱,这在古代,尤其是皇族中,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当三年之期一满,唐高宗便将衡山郡公主改封为新城长公主,同时开始继续筹备其婚事。

不久,新城长公主和长孙诠便完婚了。婚后的二人恩爱有加、生活美满,是当时有名的神仙眷侣。

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后长孙诠出事了,而此事的始作俑者便是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登基之初,由于素无威望,朝中大事多由长孙无忌、诸遂良等开国功臣说了算。唐高宗这个皇帝有些名不副实。

当时唐高宗非常宠信武则天,意图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此事想要成功,关键在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意见,如果得到他们二人的支持,此事必成。

为此,唐高宗不仅派人前去游说,甚至自己亲自前往二人府上暗示此事。

说实话,皇帝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做臣子应该识趣点,毕竟这废立皇后,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没必要和皇帝对着干。

然而这二位明显有些飘了,根本不领情,当唐高宗公开提及此事的时候,他们很干脆地表示反对。

这下子,君臣之间的矛盾彻底浮出水面了,一时间君臣关系非常紧张。

而此事也不再只是废立皇后这么简单了,更是关乎这朝堂上以后到底谁说了算。

就在此时,武则天出手了。

她精于权谋,加上唐高宗李治的全力支持,逐渐挽回了局面。不仅骑墙党都站在了唐高宗这边,就连一些原本反对废立皇后的大臣,也纷纷改变态度,支持唐高宗。

最终,唐高宗成功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但是事情还没完,因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还在朝中为官,有他们在一日,唐高宗就无法大权独揽,必须受到节制。

因此,唐高宗和武则天接下来就要想办法对付他们,此事最终导致了新城长公主的悲惨结局。

首先倒霉的是褚遂良,他先是被排挤出长安城,出任潭州都督。此举使得长孙无忌失去最大的外援。

接着,武则天伙同许敬宗捏造褚遂良与韩瑗意图谋反,将二人皆贬官。

值得一提的是,这韩瑗是长孙诠的姐夫。

再后来,武则天和许敬宗如法炮制,诬陷长孙无忌与韩瑗意图谋反。

谋反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重罪,是要诛九族的。而长孙诠受到长孙无忌和韩瑗的牵连,被流放巂州,最终被赐死。

事实上,倒不是唐高宗不想看在自己妹妹的面子上,放长孙诠一马。

然而很多事情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下来了。这场朝堂争斗,必须以一方的覆灭来结束,即使唐高宗想放了长孙诠,但是武则天和那些支持唐高宗的朝臣也不会同意的。

到了此时,唐高宗其实已经被裹挟了。

长孙诠的死,对于新城长公主的打击非常的大,他对自己的哥哥,唐高宗李治充满了怨言。

据新城长公主的墓志铭来看,她在此后不再梳妆打扮,以此来进行无声的抗议。

唐高宗对此也很内疚,他没想到新城长公主的反应如此激烈,于是想着给他再安排一个婚事,希望他的妹妹能够借此忘记过去。

于是,新城长公主便有了第三次联姻。

这次她的联姻对象是京兆韦氏的韦正矩。

这韦正矩虽然也是名门之后,不过他在朝堂上的地位并不高,之所以能被唐高宗相中,还是多亏东阳公主的举荐。

而韦正矩更是因为要迎娶公主,才得以连升八级,担任正三品的殿中监。

可惜,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在新城长公主心里,一百个韦正矩也抵不上一个长孙诠。

他们的婚后生活非常凄凉,新城长公主对于韦正矩非常冷淡,也许在长孙诠去世的那一刻,她的心就已经死了。

然而更尴尬的是,韦正矩不敢招惹新城长公主。毕竟她有唐高宗李治为其撑腰。

人的忍耐是有限的,长期遭受新城长公主的冷暴力,韦正矩自然也是积累了许多压力与不满。

当这些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最终爆发了出来。

因此当时坊间传言,韦正矩失礼于新城长公主,此事有可能是真的。

公元663年,新城长公主由于过度思念前夫长孙诠,得了心病,最后郁郁而终。

唐高宗对此悲愤不已,加上坊间传闻,于是他下旨将韦正矩治罪,最终将其赐死。

其实,韦正矩只不过是替罪羊罢了。

唐高宗很明白,自己妹妹的死全怪自己,如果他能放长孙诠一马,自己的妹妹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了。

然而人的本性是逃避问题,他不愿面对自己害死妹妹这个事实,因此必须迁怒于人。

于是,韦正矩便成了唐高宗的背锅侠,被其赐死。

也只有这么做,唐高宗心里才能好过一些。

当然,这么做只是自欺欺人罢了。唐高宗心里明白,自己对不起妹妹,他想要对妹妹做出补偿,为自己的行为赎罪。

很显然,赐死韦正矩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悲愤交加中,唐高宗终于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既然无法在妹妹生前给其补偿,那么就在身后之事上尽量补偿好了。于是唐高宗下旨,新城长公主的葬礼规格,全部按照皇后的标准来。

此事其实也是不合礼法的,然而此时的唐高宗已经收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利,武则天及其手下的大臣们,也不会去触这个眉头,因此这事顺利的通过了。

也正是因为想通了这些,在新城长公主下葬的时候,韦正矩也与其埋葬在了一起。这足以说明,唐高宗心里明白韦正矩是无辜的。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新城长公主的墓被发掘出来。考古人员发现,墓里壁画上的人物,全都被刮去了面部,实在是令人费解。

一些人认为这是唐高宗所为,为的是掩盖什么不光彩的事情。

其实,此时大概率与唐高宗无关。破坏壁画,表示对逝者的不尊重,以唐高宗当时的心态,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

更何况,只刮去壁画的面部,能掩盖什么?

其实,这些应该是盗墓者所为。一些盗墓者相信,被墓中壁画上的人物看到,会倒霉,于是他们会毁去壁画上人物的面部。

新城公主,虽然受到两代皇帝的宠爱,但是依然无法掌握自己的幸福,即使死后都无法安宁。而唐高宗李治,身为皇帝,却无法让自己宠爱的妹妹获得幸福。

他们的人生看似光鲜,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也许,生在帝王家并非什么好事。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