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作为战国时期楚国将领项燕的后代,项羽亲身验证了这句预言。实际灭亡秦朝的确实是楚国人,但最终统治天下的,却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 不可一世的项羽被平民出身的刘邦击败,最惨的时候只有二十六个人。 在史记的记载中,项羽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三国中有4大“汉贼”,都是谁,他们最终下场如何
以演义为依据,蜀汉五虎上将围殴项羽,有几层胜算?
解析东汉战争:刘秀脱离更始帝,扫平河北流寇,争夺天下
汉武帝“巫蛊事件”死了多少人?
官渡之战,袁绍输得憋屈,全拜这二人所赐
蜀汉仅刘备刘禅两位皇帝就灭亡,而东吴却延续好几代,他们都是谁
古人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作为战国时期楚国将领项燕的后代,项羽亲身验证了这句预言。实际灭亡秦朝的确实是楚国人,但最终统治天下的,却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
不可一世的项羽被平民出身的刘邦击败,最惨的时候只有二十六个人。
在史记的记载中,项羽是有机会活下去的,因为乌江亭长主动要求送项羽渡过乌江。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项羽竟然拒绝了这个活下去的机会,他的解释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诚然,这确实是项羽不肯渡江的因素之一,但这并不是全部的真相,全部的真相藏在史记的字里行间。
仇恨驱使,项羽残暴的行径从而失去民心
垓下之围后,项羽几乎失去了所有能失去的东西,曾经几十万的大军只剩下了八百人。
让项羽绝望的则是虞姬的死,作为西楚霸王的项羽固然有姬妾,但是对于虞姬的爱,是任何姬妾都无法比拟的。
项羽带着八百人冲出重围,打算按照预计的路线杀回江东。不幸的是,项羽走到半路的时候竟然迷失了方向,很巧的是,他遇到一个正在耕作的农夫。
于是项羽向农夫问路,农夫心里清楚问路的人是项羽,所以就给项羽指明了道路。
但这条路不是一条正确的路,而是会陷入大泽的错误的路。等到项羽发现这个事实之后,他才知道那个农夫是在欺骗他,但为时已晚。
项羽不肯过江表面上是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但他内心所忌惮的,其实和这个给他指错路的农夫有很大的关系。
项羽忽然意识到他已经不得民心了,连一个普通的农夫都希望他死,就更不用说那些和他有深仇大恨的人了。
即使他真的过了江东,就算江东父老感念依然尊他为王,但是项羽真的还能成事吗?普通的农夫尚且不愿意追随他,那些文臣武将难道就会帮他打天下吗?
答案是否定的,那些文臣武将绝不会相信项羽这样的人。
在楚汉大战爆发之前,项羽的名望是任何人无法相比的。
虽然在名义上项羽并不是天下之主,楚怀王才是最高的首领,但实际上楚怀王只是项羽的一个傀儡而已,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包括刘邦在内的所有诸侯王都是项羽分封的。
这说明项羽是得到过民心的,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最后失了民心。
值得探索的是,项羽是怎么样逐渐失去民心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项羽失民心也不是一天就完成的,而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
起义反秦的时候,项羽因为内心的仇恨,多次坑杀秦国的士兵,对于秦国城池中的百姓也不放过,据历史记载,项羽攻下城池后屠城的记录并不少。
项羽第一次大失民心的举动,是坑杀二十万秦国降卒。
这二十万降卒是章邯投降时带来的,项羽让秦国降卒当先锋为他们探路,这引起了秦国降卒的不满,他们就私下议论,但这些议论被项羽知道了。
项羽担心这些降卒会反戈一击,于是就在前进的途中将二十万的降卒全部坑杀。
项羽的这个举动在当时没有引起太大的影响,但是在许多人的心中,项羽残暴的形象已经不可更改了。
项羽真正失去民心的一件事是进入咸阳之后的举动,按照约定,先入关中者封为关中王,项羽并不是最先进入咸阳的,但是他依仗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得刘邦不敢轻举妄动。
项羽进入咸阳之后,发现秦国都城的所有的东西基本上原封不动,于是他就将秦国都城所有财物珍宝以及美人等东西全部抢掠一空,然后他放了一把大火,将秦始皇以及秦二世耗费巨量民脂民膏建立起来的宫殿焚毁。
咸阳的百姓不敢说什么,但是在内心已经十分厌恶项羽了。相比于最先进入咸阳的刘邦,项羽简直就是一个残暴不仁的暴君。
楚汉战争爆发后,原来归顺项羽的诸侯王大都背叛了他,以前和项羽有过节的田荣也起兵反抗楚国。
项羽十分愤怒,就领兵讨伐田荣建立的齐国,几经征战之后,齐国的军队被项羽击败,获胜之后,项羽和以前一样,纵容士兵在齐国境内烧杀掳掠,引起百姓极大的不满。
结果齐国百姓团结一心,将项羽赶出了齐国。
自此以后,项羽便再无民心可言,还愿意追随项羽的,要么是没有办法离开的,要么就是还是坚持相信跟着项羽可以成大事的。
项羽虽然不得民心,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军事方面,项羽的作战能力无人能敌,这样的人在古代战场上拥有无穷的魅力,拥有追随者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骄矜自负,项羽错失谋臣武将
失去民心只是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一个原因,农夫的出现,还让项羽想到了其他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文臣武将的流失。
秦国之所以能一统天下,和人才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魏国自魏文侯开始衰落,和人才的流失一样有决定性的关系。项羽的失败,和文臣武将皆弃他而去也有极大的联系。
项羽没有太多的谋士,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亚父范增,项梁还没有战死前,项羽还比较听从范增的谏言。但自从项羽掌握大权之后,对于范增的话就不怎么听了。
最为人熟知的故事莫过于鸿门宴,其实如果项羽听了范增的话,根本不会有什么鸿门宴。
因为一开始范增知道刘邦已经进入咸阳,并且派兵守城抵抗项羽的时候,范增的建议是直接攻打。
此时项羽的兵力是四十万,刘邦的兵力只有十万,兵力悬殊,如果项羽坚持攻打,刘邦基本没有获胜的可能。
但是因为项伯的劝说,项羽放弃了攻打刘邦,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鸿门宴。
范增无语,但他认为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如果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结果也是一样的。于是范增劝说项羽在鸿门宴上刺杀刘邦,项羽答应了。
可是当宴会开始以后,项羽又反悔了,范增多次举杯示意项羽,但项羽都置之不理,后来范增让项庄借着舞剑的机会刺杀刘邦,但是因为项伯的袒护从而以失败告终。
刘邦在樊哙和张良的帮助下得以逃出生天,然后立刻诛杀了叛徒曹无伤。范增得知这个结果后,气地把刘邦送的礼物一剑劈碎,然后说了一句竖子不足与谋。
从这以后项羽和范增之间就有了不可修复的裂痕,失去了范增的襄助,项羽便在失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后来范增实在看不下去,就请求回家养老,结果因病在途中猝死。
除了范增之外,项羽还丢失了一个决定性的人物,这个人就是韩信。在史书中有两个韩信,一个是被封为韩王的韩王信,另一个则是淮阴侯韩信。
两个韩信都有战功,但决定了楚汉军事胜败的人,是淮阴侯韩信。
韩信在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之前,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卒,甚至被市井流氓欺侮,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胯下之辱。后来韩信没饭吃,还得靠着河边洗衣服的大娘才能吃饱肚子。
韩信学成之后,便打算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刘邦和项羽之间,韩信选择了实力更强大出身更好的项羽。
在进入项羽阵营以前,韩信是对项羽充满希望的,以项羽过去的战绩来看,项羽必定是那个一统天下的人。
但进入项羽阵营以后,韩信发现真实的项羽和他想象中的项羽完全不一样。
韩信清楚地意识到,项羽获得胜利的关键性因素并不是项羽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而是因为项羽的神勇无敌带动了其他的将领和士兵。
项羽的胜利,和兵法其实关系不大。所以后来韩信多次劝谏项羽都以失败告终,项羽的自负,让韩信预见了楚国的失败。
项羽小时候学过兵法,但据史记记载,项羽学了一部分之后就觉得兵法枯燥无聊,所以就没有学完。也就是说项羽懂兵法,但是懂得不多。
对于韩信的劝谏,项羽其实是听不懂的,遗憾的是,项羽手下也没有能赏识人才的伯乐,所以韩信这匹千里马和项羽失之交臂,然后投靠了刘邦的阵营。
刘邦也不怎么懂兵法,但是他手下有萧何,这是个能赏识人才的伯乐,萧何月下追韩信,让刘邦拥有了军事战略上的优势。
范增、韩信的离去,在短时期并没有对项羽造成很大的影响。
但是那些曾经追随他的诸侯王,已经闻到了一些不祥的味道,例如九江王英布和梁王彭越,他们多次背叛项羽。
在楚汉争霸期间,英布和彭越的实力是很强的,项羽的种种失德的行为,让诸侯王也弃他而去,所以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的。
在项羽清楚了这个事实之后,他自然是不会过江的,因为他知道即使是过了江,也不会有人拥护他的,甚至有可能会继续遭人背叛。
人心叵测,自刎于乌江是最好的结果
项羽不愿意过江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他的自负和迷信。
在项羽从垓下突围出来的过程中,项羽曾多次击退汉军,项羽对他的属下说,他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不会打仗,而是因为上天要灭亡他。
很难相信,曾经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项羽,竟然会有这样的想法。
项羽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天命,即使是过了江也不会有好的结果,从他说出这句话之后,项羽便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了,他认为自己已经不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所以当乌江亭长主动提出要送项羽渡江的时候,项羽果断拒绝了。不过这并不是项羽真的向死在这里,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项羽不敢相信这位乌江亭长。
为了彻底打败项羽,刘邦拿出了足够多的利益,刘邦下令说,凡是能够杀死或者捉住项羽的人,全都封侯。
封侯,在封建社会是一个难以拒绝的诱惑,越是底层的人,越是渴望通过封侯的方式离开底层。乌江亭长是很小的一个官职,甚至没有品阶,封侯对于亭长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
但是忽然有一天,他有了这样的机会,而代价则是不用负责任地杀死一个人或者捉住一个人,绝大多数人的选择肯定是冒险一试。
项羽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谋略,但是在人心这方面他并不是个笨人,他肯定能想到乌江亭长的真实想法。即使乌江亭长没有这个打算,项羽也不感冒这个风险。
项羽出身名门望族,是一个标准的贵族,贵族很看重自己的名声。
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史书就会记载西楚霸王项羽死于一个乌江亭长之手,这对项羽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他绝不接受这样的结果。
于是项羽将马送给了乌江亭长,然后带着剩下的二十六个人和数万汉军作战。在项羽看来,战死是身为一个贵族最好的结果,苟且偷生,不符合他贵族的身份。
在最后的战斗中,项羽展现了他神勇无敌的战斗才能,仅项羽一个人,就杀死了汉军百十人,而且还是在没有骑马的状况下。如果骑马,项羽杀死的人会更多。
最后项羽并不是死于汉军之手,而是他在追杀他的汉军中看到了故人。项羽其实还能再战,但结果就是被汉军杀死。
项羽还想死得体面一些,就自刎在乌江边,算是送给故友的一个人情。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人情,而是对故友背叛的蔑视。
项羽死后,他的尸体被乱马践踏,为了抢夺他的尸体,汉军自相残杀,汉军尚且如此,乌江亭长会不会趁机杀死就难以分辨了。
项羽不肯过江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项羽失败了,但项羽的某些品格是值得敬佩的。项羽的失败,为后人提供了可借鉴和反思的历史事实。
为人不可骄矜自大,如果要成就一番事业,眼界和格局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资料:
《四库全书》
《史记·秦本纪》
《史记·高祖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关于明孝宗朱祐樘,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学者朱国桢曾评价,“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明朝人甚至将其评为“千古一帝”,他不仅政绩卓越,更为难得的是待人极为宽厚仁慈,对百姓如此,对官员同样详情>>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