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刘备政权始末:整理、猜想、分析武侯北伐战略

贯通刘备政权始末:整理、猜想、分析武侯北伐战略

()
中文名:
贯通刘备政权始末:整理、猜想、分析武侯北伐战略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本文旨在探讨武侯建兴年间屡次北伐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并通过对于《隆中对》和当时天下政治、地理格局的分析,从中获取蜀汉战略中益州汉中之北伐为辅,而荆州之北伐为主的信息。进而推究得到武侯建兴年间北伐是原战略失败之下的无奈之举,此举的目的在于以

三国名人推荐

本文旨在探讨武侯建兴年间屡次北伐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并通过对于《隆中对》和当时天下政治、地理格局的分析,从中获取蜀汉战略中益州汉中之北伐为辅,而荆州之北伐为主的信息。进而推究得到武侯建兴年间北伐是原战略失败之下的无奈之举,此举的目的在于以攻为守,制造“天下有变”的契机。而武侯对于北伐的长期战略打算则是先掌握凉州、伺机进驻关中,如同前之秦汉,最终克复中原、光复汉室。

关于武侯北伐问题的争论,历来是学界的热点。而当下学界关于武侯北伐的观点基本有以下几个主流看法:

01:武侯为实现理想,报效先帝知遇之恩而明知不可而为之之举;

02:以攻代守,延长国祚之举;

03:则是认为武侯以北伐提升威望,严控军权而排除异己,类于刘裕、桓温之辈。

对于以上几种观点,史学界历来争论不定。

而笔者则认为,武侯对于北伐是有实现理想、报答先帝的成分在内,但也不完全是惟求心安的愚昧之行。武侯北伐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内容的确是以攻代守,并且通过北伐武侯对于军权的掌控和威望确实大大提高了。但武侯对于北伐是有着自己的一个战略规划和战略构想的,以攻代守只是一个最基础的目标,武侯是在一种具体方针的指示下屡次北伐以期望最终克复中原、兴复汉室的,显然存在不尽人意之处!

河南许昌关帝庙壁画:《隆中对》

一.《隆中对》与荆州为主

在先帝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便提出了他的天下战略即《隆中对》,在研究后来武侯屡次北伐的战略方针和目标时,我们必须先要看看在此之前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衆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爲强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荆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旣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荆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从上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诸葛亮认为曹操与孙权不可图之,应该攻荆州、下益州,以此为基础,结好孙权,抚平蛮夷,至天下有变,两路出兵,平定天下。这是诸葛亮大体的战略思路和布局。

这也可以表明诸葛亮一直认为应当两面出兵,相互呼应地进攻曹魏,然而在建安二十四(219)年,关羽失掉荆州之后,蜀汉政权的双面进攻路线便被掐断了,自益州汉中出秦川而北伐成为了唯一的北伐策略,后来如此北伐则是无奈之举。

要理解当时益州单方面北伐的困难,笔者依旧从《隆中对》出发,去全面还原诸葛亮理想状态下的北伐。

在诸葛亮的理想规划里,最终出兵北伐是: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荆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首先第一个条件是天下有变,第二个条件是一上将领荆州兵至达宛、洛,直插中原,与此相呼应的是先帝刘备率益州之众,出兵秦川,相为掎角之势。这是诸葛亮对于北伐的规划。对于这个规划,可能是当时蜀汉政权北伐的最优解。而蜀汉在建安二十四年左右,是具备这样的条件和潜力的。

二十四年,先主爲漢中王,拜羽爲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衆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悳。梁郟、陸渾羣盜或遙受羽印號,爲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爲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先是,權遣使爲子索羽女,羽駡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衆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

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与曹操交战与汉中,刘备据守不战,逼退曹操,占领汉中,随机攻下上庸(今湖北十堰一带),如下所记:

“及曹公至,先主斂衆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此时的蜀汉政权,跨荆连益,和诸葛亮所言的北伐战略十分吻合,此时应待天下有变,再两路用兵,则天下可定。而此时蜀汉政权却犯了致命的错误,在刘备攻下汉中后,进位汉中王后,关羽却孤军北伐,如上文所述,初期战果丰厚但是后期遭到孙权、曹操夹击,最终兵败被杀。

关羽北伐一般指襄樊之战(公元219年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

在关羽北伐的过程之中,诸葛亮所提出的两个条件没有一个条件达成,首先是天下有变,当此时,曹操征汉中而返,于曹魏本身丝毫未损,天下鼎立的局势依旧,何谈天下有变。

其次连最基本的两路用兵也没能做到,在刘备进位为汉中王后,便于汉中止步不前了。而此时,关羽却驱兵北上,孤军深入,度过汉江,包围樊城,进逼许都。关羽荆州部未能和刘备益州部相互照应,从而威慑曹魏,因此给予曹魏可乘之机,最终遭到截杀,兵败。

再其次,笔者以为,关羽北伐这场战役根本就不是一场有准备的战役,(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刘备进位汉中王,七月关羽便挥师北伐,很大概率是关羽好大喜功,急于争功)在战役前,没能结好与孙权的关系,最终遭到两面围堵。并且在战役前甚至没能联系好与本场战役有很大关联性的上庸(孟达、刘封),上庸即今日的湖北十堰一带,沿汉江东下即是当时的南阳郡,也就到了关羽围攻的樊城。

并且在战争过程中,人事安排也未能保证。可以这样说,关羽北伐的这场战役纯粹是一场仓皇的战役,不仅没有符合诸葛亮《隆中对》的北伐策略,甚至缺乏准备。而这场北伐的结果就是丢掉荆州,最终使得《隆重对》的总体战略破产。

以上所述可以得知,关羽北伐完全是一场与诸葛亮理想北伐相悖的行动,最终使得大的北伐战略破产。同时从另一方面,则可以看出另外一点的重要信息,即:荆州北伐的重要意义。

在关羽如此仓皇的一场北伐之下,竟至“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说到底,这并非是因为这场仗打的十分出色,这还是由于荆州的重要地理位置。自荆州(江陵)出兵,至襄樊不过须臾之间,自襄阳出兵渡过汉江便是樊城、宛城,而这便离许都近在咫尺了。荆州一路出兵的重要性便是在于其距离曹魏的统治中心极近,一旦攻破樊、宛,逼近许都,这对曹魏的影响则是致命性的,这也便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关羽如此贸然的以此出兵的情况下,却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战果。与之相比,在对比刘备与张郃、夏侯渊、曹操在汉中的多次胜利,更加凸显出益州的战略出兵意义远不如荆州。自益州出兵的最终目的仅仅是占据关中,分散曹魏兵力,而荆州之兵方才是克复中原的主力。这也是由于自汉中出秦岭,其难度相较于江汉平原出兵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经略荆州的北伐方才是蜀汉国策的最重要部分。

经略荆州为蜀汉最重要的国策,在蜀汉战略决策中经常体现。这不仅是是诸葛亮《隆中对》中的观点,这甚至是蜀汉自刘备以致蜀汉上下最基本的共识。在刘备入蜀成功后,孙权第一次向刘备索要荆州,后欲遣兵进攻,当此之时,刘备竟千里迢迢自成都至荆州,亲自处理此事。

“備到公安,使關羽將三萬兵至益陽,權乃召蒙等使還助肅。蒙使人誘普,普降,盡得三郡將守,因引軍還,與孫皎、潘璋幷魯肅兵並進,拒羽於益陽。”

等到关羽丢失荆州之后,刘备竟倾国家之力讨伐孙权,意欲夺回荆州。(当然这并不是小说家言,报仇尔尔)

“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武陵五谿蠻夷遣使請兵。”

以上两次荆州事件,充分体现了蜀汉政权对于荆州的重视,对于荆州北伐重要性的认可,毕竟,自荆州北伐才能打击到曹魏的腹心,而益州北伐自差之甚远。

综上所论,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蜀汉原本的战略是欲两路出兵,互为犄角,北伐中原。并且,北伐一路的重点方向是在荆州一路,而非在益州一路。荆州对于蜀汉北伐有着最为关键的战略地位。了解了这些,便能了解在建兴年间,诸葛亮北伐的无奈与希望渺茫了。

二.以攻为守和长期发展

第一部分分析了蜀汉原本的总体北伐大战略,但是自关羽失掉荆州后,蜀汉的原本战略已然作废。由上文分析可以得知,蜀汉的北伐的中心一直在荆州,而益州北伐对于蜀汉而言只是策应侧路,但是到建兴年间,蜀汉只拥有益州一州,原本的北伐策略不得不进行调整,而调整的方向则是变为长期发展,以攻为守,伺机而动。

下面便通过建兴年间诸葛亮数次北伐,来研究蜀汉北伐战略的变化调整。

首先,先从诸葛亮北伐时的军粮问题来入手,基本每一次,诸葛亮的退兵原因都是“粮尽而还”,而在这其中则蕴藏着一定微妙的历史原因,下引: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眞拒之,亮糧盡而還。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渝贵铁路通车:蜀道之难不再难

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蜀道难行,粮草辎重难以运输,所以屡次北伐都会出现粮草不济的现象。但是细细考量来,却发现其中另有他因。

蜀道虽然险峻,但是如若做足了粮草的准备,调国家粮于汉中,粮自汉中出,以倾国之力,亦不至于数次征战皆粮尽而还。具体可看,曹操征张鲁,粮自长安出,以讨张鲁,与武侯北伐路线相倒置,亦经过秦岭运粮,但未曾出现粮尽。此例如若觉得战斗过快,不存在粮食问题,便可再引刘备出成都,攻汉中,刘备与曹魏对峙时日甚久,而蜀道之险依旧,而刘备却也未粮尽而退之例。况且与武侯北伐时相比,刘备初入蜀中,未曾立足,粮草赋税亦不足备。这样看来,问题就不是武侯北伐无法筹粮,或是难以运粮了。

笔者认为,武侯时常出现军粮不足的现象并退军的原因实则是因为武侯对于北伐的战略并非以举国之力,穷兵黩武而进行北伐,武侯对于每次北伐国力的消耗是极为重视的,一旦超出其对于消耗的预期,便撤兵以保护国力。按照这个假设,第一次北伐应为街亭的丢失而即时止损,全面撤军。第二次、第四次皆是因为粮草超出预估而撤军,第三次北伐则是认为取得了一定战果遂撤军。这样看来,武侯的北伐其本质目的并非在于倾全国之力,北定关中,进而收复中原,反而有一些以攻为守,积极防御的意思。

在这里,笔者猜想,武侯用于北伐的粮草大多是在汉中的士兵屯田而得来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屯田的行为风靡于各个政权之间,而武侯之后也是做过屯田的行为。

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爲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按照这个猜想,几次退兵的原因可能是由汉中屯田所屯之粮业已用尽,故而退兵,以保存国家的实力,以此观之,诸葛亮始终关注着蜀汉的国情和国力,而非一昧的穷兵黩武进行北伐,这样与之后武侯去世,蜀中百姓感恩涕零形成照应。如若诸葛亮不顾及民力,一心北伐,蜀中之民安能感恩涕零呢?

综上,可以看出武侯之北伐是度量时势,而非同《隆中对》所言一般贸然出兵,由上文荆州为主的分析可以看出,此时于益州的进攻是微弱的,武侯正是在如此的考量之下,对于北伐慎之又慎。而这时,所谓北伐,则更像是一种以攻代守的积极防御政策了。

此时可以认为,武侯的对于战略的考量是以攻代守,同时多次出兵,寻求天下变动,伺机大举出兵。简而言之,就是等待天下有变,长期发展,徐徐图之。

三.先居凉州、伺进关中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得知,诸葛亮对于北伐的基本策略和目的便是在于以攻为守,意图长期发展。但是,这并不等于诸葛亮的北伐仅仅是通过以攻为守的积极防御策略来延长国祚,诸葛亮对于北伐有着自己的一套长期发展战略,并为之长期践行,其目的最终还是如同《出师表》中所言:“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只是与《隆中对》所说战略相比,战略更慢、更缓而已。

关于诸葛亮对于北伐的总体战略,从其北伐的过程和经历便能一窥究竟。长期以来,多数人对于北伐的战略经略目的总是有一些误解。许多人认为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在于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但是笔者认为,诸葛亮北伐的多次目的并不在于占领关中,而在于占领凉州、陇右。

诸葛亮五次北伐路线图

首先,先从数次北伐的路线来探究诸葛亮北伐的战略目的:

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爲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衆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一〕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于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爲郃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于漢中,〔二〕戮謖以謝衆。

这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此时的北伐攻其不备,陇右三郡响应,这是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曹魏方面应该没能预想到诸葛亮会如此快北伐,因此可以看出魏国方面准备的仓促、狼狈,但是由于诸葛亮错用马谡,使得功亏一篑。

这次北伐可以说是诸葛亮准备的最为充足的一次北伐了,在北伐前“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因此通过这次北伐的战略对象,可以分析出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意图和战略意图。

首先,诸葛亮所选取的路线是出祁山,而祁山在凉州天水郡,诸葛亮以赵云、邓芝为佯攻走斜谷,而斜谷向北出就到了郿县,直插入关中平原,郿县位于陈仓与长安之中,距离长安只有二百里,这说明诸葛亮的目的和主攻对象根本不是关中平原,而是凉州。但是在当时,包括曹魏文武大臣一众人等,都以为诸葛亮会走斜谷而进关中,因此将曹真主力部队置于斜谷抵抗诸葛亮的偏师。诸葛亮亲自兵出祁山,其目的则是天水、南安、广魏、安定乃至陇西郡。

再来看之后的北伐: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眞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衆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

这是诸葛亮的第二次第三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诸葛亮选择的路线是出散关道,直达陈仓。陈仓即今宝鸡,占领陈仓西可直达天水,东可进军关中,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选择进军陈仓,笔者猜想可能是由于初次北伐出祁山,已经使得曹魏注意到诸葛亮的军事战略的实际目的,因此诸葛亮改走散关道,虚虚实实,但是其目的亦是走散关而西控制凉州,并且亦掌握住关中平原与陇西的枢纽。但是曹真的据守逼退诸葛亮,于是有了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第三次北伐可以算作第四次北伐的一个预备和准备,诸葛亮平定了武都和阴平两郡,武都位于天水之南,阴平位于陇右之南,诸葛亮先平定武都、阴平,其战略目的显而易见,自武都、阴平而北上去进攻陇右,占据凉州。第四次北伐则就是第三次北伐的扩大化和后续: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第四次北伐直接强出祁山,并且在木门射杀了魏国大将张郃,木门即位于天水郡南部,诸葛亮这次北伐出祁山,即可能是自汉中至武都而出。现在,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和战略构思便十分明显了,就是占据陇右凉州,而非直接进驻关中平原而占领长安。

历来让学者认为诸葛亮的北伐的目的是关中的便是最后一次北伐,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竟直接兵出斜谷,一路直推进到郿县武功、渭河平原:

十二年春,亮悉大衆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爲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关于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确实不同于以往的战略构思,竟出兵过斜谷(穿越秦岭),褒斜古道的险峻亦不亚于子午道,着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诸葛亮之前用兵的作风。再者,诸葛亮前四次北伐,其目标基本在于陇右、凉州,而最后一次却进入渭河平原意图进攻关中,确乎是一反常态。在这里,笔者猜想,有以下几种可能性:第一,出兵奇道,进军关中平原,引起魏国国内惊恐,从而制造一定程度的天下变局;其二,诸葛亮在经历六七年的老一套北伐战略却未有显著成效后,寄希望于新的战略,想要尝试先收复关中平原,然后西平陇西,东据崤山。其三,可能是诸葛亮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然有了了解,自知时日无多,而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理想不能实现,故而兵不求稳而略求险。

基于以上对于第五次北伐的猜想和对于前四次北伐的分析,可以大概得到诸葛亮北伐的战略考量。陇右以及凉州一直是蜀汉北伐的重点,自诸葛亮北伐直至姜维北伐,都是将陇右凉州作为最关键的部分。

关于蜀汉北伐对于凉州的重视,从当时的用人政策也可见一斑

河北供奉武门神:马超和马岱

首先就是对于西北马超、马岱的任用:

馬超字孟起,(右)扶風茂陵人也。父騰,靈帝末與邊章、韓遂等俱起事於西州。初平三年,遂、騰率衆詣長安。漢朝以遂爲鎭西將軍,遣還金城,騰爲征西將軍,遣屯郿。後騰襲長安,敗走,退還涼州。

徵騰還屯槐里,轉拜爲前將軍,假節,封槐里侯。北備胡寇,東備白騎,待士進賢,矜救民命,三輔甚安愛之。

西北的马家对于三辅雍州、陇西凉州的影响力极为重大,雍凉一带之人民对于马氏父子极为爱戴,也正是因此蜀汉对于马超、马岱极为重视,借马氏父子以拉拢凉州人民,从而全面占领凉州。纵使马超未有尺寸之功,但仍加以高官厚禄,这便是蜀汉对于马家的重视,也正是蜀汉对于凉州的重视:

以超爲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爲前都亭侯。先主爲漢中王,拜超爲左將軍,假節。章武元年,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鄕侯。

岱位至平北將軍,進爵陳倉侯。超女配安平王理。

再有,就是诸葛亮对于姜维的器重重用,很大一定程度可能就是因为姜维是凉州天水郡人士,并且在凉州一带也颇有声望。正因为此,诸葛亮对于姜维的器重也非比一般,这便体现了诸葛亮对于凉州战略位置的重视。

甘肃武威:三国凉州

在了解了诸葛亮北伐以陇右凉州为主之后,下来便是分析和讨论诸葛亮将陇右凉州作为战略重点的原因。

关于凉州陇右的重要性,历来研究颇为丰富,笔者在这里进行部分的整理与总结,以归纳出其原因。

首先即是关于陇右经济上的考量,凉州一带地域广袤、饶于兵马,可以补充益州地少人寡的劣势。并且更为关键的是占领陇右以之为北伐的基地本营,则可以避免蜀道难行,解决了粮草运输的困难。

其次则是政治地缘上的考虑,陇右凉州一带远离曹魏中原统治中心,曹魏控制力弱,加之羌人等少数民族杂居,便于蜀汉趁虚而入。再者,如若先入关中而非陇右,关中很有可能在东西夹攻下沦陷。由此可以看出陇右的重要性。

另外一个关键原因则是,凉州陇右盛产骑兵,马匹,且凉州自西汉以来,都是汉朝兵源的重要征发地,陇右之人,多豪壮者。诸葛亮对于陇右的重视,很大的考量则是对于对蜀汉军事实力补充。

在了解了诸葛亮对于凉州陇右战略军事地位的重视后,现在来审视当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便能理解当时诸葛亮的回应了,与其说是诸葛亮用兵的谨慎,不如说是战略考量上的不同,诸葛亮深知即使子午谷奇谋取得了最大程度上的收益,那么最多便是占领了长安,然而在西面的雍州、凉州,以及东面的中原的地带的围攻下,长安因为蜀中补给的困难也难以守住,这就是诸葛亮选择出祁山,进攻陇右的原因。

结语:

本文通过贯通刘备政权的始末,从而对诸葛亮于建兴年间北伐的战略方针及战略规划做出了整理、猜想和分析。笔者认为,在蜀汉政权失掉了荆州之后,原本荆州为主益州为辅的北伐战略已经沦为一纸空文,在建兴年间的北伐实乃无奈之举,其实质上是一种以攻代守,待天下有变,伺机出兵的战略考量。但是在这样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导向下,诸葛亮对于北伐仍旧有着自己的战略构想和实践,诸葛亮将夺取凉州作为北伐的第一个关键点,据凉州然后在伺机进关中,从而达到克复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

参著:

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三国志》,中華書局,1982年7月,第2版

史念海:论诸葛亮的攻守策略河山集.北京:三联书店,1963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把长颈鹿当麒麟的故事是真的吗(明朝人为什么把长颈鹿叫麒麟)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建造泰姬陵的沙贾汗是谁

沙·贾汗(Shahbuddin Mohammed Shah Jahan,1592年1月5日-1666年1月22日),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世界的统治者”。沙贾汗在位期间,为他的第二个妻子Mumtaz Mahal(波斯人,传说貌详情>>

河北省拱卫京津,1984年,全省境内为何驻扎了4个王牌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解放军部队和各个军区发展变化的故事,例如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沈阳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北京军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河北省境内驻扎了4个军,而且都是久经战阵的老部队。那么,河北省境内为何会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