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明朝灭亡-不可能发生的事,却又真实发生了!

全球视野下的明朝灭亡-不可能发生的事,却又真实发生了!

()
中文名:
全球视野下的明朝灭亡-不可能发生的事,却又真实发生了!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在公元16世纪末的中国,即明朝灭亡前50多年的万历时期,抛开王朝晚期的积重难返和吏治混乱、贪污腐败等问题,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时期之一。 当时不仅在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重大发展;而且军事还很强大,这时期的“万历三大征”

宋朝名人推荐

在公元16世纪末的中国,即明朝灭亡前50多年的万历时期,抛开王朝晚期的积重难返和吏治混乱、贪污腐败等问题,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时期之一。

当时不仅在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重大发展;而且军事还很强大,这时期的“万历三大征”,镇压了国内外的威胁,稳定了社会秩序。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明朝,某种意义上已然达到了巅峰。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就是这样先进、强大的明朝,在1644年瞬间崩溃。

而后,拥有人口数亿的大国,被地区落后、总兵力还不到 20 万人的满清王朝,在短短20年中征服。

一、明朝灭亡,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

1644年,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吊死在煤山,李自成的西北农民军进入北京,宣告明朝的灭亡。

接着李自成的军队与满清王朝八旗兵交战大败,自此甲申天变,明清易代。华夏在继元朝之后,又进入异族统治的时代。

对于明朝灭亡,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甚至仿如幻梦。

在明末张岱的《陶庵梦忆》中,就这样写道:

“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一朝天变,瞬间形式倒转,许多活在江南繁华富庶梦里的大明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成了留辫易服的亡国奴。

这样强盛的大明,怎么会这样灭亡?

从各方面来看,明朝灭亡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

仇英,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明代

公元1600年,万历时期的大明王朝,在领土上,是当时世界上所有统一国家中版图最为辽阔的。

在人口上,广袤的疆域孕育了将近两亿人口,是当时人口最多的国家,远远超过同时期欧洲所有国家人口的总和。

在政治上,数千年文明的延续,明朝可以说是统治经验最为丰富的国家。

在经济上,城市与商业的繁荣,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大量商业城镇兴起,海外贸易十分频繁,甚至商业雇佣关系流行,让后来国内外学者认为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而在文化上,成就更是引人注目,儒学上出现“新圣”,还出现了以出现以李贽、黄宗羲等一大批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

海外交流中,西方一度出现“中国热”的现象,以至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发表的《人权宣言》中的法律内核,正是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明朝晚期的科学技术积累也离工业革命只差临门一脚,特别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冶炼技术中,已经产生化学元素概念。

更值得一提的是,万历时期也是明朝军事的鼎盛期。

明朝先后平定了四川播州杨应龙之乱、宁夏哱拜之乱以及国外朝鲜战争,历史上将其称之为万历三大征。

在这三大征中,最重要的莫过于1592年到1598年的朝鲜战争。

当时,明军帮助朝鲜半岛打败了丰臣秀吉统治下的日本军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海外作战取得胜利的事例。

然而,这一切都如同落日下的余晖,明朝灭亡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事,确实发生了!

二、明朝灭亡的真相:气候变化与通货膨胀

一个强大的帝国毁灭往往都是从内部慢慢瓦解,直至崩塌。

明朝的灭亡表面上来看,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攻北京的原因,清朝只是夺取了胜利果实。

多尔衮在《与史可法书》中就提到了这点:

“国家之抚定燕都,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朝也。”

明清易代并非满清王朝的入侵造成,而是大明末期几十年来社会动荡,导致农民起义的产物。

早在明朝经济繁荣的万历时期,农民起义就已发生。

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先后发生数十次民变、兵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规模逐渐变大。

公元1622年,徐鸿儒在山东郓城发动的白莲教起义席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他的号召。

徐鸿儒更是建立政权举旗反明,在白莲教的支持下,直接称帝建制,自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成兴胜。

此时的农民起义,已经到达动摇大明统治根基的地步。

尽管后来朝廷派军将起义镇压,徐鸿儒本人也被杀害,但由其拉开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帷幕,也是不争的事实。

之后,1627 年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多次镇压却没有消亡,反而不断扩大,蔓延全国,最终涌现李自成等起义领袖,将明朝推向灭亡。

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据《明史》记载,崇祯皇帝早在明亡之时就曾说: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他将原因归结为官员集团的昏庸腐败。

又有人认为原因该归咎于崇祯皇帝,批判其专断自负,刚愎自用,尤其所用非人,才导致了明亡的局面。

后来者也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思考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比如阶级矛盾、经济上土地兼并等。

随着现代历史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和深入,史学家们将明亡原因更准确地归结为:气候变化。

根据气候史研究证实,17世纪的明朝晚期,北半球的气候迎来了“小冰河期”,气候十分寒冷,冬季平均温度比如今要低 2℃。

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降雨量,使得明末水灾,旱灾,寒灾、蝗灾频发。据郑廉《豫变纪略》所记,河南地区:

“崇祯三年旱,四年旱,五年大旱,六年郑州大水……十四年二月起大饥疫,夏大蝗,飞蝗食小麦如割,十五年怀庆地震,九月开封黄河决。”

十余年来,整个河南完全被灾难侵害,可这仅仅是全中国的一个缩影。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气候变化使得天灾瘟疫流行,传染病四处爆发蔓延。

1643 年,直接爆发骇人听闻的明末大鼠疫,清代刘尚友撰写的明末历史笔记《定思小记》中描述:

“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而这场瘟疫早在1633 年就已经在北方部分地区小规模爆发,之后随着流民蔓延。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影响极大,特别是对于古代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

气温的降低和降水的减少,不仅使农作物的生长期大大延长,更导致粮食亩产量的骤减,进而引发大范围的饥荒。

天灾、瘟疫、饥荒,造成大规模的流民出现,各地活不下去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帝国崩塌的前奏在此刻敲响。

尤其是在纬度更高的地区,这场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加剧烈。

无能为力的塞外民族,只能向更南方的地区迁徙,对较为富足的大明发动掠夺性进攻。

三、明朝灭亡并非偶然:全球化的冲击

明朝灭亡事件的发生,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往往归结于一个孤立的、单独的,且只与中国相关的事件去认知和思考。

可早在15世纪开始,西方新航路开辟,全球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全球化的进程也由此开启。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大明不可避免地卷入全球化的时代,究其灭亡原因,也应该加入全球化的新视角去看待。

在世界贸易中,明朝凭借丝绸、瓷器等高档奢侈品,往往会出现贸易顺差。

西方在大航海中殖民掠夺的大量白银,被迫输入中国,这导致原本以铜钱为基础的明朝商业市场,变成白银成为基本货币。

但白银的大量涌入,对于中国而言,并没有使得传统经济市场出现变革,反而导致了通货膨胀,铜钱货币贬值。

对此,即使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使得白银为税收主流,遏制了通货膨胀的影响。

但明朝僵化的税收管理模式,并没有根据市场进行革新,这就导致通货膨胀更大程度爆发。

市场逐渐萧条,农民难以承受货币贬值下的税收负担,只能靠买卖田地来弥补,直接沦为土地兼并的牺牲品。

当他们破产为流民后,又成为农民起义的主力,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加剧了农民起义的大规模爆发。

此外,在全球化过程中,各地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交流逐渐增加,其中先进火器技术的传播,使得一些中小国家也能够获得较为强大的军事实力,实现其战争扩张的野心,比如日本敢发动万历朝鲜战争与中国叫板。

明朝之所以灭亡,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明朝的军事成果,由于各种原因,落入了满清手中,因而造成明清易鼎。

结语

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多解释都有其合理的方面,但也都有其局限性,毕竟历史是一个动态多元的过程,单从某方面很难准确地说明明朝为何会灭亡。

除此之外,关于中国历史的看法,我们不能只将其当作发生在此时期的中国的独立事件来看待,需要更加宏观的视角去认知。

从全球角度来看,明朝明明拥有强大的实力,灭亡只可能是无稽之谈,但不可能发生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

归根结底,繁盛的大明王朝,只是历史的“假面”,上面流落的是人民的血泪。

唐太宗李世民早就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参考文献:

《明史》

《定思小记》

《备陈大饥疏》

《豫变纪略》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把长颈鹿当麒麟的故事是真的吗(明朝人为什么把长颈鹿叫麒麟)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建造泰姬陵的沙贾汗是谁

沙·贾汗(Shahbuddin Mohammed Shah Jahan,1592年1月5日-1666年1月22日),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世界的统治者”。沙贾汗在位期间,为他的第二个妻子Mumtaz Mahal(波斯人,传说貌详情>>

河北省拱卫京津,1984年,全省境内为何驻扎了4个王牌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解放军部队和各个军区发展变化的故事,例如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沈阳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北京军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河北省境内驻扎了4个军,而且都是久经战阵的老部队。那么,河北省境内为何会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