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以直言敢谏闻名于后世,最著名的还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三鉴”中,把魏征当作“人鉴”来警示自己。 据《贞观政要》记载,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余次,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坚定,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是绝无
武三思
杜如晦
杜甫的诗《兵车行》揭露了唐王朝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李白喝的酒究竟度数是多少?为何能斗酒诗百篇?原来奥秘都在这里
李白也曾情场失意,被女子拒绝后,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
任见:唐代烧尾宴,洛阳绽奇葩【原创】
汉朝的刀剑,为何比唐朝的刀剑还要好?
流传较广的秦始皇画像是照唐代画作《历代帝王图》摹本推演而来的
她与武则天有杀父之仇,却成其贴身女秘,多年不复仇被唐明皇干掉
武则天死后,为何没能将皇位传给武家?狄仁杰的功劳不可磨灭!
唐朝强盛无比,为何首都长安却6次被攻陷?原来它有一设计缺陷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东晋人记载的话,怎么成为曹操座右铭?
唐朝最牛富二代,因长得丑被夺走状元,便回家起兵造反,成为皇帝
唐代茶饮如何走向了边疆塞外?
唐朝名将攻打高昌国,吓死对方国王,却给对方留3天时间安葬
唐高宗为什么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是在为自己的行为赎罪
一首网络打油诗超越千古佳作《咏雪词》,李白自愧不如吗?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究竟有多开放呢?有些事现代人都接受不了
李白曾经有多狂?读完这首诗,你就明白了
油车工偶遇李白,出了一个上联,直到第二年,李白才对出下联
魏徵以直言敢谏闻名于后世,最著名的还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三鉴”中,把魏征当作“人鉴”来警示自己。
据《贞观政要》记载,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余次,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坚定,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是绝无仅有的。
历史上对魏征的褒扬大多停留在犯颜直谏的胆识上,其实他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被掩盖了。比如:他的聪明、机敏。
后世之人对魏征的了解,多数是他辅佐李世民共同创建“贞观之治”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的事迹。对他在之前的经历不太了解,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魏征的官路历程
隋朝末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属下为官。之后,跟随元宝藏投靠了瓦岗李密,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魏徵随李密又归降了李唐。在这期间,他孤身招降了李勣(徐懋功)。可惜,就在当年,李勣被窦建德击败。留在李勣军中的魏徵被俘虏,窦建德用魏徵为起居舍人。
直到两年后,李世民击败窦建德。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发现了魏徵的才干,拜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他也尽心辅佐太子成功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直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都是太子的心腹谋臣。
为何要介绍魏征之前的为官生涯呢?只想说明一点,在当时隋唐军阀混战时期,魏征能在众多势力中辗转为官,就体现了其机敏、聪明的品质。当然,在此之前的史书,并未介绍具体事件详情,以上只是推测,但下面要讲的事例,都是正史记载的,让我们来看看他到底多聪明。
一、玄武门之变后的巧妙应对
玄武门之变前,魏征是太子党的核心人物,曾力劝李建成及早对李世民动手,可是太子犹豫不决,始终未加以实施。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捉拿到魏征第一句话,就质问他:你为何要离间我们兄弟的关系?
一般人看来,这么咄咄逼人的问题,是要兴师问罪。魏征是想要活命的,对于这个问题就不好回答了。想否认吧,这个是事实,谁都清楚。想解释吧,越解释越说不清。想认账更不行,那是把自己往火坑里送。仔细一想,你们兄弟关系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哪是别人能挑拨的,谁又能离间的了?
李世民有此一问,只有一个目的,给自己开脱罪责。按照这个问题的逻辑,玄武门之变是自保的手段,而太子想要除掉自己,是受到小人的挑唆。
魏征一瞬间就想明白了李世民此问的深意,不卑不亢,神情自若的回答:“先太子如果早听我的,哪还有今天?”
在场的所有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想魏征完了。因为魏征在原太子党的影响力太大,他这一死,还指不定有多人人头落地,政局不知会产生多大的动荡。
李世民却如释重负。因为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秦王与太子的斗争没有是非,也无关道德品质,只是一个谁先下手的问题。因此,惊天血案轻描淡写就成了成王败寇的逻辑。
魏征的回答,也暗示了自己的态度:士为知己者死。这样的答案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李世民听不出他的言外之意,他就只有死路一条。故太子对他有知遇之恩,替他去死也不是接受不了。
李世民的政治智慧没有让魏征失望,不仅没有杀他,还对他委以重任,当李世民向他伸出橄榄枝时,魏征果断决定为这个明君竭尽全力。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魏征的聪明才智绝不一般,不仅成功保住了性命,还赚取了忠贞的名声,且能继续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可谓一举三得。
在之后发生的君臣奏対中,还有很多体现魏征聪明的闪光点,但最出彩的还是“忠臣与良臣”的论辩。
二、愿做良臣不做忠臣
贞观初期,有人向太宗举报:魏征为人处世不拘小节,作为天子宠臣,这样影响非常不好。太宗找魏征核实,魏征却说:“君臣应该同心同德,存公道而去私迹。如果老揪着小节不放,国家是兴是亡就很难说了”。太宗恍然大悟。
魏征趁机上奏:愿陛下成全我,让我做您的良臣,不要成为您的忠臣。太宗很是惊讶,问道:“忠、良,有何区别?”
魏征说:“忠臣只管提意见,不管皇帝能不能接受,结果触怒了皇帝,自己丢了性命,人君也背上恶名,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君主能成为纳谏的明君,自己成为有用的良臣。”
太宗很是赞同,便问他:“怎样成为你说的明君?”魏征答:“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本来一件问责于他的事情,让魏征三言两语转到了他为良臣,并顺便拍了皇帝一记马屁,让太宗心情大好,这机灵和聪明劲简直是骨子里带出来的。
结语
魏征也不傻,他敢常年与太宗“作对”,把握了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所有的建议和批评都出于公心,绝不夹杂私情。技巧和智慧则是:所有正确的决定,功劳都归于太宗皇帝。
他曾经当着众大臣的面,回答太宗的表扬:“臣等畅所欲言,全由陛下引导,否则,臣又岂敢屡犯龙颜?”这马屁拍得,让每次李世民恨他到牙根痒痒的时候,都无可奈何的一笑了之。
难怪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会说出这样一番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撒手人寰,朕失去了一面宝贵的镜子。”
参考资料:
《旧唐书·魏征传》
《旧唐书·太宗本纪》
《贞观政要》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沙·贾汗(Shahbuddin Mohammed Shah Jahan,1592年1月5日-1666年1月22日),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世界的统治者”。沙贾汗在位期间,为他的第二个妻子Mumtaz Mahal(波斯人,传说貌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解放军部队和各个军区发展变化的故事,例如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沈阳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北京军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河北省境内驻扎了4个军,而且都是久经战阵的老部队。那么,河北省境内为何会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