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元霸原型,与项羽并称史上第一猛将,百战百胜却遭车裂而亡

他是李元霸原型,与项羽并称史上第一猛将,百战百胜却遭车裂而亡

()
中文名:
他是李元霸原型,与项羽并称史上第一猛将,百战百胜却遭车裂而亡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虽然俗话说“武无第二”,毕竟不管武功有多强亲身实践一下也就知道了,然而对于这一些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来说,想要确切地给出一个武力值排名确实是非常艰难的,在史上被人们公认为史上第一猛将的其实有两个人,一个自然就是“千古无二”的项羽,另一个就

三国名人推荐

虽然俗话说“武无第二”,毕竟不管武功有多强亲身实践一下也就知道了,然而对于这一些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来说,想要确切地给出一个武力值排名确实是非常艰难的,在史上被人们公认为史上第一猛将的其实有两个人,一个自然就是“千古无二”的项羽,另一个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李存孝。

李存孝出生于858年的代州飞狐,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沙陀族,原名叫做安敬思,具体的出身不详。根据民间传说,他的母亲叫做何姑娘,因为摸了一个石像而未婚先孕,生下了一个儿子。由于未婚先孕的缘故,母子两人在邻里之间受到了很多的非议,这个小孩子四五岁时就整天吵着“要爸爸”,何姑娘在无奈之下就带他去了那石像下面。

结果小孩看到石像就很生气,挥舞着小拳头把石像给打成了碎片,何姑娘大怒让他把石片都给捡起来重新粘合成石像的样子,并且因此而给他取名为安敬思,也就是“安进石”的意思。那个时候天下大乱,各种凶禽恶兽都出入人间,有一只老虎就为祸村庄,结果十二岁的安敬思跑过去没两下就把恶虎给打死了。

当时沙陀族的首领李克用听到了这个事情以后就很好奇,特意跑过来把安敬思收为养子,并且给他取名为李存孝,教他武功兵法,带着他上战场去杀敌。由于李存孝生来就具有神力,再加上武功高强,所以在战场上百战百胜从来没有遇到过敌手,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武功高手。

当时武功天下第二的名将名叫王彦昌,外号为“铁枪”,这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里也有提到,江南七怪小时候玩耍的那一座庙就叫做“铁枪庙”,王彦昌是郭靖等武林高手都极为敬佩的人物,可见他的威名。当初王彦昌率军进攻李克用,在阵前连杀36名大将硬是无人可挡,眼看李克用都要成为俘虏,这个时候他命人假扮成李存孝出战。

连胜36人的王彦昌见到假的李存孝当场就大惊失色,立刻回马奔逃,他随行的亲弟弟也是当世名将之一的王彦童更是被活活吓死,由此便可知李存孝有多强大了。不过李克用之所以要找人假扮成李存孝,是因为李存孝此时已经被车裂而亡了,他受到兄长李存信的忌惮,被诬陷谋反,并且搜出了与敌军来往的信件,于是被李克用下令车裂,执行的人就是李存信。

所谓车裂,通俗一点说就是五马分尸,李存信用五匹马套住了李存孝的四肢与脖子,然后命令五匹马往五个不同的方向奔跑,我们知道马的力量是非常大,而且此时的李存孝也完全没有做任何的抵抗。然而他身体天然的强度,硬是让那五匹马都跑不出去,反而卷飞了回来,而李存孝本人却毫发无损,后来在诸多文学影视作品中,天生神力且金刚不坏的李元霸,便正是借用了李存孝这一形象。

眼看着李存孝无法被杀,但他又是一个很至情至性的人,就对李存信提出可以用宝刀割断他的手筋脚筋,用重锤打碎他的膝骨,然后再进行车裂,李存信依法施行,在战场上从未有过失败的李存孝就此逝世,享年36岁。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报复建文帝旧臣(朱棣为什么要杀建文旧臣)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信仰的力量:这对党员夫妇为筹措革命经费不惜“卖”掉儿子

1951年11月毛泽东为蔡协民烈士遗像题词1929年7月,性情耿直,甘愿为理想,为革命牺牲一切,对党忠心耿耿的红四军政治部主任蔡协民(1901—1934,湖南华容人,1925年入党)携妻子曾志由军队转入福建,领导福建的地方斗争。1931年5月由于叛详情>>

探索古建保护和城市生态和谐相生,呵护北京雨燕在正阳门筑巢——专访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文保专家袁学军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