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上述节选自贾谊的《过秦论》,文中追忆了,秦孝公至秦庄襄王奋斗的艰苦岁月,六代国君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内实行变法,发展经济,厉兵秣马;对外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三国中有4大“汉贼”,都是谁,他们最终下场如何
以演义为依据,蜀汉五虎上将围殴项羽,有几层胜算?
解析东汉战争:刘秀脱离更始帝,扫平河北流寇,争夺天下
汉武帝“巫蛊事件”死了多少人?
官渡之战,袁绍输得憋屈,全拜这二人所赐
蜀汉仅刘备刘禅两位皇帝就灭亡,而东吴却延续好几代,他们都是谁
……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上述节选自贾谊的《过秦论》,文中追忆了,秦孝公至秦庄襄王奋斗的艰苦岁月,六代国君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内实行变法,发展经济,厉兵秣马;对外实行连衡策略,制造诸侯间的矛盾,最终在秦始皇执政期间,完成了统一六国大业,但似乎少提了一位,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
论名气,秦献公的名气没有秦穆公大。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为仁义之人,曾三置晋君,也正因为如此,回归正轨的晋国成为了秦国东进,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无奈之下,秦穆公选择向西,完成对西面诸戎的征服,“霸”的范围以及影响力比较小。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逝世,至秦献公前的二百余年里面,秦国鲜有有作为的国君,发展滞后于中原诸侯国不说,又碰上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新兴的地主阶级诉求,要在政治领域进行改革,以改变不适应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为此,新旧势力之间展开血腥的斗争,逐渐使得秦国陷入内乱。主少国疑,“主少”不仅仅指的是国君年纪,推而广之,也指的国君刚登基,根基未稳,容易发生大臣干政的局面。公元前429年,秦躁公逝世,庶长(官位仅次于相国的官职)从晋国迎回了躁公弟弟,将其立为国君,是为秦怀公;在位不到四年,秦怀公因不能令秦国贵族满意,被逼自尽。
秦国贵族选择了秦怀公孙子作为新的国君,是为秦灵公。有鉴于此,秦灵公学乖了,安安静静地扮演好“傀儡”的角色,执政10年后去世。按照“剧本”,应该由秦灵公嫡子嬴师隰(读音xí )即位。但秦国的贵族们偏偏不走寻常路,选择从晋国迎回嬴师隰的叔父,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将嬴师隰放逐秦国故地。所谓故地,是指秦国的发源地,当年秦文公东迁关中,还有部分宗室留守,保护祖先陵墓以及贤君宗庙。
世人比较熟悉的晋文公,因“骊姬之乱”,在外流亡了19年;殊不知,嬴师隰这位后辈,一放逐就是30年,直到秦简公之子秦惠公死后,秦国陷入内乱,才被迎回秦国,这便是秦献公。这表明不光中原诸侯国,存在大臣废立国君,这样大逆不道的僭越行为,秦国也不例外。如此一来,秦国国内自然也就没有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而国际呢,各国通过变法,国力得到了迅速增强,已经过了讲“礼”的春秋时代,开始进入了“不讲武德”的战国。此消彼长之下,已跻身强国之列的魏国,将目光投向了秦国。
吴起先是在少梁筑城,作为进攻秦国的军事据点,经过数十年连续不断的打击,相继蚕食了秦国的临晋、元里、洛阴等地,最终将整个河西地区纳入魏国的版图,而秦国的疆域,仅仅局限在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更为不幸的是,秦国的“后院”还起火。秦穆公时期,秦国曾经征服西部诸戎,所谓征服指的是名义上臣服,是口服心不服。眼见秦国江河日下,西部诸戎卷土重来,在秦国的伤口上再撒把盐,时不时干上一票。
吴起内忧外患,是秦献公即位后面临的局面,很有“开国何茫然”之感,敢问路在何方呢?
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外漂泊30年身处最底层,尝尽了世间冷暖的秦献公,更清楚国家的薄弱环节,用“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出坚定的回应,路就在脚上。其即位后,主要做出了四项举措:
1
、
迁都栎阳
正如上述所说,权力掌握在秦国贵族手中,迁都可以摆脱这一被动局面,间接也削弱贵族的权力;其次,与咄咄逼人的魏国,争锋相对,以表明秦国夺回河西之地的决心,秦孝公评价父亲此举是“复缪公(即秦穆公)之故地”,有利于树立秦献公的威望。
此后,哪怕秦国迁都咸阳,栎阳的位置仍然非常重要,秦末项羽册封的塞王司马欣,以及汉高祖刘邦都曾以栎阳作为治所,从而也证明了秦献公当年的战略眼光。
栎阳城遗址2
、
废除殉人制度
殉人作为一种残忍而野蛮的行为,始于原始社会末期,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各国国君废除,但秦国却一直保留这项制度。根据《左传》记载:
穆公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说的是秦穆公时期,仍然施行殉人制度,奄息、仲行、针虎三位大臣,成为了殉人制度的“牺牲品”,令到秦国百姓痛心不已,是很不得人心的,同时也印证了秦国的发展滞后。
秦献公废除殉人制度,无疑是顺应潮流,否定这一反人性的行为,对于登基之初的新君来说,是很能争取民心的。
3
、
户籍相伍和初行为市
户籍相伍是说,是以五户为一个单位,登记造册,纳入户籍管理。平时相互监督,一家犯法,其余各家将连坐;战时“伍”是一个军事单位。可见,“户籍相伍”的制度既有利于政府管理,推行政令,还能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也为此后的变法做了铺垫。
值得一提的是,户籍相伍具有开创性。古代居住在城内的,称为国人;居住在郊野的,称为野人,一般为奴隶。户籍相伍等于是将野人的地位提高了,从而促进了秦国封建制度的发展。
而初行为市则规范了经济市场,从而促进了秦国经济健康发展,府库得以充盈。
初行为市4
、
设立县制
秦国是春秋时期设县最早的国家,大概始于秦武公执政的公元前688年。之所以如此,也是被逼无奈。当时大国征服小国,要么彻底灭掉,变成某个贵族的封地;要么被征服国君表示臣服后,仍由其以及其后代治理,成为征服国的附属。
但秦武公却另辟蹊径,设县。县者,悬也,指的是远离政治中心的边远地区,但却不是贵族的封地,直接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秦献公设县不在局限于边远地区,干脆连国都栎阳都设置了县,由此推而广之,秦国国内共设置了41个县。
在秦献公的励精图治下,秦国开始复苏,最直接表现了在对外战争的结果:公元前366年,秦军在洛阳城下打败了韩魏两军;
公元前364年,秦军攻打魏国,在石门一役中,获得了斩首六万的大捷;
公元前362年,秦军在少梁大败魏军,俘虏了魏军主帅公叔痤。
其中石门一役被认为是“秦始富强”的标志。尽管如此,秦国的积弱在献公时代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但起码也秦国百姓看到了希望,不是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了,开始有反击能力了,开始扭转颓势了,也为此后秦孝公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